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建炎三年九月初,陝西,渭州。


    城北的官道之上,鋼鐵洪流連綿不絕,千軍萬馬整齊肅穆,寒光鐵衣,火炮無數,炮口幽幽,刀槍如林,旌旗蔽日,大軍長龍,不知多少。


    “阿翁,怎麽會有這麽多官軍啊?”


    官道旁的一處村口,一個黃口小兒看著漫山遍野、滾滾而來的宋人步騎,驚奇地問道。


    “乖孫兒,這是忠義軍,看來,這是要和夏人打仗了!”


    老者歎了一口氣,渾濁的眼神裏,掩藏不住對戰事的擔心。


    “阿翁,忠義軍能打敗夏人嗎?”


    “阿翁也不知道。不過,看忠義軍這架勢,夏人恐怕是夠嗆啊。”


    官道兩旁,站滿了打扮各異、粗布短褐的百姓。邊境山區縱橫,耕作不易,水土貧瘠,也使得百姓的生活甚是困苦。


    百姓人人張望,許多人都是目瞪口呆。如此多的官軍,看來是一場大戰。


    “這……官軍,看著好威風啊!”


    人群中,有人不由得驚唿了出來。


    “這是忠義軍,忠義之師,厲害著呢!”


    有人見多識廣,從旗子和裝扮上馬上分辨了出來。


    “忠義軍,厲害嗎?”


    “番子都不是對手,你說厲不厲害!”


    百姓議論紛紛,有人心旌搖曳,感慨萬千。


    “自重和年間以來,今日又見我漢家軍之威儀,果然是苦盡甘來啊!”


    無窮無盡的忠義軍將士向前而去,隊列整齊,鬥誌高昂。


    宋夏打了百年戰爭,你來我往,邊塞軍民死傷無數,百業凋敝。如今大宋精銳揮軍而來,不知道又是怎樣的一番腥風血雨。


    自趙佶重和年間大宋最後一次對西夏大規模用兵,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三年。而自從宣和末年以來約六年時間,宋人誌在燕雲,昏招迭出,幾欲喪國。隻有西夏步步緊逼,蠶食鯨吞,大宋無還手之力。


    如今,天翻地覆,大宋也開始反攻了。


    張天民夾在滾滾的洪流當中,馬上的行李裏麵,不但有妻子給他寫的家信,還有兩雙青梅竹馬的妻子為他親手作的布鞋。


    天民吾夫,


    短暫相聚,卻不料戰事重啟,你我夫妻又要分開!


    相聚一刻,價值千金。匆匆離去,妾身肝腸寸斷,心痛如割;然北虜猖獗,遍地膻腥,能稱心如意者,又有幾人?


    軍人當以保家衛國,忠勇犧牲為己任。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若不驅盡豺狼,四海何來靖清?


    千山萬水,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家中一切勿念,妾身自會等官人迴來。行囊裏麵,有兩雙新做之履,見物如人,針針線線,皆是妾心所係。


    知你一片初心,縱橫天下,匡扶眾生,以天下百姓為念,為天下人謀福祉。妾自不會悲傷,而以相公為榮!


    山長水闊,魚柬尺素,我在京兆府家中,等候相公凱旋迴來。


    張天民摸了摸懷裏的書信,唱著軍歌,打馬向前而去。


    “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


    我本堂堂男子漢,何為韃虜作馬牛。


    壯士飲盡碗中酒,千裏征途不迴頭。


    金鼓齊鳴萬眾吼,不破黃龍誓不休。”


    渭州,因渭水得名。治所在襄武。安史之亂後,吐蕃乘虛而入。唐蕃戰爭,使唐朝國力大損,平涼境成為唐的邊防和戰場。由於吐蕃的長期占領,許多吐蕃人在境內定居。這一現象,到宋朝也一直沒有


    改變。


    大軍到了渭州,當地的一州父母官、渭州原知州,如今的通判曲忠率地方官員,大開城門,迎接大軍入城。


    作為大宋朝廷南遷後委任的地方官員,曲忠對大宋朝廷並沒有多麽深厚的感情。說起來,他還是原來涇原路經略使曲端的遠房親戚,自然對安撫曲端一家老小的王鬆和忠義軍格外好感了。


    “李公,忠義軍真是虎狼之師啊!”


