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軍攻克左廂神勇軍司、控製長城要塞的歡唿雀躍相比,位於雲中西京大營的金兵將領們,無疑要安靜了許多。
時移事易,自靖康元年侵宋以來,女真大軍南下之勢愈來愈弱,終於在七八年以後,和宋軍以太原三關、拒馬河以界,分而治之,形成對峙之勢。
去年秋日,女真大軍本打算揮師南下,無奈契丹降將耶律餘睹起兵謀反,率部南下歸降宋軍,一時燕雲之地軍心浮動,人心惶惶,本就對出兵猶豫不決的金主完顏吳乞買,終於選擇了偃旗息鼓。
北線無戰事,完顏宗翰,這位女真西路軍主帥,也不得不坐守雲中,厲兵秣馬,以待時機,繼續南下。
八年過去,完顏宗翰早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連失兩個愛子,也讓他終日裏鬱鬱寡歡,雄心壯誌也消磨幾分。
近幾個月來,完顏宗翰心煩意亂,相對於軍事上的失利,燕雲之地的漢人和契丹人,好像是越來越難管教了。
前幾日,幾個女真勇士在酒樓吃飯,因為沒有付錢和酒樓夥計刀兵相見,幾個女真勇士或死或傷,此事在雲中城引起軒然大波。
更有女真勇士縱馬入田,和百姓起了衝突被打傷。女真勇士糾集人馬前去報複,對方居然組織人馬公然反抗,雙方都是死傷無數。
就更不用說街頭巷尾,州縣鄉村,襲殺女真將士的事情時有發生,許多案子最後都是無疾而終,成了懸案。
女真人欺負漢人契丹人,這些小事若是放在以前,漢人契丹人連個屁都不敢放,如今卻是毫不退讓,乃至於喋血街頭。
這樣下去,女真大軍還能在雲中堅持多長時間,一年還是兩年?
“元帥,高相公來了。”
軍士上前稟報,把完顏宗翰拉迴了現實,但門外吹進來的冷風,讓他下意識地裹緊了身上的皮袍。
“高相公,出了什麽事情嗎?”
完顏宗翰往蜂窩煤火爐旁邊移近了一些,爐子上精致的鑄鐵壺冒著熱氣,壺身上“河北造”的幾個字依稀可見。
高慶裔趕緊上前,從桌上拿起一隻河北造的精致玻璃杯,給完顏宗翰泡了一杯熱茶,這才在一旁坐了下來。
看到高慶裔臉色難看,完顏宗翰不由得心裏一“咯噔”,隻怕不是什麽好事。
“元帥,沒有什麽事情,隻不過一些小事而已。”
樞密使高慶裔賠笑說道。他看著臉色蠟黃的完顏宗翰,不由得暗暗心驚。歲月滄桑,時光流轉,完顏宗翰的氣色是越來越差了。
往昔那個運籌帷幄、剛愎狠厲的女真勇士,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
“高相公,有話就說,不要吞吞吐吐。”
完顏宗翰臉色立刻板了起來,依稀有了往日的幾分光彩。
“元帥,昨日夜間,城南的奴隸市場,有十幾個南人奴隸被人救走,女真貴人和護衛被殺。”
高慶裔的小心翼翼,換來的卻是完顏宗翰的一聲歎息。罕見地,他並沒有暴跳如雷。
“高相公,讓官府立刻派出人手徹查此事,不能放過兇手,也不能過分株連,不要激怒了漢人。”
漢人千千萬萬,你殺的完嗎?
高慶裔如釋重負,連連點頭,欲言又止。
“高相公,有什麽事情,一並說出來吧!那些個狗日的驕兵悍將,怕是惹的麻煩不少吧。”
完顏宗翰靠在椅子上,麵色平靜。
“高相公,你傳一道軍令,讓將
士們不要出軍營,違者必究,軍法從事!”
高慶裔心裏一穩,卻是搖了搖頭。
“元帥,不關將士們的事情,是邊關的急報,有關宋軍和夏人的戰事。”
完顏宗翰一驚,不由自主坐直了身子。
“宋軍大舉入侵西夏了嗎?”
