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之根本在東南,東南之根本在建康。雄山為城,長江為池,舟車漕運,數路輻湊,非據江寧無以鎮東南。
如今,不但揚州丟了,就連這座東南重鎮江寧府,也丟了。
江寧府一丟,臨安府北麵屏障盡失,江南之地,還不是任由叛軍縱橫?
呂頤浩身死,翟亮貶斥,然並卵,楊幺叛軍正在沿運河南下,攻城略地,其勢洶洶。
楊幺部有眾數十萬人,朝廷才有多少?荊湖兩路、江南東路都被叛軍占據,難道說,朝廷又要南逃?又要逃往那裏?
臨安府人心惶惶,官吏逃去大半,餘者惴惴不安,惶惶然不可終日。市麵蕭條,街麵上治安馳敗,搶劫、殺人、偷盜等各類案件層出不窮,更有居心叵測者趁黑在城中縱火,若不是發現的早,臨安城早已成一片廢墟。
即便如此,竹木結構的臨安府大火,燒毀民居數萬家,就連城郊的一些寺廟也不能幸免,火災綿延10餘裏,死者300餘人,可謂是半城都化為灰燼。
也幸虧了官軍的努力,否則一旦燒及皇城,隻怕皇室也要遭殃,百官連個上朝的場所都沒有。
臨安府一片末日餘暉,照在那破敗的斷壁殘垣上,滿地的瓦礫灰燼,王朝的頹敗盡顯無疑。
“揚州失守,江寧府陷落,數萬大軍灰飛煙滅,誰能告訴朕,卻該如何應對?”
壞消息接踵而來,大宋天子趙構心驚膽戰之餘,大聲詢問起殿中的大臣來。
才過而立之年的大宋官家,眼圈青黑,眼窩深陷,顯然是酒色過度。一旦脫離了太上皇的控製,沒有了人掣肘,趙構也和曾經的寵臣秦檜一樣,原形畢露,徹底放飛了自我。
人世間,唯獨美酒和美人不可辜負。若是不能縱情享樂,做這大宋天子又有什麽樂趣?
揚州和江寧失守的消息傳來,趙構目瞪口呆。朝廷編練的數萬新軍,怎會敗的如此之快,如此不堪一擊?
如果說當年揚州城的新軍,抵擋不住如狼似虎的女真鐵騎,那麽,江寧府這些耗費餉銀無數編練的新軍,怎麽連那些泥腿子都敵不過,而且是一擊即潰?
就是五萬頭豬,也夠對方忙活一陣子,何況是五萬手持刀槍的精壯漢子。真真切切是豬狗不如,狗屎一堆!
甚至連他的寵臣呂頤浩,都落了個橫死途中,那些個暴民,當真是死有餘辜。
官軍糜爛如此,這臨安府又怎麽能守得下來?
眼看滿殿群臣沒有人吭聲,趙構心中氣惱,聲音也大了起來。
“江寧府淪入敵手,楊幺叛軍指日南下。臨安府無險可守,你們倒是說,卻該如何禦敵?”
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朱勝非硬著頭皮走了出來,肅拜了一下。
“陛下,楊幺叛軍視官軍為天敵,殺戮不斷,絕不可以和談之。賊人勢大,如今之計,隻能暫避其鋒,不可與之抗衡。陛下不若先南狩於福建路或廣南東路,留一肱骨大臣抗賊,伺機恢複江寧府。”
“陛下,萬萬不可!”
知樞密院事張浚立即走了出來,臉色鐵青,慷慨激昂。
“陛下,即便楊幺叛軍勢大,朝廷也有數萬大軍與之抗衡。臣不才,願率軍對抗賊人,誓與臨安府共存亡!”
張浚話音剛落,另外一個大臣吏部尚書沈與求已經冷言迴了過來。
“張相公,陝西一戰,丟土舍民,偌大秦地,拱手讓給了王鬆,從而使四川蜀地,作壁上觀。張相公,你還是不要自取其辱吧。”
張浚麵紅耳赤,憤聲而駁。
“朝廷危急存亡之秋,本官是一心為了朝廷。難道說,要把這臨安府拱手與賊嗎?”
“張相公,陛下九五至尊,難道說,你讓陛下呆在臨安府這兇險之地,與賊人正麵周旋嗎?”
新任的禦史中丞萬俟卨立即懟起了張浚,正義凜然。
“陛下,賊人勢大,克日南侵。臨安府燒毀大半,斷壁殘垣,即便固守,又有何益?趁著賊人尚未兵臨城下,陛下宜早做決斷。以臣之見,不如先南下廣州府,再做打算。”
“韓世忠呢,韓世忠在那裏?”
