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衙門門前,人山人海,富商巨賈,士紳大族,普通百姓,一個個都是雲集於此。人群中,衣衫飄飄的士子們隨處可見。這些人,大多都是陝西的“關學”弟子,或者和“關學”有些淵源。此外前來的,自然是陝西的青年才俊了。
“蘇鬆,你怎麽會來這麽多銀子?從哪裏來的?”
李因坐在椅子上,狐疑地看著桌前一個三十歲左右,衣服上還有補丁,但卻打扮的,幹幹淨淨的讀書人。
李因年幼時,跟著張載的弟子呂大鈞學習,如今年近六旬,又要重新出山,受聘為行政學院“關學院”的講師。
有生之年,能看到橫渠先生的學說入官學,可謂是餘生足矣。
“這是學生家裏積攢的一些銀子,今天特地拿過來捐贈,希望恩師笑納!”
蘇鬆有些心虛,眼神閃爍不定。
“積攢的銀子,?”
李因皺起了眉頭:“你家中貧苦,平時吃飯都吃不飽,從哪裏來的這麽多銀子。告訴你,這銀子不是我收的,而是為了整個陝西的學子!”
蘇鬆低下了頭,不敢吭氣,李因歎了口氣,語重心長,耐心解釋了起來。
“蘇鬆,這書院裏就讀的士子,也不是一出來就能當官,很多人迴到學堂裏麵去教學,就是當官的也要去官府學習幾年,才能上任。趕快把你的銀子退迴去,不然以後不要再認我這師尊!”
蘇鬆拿著銀子垂頭而去,無精打采。
王倫笑著問道:“李公,這是你的弟子嗎?”
“知府相公,讓你見笑了!”
李因趕緊迴禮,隨即搖搖頭歎氣道:“你也看道了,一聽到要建學院,許多人都是負債前來捐款,雖然其心可嘉,但也須量力而行,否則,隻怕將來心生不滿,後悔無窮!”
許多人以為,捐了銀子,就可以謀得一官半職。豈不知,這建學堂和捐贈,根本是兩碼事。想要在這裏走終南捷徑,隻怕是用錯地方了。
“李公說的不錯。有些士子,隻會談詩論畫,引經據典,完全不通世物。這些人一旦上位,完全不顧百姓死活,隻會熱衷於功名利祿,將來隻能是有害無利。”
另外一個大儒李侗也是搖搖頭,歎息道。京兆府搞的這個捐贈,可是讓那些投機者人人奮勇爭先,個個掃興而歸。
他是南方人,慕河北新生之事,來了之後,便沒有再迴去,因為學識淵博,如今擔任著“關學”學院的院長一職。
“也正因為如此,學院才有各種各樣的學科,大家不能隻讀四書五經,還要學數學,物理,天文,地理這些知識。將來學生完成學業,不僅僅隻能當官,還有工礦、教書,軍隊供職,研究各門學科,和關學一樣,源源不斷地傳下去。”
王鬆走了過來,麵色凝重,嘴裏麵侃侃而言。
“見過相公!”
周圍的人都是上前見禮。人人都知道,這一位沙場悍將,也是文采飛揚之雄。
“學院裏麵還有體育課,旨在激發學生的尚武之風,鍛煉身體,讓他們不止是學富五車,而是文武全才。”
中華的尚武精神,萬萬不可缺失。西方的騎士精神,日本的武士道,唯獨中華自唐以後,曆朝曆代都是以文製武,抑武揚文,使得中華尚武之風缺失,變成待宰的肥羊,任人屠戮。
“王相公,辦學堂,搞這義務教育,一年得要多少銀子?”
李侗上來,好奇地問道。
“李公,本官大概估計一下,每年至少也得三四十萬貫錢!”
王鬆還沒有開口,王倫在一旁搭上了話。
“三四十萬貫!”
幾個人都是吸了一口冷氣。
“這如此一來,恐怕陝西四成的賦稅都要被占用了!”
