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共沙塵老。
不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若沒有這些幽並遊俠兒捐軀為國難,輕生犧牲,死傷無數,中原百姓難免會遭受異族的蹂躪和屠戮。難道說如你王江寧這般,人人彈琴賦詩,坐而論道,一曲新詞酒一杯,就能臣服邊夷,救民於水火?”
劉錡輕輕地哼了一聲,拿起千裏鏡,向遠處的雄關看去。
自漢以降,陝西關中的百姓,對居於四關之中的這一塊“白菜心心”是頗為自矜。關中,處於東函穀、南崤武、西散關、北蕭關,關中四塞之中得名,而北蕭關便是守衛關中的北部屏障,古絲綢之路的要塞。
宋仁宗時,重臣範仲淹在距漢古關北200多裏重新修築,為對抗西夏的重要防線,依山傍水,距離葫蘆河川東去15裏,地勢十分險要。
蕭關關牆並不高大,也就是八九米的樣子,但是要比平夏城大的多,城牆也要寬上許多。
畢竟,過了蕭關,葫蘆河川更要平坦,向兩側也要延伸的更多,土地平闊,樹木繁蔭,乃是天然的耕作沃地。
自春秋以來,直到元朝,中國城池一直采用土築,就連元大都的城牆,依然是由夯土築成。到了明朝,都城和重要邊塞關隘才開始用更加堅固的石磚砌城,黃土夯城,青磚包牆。
五胡亂華之時,赫連勃勃在陝北修建統萬城,采用“蒸土築城”法,即把糯米汁、粉土、沙子和熟石灰摻和在一起夯築而成,堅固無比,有些城牆曆千年仍能屹立不倒。
眼前的蕭關就是這個樣子,要想用火炮轟開它,恐怕會十分困難。至於其關門,因為聳然高出,要想從此攻入,恐非易事。
宋人建成,夏人奪去,然後宋人又來搶奪,雙方你來我往,曆次鏖戰,這古道上、遍布蘆草的荒原上,片片土地都是鮮血澆灌而成。
葫蘆河河穀水草豐美,地形開闊,有利於騎兵奔馳,所以西夏人對這裏也是相當的重視,控製了周圍百裏範圍內大大小小的堡寨。
“傳令下去,讓弟兄們白日休息,晚上準備破關。”
劉錡眼光落在了蕭關高聳的幾段土牆上,心裏麵頓時有了主意。
“九哥,要不要等馬軍迴來,一起攻城?”
劉錫猶豫道:“萬一馬軍作戰不利,黨項人背後偷襲,事情反而可能變得棘手。”
劉錡從地上撿起一片泛黃的蘆草葉,放在鼻子下,輕輕聞著。已經接近中秋,草木開始凋零,大雁也已經南飛。
遠處的桑林,早已經是空空如也,落葉遍地。那些蘆草雖然枯黃了,卻也是傲骨直立,將士們的靴子踩上去,發出有力的“哢嚓”聲。
蕭關古道已經被完全隔絕,戰士們麵容肅穆,一對對的不停在營中巡邏。沿著葫蘆河岸,營寨南北連綿數裏,將眼前的蕭關包圍了個結結實實。
“大哥,多謝你的成全!”
劉錡抬起頭來,鄭重地說道:“自從這北上以來,你可是受盡委屈了。”
一個從小愛護自己,良師益友的兄長,大宋朝廷的一路大員,位高權重,卻跟在自己的身邊低聲下氣,無論如何,讓他覺得過意不去。
“自家兄弟,還說這樣的話!”
劉錫擺擺手,指著遠處高聳的城牆,繼續問道:“九哥,你還沒說,要不要等馬軍迴來,然後一起攻城?”
“馬軍雖然快速,但也不能操之過急!”