    渭州城北門,看著一片片鋼鐵叢林滾滾向前,大軍軍容整齊肅穆,寂靜無聲,千軍萬馬,殺氣騰騰,曲忠心驚肉跳,由衷地說道。


    “李公,這些青銅圓口,就是忠義軍的火炮吧?”


    另外一名故臣新吏咂舌讚歎道:“聽聞王相公麾下兵士果敢勇猛,作戰人人奮勇當先,輕生赴死,更兼火器犀利,天下無雙。今日一見,直讓人大開眼界啊!”


    眾人嘖嘖稱讚,蓋是因為忠義軍這幾年大殺四方,已經打出來了名堂。連不可一世的女真鐵騎都忌憚他們三分,區區西夏又怎會放在心上!


    可以說,他們對忠義軍的信心,比忠義軍對自己的信心更大。


    不知不覺,忠義軍已經成了抗金的旗幟,護國的勁旅,禦敵的刀鋒。


    “若是能親自踏上漢唐故土,老夫這一生也是心願已足,無愧於生了!”


    一位白發蒼蒼的官員,嘴裏喃喃自語,不勝唏噓。


    他猛地轉過身,對著李若虛就是一拜,顫聲道:“李公,恢複舊地,就仰仗忠義軍大軍了!”


    “各位不必多禮。你我都是為王相公做事。隻要大家為國為民,忠心做事,王相公必虧不了你我。”


    扶起一拜到底的白發老吏,李若虛滿臉鄭重,心頭肅然。


    大軍北上,遠征西夏,渭州會是大軍集散地,輜重糧草的堆放場所,他還需要這些地方官僚,維持地方治安,安撫百姓,征集農夫,以為大軍轉運糧草,提供後勤資助。


    至於將來,則是擇賢而用,劣者淘汰,這已經不是他考慮的事情了。


    “李相公,莫若告知王倫公,讓他加緊轉運糧草,以供後用。”


    新任的渭州知州,平夏大軍主帥劉錡的親弟弟劉釗肅拜道:“從渭州到賞移口,鎮戎軍,平夏城,通峽寨、靈平寨、蕭關,大大小小幾十個寨壘,一旦為我軍占領,務必要派兵駐紮,官府入駐,宣撫招納,施以行政之權,此乃長久之策。”


    李若虛讚賞地點了點頭。果然是世家子弟,知道恢複王治的必要。看來這劉氏一門不僅有劉錡這樣文武雙全的儒將,還有運籌帷幄、出謀劃策如劉釗這樣的文臣。


    “劉知州所言甚是!”


    李若虛點頭道:“相公已經安排妥當,大軍糧草也在轉運途中,諸位無憂。”


    迤邐而進、首尾不見的大軍之中,劉錫看著源源不斷前去的虎狼軍士,滿臉的驚詫之色。


    “九哥,這軍士怎會如此雄壯,怎麽會有如此多的馬軍?”


    盡管知道忠義軍的威名,也知道其驍勇善戰,銳不可擋,但是親眼目睹之下,他心中的震撼可真是非同小可。


    劉銳也是眼睛發亮,不由得問道:“九哥,如此精銳的兵馬,如此彪悍的將士,看來,王相公這是要打一場國戰了!”


    劉錡心裏頭閃過一絲驕傲。離家出走幾年後,他終於在兄弟們的麵前,證明了自己。


    “大哥,十一哥,你們帶的兵也不錯。你們要記住,若是在眾將麵前,你我千萬不可以再以兄弟相稱!”