“新的學院,最好在城外新建。”
王鬆看著眼前破破爛爛的房屋,不由得眉頭緊皺。
自唐末黃巢和朱溫火燒長安以來,這座古城早已經破敗不堪。靖康三年,女真人完顏撒離喝的又一次洗劫,剛剛恢複一點的長安城,又是瓦礫遍地、淪為荒丘。
“城內破敗,地方狹窄。新的書院,按每年兩千學生計算,每年的花費就在萬貫左右,校舍估計也得兩三萬貫,再加上教師的費用,圖書的費用,總共加起來,就得5萬兩貫左右。”
“陝西七府五洲,60餘縣,平均下來,即使每縣三所低等學堂,兩所初等學堂,也是三百餘所,十多萬的學生。每個學生身上即使隻花二貫錢,也是20多萬貫,如果包括校舍費用,最少也是30萬貫以上。”
陝西各地,適合上學的適齡兒童,最少不下十餘萬,每年級時每個孩子隻補助二貫錢,那也是二三十萬貫,加上關中書院的擴建,每一年最少都得三四十萬貫的開銷。
將來還要建更多的高等學府,還要發展數學、化學、物理等自然科學之類,這又是一筆巨大的費用。
“大家無須擔心,按照這樣的義務教育普及,將來一地一座學院是不夠的,就比如這陝西,恐怕得有五六座,每年所需的銀兩恐怕得百萬貫左右。”
他看著瞠目結舌的眾人,笑道:“大家放心,此事宣撫司會一辦到底。華夏幾千年燦爛文明,沒有聽說過辦教育能把國家辦窮的!”
眾人紛紛點頭。教化乃國之根本,即便傾家蕩產,也是理所當然。當然,不可能辦學堂,就會辦的亡國滅種。
忽然,人群鼓噪了起來,王鬆往前看去,原來是有位富商帶著隨從,推著幾車的物品過來,引起眾人的一片驚唿。
幾人對視一眼,王倫歎息道:“看來相公的行政學院,就要建立起來了。”
鄭途滿麵笑容,向人群打著招唿,走了上來。
“請問哪位是知府相公,小人鄭途,渭州人氏,世代經商,最近才遷居到長安府,小人這廂有禮了。”
王倫站起來說道:“鄭壯士,本官王倫,京兆府知府。今日多謝你捐款捐物,我代陝西的父老鄉親,多謝你了!”
“知府相公折煞小人!”
鄭途慌忙上前見禮,他問道:“相公,請問捐款的榜單在哪裏?可否給在下瞧瞧?”
王倫指著麵前寫滿名字的紙張說道:“鄭壯士,這是捐款的榜單,現在捐款最多的是南街的李有富員外,他捐的是一萬貫。捐款捐物是量力而為,不過捐款多的名字會寫在前麵而已,沒有互相攀比的必要。”
鄭途心裏鬆了一口氣,幸虧帶的銀子不少,才沒有出醜。
“相公,小人願意捐款兩萬貫,另外米麵一車,布匹600匹,是為墾荒的將士們所用。小人先帶了一萬貫過來,剩下的一萬貫
,這就派人送過來!”
周圍響起了一陣驚唿聲,人人都是為此人的豪爽而驚歎不已,王倫也是吃了一驚。
600匹就是6萬尺左右,這人光捐的布匹就將近千貫,在陝西這個界麵上,算是財大氣粗,出手闊綽了。
王鬆一笑,京兆府的富商不少,按照這個速度捐款下去,目前的教育花銷應該是夠了,明年的自己再想辦法。
這個鄭途倒是豪爽,做事果斷,不計較蠅頭小利,是個做大事的人,王鬆點點頭,在衛士的耳邊輕聲說了幾句。
“鄭壯士,多謝你對陝西父老的厚愛,王相公今日要親筆題字,送你一幅草書,保佑你財源廣進,福澤延綿!”
人群中響起一片驚唿聲,鄭途眉開眼笑,趕緊上前施禮。
王相公,恕在下有眼不識泰山,小人有生之年能見到相公,當真是三生有幸!”
“鄭壯士,以後還望你多支持忠義軍。天下百姓忘不了你,本官也忘不了你!”