劉錡看著遠處的蕭關,沉聲道:“四萬大軍,即便是興慶府也不在話下,一座蕭關城,不在話下。等騎兵迴來了,就可以揮軍北上了。”
李彥仙帶著近萬馬軍,采用長途奔襲的戰術,去攻打西夏人在葫蘆川河穀地帶的重鎮西安州,掃蕩周圍的天都寨、通會堡等20餘個堡寨。
雖然平夏城之戰,忠義軍損失了將近幾千騎兵,但劉錫的西軍,馬軍基本上沒有損失,還保持在五千之數。
此戰,忠義軍繳獲了上萬匹戰馬。隨著輔軍和投誠兵的加入,裏麵選出三千騎兵還是綽綽有餘。可以說,西軍的騎兵,已經在伐夏忠義軍中占了半壁江山。
葫蘆河以西的百裏之地,乃是西夏的遊牧聖地。天都山下的西安州,曾是宋人西部邊塞的重鎮。西安州後來被西夏人奪去,稱為南牟會,城周九裏,開東西兩門,為“固靖之咽喉,甘涼之襟帶”。
推薦下,我最近在用的追書app,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西安州雄踞五路要地,成為西夏人攻掠宋人的大本營。公元1042年,西夏李元昊在此修築豪華壯麗的城宮,一度成為西夏的政治、軍事中心。時至1081年,宋朝攻夏,南牟會及行宮被李憲焚燒。
至於其周圍的要塞天都寨,西夏人稱為東牟會,周長隻有不到三裏,設南北兩門,平時約有兩三千人值守。
“李相公熟讀兵書,他這馬軍突襲,看來是要效哲宗朝郭成公在平夏城的故事了。隻可惜郭成公剛剛病逝,讓人不勝唏噓啊!”
劉錫微微歎道,言語中有些唏噓。
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三月,宋軍建起平夏城,郭成率部駐守。西夏人傾國來攻,自沒煙峽連營百裏,飛石激火,晝夜不息,集中全力攻打。郭成堅守城池,西夏兵無法越雷池一步,無功而迴。
次年,郭成大敗夏軍,俘虜敵軍3000餘人,繳獲牛羊十萬餘頭,夏主李乾順震駭。
郭成就是采取騎兵長途奔襲的戰術,一舉擊潰夏軍,占領了西夏的南牟會行宮及20餘個堡寨,控製了這一塊水土豐饒之地。
“大哥,你就安心等待吧,李相公定會凱旋而來。”
劉錡難得地露出一絲笑容。
“上萬騎兵,如此多的火器,還有熟悉道路的軍士引導,對付這些敗軍之將,沒有什麽意外。”
劉錫點點頭,目光又轉向了眼前的蕭關,嘴裏有些遲疑。
“九哥,你說咱們能攻下這蕭關城嗎?”
“大哥,你說呢?”
劉錡微微笑了笑,並沒有正麵迴答大哥的問題。
“我如何……”
劉錫半信半疑,猛然想起鎮戎軍煙塵衝天、一夜破城的樣子,心裏一顫。
“九哥,莫非你是要故伎重施?”
看到劉錡點了點頭,劉錫心情莫名地輕鬆了起來。若是死攻堅城,不知道要費多少時日,丟下多少軍士的屍體。有了這些火器,天下之大,哪裏去不得?
“大哥,看來你也知道這火器的妙處。”
劉錡點頭道:“大哥,下去準備吧。李相公已經把後麵的輜重補給運上來了,多準備些震天雷,好迎接晚上的大戰。”
劉錫興奮地離開,一旁的張虎上來,小心翼翼地稟道:“元帥,運送軍糧的義民鄭途等人到了,正在帳中等候。”
盡管已經通過各種途徑聽說過忠義軍兵鋒正盛,也知道了忠義軍在平夏城大敗西夏大軍,但
是親眼目睹了忠義軍的軍容之後,鄭途還是被震撼到了。
軍容齊整,軍紀森嚴,大軍如潮,撲天蓋地,果然是百戰雄獅。
“兩位,本官代忠義軍所有將士,多謝你二人了!”
劉錡放下文書,讓鄭途、陸道風二人坐下,沉思了一下,朗聲道:
“幾次大戰也下來,軍中繳獲的牛羊不少,還有淘汰下來的劣馬,都可以交由你二人販運。”
鄭途、陸道風二人心裏一喜,一起站起來拱手道:“多謝劉元帥!”
“二位,你二人忠義為先,鄭員外又是王相公的座上客,我又豈敢虧待二位。”
眾人一起,哈哈笑了起來。
劉錡輕聲道:“你二人為大軍轉運糧草,花費巨萬,忠義軍進入西夏以後,青白鹽、牛羊駝絨買賣,本官許你二人專賣優先之權。”
“多謝元帥!”
二人一起站起來,再次拜謝。
“鄭員外,你就不要客氣了,你們轉運糧草,功莫大焉,這是王相公親自交代過的。”
劉錡看了看二人的表情,微笑道:“西安州、會州、懷德軍周邊這麽大的地方,官府宣撫教化,也需要信任之人。你二人可從子侄中各選出一人,聽候任用。二位覺得如何?”
