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開春,李妍的風寒之症都沒有完全恢複,咳疾時有發作,所幸並不嚴重,故而身邊的人包括她自己都沒有放在心上,想著待春暖花開,自然就會漸漸痊愈。
誰料還未及春暖花開,一場因水災而導致的流民入京,引發了一場大的疫情。長安城內被疫情感染的人不在少數,甚至有不少巨賈豪紳為了躲避疫情,攜帶家眷暫離京都,一時間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這段時間裏,京兆尹會同太常、少府的醫官們,整日為控製疫情而奔波研討。除了及時隔離被感染人群,教百姓點燃艾葉艾草來祛除邪氣,更是每日固定時辰去檢查有無新增被傳染人員,而隨行醫者也做好隨時治病救人的準備,但即便如此整個疫情的蔓延態勢仍不容樂觀。
被波及之一的,便是未央宮。按理說,整個未央宮屬於高度被重視的地方,但依然未能幸免,先是幾個經常出宮購買日雜和胭脂水粉的小宦被疑似傳染,接著就是跟小宦接觸較多的數個宮婢。不過好在衛子夫素日將宮內打理的井井有條,在疫情之初便領了各宮各殿的人熏艾葉艾草,在得知有宮人感染了疫情,立即對相關人員進行了隔離,隨即又命了後宮的醫官煎製湯藥,宮內所有人等一律按醫囑服用,一應措施後,宮內情況便逐漸穩定了下來。
----
“馮太醫!”芸娘輕輕喚道。
伏案疾書的太醫令馮信正專注地沉浸在典籍之中,聞言一抬頭見皇後正笑吟吟地站在眼前,一怔之下忙擱下手中小毫,起身離座,躬身施禮道:“下臣不知皇後駕到,實乃失儀!請皇後恕罪!”
衛子夫忙上前扶住老太醫,溫言道:“馮太醫不必自責,本宮見太醫署眾人皆是忙碌,便徑自入了內,驚擾之處,還請馮太醫莫怪呢!”
“皇後言重了!”馮信曆經兩朝,雖發須皆白,但耳聰目明口齒清晰,聞言忙引了衛子夫落座,繼而方道:“皇後此來,可是為疫情之事?”
“正是!”衛子夫點點頭,望向老太醫,“眼下宮內已無大礙,不知長安城內情況可有好轉?”
老太醫緩緩搖了搖頭,道:“長安城內未有明顯好轉,此次疫情怕是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哦。”衛子夫麵色沉重地點了點頭,道:“自疫情始後,京兆尹便會同太醫署、太常寺一眾醫官協同處理,屈指算來也兩月有餘,為何疫情依然未有好轉?”
老太醫拈須沉吟道:“衙署雖對染疫百姓進行了隔離,每日亦去各坊查檢有無新增被傳染人員,但依然不時有潛伏病症發作,無穩定控製病情的態勢,這才令人心焦啊!”
“依馮太醫之言,眼下症結乃是無法有效控製新增疫情,對嗎?”衛子夫凝眉問道。
“正是如此!”
“那本宮想問,若是查檢出新增病患,是如何處理的呢?”
老太醫徐徐道:“對於新增病患,當迅速隔離,然後根據疫情發作輕重服以不同湯藥。”
“湯藥是否有效?”衛子夫繼續問道。
“對於新患而言,湯藥成效頗為顯著。”老太醫對藥方還是比較有自信。
衛子夫徐徐點頭,沉默片刻方道:“本宮倒是有個建議,不知是否可行。”
“皇後不妨說與老臣聽聽。”馮太醫豎起耳朵,一副仔細傾聽的模樣。
衛子夫道:“本宮聽聞,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將病,下醫治已病。若要控製潛伏病症,不如對百姓以戶為單位,望聞問切廣以施藥,將病邪扼之以萌芽,不知可否?”
老太醫聞言頻頻點頭,道:“皇後所言不差,老臣也有此想法。隻是皇後有所不知,應對如此大規模疫情,京畿及我太醫署、太常寺有司,醫官人手嚴重不足,莫說以戶為單位望聞問切,即便是新增病患一多,便就忙的不可開交。”老太醫說到此處,環視太醫署內一圈,苦笑道:“皇後請看,如今署內僅有兩名醫官當值,以應對宮內突發情況,其餘眾人皆被遣去了各處,哪裏還有人手做預防工作呢?”
