第99章 蠻符合
真小孩穿七零,且看她如何從無到 作者:愛吃楊梅的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確定種子已經徹底成熟,舒苗立馬把十幾株花柱上的果實,全部采摘下來裝陶罐裏。
緊接著馬不停蹄順著花珠柱往根部挖,在看到被挖出的天麻一個個都外形飽滿時,舒苗愣了一下。
隨即掂了掂重量,這才發現不對。
立馬把天麻從中間一掰兩開,隻見天麻內部不僅空心了一截,剩餘的內部組織都變成了棉絮狀,甚至還有部分發黑。
瞬間就明白了王大夫為什麽說這個時候的天麻,幾乎沒有什麽藥用價值。
既然如此,舒苗也不打算慢慢去查看其他天麻了,隨手就撇邊上。
摩拳擦掌準備下一輪種植。
先是算了一下這次收獲的的三百來顆種子,按照之前的經驗,兩個平方菌窩20顆種子。
空間先來十個菌窩,剩下的種子就留在外界做實驗。
雖然全部種了一共也沒多少,但架不住這東西值錢啊!
至於木柴的問題,她早在這兩年陸陸續續囤積了一大批。
直接把將近一百五十平的儲物間,給堆滿了砍好魚鱗口的新鮮木柴。
當然,這麽多木柴自然需要砍不少櫟樹,她可沒敢在月兒灣附近的山上霍霍。
為此她還特意跑了好幾次大青山深處,哪怕是為了少留些痕跡,她也絕不會緊著一片櫟樹林薅。
這片櫟樹林砍個十幾顆,那片櫟樹林砍個十幾顆。
一直到她無意間知道,蜜環菌必須用新鮮木材做菌窩的根本原因,是擔心木柴被雜菌汙染後,會影響蜜環菌的定植。
得知這個原由的舒苗一連沉默了好幾天,又默默往空間田地裏囤上了些許木柴。
反正空間可以不受外界的種種因素影響,木柴新不新的也無所謂,還是隨意些吧。
至於儲物間裏的新鮮木柴,就留著外界做實驗用,也省的後續再麻煩了。
記錄好空間種植天麻的完整數據,舒苗再次分析對比起外界與空間種植天麻的區別。
最後得出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溫度!
現在農曆四月左右的天氣,正是最接近空間溫濕度的時期。
這會兒正好可以開啟下一輪實驗!
舒苗拿上種子閃身出了空間。
帶上空間出品的種子,與王大夫再次友情讚助的種子,立馬上山。
雖然口頭上答應了王大夫,不要輕易挖開菌窩,以免影響天麻的生長。
但實際操作權掌握在她的手中,自然做不到偏聽偏信。
更別說,還是聽一個失敗種植者的經驗。
馬不停蹄匡匡一頓刨土,就見那顆從71年初秋種下後的獨苗苗,竟長得還不如她同年冬天補栽的,空間出品的殘次天麻。
可隨著查看完全部天麻的個頭,舒苗再次心塞的不行。
但轉念想到這些“歪瓜們”被自己反複刨開看了又看,能活著就不錯了,還是不要抱太高期望的好。
重新做好心理建設,舒苗當即把王大夫友情讚助的麻種,在那些存活失敗的位置補種上。
在決定怎麽種種子時,她立刻就想到第一次種的種子就在這個位置。
除去溫度原因外,有沒有可能是這一塊不適合天麻種子萌發,亦或是沒有足夠種子萌發的營養?
