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看上去這場子裏也不過幾百人,但涼州此次舉辦的花榜大賽卻是大齊曆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不但邀請了京城和洛陽的才子佳人參加花榜大賽,而且為顯示大賽的公平公正,更是快馬從大齊各地請來了六男六女頗具名望的才藝和詩詞大家組成評委會。


    而二王爺卻是從其藩地益州出發迴京城為其母妃祝壽的,順便繞道涼州拜訪昔日師長,等花榜大賽結束後就要和李相等人一起離開涼州前往京城。


    至於花榜大賽的情況,涼州本地進入半決賽的八名選手除清淺之外,其他七名均提前淘汰出局,雖然清淺姑娘獨自扛起了為涼州所有才子佳人奮戰的大旗,但目前的形勢卻非常不樂觀。


    進入決賽的四位姑娘中除了清淺之外,京城占了兩名、洛陽占了一名,分別是京城群芳閣的秋華姑娘、京中環彩樓的水仙姑娘和洛陽牡丹院的魏紫姑娘。


    決賽指定的三場比賽中,第一場容貌和第二場器樂已經結束,隻剩下最後一場歌舞,從前麵兩場比賽的得分情況看,秋華姑娘遙遙領先,第二名是水仙,第三名魏紫,而扛著涼州軍團大旗的清淺姑娘卻墊了底,一旦三場比賽結束後,清淺姑娘無緣三甲,則占據主場的涼州地區的才子佳人根本就沒辦法抬起頭來。


    從淩晗的娓娓而談中,劉凡也了解到這決賽的具體得分由兩部分組成,六名女評委對每場上台展示的選手的容貌或才藝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後,剩餘四個得分的合計就是選手此場比賽的才貌得分。


    而每位選手一場比賽結束後,場中的任何一位仕子都可以向其獻上詩詞,由六名男評委對所有詩詞進行評定,選出一首最佳詩詞,而這首詩詞的得分就是選手此場比賽的詩詞得分。才貌得分和詩詞得分的小計就是選手本場的得分。全部結束後每位選手三場比賽的得分合計就是總得分。


    整場比賽中所有被打分的詩詞中得分最高者就是詩詞的第一名……


    從前兩場比賽得分的具體情況來看,除秋華姑娘外,其他三位姑娘的容貌和器樂表演各有千秋,才貌得分差距不大,主要得分差距還是在詩詞得分上,雖然場中絕大部分都是涼州本地的文人仕子,京城和洛陽隻來了寥寥幾個人,但比賽規則不是人多就是力量大,不管涼州的文人墨客向清淺姑娘獻上多少詩詞,最終也隻取一首。


    聽了淩晗的介紹,劉凡已經知道形勢大為不妙,前兩場比賽清淺的詩詞得分均墊了底,可以看到涼州本地文人墨客的詩詞水平與京城和洛陽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而從坐在淩晗旁邊和淩晗一樣蒙著麵紗的那位李敏的郡主嫂子口中知道,清淺姑娘前兩場的詩詞得分竟然來自淩晗父女兩人之手……


    這就是為什麽郭總管都感覺形勢萬分危機,不得已亂抓人讓一個軍中莽漢在最後一場中趕來救場的原因。


    此時正是第二場比賽結束後的中間休息時間,也是為選手留出下一場比賽的準備時間。


    隻聽戲台內傳出三聲高昂的鳴鑼聲,第三場歌舞比賽正式開始了,隨著鑼聲的響起,四周幾十盞燈籠逐次吹滅,巨大的會場內隻留下六盞燈籠散發出微弱的光線,整個空間一下子昏暗了下來。


    第一個出場的是洛陽牡丹院的魏紫姑娘,報出的歌舞名字叫《富貴牡丹》。


    隨著戲台前麵的幕布緩緩拉開,後麵的背景牆上紅日高懸,其下晴空萬裏,巨大的戲台內大片的牡丹花正開的耀眼,有清麗宜人的“趙粉”、花形豐滿的“姚黃”、粉白相間的“二喬”、形似鷹嘴的“豆綠”,而夾在最中間的卻是一樹光彩照人的“魏紫”,使人恍惚覺得正置身於夏日豔陽下的洛陽牡丹名園中。