二人心中大喜,一起上前施禮,鄭途肅拜道:“小人等必定為大軍鞠躬盡瘁,以報相公之恩!”
“小人以相公馬首是瞻!”
陸道風也是顫聲說道。
劉錡點了點頭,微微吐了口氣。如今萬事俱備,就看大軍下一步的進軍速度了。
“爹,這麽說,孩兒以後就是官軍了!”
忠義軍的一處營帳中,鄭世貴不安地走來走去。
“這是元帥親口說的,爹爹又怎會騙你!”
鄭途把身上的長襖裹緊了些,臉上也是有幾分憧憬。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咱們鄭家不缺銀子,你隻要好好做事,相信王相公虧不了咱們。至於這買賣上的事情,有爹照應,你不用費心。”
一切都是機緣巧合,人生的命運實在是離奇。時勢造英雄,以忠義軍如今在北地的號召力,奪取江山,也不是沒有可能。
想不到他鄭途出身微末,祖祖輩輩賤民一個,從來沒有翻身的希望,如今卻要從他的兒子起,改庭換麵了。
“那你有沒有說,我要到軍中效力,而不是到地方上?”
鄭世貴依然為自己是能否從軍,而惴惴不安。
“你就放心吧。就憑你爹和王相公的麵子,劉元帥怎能不答應。”
鄭途笑道,眉宇間莫名有些傲色。
“明日,你就可以到劉元帥的軍中任職,你可不要讓爹失望啊!”
“爹,你就放心好了!”
鄭途點了點頭,繼續道:
“劉元帥說了,為了保證糧草的轉運暢通,會撥出1000馬軍,1,000步卒,來協助爹爹轉運糧草等物。”
明日他們就得離開,他得好好盤算一下未來的事情。劉錡撥了他好幾百匹駑馬和繳獲的車輛,用來繼續糧草轉運。
西夏的馬匹、牛羊、青白鹽轉進來,大宋的茶葉、糧食、布匹等再運出去,足可以富可敵國。當日兩萬兩銀子的付出,卻是如今的富貴不可言。
父子倆都是情緒激動,興奮異常,到了子時,才各自迷迷糊糊睡了過去。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共沙塵老。
不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若沒有這些幽並遊俠兒捐軀為國難,輕生犧牲,死傷無數,中原百姓難免會遭受異族的蹂躪和屠戮。難道說如你王江寧這般,人人彈琴賦詩,坐而論道,一曲新詞酒一杯,就能臣服邊夷,救民於水火?”
劉錡輕輕地哼了一聲,拿起千裏鏡,向遠處的雄關看去。
自漢以降,陝西關中的百姓,對居於四關之中的這一塊“白菜心心”是頗為自矜。關中,處於東函穀、南崤武、西散關、北蕭關,關中四塞之中得名,而北蕭關便是守衛關中的北部屏障,古絲綢之路的要塞。
宋仁宗時,重臣範仲淹在距漢古關北200多裏重新修築,為對抗西夏的重要防線,依山傍水,距離葫蘆河川東去15裏,地勢十分險要。
蕭關關牆並不高大,也就是八九米的樣子,但是要比平夏城大的多,城牆也要寬上許多。
畢竟,過了蕭關,葫蘆河川更要平坦,向兩側也要延伸的更多,土地平闊,樹木繁蔭,乃是天然的耕作沃地。
自春秋以來,直到元朝,中國城池一直采用土築,就連元大都的城牆,依然是由夯土築成。到了明朝,都城和重要邊塞關隘才開始用更加堅固的石磚砌城,黃土夯城,青磚包牆。
五胡亂華之時,赫連勃勃在陝北修建統萬城,采用“蒸土築城”法,即把糯米汁、粉土、沙子和熟石灰摻和在一起夯築而成,堅固無比,有些城牆曆千年仍能屹立不倒。
眼前的蕭關就是這個樣子,要想用火炮轟開它,恐怕會十分困難。至於其關門,因為聳然高出,要想從此攻入,恐非易事。
宋人建成,夏人奪去,然後宋人又來搶奪,雙方你來我往,曆次鏖戰,這古道上、遍布蘆草的荒原上,片片土地都是鮮血澆灌而成。
葫蘆河河穀水草豐美,地形開闊,有利於騎兵奔馳,所以西夏人對這裏也是相當的重視,控製了周圍百裏範圍內大大小小的堡寨。
“傳令下去,讓弟兄們白日休息,晚上準備破關。”
劉錡眼光落在了蕭關高聳的幾段土牆上,心裏麵頓時有了主意。
“九哥,要不要等馬軍迴來,一起攻城?”