衛子夫順著老太醫的視線看去,果然整個太醫署內人員寥寥。僅有的數人有忙著寫藥方的,有忙著配藥的,有忙著煎製的,都是來去如風,難怪自己攜了芸娘來此也未有人注意了。
見老太醫說的也都是實際難處,衛子夫不由蹙眉沉思,此時一個背著藥箱的年青醫官走了進來,見皇後在此,忙躬了身子行禮。“皇後,這位是我的徒弟黎清,剛從城內巡查迴來,待老臣問問今日情況。”馮太醫向衛子夫言道。
“馮太醫請便。”衛子夫微一頷首,“本宮也正想聽聽。”
“皇後在此,你將今日城內疫情仔細講來。”老太醫對著年青醫官和藹說道。
“諾!”黎清應了一聲,道:“今日對前些天隔離的病患進行複查,並無病情惡化人員,故此依然服藥治療。但在長樂坊、惠安坊、永興坊、延康坊及西市的義寧、輔興兩坊,被查新增病患五十七人,湯藥已然不足,在補給尚未送達之前,患者急需用藥,故此徒兒前去康壽堂王掌櫃處先賒了些藥材,藥品數量在此,請師傅過目。”
年青醫官言罷從袖籠中取出一張藥單,雙手奉上遞給了馮太醫。忽而衛子夫眼前一亮,對拿著藥單細細查看的老太醫道:“本宮有一個新的想法,請馮太醫幫忙參詳一二。”
“哦?”老太醫聞言放下藥單,頗有興趣道:“皇後請說。”
“剛才聽你徒兒提起康壽堂,可是永興坊的藥堂?”
“正是!”馮太醫點頭應道。
“永興坊有康壽堂,長樂坊有恆安堂,惠安坊有保寧堂,各坊各市皆有大藥堂,堂內皆有掌櫃及郎中數人。若是能讓各大藥堂參與期間,負責各坊百姓預查之責,而京畿及太醫署、太常寺醫官起統領輔助之責,如此一來,你我剛才所談之策不就可行了嗎?”衛子夫侃侃而談,如胸有溝壑,所言令馮太醫頻頻點頭。
“皇後所言不差,若是能讓各坊藥堂參與其間,則以戶為單位進行預查確實可行。”老太醫麵有喜色,不過繼而又蹙眉言道:“隻是如何能令各大藥堂積極配合,倒是需要斟酌一番。”
“這個不難。”衛子夫微微一笑,道:“本宮會將此事奏明陛下,由朝廷頒發詔令,各坊疫情用藥皆由醫官按需從本坊藥堂采購,此外在疫情中有救治百姓突出的藥堂,日後族裏子弟求取功名時,朝廷將優先考量。如此一來,藥堂又有何理由不積極配合呢?”
“皇後此言,令老臣豁然開朗啊!”老太醫興奮地搓著手,“如此雙管齊下,何愁疫情不治?”
“對啊,師傅,以前我們怎麽就沒有想到呢?”年青醫官亦是雙目炯炯,掩不住的興奮,“依皇後之言而行,徒兒敢肯定不出數月,長安城中便將恢複往日安寧。”
“是啊,是啊!”老太醫不住點頭,起身對著衛子夫深深一禮道:“老夫替京城百姓多謝皇後!”
“馮太醫言重了!”衛子夫忙起身相扶,誠摯言道:“百姓乃社稷之根本,本宮所行乃分內之事,何須言謝。此事還勞煩汝等費心落實跟進,有需要本宮從旁協助之處,但說無妨。”
“諾!”老太醫與年青醫官躬身相應,心中所憂得以解決,二人心中亦是說不出的歡快。
----
疫情如預期所料,數月後終於慢慢消退,聽馮太醫將京中近況徐徐講來,衛子夫甚是歡喜,“這段日子,真是辛苦馮太醫與諸位了!”