王鬆龍飛鳳舞,筆走龍蛇,一會就寫完了,鄭途趕緊接過來,在喧囂的人群前展開,上麵寫著四個大字“德福雙修”。
鄭途趕緊致謝,王倫上來,笑著對他說道:“鄭壯士,王相公要請你們這些慷慨解囊者吃飯,地點在南街的太白酒樓,記得要到時赴會啊!”
鄭途先是一愣,馬上反應過來,他大喜過望,抱拳行禮道:
“多謝相公,小人準時必到!”
鄭途抱拳行禮,悄悄地退了下去,周圍的人都指著他的背影,嘖嘖稱讚,議論不休。
鄭福看鄭途麵色發紅,還以為鄭途心疼那兩萬兩銀子,忙勸道:“員外,銀子捐也捐了,你就不要心疼了。好壞王相公還送了你一幅字,你就是把他賣了,也能賣好幾千兩貫!”
鄭途臉上露出不屑之色,扭頭嗬斥道:“你個蘿卜頭懂個屁,王相公的字跡世間罕有,迴去馬上請人,把它好好的裱起來,掛在我的書房裏麵!”
他走了幾步,低聲道:“你小子還不知道,王相公要請我吃飯,就在後天晚上,你說還有比這更好的消息嗎!”
“員外,小人恭喜你了!”
“你下去準備一下,給我備上一份好禮,我要送給王相公。”
“員外,王相公手下強兵無數,不但據有兩河,整個陝西也歸於他的治下,員外和他攀上了關係,以後這京兆府,看誰敢看不起我們鄭家!”
“是陝西,不僅僅是京兆府!”
鄭途不由自主又提醒下人。自己一介平民,如今宣撫司的王相公青眼有加,自己更沒有理由退縮,機會到了手邊,自然要緊緊抓住。
攀上這位年輕的相公,後麵的路就好走多了。王鬆年紀輕輕,兵強馬壯,雄踞北地數路,連番子都不怕,閉著眼睛也知道,這將是誰的天下。
“員外,你說王相公要請你吃飯,為什麽是後天晚上啊?怎麽不是今天,也不是明天?”
鄭福的腦子,又犯起了迷糊。
“大概是因為捐款的期限吧。捐款要捐三天,直到後天結束。看來這位王相公,請的並不是我一個人啊!”
鄭途眼神迷離,若有所思。
看來,還得好好地籌劃一下。
這可是一盤大棋。
“蘇鬆,你怎麽會來這麽多銀子?從哪裏來的?”
李因坐在椅子上,狐疑地看著桌前一個三十歲左右,衣服上還有補丁,但卻打扮的,幹幹淨淨的讀書人。
李因年幼時,跟著張載的弟子呂大鈞學習,如今年近六旬,又要重新出山,受聘為行政學院“關學院”的講師。
有生之年,能看到橫渠先生的學說入官學,可謂是餘生足矣。
“這是學生家裏積攢的一些銀子,今天特地拿過來捐贈,希望恩師笑納!”
蘇鬆有些心虛,眼神閃爍不定。
“積攢的銀子,?”
李因皺起了眉頭:“你家中貧苦,平時吃飯都吃不飽,從哪裏來的這麽多銀子。告訴你,這銀子不是我收的,而是為了整個陝西的學子!”
蘇鬆低下了頭,不敢吭氣,李因歎了口氣,語重心長,耐心解釋了起來。
“蘇鬆,這書院裏就讀的士子,也不是一出來就能當官,很多人迴到學堂裏麵去教學,就是當官的也要去官府學習幾年,才能上任。趕快把你的銀子退迴去,不然以後不要再認我這師尊!”
蘇鬆拿著銀子垂頭而去,無精打采。
王倫笑著問道:“李公,這是你的弟子嗎?”
“知府相公,讓你見笑了!”
李因趕緊迴禮,隨即搖搖頭歎氣道:“你也看道了,一聽到要建學院,許多人都是負債前來捐款,雖然其心可嘉,但也須量力而行,否則,隻怕將來心生不滿,後悔無窮!”