趙構臉上陰晴不定,忽然開口,讓下麵的群臣們都是一愣。
“陛下,韓世忠鎮守鎮江、平州一帶,沒有朝廷的旨意,韓世忠怕是不敢入朝。”
“馬上宣韓世忠前來,讓他帶船前來臨安府!如今也隻有他和張俊了。”
一提起張俊,趙構臉色紅潤了一些。
“馬上宣張俊入朝,朕有要事交他去辦!”
南遷的事情,似乎已經不可阻擋,群臣也無人再加以阻攔。況且,臨安府燒的不成樣子,賊人隨時兵臨城下,難道自己這些人要在這裏陪葬?
“趙鼎呢,今日上朝,怎麽沒有看到他?”
趙鼎和張浚不睦,趙鼎辭去禦史中丞的職位,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臨安府。按理說,今日朝會,他這個臨安知府,不應該缺席。
“臨安府火災,趙鼎的府邸被毀,他搬往城外的寺廟,想是因為路遠,一時趕不過來。”
眾臣中,有人上前奏道。
“舍近求遠,快快前去尋找,讓他速速上朝,朕有要事問他!”
趙構板起了臉色。大臣不上朝,這難道是要撂挑子嗎?
張俊進來時,群臣已經散去,趙構一個人,正在殿內不安地踱步,看到張俊,趙構馬上停了下來。
“臣張俊覲見陛下。”
“卿家不必多禮。朕就想問你,若是給你精兵五萬,你守得住這臨安府嗎?”
趙構看著眼前的愛將,麵色平靜,似乎並無不安。
“守不住,最後恐怕是兩敗俱傷,臨安府毀於一旦。”
張俊的話,讓趙構徹底安靜了下來。
“陛下,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隻要朝廷還在,陛下無憂,到時候再奪迴失地,大宋還可以占據江南,乃至淮南一片,陛下三思。”
嘴上雖然這樣說,但此時的張俊,早已經沒有了往昔的雄心壯誌。從內心裏講,他對眼前的大宋朝廷,已經失去了信心。
連一個楊幺部都對付不了,反而屢戰屢敗,朝廷腐敗,官員私心離德,各處盜匪四起,這樣的朝廷,又能堅持幾日?
關鍵是,北方的忠義軍,勢力如日中天,不僅擴展到了淮水以北,滅了西夏和偽齊,如今更是氣勢洶洶,就要北伐燕雲。
那報紙上可是說了,兩河前線,堆積了二十餘萬忠義軍。如此多的虎狼之士,隻怕夠女真人喝一壺的。
王鬆部如此不可一世,朝廷如此孱弱,可以預見的是,一旦北伐燕雲結束,忠義軍南下的步伐會不可阻擋。
王鬆在流求設立如此龐大的水師,不僅僅是為了做些海上生意,恐怕還有別的意圖。
這個時候,他張俊,是不是該想想自己的後路,想想張氏一門的後路。
想讓他為趙宋皇室陪葬,對不起,恕不奉陪。
“卿家說的是。”
趙構微微點了點頭,隨即正色說道:
“朕欲南狩廣州府,卿家和韓世忠率大軍護駕。卿家迴去收拾一下,速速安排船隻,克日南下。”
從臨安府到廣州府,兩千多裏地,陸上盜匪縱橫,難以行走。隻有走海路,憑借巨大的海船,才能走的更快,更加安穩些,途中也有泉州等港口可以補給。
張俊離去,韓世忠卻遲遲未到。趙構心焦如焚,讓軍士速速去鎮江查問。
軍士離開沒多久,先前的禁軍匆匆忙忙進來,滿臉的汗水。
“陛下,臣去了城外的寺廟,裏麵的僧侶說,趙相公兩日前就離開了,而且還帶了家眷。”
趙構目瞪口呆,不由得張口結舌。
“這……麽說來,趙……鼎是不知……去向了?”
禁軍點頭道:“陛下,正是如此。兄弟們查了一下,除了趙相公,他的家人也都不知去向。誰也不知道,他們究竟去了那裏?”