劉錫猶豫道:“萬一馬軍作戰不利,黨項人背後偷襲,事情反而可能變得棘手。”
劉錡從地上撿起一片泛黃的蘆草葉,放在鼻子下,輕輕聞著。已經接近中秋,草木開始凋零,大雁也已經南飛。
遠處的桑林,早已經是空空如也,落葉遍地。那些蘆草雖然枯黃了,卻也是傲骨直立,將士們的靴子踩上去,發出有力的“哢嚓”聲。
蕭關古道已經被完全隔絕,戰士們麵容肅穆,一對對的不停在營中巡邏。沿著葫蘆河岸,營寨南北連綿數裏,將眼前的蕭關包圍了個結結實實。
“大哥,多謝你的成全!”
劉錡抬起頭來,鄭重地說道:“自從這北上以來,你可是受盡委屈了。”
一個從小愛護自己,良師益友的兄長,大宋朝廷的一路大員,位高權重,卻跟在自己的身邊低聲下氣,無論如何,讓他覺得過意不去。
“自家兄弟,還說這樣的話!”
劉錫擺擺手,指著遠處高聳的城牆,繼續問道:“九哥,你還沒說,要不要等馬軍迴來,然後一起攻城?”
“馬軍雖然快速,但也不能操之過急!”
劉錡看著遠處的蕭關,沉聲道:“四萬大軍,即便是興慶府也不在話下,一座蕭關城,不在話下。等騎兵迴來了,就可以揮軍北上了。”
李彥仙帶著近萬馬軍,采用長途奔襲的戰術,去攻打西夏人在葫蘆川河穀地帶的重鎮西安州,掃蕩周圍的天都寨、通會堡等20餘個堡寨。
雖然平夏城之戰,忠義軍損失了將近幾千騎兵,但劉錫的西軍,馬軍基本上沒有損失,還保持在五千之數。
此戰,忠義軍繳獲了上萬匹戰馬。隨著輔軍和投誠兵的加入,裏麵選出三千騎兵還是綽綽有餘。可以說,西軍的騎兵,已經在伐夏忠義軍中占了半壁江山。
葫蘆河以西的百裏之地,乃是西夏的遊牧聖地。天都山下的西安州,曾是宋人西部邊塞的重鎮。西安州後來被西夏人奪去,稱為南牟會,城周九裏,開東西兩門,為“固靖之咽喉,甘涼之襟帶”。
推薦下,我最近在用的追書app,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西安州雄踞五路要地,成為西夏人攻掠宋人的大本營。公元1042年,西夏李元昊在此修築豪華壯麗的城宮,一度成為西夏的政治、軍事中心。時至1081年,宋朝攻夏,南牟會及行宮被李憲焚燒。
至於其周圍的要塞天都寨,西夏人稱為東牟會,周長隻有不到三裏,設南北兩門,平時約有兩三千人值守。
“李相公熟讀兵書,他這馬軍突襲,看來是要效哲宗朝郭成公在平夏城的故事了。隻可惜郭成公剛剛病逝,讓人不勝唏噓啊!”
劉錫微微歎道,言語中有些唏噓。
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三月,宋軍建起平夏城,郭成率部駐守。西夏人傾國來攻,自沒煙峽連營百裏,飛石激火,晝夜不息,集中全力攻打。郭成堅守城池,西夏兵無法越雷池一步,無功而迴。
次年,郭成大敗夏軍,俘虜敵軍3000餘人,繳獲牛羊十萬餘頭,夏主李乾順震駭。
郭成就是采取騎兵長途奔襲的戰術,一舉擊潰夏軍,占領了西夏的南牟會行宮及20餘個堡寨,控製了這一塊水土豐饒之地。
“大哥,你就安心等待吧,李相公定會凱旋而來。”
劉錡難得地露出一絲笑容。
“上萬騎兵,如此多的火器,還有熟悉道路的軍士引導,對付這些敗軍之將,沒有什麽意外。”
劉錫點點頭,目光又轉向了眼前的蕭關,嘴裏有些遲疑。
“九哥,你說咱們能攻下這蕭關城嗎?”
“大哥,你說呢?”