宋軍在橫山一帶囤積近十萬大軍,和西夏的大戰一觸即發。高慶裔一提到宋夏戰事,完顏宗翰自然是心驚膽戰。
宋金在燕雲邊境上摩擦不斷,誰也不敢公然發動大戰。王鬆瞄準了西夏,看來是想解決側翼之敵,然後集中精力對付金軍。
“元帥,宋軍攻克了西夏的左廂神勇軍司,控製了長城要塞……”
高慶裔還沒有說完,完顏宗翰已經是臉色蒼白。宋軍此舉,明顯是要關門打狗,大舉攻伐西夏了。
“擂鼓聚將,我要親率大軍,攻克麟州府州,滅了入侵西夏的宋軍!”
完顏宗翰聲嘶力竭說完,大聲咳嗽了起來。高慶裔趕緊遞上茶水,完顏宗翰喝了幾口,這才平靜了下來。
“元帥,據探子迴報,入侵左廂神勇軍司的宋軍達數萬之眾,他們和府州的折可求交相唿應,互為犄角,人數達六七萬,要想征討,非十萬大軍不可。”
高慶裔趕緊上前勸道:“若要西進,我西路大軍須傾巢而出,若是宋軍河東部趁機北上,雲中危矣。”
完顏宗翰頹然靠了下來。他沉思片刻,搖搖頭,臉色凝重。
“讓探子前去細查,如果宋軍兵進西夏,無論如何,我軍也要前去救援。這就是你們漢人所說的唇亡齒寒的道理,我們絕不能坐視不理,不然,宋軍下一個對付的就是我軍。”
高慶裔離去,完顏宗翰心頭莫名地一陣悲哀。有心無力,這大概就是大金國目前的真實處境了。
“九哥,為兄原來錯怪你了!”
征夏軍大營,中軍大帳,劉錫、劉錡、劉釗、劉銳四兄弟見麵,人人都是眼眶微紅,感慨萬分。
曆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這樣的亂世,還能完完整整地相見,已經是人間一大幸事了。
李彥仙微微一笑,出了大帳,把一訴衷腸的機會,讓給了久別重逢的劉氏兄弟。
“大哥,當年我也是年輕氣盛,沒有理會大哥的苦衷。還望大哥不要見怪。”
劉錡兄弟幾人坐下,劉錡自己也是誠懇地向兄長道歉。
哀其不爭,怒其不幸,他負氣出走。如今隨著年歲增長,個中滋味,恐怕隻有自己體味。
“大哥、九哥,你們就不要爭著分擔罪責了!”
劉釗在一旁笑道:“我兄弟四人團聚,共禦國侮,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你二人就不要傷懷了,高興些才是!”
“這確實是一件喜事!”
劉錡點點頭道:“我已讓人快馬加鞭,送信到河北,相信王相公已經收到。至於他如何抉擇,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如今他的帳下,除了自身兩萬三千人的忠義軍,四千宋炎、餘平的鄉兵,兄長劉錫的一萬五千人熙河軍,再就是秦風路經略使孫渥的一萬人了。
若是除去輜重兵五千人,他手下已經有大軍足足四萬七千人。
劉子羽去了河北,那裏是抗金的前沿。孫渥不願意再領兵打仗,他已經奏請王鬆封孫渥為秦州知州,相信問題不大。
至於他兄弟三人,大哥劉錫已經在他上任征夏大帥前,被王鬆任命為征夏的
副帥。而他的十一弟劉銳久在軍中,自然是在軍前效力。而十弟劉釗,則是因為偏重於民生,他奏請為渭州知州,擔任大軍的後方總管。
舉賢不避親。他知道自己幾個兄弟的能力,自然是要舉賢任能,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了。
“九哥,你我兄弟都身居高位,王相公會不會有所顧忌?”
劉錫皺眉道:“如今,你是我劉氏一門之希望。萬不可因為上官猜忌,而斷送了你的前程!”
“大哥無需多慮!”
劉錡沉聲道:“王相公若是猜忌於我,也不會任命我為征夏的元帥!”
話是這樣說,劉錡的心裏還是有些忐忑。人心隔肚皮,誰知道王鬆會不會否了他的條陳,另有他法。
“劉相公,王相公的信使在外求見。”
“快快把信使請進來!”
信使進來,呈上書信,劉錡仔細通讀。
“九哥,王相公在信裏怎麽說?”
見劉錡看完書信,默然不語,劉釗上前問道。
九哥向來做事沉穩,泰山崩於前而不動聲色。誰也猜不透,信裏到底說了什麽。
“王相公調了距離渭州最近的許三和譚雄,統率五千忠義軍精銳前來增援我部,使大軍有五萬之數,克日北上。”
劉錡緩聲道:“所有的條陳,王相公都已同意。他還調了400門火炮,糧草無數,星夜運來。”
“如此甚好!九哥,你還擔心個甚!”