趙構坐會椅子上,心頭黯然,竟然有一絲悲涼。
“趙鼎這老賊,恐怕是逃迴北地了。他是看朝廷不行了,他要去給王鬆當泰山了。”
趙構的話沒有說錯。不過,趙鼎去的不是北地,而是流求。
“大宋的氣數盡了。官家德不配位,群臣各懷私心,我趙鼎也是這樣。氣數盡了,我又何必與天命抗爭。”
趙鼎站在船頭,看著波光粼粼的海麵,似乎有一絲惆悵
巨大的海船上,除了幾百眼含希望的宋人百姓,也有瓜果蔬菜,當然,還有趙鼎這樣的貴客。
“趙相公,你就不要再傷感了。王朝興衰,亙古不變。趙宋皇室德不配位,以至於天怒人怨,乃有今日之困。你還是看開些吧。”
趙鼎點了點頭。江南大旱,以至於災民遍野,官府橫征暴斂,乃有楊幺之禍,中間“苗劉之變”,金人南下攻略,這都使得江南雪上加霜。
朝廷要維持巨大的戰爭支出,隻有加重賦稅,地方官府上下其手,天災人禍,百姓除了鋌而走險,似乎並無選擇。
王鬆治下常年戰爭,百姓困苦,但卻似乎並無人禍,歸根結底,還在於吏治清明,政令深入人心。
插一句,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竟然安卓蘋果手機都支持!
要是論起來,王鬆治下,可是比大宋朝廷的地域大多了,局勢也更複雜,但為何會是如此不同的兩種朝局?
歸根結底,大宋的氣數已盡,天數使然。
大宋立國一百七十年,本就得位不正,能堅持如此長的時間,僥幸至極。若不是王鬆,靖康二年,大宋就已經亡國了。
自己非要作死,正應了那句話,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跟著大宋皇室,早晚是死路一條,不脫離這艘破船,難道要和他同歸於盡嗎?
“方兄弟,咱們到了流求,老夫又該做些什麽?”
收拾一下心情,趙鼎長歎了一口氣,看著眼前滿臉笑容,拘謹可親的年輕人。
“趙相公,到了流求,你先熟悉一下流求的政務,然後接替李都統為流求刺史。若是你想迴東京城,也可擔任開封府尹,相公並不強求。”
趙鼎思索片刻,心裏不由得一驚。
難道說,王鬆要對江南或海外用兵了?要不然,李寶這個流求刺史,為什麽要讓位給自己?宣撫司治下地域廣闊,王鬆沒有必要為自己如此大費周章。
如今還沒有北伐,王鬆已經是未雨綢繆。其奪取天下之舉,已經是昭然若揭。
大宋王朝的氣數,真的盡了!
如今,不但揚州丟了,就連這座東南重鎮江寧府,也丟了。
江寧府一丟,臨安府北麵屏障盡失,江南之地,還不是任由叛軍縱橫?
呂頤浩身死,翟亮貶斥,然並卵,楊幺叛軍正在沿運河南下,攻城略地,其勢洶洶。
楊幺部有眾數十萬人,朝廷才有多少?荊湖兩路、江南東路都被叛軍占據,難道說,朝廷又要南逃?又要逃往那裏?
臨安府人心惶惶,官吏逃去大半,餘者惴惴不安,惶惶然不可終日。市麵蕭條,街麵上治安馳敗,搶劫、殺人、偷盜等各類案件層出不窮,更有居心叵測者趁黑在城中縱火,若不是發現的早,臨安城早已成一片廢墟。
即便如此,竹木結構的臨安府大火,燒毀民居數萬家,就連城郊的一些寺廟也不能幸免,火災綿延10餘裏,死者300餘人,可謂是半城都化為灰燼。
也幸虧了官軍的努力,否則一旦燒及皇城,隻怕皇室也要遭殃,百官連個上朝的場所都沒有。
臨安府一片末日餘暉,照在那破敗的斷壁殘垣上,滿地的瓦礫灰燼,王朝的頹敗盡顯無疑。
“揚州失守,江寧府陷落,數萬大軍灰飛煙滅,誰能告訴朕,卻該如何應對?”
壞消息接踵而來,大宋天子趙構心驚膽戰之餘,大聲詢問起殿中的大臣來。
才過而立之年的大宋官家,眼圈青黑,眼窩深陷,顯然是酒色過度。一旦脫離了太上皇的控製,沒有了人掣肘,趙構也和曾經的寵臣秦檜一樣,原形畢露,徹底放飛了自我。
人世間,唯獨美酒和美人不可辜負。若是不能縱情享樂,做這大宋天子又有什麽樂趣?
揚州和江寧失守的消息傳來,趙構目瞪口呆。朝廷編練的數萬新軍,怎會敗的如此之快,如此不堪一擊?