許多人以為,捐了銀子,就可以謀得一官半職。豈不知,這建學堂和捐贈,根本是兩碼事。想要在這裏走終南捷徑,隻怕是用錯地方了。
“李公說的不錯。有些士子,隻會談詩論畫,引經據典,完全不通世物。這些人一旦上位,完全不顧百姓死活,隻會熱衷於功名利祿,將來隻能是有害無利。”
另外一個大儒李侗也是搖搖頭,歎息道。京兆府搞的這個捐贈,可是讓那些投機者人人奮勇爭先,個個掃興而歸。
他是南方人,慕河北新生之事,來了之後,便沒有再迴去,因為學識淵博,如今擔任著“關學”學院的院長一職。
“也正因為如此,學院才有各種各樣的學科,大家不能隻讀四書五經,還要學數學,物理,天文,地理這些知識。將來學生完成學業,不僅僅隻能當官,還有工礦、教書,軍隊供職,研究各門學科,和關學一樣,源源不斷地傳下去。”
王鬆走了過來,麵色凝重,嘴裏麵侃侃而言。
“見過相公!”
周圍的人都是上前見禮。人人都知道,這一位沙場悍將,也是文采飛揚之雄。
“學院裏麵還有體育課,旨在激發學生的尚武之風,鍛煉身體,讓他們不止是學富五車,而是文武全才。”
中華的尚武精神,萬萬不可缺失。西方的騎士精神,日本的武士道,唯獨中華自唐以後,曆朝曆代都是以文製武,抑武揚文,使得中華尚武之風缺失,變成待宰的肥羊,任人屠戮。
“王相公,辦學堂,搞這義務教育,一年得要多少銀子?”
李侗上來,好奇地問道。
“李公,本官大概估計一下,每年至少也得三四十萬貫錢!”
王鬆還沒有開口,王倫在一旁搭上了話。
“三四十萬貫!”
幾個人都是吸了一口冷氣。
“這如此一來,恐怕陝西四成的賦稅都要被占用了!”
“新的學院,最好在城外新建。”
王鬆看著眼前破破爛爛的房屋,不由得眉頭緊皺。
自唐末黃巢和朱溫火燒長安以來,這座古城早已經破敗不堪。靖康三年,女真人完顏撒離喝的又一次洗劫,剛剛恢複一點的長安城,又是瓦礫遍地、淪為荒丘。
“城內破敗,地方狹窄。新的書院,按每年兩千學生計算,每年的花費就在萬貫左右,校舍估計也得兩三萬貫,再加上教師的費用,圖書的費用,總共加起來,就得5萬兩貫左右。”
“陝西七府五洲,60餘縣,平均下來,即使每縣三所低等學堂,兩所初等學堂,也是三百餘所,十多萬的學生。每個學生身上即使隻花二貫錢,也是20多萬貫,如果包括校舍費用,最少也是30萬貫以上。”
陝西各地,適合上學的適齡兒童,最少不下十餘萬,每年級時每個孩子隻補助二貫錢,那也是二三十萬貫,加上關中書院的擴建,每一年最少都得三四十萬貫的開銷。
將來還要建更多的高等學府,還要發展數學、化學、物理等自然科學之類,這又是一筆巨大的費用。
“大家無須擔心,按照這樣的義務教育普及,將來一地一座學院是不夠的,就比如這陝西,恐怕得有五六座,每年所需的銀兩恐怕得百萬貫左右。”
他看著瞠目結舌的眾人,笑道:“大家放心,此事宣撫司會一辦到底。華夏幾千年燦爛文明,沒有聽說過辦教育能把國家辦窮的!”
眾人紛紛點頭。教化乃國之根本,即便傾家蕩產,也是理所當然。當然,不可能辦學堂,就會辦的亡國滅種。
忽然,人群鼓噪了起來,王鬆往前看去,原來是有位富商帶著隨從,推著幾車的物品過來,引起眾人的一片驚唿。
幾人對視一眼,王倫歎息道:“看來相公的行政學院,就要建立起來了。”
鄭途滿麵笑容,向人群打著招唿,走了上來。
“請問哪位是知府相公,小人鄭途,渭州人氏,世代經商,最近才遷居到長安府,小人這廂有禮了。”
王倫站起來說道:“鄭壯士,本官王倫,京兆府知府。今日多謝你捐款捐物,我代陝西的父老鄉親,多謝你了!”
“知府相公折煞小人!”