不管怎麽說,她此次是不打算在這個位置繼續開辟菌窩種種子。
而是去了取用腐植的那片櫟樹林,就地鬆土挖坑。
打算一比一還原在空間種種子時的所有步驟。
因為是做實驗,她隻開了兩塊大小相等的菌窩。
一塊用來種王大夫給的天麻種子,一塊用來種空間出品的天麻種子。
擺好木段,之後就像普通人家種菜籽那樣,把種子均勻撒上,最後蓋上一層薄土。
得虧櫟樹林所在的位置不低,來這塊兒人自然也少,不然這麽明顯的一塊平整土地,指定會被人一眼認出來。
想了想,舒苗還是不放心,又從別處扒拉一層落葉給蓋上薄薄一層。
處理完這組實驗組,舒苗便高高興興迴家了。
兩個月後,她是沒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對空間裏的菌窩下手了。
借口自然是,可以更好記錄種子的生長情況。
在看到被扒開的菌柴上,都是密密麻麻米粒大小的白色顆粒時,她驚喜的同時趕緊著手記錄。
並為這個時期的麻種命名“米麻”。
至此之後,每過一個月,她都會挖開菌窩查看“米麻”的生長情況。
至於野外種的種子,舒苗表示她還不想被影響心情,還是等入冬了再看吧。
大半年時間轉眼即逝,
空間裏的“米麻”早已經長成麻種,被舒苗分窩種下。
同時也發現了,長在木段斷口位置的天麻會長的更好些。
於是便順理成章改了菌窩的埋植方式,不再是之前方方正正的菌窩。
而是改成大約七十厘米左右寬,五米長的起壟式菌窩。
還別說,這樣確實大大方便了後續的采挖和定植。
入冬了,也就到了舒苗心中早早定下的查看時間。
隨著土層被扒開,她驚喜的發現兩個菌窩都多多少少出了些麻種。
種子是空間出品的那塊菌窩,統共出了有一斤麻種的樣子。
相比於空間內動輒每個兩平方菌窩出十斤麻種的高產,這產量簡直低到令人發指。
至於另一塊菌窩,隻稀稀拉拉出來十幾顆麻種,一共加起來都不知道有沒有二兩。
雖然這個收獲很慘烈,但至少沒有出現71年絕收的情況。
詳細記錄下數據,舒苗緊接著進行下一輪實驗。
先是在櫟樹林中開辟了一塊新的菌窩,放好帶著蜜環菌菌絲的木段和此次出品的麻種,覆土等待。
至於原先兩個培養種子的菌窩,則繼續撒上空間出品的種子,等待下一波成果。
期間王大夫興致勃勃找她分享個好消息,說是外省一位樂姓醫生在室內無性繁殖天麻試驗成功。
見舒苗不解,王大夫還耐心與她解釋了一番什麽叫有性繁殖,什麽叫無性繁殖。
舒苗一代入空間內開花結果並成功繁育“米麻”的流程,瞬間就明白了有性繁殖一詞。
那就是說,野外種下的那些麻種再長大,就是無性繁殖流程。
可問題是種子從何而來?
隨著王大夫的科普,她才知道現在的人們會從野外尋找生長的野生天麻,挑選其中的小白麻(個體較小的天麻)和米麻(更小的天麻個體)作為種麻用於無性繁殖。
這些野生的小白麻和米麻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可以生長發育成新的天麻植株,是無性繁殖的種源。
也是因此,舒苗才了解到“米麻”一詞是個早就有的詞匯。
而她與王大夫一直念叨的麻種,就隻是個體更大些的白麻。
天麻開花後結的果子,還有個更加準確的名稱——“蒴果”。
想到那小小的一粒果子裏,竟暗藏著上萬顆小種子,這個名確實蠻符合它的特性。
緊接著馬不停蹄順著花珠柱往根部挖,在看到被挖出的天麻一個個都外形飽滿時,舒苗愣了一下。
隨即掂了掂重量,這才發現不對。
立馬把天麻從中間一掰兩開,隻見天麻內部不僅空心了一截,剩餘的內部組織都變成了棉絮狀,甚至還有部分發黑。
瞬間就明白了王大夫為什麽說這個時候的天麻,幾乎沒有什麽藥用價值。
既然如此,舒苗也不打算慢慢去查看其他天麻了,隨手就撇邊上。
摩拳擦掌準備下一輪種植。
先是算了一下這次收獲的的三百來顆種子,按照之前的經驗,兩個平方菌窩20顆種子。
空間先來十個菌窩,剩下的種子就留在外界做實驗。
雖然全部種了一共也沒多少,但架不住這東西值錢啊!
至於木柴的問題,她早在這兩年陸陸續續囤積了一大批。
直接把將近一百五十平的儲物間,給堆滿了砍好魚鱗口的新鮮木柴。
當然,這麽多木柴自然需要砍不少櫟樹,她可沒敢在月兒灣附近的山上霍霍。
為此她還特意跑了好幾次大青山深處,哪怕是為了少留些痕跡,她也絕不會緊著一片櫟樹林薅。
這片櫟樹林砍個十幾顆,那片櫟樹林砍個十幾顆。
一直到她無意間知道,蜜環菌必須用新鮮木材做菌窩的根本原因,是擔心木柴被雜菌汙染後,會影響蜜環菌的定植。
得知這個原由的舒苗一連沉默了好幾天,又默默往空間田地裏囤上了些許木柴。
反正空間可以不受外界的種種因素影響,木柴新不新的也無所謂,還是隨意些吧。
至於儲物間裏的新鮮木柴,就留著外界做實驗用,也省的後續再麻煩了。
記錄好空間種植天麻的完整數據,舒苗再次分析對比起外界與空間種植天麻的區別。
最後得出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溫度!
現在農曆四月左右的天氣,正是最接近空間溫濕度的時期。
這會兒正好可以開啟下一輪實驗!