許三和譚雄都是勇冠三軍的悍將,五萬大軍,自當是當者輒破,無堅不摧。
劉錡微微一笑,輕輕搖了搖頭。
五萬大軍,上千門火炮,既是動力也是壓力。勝了還好,若是敗了……
“九哥,王相公兵發渭州,直逼葫蘆河穀,想必不是僅僅這一路大軍吧?”
滅國之戰,談何容易。想要滅了西夏,必須要兩翼齊飛,甚至數路並進,漢時霍去病和衛青已有先例。
“十弟所言甚是!”
劉錡點了點頭。自己這個弟弟,看起來柔柔弱弱,實則是才華滿腹。
“河西之地,夏人右臂,王相公必是勢在必得。看起來,葫蘆河穀這一路隻是牽製,河西必出奇兵。到底是誰領兵,稍後自知。”
劉錡沉聲道:“忠義軍大軍西進,一舉攻克左廂神勇軍司,殲敵萬餘,俘虜無數。如今,我軍已經控製了長城要塞,和折家軍互為犄角,金人西進的道路,已被隔絕。”
“這樣說來,葫蘆河穀一戰,咱們是非勝不可了。”
劉錫緩緩開口,兄弟幾人都是麵色凝重。關門打狗,葫蘆河穀之戰,非贏不可,而且必須要大勝。否則,何以吸引夏人的注意力,挺近河西,也對不起隔斷東西、駐守長城的忠義軍將士。
“九哥,你肩上的擔子不輕。這一仗可是關乎全局。”
“十哥,不是我肩上的擔子不輕,而是咱們兄弟肩上的擔子不輕。這一次,咱們得並肩作戰了。”
陽光從大帳的縫隙之間射了進來,讓大帳中一片光亮,眾人均是覺得溫暖無比。
劉錡在大當中踱了幾步,轉過身來,擺擺手,信使進來候令。
“我修書一封,你迴去上稟王相公,劉錡絕不負王相公所托!”
幾人都是躊躇滿誌,金戈鐵馬,數萬精銳之師,若是不能氣吞萬裏、建功立業,隻怕是會失了人心,負了上官所托。
時移事易,自靖康元年侵宋以來,女真大軍南下之勢愈來愈弱,終於在七八年以後,和宋軍以太原三關、拒馬河以界,分而治之,形成對峙之勢。
去年秋日,女真大軍本打算揮師南下,無奈契丹降將耶律餘睹起兵謀反,率部南下歸降宋軍,一時燕雲之地軍心浮動,人心惶惶,本就對出兵猶豫不決的金主完顏吳乞買,終於選擇了偃旗息鼓。
北線無戰事,完顏宗翰,這位女真西路軍主帥,也不得不坐守雲中,厲兵秣馬,以待時機,繼續南下。
八年過去,完顏宗翰早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連失兩個愛子,也讓他終日裏鬱鬱寡歡,雄心壯誌也消磨幾分。
近幾個月來,完顏宗翰心煩意亂,相對於軍事上的失利,燕雲之地的漢人和契丹人,好像是越來越難管教了。
前幾日,幾個女真勇士在酒樓吃飯,因為沒有付錢和酒樓夥計刀兵相見,幾個女真勇士或死或傷,此事在雲中城引起軒然大波。
更有女真勇士縱馬入田,和百姓起了衝突被打傷。女真勇士糾集人馬前去報複,對方居然組織人馬公然反抗,雙方都是死傷無數。
就更不用說街頭巷尾,州縣鄉村,襲殺女真將士的事情時有發生,許多案子最後都是無疾而終,成了懸案。
女真人欺負漢人契丹人,這些小事若是放在以前,漢人契丹人連個屁都不敢放,如今卻是毫不退讓,乃至於喋血街頭。
這樣下去,女真大軍還能在雲中堅持多長時間,一年還是兩年?
“元帥,高相公來了。”
軍士上前稟報,把完顏宗翰拉迴了現實,但門外吹進來的冷風,讓他下意識地裹緊了身上的皮袍。
“高相公,出了什麽事情嗎?”