“皇後言重!老臣等隻是恪盡本分,還要多謝皇後從旁指點,京中方能有今日之安穩。”馮太醫麵含感激之情,拱手相謝。
衛子夫含笑言道:“本宮隻是略盡綿力,如今長安城裏百姓安居和樂,也是朝廷所樂見。”
馮太醫捋著白須微笑頷首,此時隻見一個宮婢匆匆跑了進來,神情焦急正要對馮太醫說些什麽,忽見皇後亦在此,忙低身請了安,衛子夫認得她是昭陽殿李夫人身邊的貼身侍婢,忙問道:“可是李夫人有疾?”
“正是!”侍婢低頭應道:“迴皇後,我家夫人自入冬受寒以來,身體一直未見好轉,時常頭風發作,胸悶氣喘。剛才奴婢見外麵日頭好,便扶著夫人到院中稍坐,未料夫人才行數步,便覺胸口疼痛難喘,奴婢不敢耽擱,故此趕緊來請馮太醫。”
“李夫人受寒至今,一直未曾痊愈,這個本宮知曉。”衛子夫蹙眉道,“隻是如今天氣轉暖,應有好轉之象,怎會反而加重呢?”
馮太醫歎氣應道:“皇後有所不知,李夫人體內風寒蘊結,不得外散,雖湯藥不斷,但始終反反複複。如今胸痛難喘,老臣恐其疾已入肺,若不善加調理,怕難以痊愈。”
衛子夫聞之緩緩點頭,道:“馮太醫,本宮隨你一道過去看看。”
“諾!”馮太醫背起藥箱,躬身道:“皇後請!”
----
行至昭陽殿,李夫人早已在宮婢攙扶下重新臥床休養,見衛子夫隨著馮太醫一道前來,微微起身見禮道:“妾身見過皇後!”
隻是稍稍動了一下身子,李妍蒼白的臉色更顯蒼白,整個人也似乎喘不過氣來,身邊的宮婢急忙上前用手輕撫著給她順氣。“夫人趕緊躺著,不必多禮。”衛子夫好生安撫著,轉首對馮太醫道:“馮太醫請!”
“諾!”馮太醫微微一禮,放下藥箱。宮婢早就移來墊子,馮太醫曲膝於墊上,伸手搭脈,殿內瞬間一片安靜。
良久,馮太醫將搭在脈上的手抽迴,對李妍道:“夫人,請伸出舌苔。”李妍微啟櫻唇,馮太醫細看片刻,道:“有勞夫人。”接著又問李妍身邊宮婢道:“夫人動則氣喘,這種狀況有多久了?”
宮婢低頭思忖了片刻,迴道:“也就是這兩日,夫人隻覺胸口似有千斤之石,雖覺氣喘,但不似今日這般嚴重。”
“氣喘之時,可有出汗?”馮太醫又問道。
宮婢仔細迴想著,搖了搖頭道:“未見出汗。”
馮太醫點了點頭,道:“好,老夫知道了。”
“馮太醫,李夫人身子如何了?”衛子夫立於一邊傾聽,見狀關切問道。
馮太醫躬身應道:“迴皇後,李夫人舌苔薄白,脈象浮緊,應是寒邪凝滯,中於髒腑,故而胸悶氣短,動則氣籲不及。待老臣開個方子,服用數貼後再觀其變化。”
“好。”衛子夫微微頷首,道:“那就有勞馮太醫了。”
馮太醫拱手一禮,退至一旁撰寫藥方。衛子夫趨步至床榻旁,對李妍道:“夫人病中當好生休養,有何需要可遣人知會本宮。”
“多謝皇後!”李妍低頭示禮,又氣籲不止,宮婢忙不迭又是順氣又是輕撫後背。馮太醫將貼身伺候的宮婢喚至案前,問道:“夫人先前所服桂枝湯可還有剩餘?”
宮婢點頭道:“尚餘一些。”
馮太醫將新寫好的藥方拿起,遞於宮婢道:“陽浮而陰弱,當服桂枝湯,如今夫人無汗而喘,當以麻黃湯主之。老夫藥方已開好,你趕緊去太醫署配藥,先前的桂枝湯停服,新藥湯早晚各服一貼,可記下了?”
“奴婢記下了。”宮婢用力點頭,道:“奴婢這就去太醫署配藥,多謝馮太醫!”