    劉錡正色道:“忠義軍軍紀森嚴,嚴


    禁拉幫結派,自立山頭。若是讓旁人知道了,對你我兄弟都是不利,隊伍也難以令行禁止。”


    劉錫兄弟一.asxs.頭,劉錫道:“九哥放心,你我兄弟都是久在軍中,知道軍中的規矩,你大可以放心!”


    他率部加入了弟弟統帥的忠義軍。和李彥仙一樣,擔任征夏副帥,統帥熙河和秦風所部,自然是要鞠躬盡瘁,不給弟弟掣肘。


    也正是由於他熙河路宋軍,秦風路宋軍,以及地方上鄉兵的加入,忠義軍的征夏大軍人數達到了五萬人,可以稱得上是兵強馬壯了。


    “大哥,你明白小弟的苦衷就行!”


    劉錡心頭感激。自己的哥哥早已經是一路的經略使,卻要擔任自己這個弟弟的下手,可謂委屈至極。


    “大哥,十一哥,此戰是一場國戰,關係忠義軍左翼的安全,和抗金大局、西進大計息息相關,決不能敗!”


    “隻是,要以五萬人滅了西夏的數十萬大軍,恐怕殊非易事!”


    劉錫皺眉道:“就說這平夏城,易守難攻,乃是南下北上的咽喉。這首戰,恐怕都要費些周折吧。”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夏軍攻占懷德軍,殺害宋知軍事劉詮、通判杜翊。其周圍的西安州、鎮戎軍也被西夏重占。


    如今忠義軍大軍來襲,總算是改變了步步後退的局麵。


    “平夏城不值一提,我軍必拿下首戰!”


    劉錡傲然道:“李世輔率軍從晉寧軍進入西夏,控製長城要塞,牽扯西夏東路幾大軍司。若是我軍還不能取勝,又怎麽有臉去見王相公!”


    “九哥,大軍前行,如何不見匠吏追隨?”


    劉銳雖然對忠義軍能否拿下平夏城心存疑慮,但還是忍住不問,轉移了話題道:“大軍作戰,若是堅城難下,糧草不濟,後退不及,大軍危矣。若是進築堡寨,則可護大軍安全。”


    往來交戰,攻城略寨,難免殘缺,若是不快速修葺,一旦對方反身來攻,隻怕破城易如反掌。


    “十一哥無需擔心!”


    劉錡微微一笑,輕聲道:“戰爭的交戰方式,早已經是今非昔比。打過幾仗,你就明白了。”


    以忠義軍如今的戰力,他還真不知道,有什麽用的城池他攻不下來。


    他看了看後麵山野中蜿蜒起伏的隊伍長龍,大聲道:“傳令下去,全軍加速,兩日內必須到達鎮戎城!”


    將士都是加快了步伐,滾滾鋼鐵洪流,漫山遍野,似乎要湮沒天地間的一切。


    “種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正彥夾在滾滾向前的隊伍洪流中,看著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心裏不由得感慨萬千。


    “想不到我劉正彥這不肖子孫,還能再迴這祖輩浴血之故地!”


    是啊,他的父親,一代名將劉法,就是因為童貫的無能指揮,而倒在了征夏的沙場之上。


    宋軍大敗,父親戰死,童貫卻將戰敗罪責推卸了父親,可謂是千古奇冤。


    “劉法公一代名將,西軍翹楚!”


    倒是王鬆對父親的功跡推崇備至,認為他是西軍將帥中的翹楚,堪稱一代名將。這也讓劉正彥感激之至,欲投桃報李,殺身成仁。


    不過,觀看忠義軍的軍威,恐怕“殺身成仁”的機會是微乎其微。如今之計,也隻能勇猛殺敵,以報王鬆揚父親名於天下之恩了。


    “父親放心,孩兒一定不會墜了你的名聲!”


    劉正彥心頭微酸,打馬向前而去,後麵的軍士緊緊跟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沉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沉的命運並收藏宋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