完顏宗翰往蜂窩煤火爐旁邊移近了一些,爐子上精致的鑄鐵壺冒著熱氣,壺身上“河北造”的幾個字依稀可見。
高慶裔趕緊上前,從桌上拿起一隻河北造的精致玻璃杯,給完顏宗翰泡了一杯熱茶,這才在一旁坐了下來。
看到高慶裔臉色難看,完顏宗翰不由得心裏一“咯噔”,隻怕不是什麽好事。
“元帥,沒有什麽事情,隻不過一些小事而已。”
樞密使高慶裔賠笑說道。他看著臉色蠟黃的完顏宗翰,不由得暗暗心驚。歲月滄桑,時光流轉,完顏宗翰的氣色是越來越差了。
往昔那個運籌帷幄、剛愎狠厲的女真勇士,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
“高相公,有話就說,不要吞吞吐吐。”
完顏宗翰臉色立刻板了起來,依稀有了往日的幾分光彩。
“元帥,昨日夜間,城南的奴隸市場,有十幾個南人奴隸被人救走,女真貴人和護衛被殺。”
高慶裔的小心翼翼,換來的卻是完顏宗翰的一聲歎息。罕見地,他並沒有暴跳如雷。
“高相公,讓官府立刻派出人手徹查此事,不能放過兇手,也不能過分株連,不要激怒了漢人。”
漢人千千萬萬,你殺的完嗎?
高慶裔如釋重負,連連點頭,欲言又止。
“高相公,有什麽事情,一並說出來吧!那些個狗日的驕兵悍將,怕是惹的麻煩不少吧。”
完顏宗翰靠在椅子上,麵色平靜。
“高相公,你傳一道軍令,讓將
士們不要出軍營,違者必究,軍法從事!”
高慶裔心裏一穩,卻是搖了搖頭。
“元帥,不關將士們的事情,是邊關的急報,有關宋軍和夏人的戰事。”
完顏宗翰一驚,不由自主坐直了身子。
“宋軍大舉入侵西夏了嗎?”
宋軍在橫山一帶囤積近十萬大軍,和西夏的大戰一觸即發。高慶裔一提到宋夏戰事,完顏宗翰自然是心驚膽戰。
宋金在燕雲邊境上摩擦不斷,誰也不敢公然發動大戰。王鬆瞄準了西夏,看來是想解決側翼之敵,然後集中精力對付金軍。
“元帥,宋軍攻克了西夏的左廂神勇軍司,控製了長城要塞……”
高慶裔還沒有說完,完顏宗翰已經是臉色蒼白。宋軍此舉,明顯是要關門打狗,大舉攻伐西夏了。
“擂鼓聚將,我要親率大軍,攻克麟州府州,滅了入侵西夏的宋軍!”
完顏宗翰聲嘶力竭說完,大聲咳嗽了起來。高慶裔趕緊遞上茶水,完顏宗翰喝了幾口,這才平靜了下來。
“元帥,據探子迴報,入侵左廂神勇軍司的宋軍達數萬之眾,他們和府州的折可求交相唿應,互為犄角,人數達六七萬,要想征討,非十萬大軍不可。”
高慶裔趕緊上前勸道:“若要西進,我西路大軍須傾巢而出,若是宋軍河東部趁機北上,雲中危矣。”
完顏宗翰頹然靠了下來。他沉思片刻,搖搖頭,臉色凝重。
“讓探子前去細查,如果宋軍兵進西夏,無論如何,我軍也要前去救援。這就是你們漢人所說的唇亡齒寒的道理,我們絕不能坐視不理,不然,宋軍下一個對付的就是我軍。”
高慶裔離去,完顏宗翰心頭莫名地一陣悲哀。有心無力,這大概就是大金國目前的真實處境了。
“九哥,為兄原來錯怪你了!”
征夏軍大營,中軍大帳,劉錫、劉錡、劉釗、劉銳四兄弟見麵,人人都是眼眶微紅,感慨萬分。
曆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這樣的亂世,還能完完整整地相見,已經是人間一大幸事了。
李彥仙微微一笑,出了大帳,把一訴衷腸的機會,讓給了久別重逢的劉氏兄弟。
“大哥,當年我也是年輕氣盛,沒有理會大哥的苦衷。還望大哥不要見怪。”
劉錡兄弟幾人坐下,劉錡自己也是誠懇地向兄長道歉。
哀其不爭,怒其不幸,他負氣出走。如今隨著年歲增長,個中滋味,恐怕隻有自己體味。
“大哥、九哥,你們就不要爭著分擔罪責了!”