馮太醫微一頷首,將藥箱收起,行至床前對李妍道:“夫人宜臥床休養,老臣過兩日再來請脈。”
“好。”李妍躺在床上微微點頭,便合目不再多言。衛子夫情知她身體不適,也不再多言,便與了馮太醫一道輕輕離去。
誰料還未及春暖花開,一場因水災而導致的流民入京,引發了一場大的疫情。長安城內被疫情感染的人不在少數,甚至有不少巨賈豪紳為了躲避疫情,攜帶家眷暫離京都,一時間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這段時間裏,京兆尹會同太常、少府的醫官們,整日為控製疫情而奔波研討。除了及時隔離被感染人群,教百姓點燃艾葉艾草來祛除邪氣,更是每日固定時辰去檢查有無新增被傳染人員,而隨行醫者也做好隨時治病救人的準備,但即便如此整個疫情的蔓延態勢仍不容樂觀。
被波及之一的,便是未央宮。按理說,整個未央宮屬於高度被重視的地方,但依然未能幸免,先是幾個經常出宮購買日雜和胭脂水粉的小宦被疑似傳染,接著就是跟小宦接觸較多的數個宮婢。不過好在衛子夫素日將宮內打理的井井有條,在疫情之初便領了各宮各殿的人熏艾葉艾草,在得知有宮人感染了疫情,立即對相關人員進行了隔離,隨即又命了後宮的醫官煎製湯藥,宮內所有人等一律按醫囑服用,一應措施後,宮內情況便逐漸穩定了下來。
----
“馮太醫!”芸娘輕輕喚道。
伏案疾書的太醫令馮信正專注地沉浸在典籍之中,聞言一抬頭見皇後正笑吟吟地站在眼前,一怔之下忙擱下手中小毫,起身離座,躬身施禮道:“下臣不知皇後駕到,實乃失儀!請皇後恕罪!”
衛子夫忙上前扶住老太醫,溫言道:“馮太醫不必自責,本宮見太醫署眾人皆是忙碌,便徑自入了內,驚擾之處,還請馮太醫莫怪呢!”
“皇後言重了!”馮信曆經兩朝,雖發須皆白,但耳聰目明口齒清晰,聞言忙引了衛子夫落座,繼而方道:“皇後此來,可是為疫情之事?”
“正是!”衛子夫點點頭,望向老太醫,“眼下宮內已無大礙,不知長安城內情況可有好轉?”
老太醫緩緩搖了搖頭,道:“長安城內未有明顯好轉,此次疫情怕是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哦。”衛子夫麵色沉重地點了點頭,道:“自疫情始後,京兆尹便會同太醫署、太常寺一眾醫官協同處理,屈指算來也兩月有餘,為何疫情依然未有好轉?”
老太醫拈須沉吟道:“衙署雖對染疫百姓進行了隔離,每日亦去各坊查檢有無新增被傳染人員,但依然不時有潛伏病症發作,無穩定控製病情的態勢,這才令人心焦啊!”
“依馮太醫之言,眼下症結乃是無法有效控製新增疫情,對嗎?”衛子夫凝眉問道。
“正是如此!”
“那本宮想問,若是查檢出新增病患,是如何處理的呢?”
老太醫徐徐道:“對於新增病患,當迅速隔離,然後根據疫情發作輕重服以不同湯藥。”
“湯藥是否有效?”衛子夫繼續問道。
“對於新患而言,湯藥成效頗為顯著。”老太醫對藥方還是比較有自信。
衛子夫徐徐點頭,沉默片刻方道:“本宮倒是有個建議,不知是否可行。”
“皇後不妨說與老臣聽聽。”馮太醫豎起耳朵,一副仔細傾聽的模樣。
衛子夫道:“本宮聽聞,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將病,下醫治已病。若要控製潛伏病症,不如對百姓以戶為單位,望聞問切廣以施藥,將病邪扼之以萌芽,不知可否?”
老太醫聞言頻頻點頭,道:“皇後所言不差,老臣也有此想法。隻是皇後有所不知,應對如此大規模疫情,京畿及我太醫署、太常寺有司,醫官人手嚴重不足,莫說以戶為單位望聞問切,即便是新增病患一多,便就忙的不可開交。”老太醫說到此處,環視太醫署內一圈,苦笑道:“皇後請看,如今署內僅有兩名醫官當值,以應對宮內突發情況,其餘眾人皆被遣去了各處,哪裏還有人手做預防工作呢?”