    廣場上所有觀眾都雙目炯炯、伸頸前望,驚奇於這整個布局的維妙維肖,渾然不知從什麽時候起耳中傳來一縷若有若無的琴音,逐漸提升,忽而又低沉下去,而隨著琴音的不斷起落,戲台上大片大片的牡丹花輕輕擺動,似乎琴音就是那夏日使人渾身涼爽的微風,各色牡丹隨著微風起舞,展示給人間花中之王的最美風姿……


    頃刻,琴音中忽然多了一縷清脆圓潤的琵琶之聲,好像微波蕩漾的湖麵上驟然落下一陳雨點,將湖麵拍打的叮咚直響,而隨著漸漸急促的琵琶彈奏,所有牡丹漸次分開,僅留下做為花後的一樹魏紫獨自開放,花樹下一窈窕女子仰麵而臥,紫衣紫裙,嫵媚嬌俏,花增人色,人比花豔。


    隨著一聲琵琶裂帛之聲,花樹瞬間從兩邊分開,一襲紫衣緩緩而起,右手一支牡丹在握,輕輕地按在柔美的雙唇上,而隨著琵琶之聲的再次走急,美麗的身形開始擺動,寬衣廣袖不斷伸曲舒展做出各種形似花卉的美麗姿態,雙腳緩緩前行,且行且舞,伴隨著優美的舞蹈,一曲輕柔的歌聲在台上響起:


    似共東風別有因,


    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


    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


    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


    辜負穠華過此身。


    ……


    歌中極盡對牡丹的讚譽之情,任是芍藥和芙蓉也嬌美異常,但芍藥也隻能作為牡丹的近待,芙蓉更是為了避開牡丹的芳華而擠身於水池。


    歌聲宛轉動聽,起伏跌宕,漸漸走低,若有似無,終至無聞。而隨著歌聲的結束,大片大片的牡丹花樹再次湧向魏紫,眾星洪月般襯托出中間一片紫色,隻是美麗的麵龐上也有絲絲哀慟藏於其中,似乎無奈自己寄身青樓、身世凋零似無根浮萍,似乎深恐自己也像唐時韓令砍花樹一樣被無情摧殘。


    一聲高昂的鑼聲像悶雷一樣衝進耳膜,四周的燈籠也在一瞬間亮了起來,眾人才反應過來魏紫姑娘的歌舞表演已經結束了。


    劉凡微微轉頭,竟發現所有人均還沉浸在牡丹歌舞的虛幻景象中,而坐在後排不遠的徐潘更是滿臉的色與魂授。


    這時候坐在前排的六名女評委已經在一張小的宣紙上寫著什麽,看來是對魏紫姑娘這場歌舞的才藝評分已經開始。


    片刻之後,陸續有仕子向身邊的仆役交上自己已經完稿的詩詞作品,劉凡恍眼看到不但徐潘向魏紫姑娘獻上詩詞,竟然與自己有一麵之緣的京城候公子也向魏紫姑娘獻上了一首詩詞,還沒想通這是怎麽會事,旁邊淩晗已輕聲向劉凡解釋道,“劉大哥,規則中沒有規定仕子不允許向異地的姑娘敬獻詩詞,但仕子們往往不會把最好的詩詞投給異地的姑娘的。”


    “噢。”劉凡一邊應了一聲,一邊暗暗道,“是自己想的太偏執了。”


    幾乎過了兩柱香時間還長,終於才等到一位禮科官員宣布魏紫姑娘本場的才藝得分、詩詞得分還有本場的總得分。果然如淩晗所說,雖然京城的候公子以及徐潘等好幾位不是洛陽的仕子向魏紫姑娘敬獻了詩詞,但最終被評委選中的詩詞還是出自一位洛陽的仕子之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石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野塞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野塞麥並收藏三石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