舒苗拿上種子閃身出了空間。
帶上空間出品的種子,與王大夫再次友情讚助的種子,立馬上山。
雖然口頭上答應了王大夫,不要輕易挖開菌窩,以免影響天麻的生長。
但實際操作權掌握在她的手中,自然做不到偏聽偏信。
更別說,還是聽一個失敗種植者的經驗。
馬不停蹄匡匡一頓刨土,就見那顆從71年初秋種下後的獨苗苗,竟長得還不如她同年冬天補栽的,空間出品的殘次天麻。
可隨著查看完全部天麻的個頭,舒苗再次心塞的不行。
但轉念想到這些“歪瓜們”被自己反複刨開看了又看,能活著就不錯了,還是不要抱太高期望的好。
重新做好心理建設,舒苗當即把王大夫友情讚助的麻種,在那些存活失敗的位置補種上。
在決定怎麽種種子時,她立刻就想到第一次種的種子就在這個位置。
除去溫度原因外,有沒有可能是這一塊不適合天麻種子萌發,亦或是沒有足夠種子萌發的營養?
不管怎麽說,她此次是不打算在這個位置繼續開辟菌窩種種子。
而是去了取用腐植的那片櫟樹林,就地鬆土挖坑。
打算一比一還原在空間種種子時的所有步驟。
因為是做實驗,她隻開了兩塊大小相等的菌窩。
一塊用來種王大夫給的天麻種子,一塊用來種空間出品的天麻種子。
擺好木段,之後就像普通人家種菜籽那樣,把種子均勻撒上,最後蓋上一層薄土。
得虧櫟樹林所在的位置不低,來這塊兒人自然也少,不然這麽明顯的一塊平整土地,指定會被人一眼認出來。
想了想,舒苗還是不放心,又從別處扒拉一層落葉給蓋上薄薄一層。
處理完這組實驗組,舒苗便高高興興迴家了。
兩個月後,她是沒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對空間裏的菌窩下手了。
借口自然是,可以更好記錄種子的生長情況。
在看到被扒開的菌柴上,都是密密麻麻米粒大小的白色顆粒時,她驚喜的同時趕緊著手記錄。
並為這個時期的麻種命名“米麻”。
至此之後,每過一個月,她都會挖開菌窩查看“米麻”的生長情況。
至於野外種的種子,舒苗表示她還不想被影響心情,還是等入冬了再看吧。
大半年時間轉眼即逝,
空間裏的“米麻”早已經長成麻種,被舒苗分窩種下。
同時也發現了,長在木段斷口位置的天麻會長的更好些。
於是便順理成章改了菌窩的埋植方式,不再是之前方方正正的菌窩。
而是改成大約七十厘米左右寬,五米長的起壟式菌窩。
還別說,這樣確實大大方便了後續的采挖和定植。
入冬了,也就到了舒苗心中早早定下的查看時間。
隨著土層被扒開,她驚喜的發現兩個菌窩都多多少少出了些麻種。
種子是空間出品的那塊菌窩,統共出了有一斤麻種的樣子。
相比於空間內動輒每個兩平方菌窩出十斤麻種的高產,這產量簡直低到令人發指。
至於另一塊菌窩,隻稀稀拉拉出來十幾顆麻種,一共加起來都不知道有沒有二兩。
雖然這個收獲很慘烈,但至少沒有出現71年絕收的情況。
詳細記錄下數據,舒苗緊接著進行下一輪實驗。
先是在櫟樹林中開辟了一塊新的菌窩,放好帶著蜜環菌菌絲的木段和此次出品的麻種,覆土等待。
至於原先兩個培養種子的菌窩,則繼續撒上空間出品的種子,等待下一波成果。
期間王大夫興致勃勃找她分享個好消息,說是外省一位樂姓醫生在室內無性繁殖天麻試驗成功。
見舒苗不解,王大夫還耐心與她解釋了一番什麽叫有性繁殖,什麽叫無性繁殖。
舒苗一代入空間內開花結果並成功繁育“米麻”的流程,瞬間就明白了有性繁殖一詞。
那就是說,野外種下的那些麻種再長大,就是無性繁殖流程。
可問題是種子從何而來?
隨著王大夫的科普,她才知道現在的人們會從野外尋找生長的野生天麻,挑選其中的小白麻(個體較小的天麻)和米麻(更小的天麻個體)作為種麻用於無性繁殖。
這些野生的小白麻和米麻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可以生長發育成新的天麻植株,是無性繁殖的種源。
也是因此,舒苗才了解到“米麻”一詞是個早就有的詞匯。
而她與王大夫一直念叨的麻種,就隻是個體更大些的白麻。
天麻開花後結的果子,還有個更加準確的名稱——“蒴果”。
想到那小小的一粒果子裏,竟暗藏著上萬顆小種子,這個名確實蠻符合它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