劉釗在一旁笑道:“我兄弟四人團聚,共禦國侮,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你二人就不要傷懷了,高興些才是!”
“這確實是一件喜事!”
劉錡點點頭道:“我已讓人快馬加鞭,送信到河北,相信王相公已經收到。至於他如何抉擇,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如今他的帳下,除了自身兩萬三千人的忠義軍,四千宋炎、餘平的鄉兵,兄長劉錫的一萬五千人熙河軍,再就是秦風路經略使孫渥的一萬人了。
若是除去輜重兵五千人,他手下已經有大軍足足四萬七千人。
劉子羽去了河北,那裏是抗金的前沿。孫渥不願意再領兵打仗,他已經奏請王鬆封孫渥為秦州知州,相信問題不大。
至於他兄弟三人,大哥劉錫已經在他上任征夏大帥前,被王鬆任命為征夏的
副帥。而他的十一弟劉銳久在軍中,自然是在軍前效力。而十弟劉釗,則是因為偏重於民生,他奏請為渭州知州,擔任大軍的後方總管。
舉賢不避親。他知道自己幾個兄弟的能力,自然是要舉賢任能,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了。
“九哥,你我兄弟都身居高位,王相公會不會有所顧忌?”
劉錫皺眉道:“如今,你是我劉氏一門之希望。萬不可因為上官猜忌,而斷送了你的前程!”
“大哥無需多慮!”
劉錡沉聲道:“王相公若是猜忌於我,也不會任命我為征夏的元帥!”
話是這樣說,劉錡的心裏還是有些忐忑。人心隔肚皮,誰知道王鬆會不會否了他的條陳,另有他法。
“劉相公,王相公的信使在外求見。”
“快快把信使請進來!”
信使進來,呈上書信,劉錡仔細通讀。
“九哥,王相公在信裏怎麽說?”
見劉錡看完書信,默然不語,劉釗上前問道。
九哥向來做事沉穩,泰山崩於前而不動聲色。誰也猜不透,信裏到底說了什麽。
“王相公調了距離渭州最近的許三和譚雄,統率五千忠義軍精銳前來增援我部,使大軍有五萬之數,克日北上。”
劉錡緩聲道:“所有的條陳,王相公都已同意。他還調了400門火炮,糧草無數,星夜運來。”
“如此甚好!九哥,你還擔心個甚!”
許三和譚雄都是勇冠三軍的悍將,五萬大軍,自當是當者輒破,無堅不摧。
劉錡微微一笑,輕輕搖了搖頭。
五萬大軍,上千門火炮,既是動力也是壓力。勝了還好,若是敗了……
“九哥,王相公兵發渭州,直逼葫蘆河穀,想必不是僅僅這一路大軍吧?”
滅國之戰,談何容易。想要滅了西夏,必須要兩翼齊飛,甚至數路並進,漢時霍去病和衛青已有先例。
“十弟所言甚是!”
劉錡點了點頭。自己這個弟弟,看起來柔柔弱弱,實則是才華滿腹。
“河西之地,夏人右臂,王相公必是勢在必得。看起來,葫蘆河穀這一路隻是牽製,河西必出奇兵。到底是誰領兵,稍後自知。”
劉錡沉聲道:“忠義軍大軍西進,一舉攻克左廂神勇軍司,殲敵萬餘,俘虜無數。如今,我軍已經控製了長城要塞,和折家軍互為犄角,金人西進的道路,已被隔絕。”
“這樣說來,葫蘆河穀一戰,咱們是非勝不可了。”
劉錫緩緩開口,兄弟幾人都是麵色凝重。關門打狗,葫蘆河穀之戰,非贏不可,而且必須要大勝。否則,何以吸引夏人的注意力,挺近河西,也對不起隔斷東西、駐守長城的忠義軍將士。
“九哥,你肩上的擔子不輕。這一仗可是關乎全局。”
“十哥,不是我肩上的擔子不輕,而是咱們兄弟肩上的擔子不輕。這一次,咱們得並肩作戰了。”
陽光從大帳的縫隙之間射了進來,讓大帳中一片光亮,眾人均是覺得溫暖無比。
劉錡在大當中踱了幾步,轉過身來,擺擺手,信使進來候令。
“我修書一封,你迴去上稟王相公,劉錡絕不負王相公所托!”
幾人都是躊躇滿誌,金戈鐵馬,數萬精銳之師,若是不能氣吞萬裏、建功立業,隻怕是會失了人心,負了上官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