衛子夫順著老太醫的視線看去,果然整個太醫署內人員寥寥。僅有的數人有忙著寫藥方的,有忙著配藥的,有忙著煎製的,都是來去如風,難怪自己攜了芸娘來此也未有人注意了。
見老太醫說的也都是實際難處,衛子夫不由蹙眉沉思,此時一個背著藥箱的年青醫官走了進來,見皇後在此,忙躬了身子行禮。“皇後,這位是我的徒弟黎清,剛從城內巡查迴來,待老臣問問今日情況。”馮太醫向衛子夫言道。
“馮太醫請便。”衛子夫微一頷首,“本宮也正想聽聽。”
“皇後在此,你將今日城內疫情仔細講來。”老太醫對著年青醫官和藹說道。
“諾!”黎清應了一聲,道:“今日對前些天隔離的病患進行複查,並無病情惡化人員,故此依然服藥治療。但在長樂坊、惠安坊、永興坊、延康坊及西市的義寧、輔興兩坊,被查新增病患五十七人,湯藥已然不足,在補給尚未送達之前,患者急需用藥,故此徒兒前去康壽堂王掌櫃處先賒了些藥材,藥品數量在此,請師傅過目。”
年青醫官言罷從袖籠中取出一張藥單,雙手奉上遞給了馮太醫。忽而衛子夫眼前一亮,對拿著藥單細細查看的老太醫道:“本宮有一個新的想法,請馮太醫幫忙參詳一二。”
“哦?”老太醫聞言放下藥單,頗有興趣道:“皇後請說。”
“剛才聽你徒兒提起康壽堂,可是永興坊的藥堂?”
“正是!”馮太醫點頭應道。
“永興坊有康壽堂,長樂坊有恆安堂,惠安坊有保寧堂,各坊各市皆有大藥堂,堂內皆有掌櫃及郎中數人。若是能讓各大藥堂參與期間,負責各坊百姓預查之責,而京畿及太醫署、太常寺醫官起統領輔助之責,如此一來,你我剛才所談之策不就可行了嗎?”衛子夫侃侃而談,如胸有溝壑,所言令馮太醫頻頻點頭。
“皇後所言不差,若是能讓各坊藥堂參與其間,則以戶為單位進行預查確實可行。”老太醫麵有喜色,不過繼而又蹙眉言道:“隻是如何能令各大藥堂積極配合,倒是需要斟酌一番。”
“這個不難。”衛子夫微微一笑,道:“本宮會將此事奏明陛下,由朝廷頒發詔令,各坊疫情用藥皆由醫官按需從本坊藥堂采購,此外在疫情中有救治百姓突出的藥堂,日後族裏子弟求取功名時,朝廷將優先考量。如此一來,藥堂又有何理由不積極配合呢?”
“皇後此言,令老臣豁然開朗啊!”老太醫興奮地搓著手,“如此雙管齊下,何愁疫情不治?”
“對啊,師傅,以前我們怎麽就沒有想到呢?”年青醫官亦是雙目炯炯,掩不住的興奮,“依皇後之言而行,徒兒敢肯定不出數月,長安城中便將恢複往日安寧。”
“是啊,是啊!”老太醫不住點頭,起身對著衛子夫深深一禮道:“老夫替京城百姓多謝皇後!”
“馮太醫言重了!”衛子夫忙起身相扶,誠摯言道:“百姓乃社稷之根本,本宮所行乃分內之事,何須言謝。此事還勞煩汝等費心落實跟進,有需要本宮從旁協助之處,但說無妨。”
“諾!”老太醫與年青醫官躬身相應,心中所憂得以解決,二人心中亦是說不出的歡快。
----
疫情如預期所料,數月後終於慢慢消退,聽馮太醫將京中近況徐徐講來,衛子夫甚是歡喜,“這段日子,真是辛苦馮太醫與諸位了!”
“皇後言重!老臣等隻是恪盡本分,還要多謝皇後從旁指點,京中方能有今日之安穩。”馮太醫麵含感激之情,拱手相謝。
衛子夫含笑言道:“本宮隻是略盡綿力,如今長安城裏百姓安居和樂,也是朝廷所樂見。”
馮太醫捋著白須微笑頷首,此時隻見一個宮婢匆匆跑了進來,神情焦急正要對馮太醫說些什麽,忽見皇後亦在此,忙低身請了安,衛子夫認得她是昭陽殿李夫人身邊的貼身侍婢,忙問道:“可是李夫人有疾?”