如果說當年揚州城的新軍,抵擋不住如狼似虎的女真鐵騎,那麽,江寧府這些耗費餉銀無數編練的新軍,怎麽連那些泥腿子都敵不過,而且是一擊即潰?
就是五萬頭豬,也夠對方忙活一陣子,何況是五萬手持刀槍的精壯漢子。真真切切是豬狗不如,狗屎一堆!
甚至連他的寵臣呂頤浩,都落了個橫死途中,那些個暴民,當真是死有餘辜。
官軍糜爛如此,這臨安府又怎麽能守得下來?
眼看滿殿群臣沒有人吭聲,趙構心中氣惱,聲音也大了起來。
“江寧府淪入敵手,楊幺叛軍指日南下。臨安府無險可守,你們倒是說,卻該如何禦敵?”
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朱勝非硬著頭皮走了出來,肅拜了一下。
“陛下,楊幺叛軍視官軍為天敵,殺戮不斷,絕不可以和談之。賊人勢大,如今之計,隻能暫避其鋒,不可與之抗衡。陛下不若先南狩於福建路或廣南東路,留一肱骨大臣抗賊,伺機恢複江寧府。”
“陛下,萬萬不可!”
知樞密院事張浚立即走了出來,臉色鐵青,慷慨激昂。
“陛下,即便楊幺叛軍勢大,朝廷也有數萬大軍與之抗衡。臣不才,願率軍對抗賊人,誓與臨安府共存亡!”
張浚話音剛落,另外一個大臣吏部尚書沈與求已經冷言迴了過來。
“張相公,陝西一戰,丟土舍民,偌大秦地,拱手讓給了王鬆,從而使四川蜀地,作壁上觀。張相公,你還是不要自取其辱吧。”
張浚麵紅耳赤,憤聲而駁。
“朝廷危急存亡之秋,本官是一心為了朝廷。難道說,要把這臨安府拱手與賊嗎?”
“張相公,陛下九五至尊,難道說,你讓陛下呆在臨安府這兇險之地,與賊人正麵周旋嗎?”
新任的禦史中丞萬俟卨立即懟起了張浚,正義凜然。
“陛下,賊人勢大,克日南侵。臨安府燒毀大半,斷壁殘垣,即便固守,又有何益?趁著賊人尚未兵臨城下,陛下宜早做決斷。以臣之見,不如先南下廣州府,再做打算。”
“韓世忠呢,韓世忠在那裏?”
趙構臉上陰晴不定,忽然開口,讓下麵的群臣們都是一愣。
“陛下,韓世忠鎮守鎮江、平州一帶,沒有朝廷的旨意,韓世忠怕是不敢入朝。”
“馬上宣韓世忠前來,讓他帶船前來臨安府!如今也隻有他和張俊了。”
一提起張俊,趙構臉色紅潤了一些。
“馬上宣張俊入朝,朕有要事交他去辦!”
南遷的事情,似乎已經不可阻擋,群臣也無人再加以阻攔。況且,臨安府燒的不成樣子,賊人隨時兵臨城下,難道自己這些人要在這裏陪葬?
“趙鼎呢,今日上朝,怎麽沒有看到他?”
趙鼎和張浚不睦,趙鼎辭去禦史中丞的職位,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臨安府。按理說,今日朝會,他這個臨安知府,不應該缺席。
“臨安府火災,趙鼎的府邸被毀,他搬往城外的寺廟,想是因為路遠,一時趕不過來。”
眾臣中,有人上前奏道。
“舍近求遠,快快前去尋找,讓他速速上朝,朕有要事問他!”
趙構板起了臉色。大臣不上朝,這難道是要撂挑子嗎?
張俊進來時,群臣已經散去,趙構一個人,正在殿內不安地踱步,看到張俊,趙構馬上停了下來。
“臣張俊覲見陛下。”
“卿家不必多禮。朕就想問你,若是給你精兵五萬,你守得住這臨安府嗎?”
趙構看著眼前的愛將,麵色平靜,似乎並無不安。
“守不住,最後恐怕是兩敗俱傷,臨安府毀於一旦。”
張俊的話,讓趙構徹底安靜了下來。
“陛下,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隻要朝廷還在,陛下無憂,到時候再奪迴失地,大宋還可以占據江南,乃至淮南一片,陛下三思。”
嘴上雖然這樣說,但此時的張俊,早已經沒有了往昔的雄心壯誌。從內心裏講,他對眼前的大宋朝廷,已經失去了信心。
連一個楊幺部都對付不了,反而屢戰屢敗,朝廷腐敗,官員私心離德,各處盜匪四起,這樣的朝廷,又能堅持幾日?