劉錡微微笑了笑,並沒有正麵迴答大哥的問題。
“我如何……”
劉錫半信半疑,猛然想起鎮戎軍煙塵衝天、一夜破城的樣子,心裏一顫。
“九哥,莫非你是要故伎重施?”
看到劉錡點了點頭,劉錫心情莫名地輕鬆了起來。若是死攻堅城,不知道要費多少時日,丟下多少軍士的屍體。有了這些火器,天下之大,哪裏去不得?
“大哥,看來你也知道這火器的妙處。”
劉錡點頭道:“大哥,下去準備吧。李相公已經把後麵的輜重補給運上來了,多準備些震天雷,好迎接晚上的大戰。”
劉錫興奮地離開,一旁的張虎上來,小心翼翼地稟道:“元帥,運送軍糧的義民鄭途等人到了,正在帳中等候。”
盡管已經通過各種途徑聽說過忠義軍兵鋒正盛,也知道了忠義軍在平夏城大敗西夏大軍,但
是親眼目睹了忠義軍的軍容之後,鄭途還是被震撼到了。
軍容齊整,軍紀森嚴,大軍如潮,撲天蓋地,果然是百戰雄獅。
“兩位,本官代忠義軍所有將士,多謝你二人了!”
劉錡放下文書,讓鄭途、陸道風二人坐下,沉思了一下,朗聲道:
“幾次大戰也下來,軍中繳獲的牛羊不少,還有淘汰下來的劣馬,都可以交由你二人販運。”
鄭途、陸道風二人心裏一喜,一起站起來拱手道:“多謝劉元帥!”
“二位,你二人忠義為先,鄭員外又是王相公的座上客,我又豈敢虧待二位。”
眾人一起,哈哈笑了起來。
劉錡輕聲道:“你二人為大軍轉運糧草,花費巨萬,忠義軍進入西夏以後,青白鹽、牛羊駝絨買賣,本官許你二人專賣優先之權。”
“多謝元帥!”
二人一起站起來,再次拜謝。
“鄭員外,你就不要客氣了,你們轉運糧草,功莫大焉,這是王相公親自交代過的。”
劉錡看了看二人的表情,微笑道:“西安州、會州、懷德軍周邊這麽大的地方,官府宣撫教化,也需要信任之人。你二人可從子侄中各選出一人,聽候任用。二位覺得如何?”
二人心中大喜,一起上前施禮,鄭途肅拜道:“小人等必定為大軍鞠躬盡瘁,以報相公之恩!”
“小人以相公馬首是瞻!”
陸道風也是顫聲說道。
劉錡點了點頭,微微吐了口氣。如今萬事俱備,就看大軍下一步的進軍速度了。
“爹,這麽說,孩兒以後就是官軍了!”
忠義軍的一處營帳中,鄭世貴不安地走來走去。
“這是元帥親口說的,爹爹又怎會騙你!”
鄭途把身上的長襖裹緊了些,臉上也是有幾分憧憬。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咱們鄭家不缺銀子,你隻要好好做事,相信王相公虧不了咱們。至於這買賣上的事情,有爹照應,你不用費心。”
一切都是機緣巧合,人生的命運實在是離奇。時勢造英雄,以忠義軍如今在北地的號召力,奪取江山,也不是沒有可能。
想不到他鄭途出身微末,祖祖輩輩賤民一個,從來沒有翻身的希望,如今卻要從他的兒子起,改庭換麵了。
“那你有沒有說,我要到軍中效力,而不是到地方上?”
鄭世貴依然為自己是能否從軍,而惴惴不安。
“你就放心吧。就憑你爹和王相公的麵子,劉元帥怎能不答應。”
鄭途笑道,眉宇間莫名有些傲色。
“明日,你就可以到劉元帥的軍中任職,你可不要讓爹失望啊!”
“爹,你就放心好了!”
鄭途點了點頭,繼續道:
“劉元帥說了,為了保證糧草的轉運暢通,會撥出1000馬軍,1,000步卒,來協助爹爹轉運糧草等物。”
明日他們就得離開,他得好好盤算一下未來的事情。劉錡撥了他好幾百匹駑馬和繳獲的車輛,用來繼續糧草轉運。
西夏的馬匹、牛羊、青白鹽轉進來,大宋的茶葉、糧食、布匹等再運出去,足可以富可敵國。當日兩萬兩銀子的付出,卻是如今的富貴不可言。
父子倆都是情緒激動,興奮異常,到了子時,才各自迷迷糊糊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