“正是!”侍婢低頭應道:“迴皇後,我家夫人自入冬受寒以來,身體一直未見好轉,時常頭風發作,胸悶氣喘。剛才奴婢見外麵日頭好,便扶著夫人到院中稍坐,未料夫人才行數步,便覺胸口疼痛難喘,奴婢不敢耽擱,故此趕緊來請馮太醫。”
“李夫人受寒至今,一直未曾痊愈,這個本宮知曉。”衛子夫蹙眉道,“隻是如今天氣轉暖,應有好轉之象,怎會反而加重呢?”
馮太醫歎氣應道:“皇後有所不知,李夫人體內風寒蘊結,不得外散,雖湯藥不斷,但始終反反複複。如今胸痛難喘,老臣恐其疾已入肺,若不善加調理,怕難以痊愈。”
衛子夫聞之緩緩點頭,道:“馮太醫,本宮隨你一道過去看看。”
“諾!”馮太醫背起藥箱,躬身道:“皇後請!”
----
行至昭陽殿,李夫人早已在宮婢攙扶下重新臥床休養,見衛子夫隨著馮太醫一道前來,微微起身見禮道:“妾身見過皇後!”
隻是稍稍動了一下身子,李妍蒼白的臉色更顯蒼白,整個人也似乎喘不過氣來,身邊的宮婢急忙上前用手輕撫著給她順氣。“夫人趕緊躺著,不必多禮。”衛子夫好生安撫著,轉首對馮太醫道:“馮太醫請!”
“諾!”馮太醫微微一禮,放下藥箱。宮婢早就移來墊子,馮太醫曲膝於墊上,伸手搭脈,殿內瞬間一片安靜。
良久,馮太醫將搭在脈上的手抽迴,對李妍道:“夫人,請伸出舌苔。”李妍微啟櫻唇,馮太醫細看片刻,道:“有勞夫人。”接著又問李妍身邊宮婢道:“夫人動則氣喘,這種狀況有多久了?”
宮婢低頭思忖了片刻,迴道:“也就是這兩日,夫人隻覺胸口似有千斤之石,雖覺氣喘,但不似今日這般嚴重。”
“氣喘之時,可有出汗?”馮太醫又問道。
宮婢仔細迴想著,搖了搖頭道:“未見出汗。”
馮太醫點了點頭,道:“好,老夫知道了。”
“馮太醫,李夫人身子如何了?”衛子夫立於一邊傾聽,見狀關切問道。
馮太醫躬身應道:“迴皇後,李夫人舌苔薄白,脈象浮緊,應是寒邪凝滯,中於髒腑,故而胸悶氣短,動則氣籲不及。待老臣開個方子,服用數貼後再觀其變化。”
“好。”衛子夫微微頷首,道:“那就有勞馮太醫了。”
馮太醫拱手一禮,退至一旁撰寫藥方。衛子夫趨步至床榻旁,對李妍道:“夫人病中當好生休養,有何需要可遣人知會本宮。”
“多謝皇後!”李妍低頭示禮,又氣籲不止,宮婢忙不迭又是順氣又是輕撫後背。馮太醫將貼身伺候的宮婢喚至案前,問道:“夫人先前所服桂枝湯可還有剩餘?”
宮婢點頭道:“尚餘一些。”
馮太醫將新寫好的藥方拿起,遞於宮婢道:“陽浮而陰弱,當服桂枝湯,如今夫人無汗而喘,當以麻黃湯主之。老夫藥方已開好,你趕緊去太醫署配藥,先前的桂枝湯停服,新藥湯早晚各服一貼,可記下了?”
“奴婢記下了。”宮婢用力點頭,道:“奴婢這就去太醫署配藥,多謝馮太醫!”
馮太醫微一頷首,將藥箱收起,行至床前對李妍道:“夫人宜臥床休養,老臣過兩日再來請脈。”
“好。”李妍躺在床上微微點頭,便合目不再多言。衛子夫情知她身體不適,也不再多言,便與了馮太醫一道輕輕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