關鍵是,北方的忠義軍,勢力如日中天,不僅擴展到了淮水以北,滅了西夏和偽齊,如今更是氣勢洶洶,就要北伐燕雲。
那報紙上可是說了,兩河前線,堆積了二十餘萬忠義軍。如此多的虎狼之士,隻怕夠女真人喝一壺的。
王鬆部如此不可一世,朝廷如此孱弱,可以預見的是,一旦北伐燕雲結束,忠義軍南下的步伐會不可阻擋。
王鬆在流求設立如此龐大的水師,不僅僅是為了做些海上生意,恐怕還有別的意圖。
這個時候,他張俊,是不是該想想自己的後路,想想張氏一門的後路。
想讓他為趙宋皇室陪葬,對不起,恕不奉陪。
“卿家說的是。”
趙構微微點了點頭,隨即正色說道:
“朕欲南狩廣州府,卿家和韓世忠率大軍護駕。卿家迴去收拾一下,速速安排船隻,克日南下。”
從臨安府到廣州府,兩千多裏地,陸上盜匪縱橫,難以行走。隻有走海路,憑借巨大的海船,才能走的更快,更加安穩些,途中也有泉州等港口可以補給。
張俊離去,韓世忠卻遲遲未到。趙構心焦如焚,讓軍士速速去鎮江查問。
軍士離開沒多久,先前的禁軍匆匆忙忙進來,滿臉的汗水。
“陛下,臣去了城外的寺廟,裏麵的僧侶說,趙相公兩日前就離開了,而且還帶了家眷。”
趙構目瞪口呆,不由得張口結舌。
“這……麽說來,趙……鼎是不知……去向了?”
禁軍點頭道:“陛下,正是如此。兄弟們查了一下,除了趙相公,他的家人也都不知去向。誰也不知道,他們究竟去了那裏?”
趙構坐會椅子上,心頭黯然,竟然有一絲悲涼。
“趙鼎這老賊,恐怕是逃迴北地了。他是看朝廷不行了,他要去給王鬆當泰山了。”
趙構的話沒有說錯。不過,趙鼎去的不是北地,而是流求。
“大宋的氣數盡了。官家德不配位,群臣各懷私心,我趙鼎也是這樣。氣數盡了,我又何必與天命抗爭。”
趙鼎站在船頭,看著波光粼粼的海麵,似乎有一絲惆悵
巨大的海船上,除了幾百眼含希望的宋人百姓,也有瓜果蔬菜,當然,還有趙鼎這樣的貴客。
“趙相公,你就不要再傷感了。王朝興衰,亙古不變。趙宋皇室德不配位,以至於天怒人怨,乃有今日之困。你還是看開些吧。”
趙鼎點了點頭。江南大旱,以至於災民遍野,官府橫征暴斂,乃有楊幺之禍,中間“苗劉之變”,金人南下攻略,這都使得江南雪上加霜。
朝廷要維持巨大的戰爭支出,隻有加重賦稅,地方官府上下其手,天災人禍,百姓除了鋌而走險,似乎並無選擇。
王鬆治下常年戰爭,百姓困苦,但卻似乎並無人禍,歸根結底,還在於吏治清明,政令深入人心。
插一句,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竟然安卓蘋果手機都支持!
要是論起來,王鬆治下,可是比大宋朝廷的地域大多了,局勢也更複雜,但為何會是如此不同的兩種朝局?
歸根結底,大宋的氣數已盡,天數使然。
大宋立國一百七十年,本就得位不正,能堅持如此長的時間,僥幸至極。若不是王鬆,靖康二年,大宋就已經亡國了。
自己非要作死,正應了那句話,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跟著大宋皇室,早晚是死路一條,不脫離這艘破船,難道要和他同歸於盡嗎?
“方兄弟,咱們到了流求,老夫又該做些什麽?”
收拾一下心情,趙鼎長歎了一口氣,看著眼前滿臉笑容,拘謹可親的年輕人。
“趙相公,到了流求,你先熟悉一下流求的政務,然後接替李都統為流求刺史。若是你想迴東京城,也可擔任開封府尹,相公並不強求。”
趙鼎思索片刻,心裏不由得一驚。
難道說,王鬆要對江南或海外用兵了?要不然,李寶這個流求刺史,為什麽要讓位給自己?宣撫司治下地域廣闊,王鬆沒有必要為自己如此大費周章。
如今還沒有北伐,王鬆已經是未雨綢繆。其奪取天下之舉,已經是昭然若揭。
大宋王朝的氣數,真的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