鄭途慌忙上前見禮,他問道:“相公,請問捐款的榜單在哪裏?可否給在下瞧瞧?”
王倫指著麵前寫滿名字的紙張說道:“鄭壯士,這是捐款的榜單,現在捐款最多的是南街的李有富員外,他捐的是一萬貫。捐款捐物是量力而為,不過捐款多的名字會寫在前麵而已,沒有互相攀比的必要。”
鄭途心裏鬆了一口氣,幸虧帶的銀子不少,才沒有出醜。
“相公,小人願意捐款兩萬貫,另外米麵一車,布匹600匹,是為墾荒的將士們所用。小人先帶了一萬貫過來,剩下的一萬貫
,這就派人送過來!”
周圍響起了一陣驚唿聲,人人都是為此人的豪爽而驚歎不已,王倫也是吃了一驚。
600匹就是6萬尺左右,這人光捐的布匹就將近千貫,在陝西這個界麵上,算是財大氣粗,出手闊綽了。
王鬆一笑,京兆府的富商不少,按照這個速度捐款下去,目前的教育花銷應該是夠了,明年的自己再想辦法。
這個鄭途倒是豪爽,做事果斷,不計較蠅頭小利,是個做大事的人,王鬆點點頭,在衛士的耳邊輕聲說了幾句。
“鄭壯士,多謝你對陝西父老的厚愛,王相公今日要親筆題字,送你一幅草書,保佑你財源廣進,福澤延綿!”
人群中響起一片驚唿聲,鄭途眉開眼笑,趕緊上前施禮。
王相公,恕在下有眼不識泰山,小人有生之年能見到相公,當真是三生有幸!”
“鄭壯士,以後還望你多支持忠義軍。天下百姓忘不了你,本官也忘不了你!”
王鬆龍飛鳳舞,筆走龍蛇,一會就寫完了,鄭途趕緊接過來,在喧囂的人群前展開,上麵寫著四個大字“德福雙修”。
鄭途趕緊致謝,王倫上來,笑著對他說道:“鄭壯士,王相公要請你們這些慷慨解囊者吃飯,地點在南街的太白酒樓,記得要到時赴會啊!”
鄭途先是一愣,馬上反應過來,他大喜過望,抱拳行禮道:
“多謝相公,小人準時必到!”
鄭途抱拳行禮,悄悄地退了下去,周圍的人都指著他的背影,嘖嘖稱讚,議論不休。
鄭福看鄭途麵色發紅,還以為鄭途心疼那兩萬兩銀子,忙勸道:“員外,銀子捐也捐了,你就不要心疼了。好壞王相公還送了你一幅字,你就是把他賣了,也能賣好幾千兩貫!”
鄭途臉上露出不屑之色,扭頭嗬斥道:“你個蘿卜頭懂個屁,王相公的字跡世間罕有,迴去馬上請人,把它好好的裱起來,掛在我的書房裏麵!”
他走了幾步,低聲道:“你小子還不知道,王相公要請我吃飯,就在後天晚上,你說還有比這更好的消息嗎!”
“員外,小人恭喜你了!”
“你下去準備一下,給我備上一份好禮,我要送給王相公。”
“員外,王相公手下強兵無數,不但據有兩河,整個陝西也歸於他的治下,員外和他攀上了關係,以後這京兆府,看誰敢看不起我們鄭家!”
“是陝西,不僅僅是京兆府!”
鄭途不由自主又提醒下人。自己一介平民,如今宣撫司的王相公青眼有加,自己更沒有理由退縮,機會到了手邊,自然要緊緊抓住。
攀上這位年輕的相公,後麵的路就好走多了。王鬆年紀輕輕,兵強馬壯,雄踞北地數路,連番子都不怕,閉著眼睛也知道,這將是誰的天下。
“員外,你說王相公要請你吃飯,為什麽是後天晚上啊?怎麽不是今天,也不是明天?”
鄭福的腦子,又犯起了迷糊。
“大概是因為捐款的期限吧。捐款要捐三天,直到後天結束。看來這位王相公,請的並不是我一個人啊!”
鄭途眼神迷離,若有所思。
看來,還得好好地籌劃一下。
這可是一盤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