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婆心,聲淚俱下!
“王相公,自朝廷南遷,金人肆虐,盜匪猖獗。朝廷危如累卵,百姓生靈塗炭,陛下聖體欠安,久病在床。求你看在先帝的份上,迴歸中樞,為朝廷除殘去穢,以寬萬民之心,以慰陛下之念!小人求求相公了!”
宣撫司大堂上,曹勳跪在地上,雙目垂淚,不住磕頭。
“王相公忠心為國,個中委屈,老夫自然是心知肚明。隻是君為臣綱,王相公縱然私下傷心,為大宋江山社稷,也該放棄前嫌,忠心護國,以全君臣之義。相公三思!”
張叔夜眼神複雜,苦言相勸,句句發自肺腑。
“王相公,你在北地驅除北虜、營田屯田,活民無數。老夫欽佩之極!金人鐵騎縱橫,忠義軍能破其大軍,將其擊退,憑借的,是無數士卒的血肉之軀,王相公你也幾乎身死,老夫又豈能不知!”
劉韐撫摸著自己的白須,朗聲道:“朝廷如今風雨飄搖,進退失據。苗劉之變,朝中金銀錢帛被掃蕩一空。江南暴民起事,層出不窮,荊湖、江西糜爛不堪。如此下去,大宋朝廷必會分崩離析。到那時,也就和滅國不遠了。王相公,你曾為大宋臣子,位高權重。你就忍心看著朝廷這樣嗎?”
王鬆搖頭苦笑。自己的一番冷落,眾人好像並沒有死心,反而變得更加迫不及待。
大宋朝廷中,不說趙佶、趙構父子二人對他表麵上求賢若渴,實則背地裏恨之入骨。朝中的士大夫也是大多欲除王鬆而後快。
王鬆擔任宣撫使時,這些政事堂的大小相公們已經是群情激奮、氣勢洶洶。到如今王鬆擁有兩河之地、陝西、河南各處,勢若藩鎮,這些士大夫們的心裏,就更不知道有多嫉恨他了!
王鬆政由己出、私自豢養大軍、委任官員、公然和朝廷爭奪陝西及淮鹽海岸,司馬昭之心,昭然若揭。
如此擁兵自重、目無君王、厚顏無恥之人,竟然還能假仁假義、萬民敬仰、天下皆知,實在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可悲可歎,讓這些士大夫之流扼腕歎息!
若是他們有幸讀過後世的?三國演義?,一定也會像諸葛亮罵王朗一樣,指著王鬆鼻子大罵:
“我等從未見過,世上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曹勳、張叔夜、劉韐幾人圍著王鬆,輪番攻擊,王鬆隻是微笑聽完,並沒有做任何迴複和評價。
“相公,不好,公主來了!”
衛士話音未落,趙多福已經款款走了進來。
“娘子,你怎麽來了?”
王鬆心裏歎息,畢竟父子連心。隻是誰如此大膽,竟然把朝廷使者在此的消息,通報給了趙多福,而且時間掌握的如此之好?
“相公勿憂,妾身也隻是聽說父皇病重,所以才特地過來,有此一問。”
“公主,陛下身體違和,卻也無甚大礙,隻是思念公主。求公主勸一下王相公,早日迴歸朝廷,共享人臣、人子之樂。翁婿聯手,天下太平。”
趙多福臉色微紅,稽首道:“曹公,此事我家相公早有主意。既然父皇沒什麽大礙,妾身告退了!”
王鬆點點頭,趙多福告辭而去,隻字未提王鬆歸順朝廷之事。
若是換了旁人,在這些舊識、使者的披肝瀝膽、痛哭流涕麵前,肯定要被感動的熱淚盈眶、山唿萬歲,瞬間就成了朝廷的忠臣孝子。
也幸虧王鬆來自後世,趙佶、趙構二人的品性如何,他是了如指掌。這些人連皇帝當道君、殺嶽飛、自毀長城的事情
都能幹出來,還有什麽做人的下限?
他一旦歸順了宋室,軍權馬上會被剝奪,自身的榮辱不說,抗金大業戛然而止,辛辛苦苦恢複的北地,也許瞬間就會化為烏有。
“幾位賢達!”
王鬆終於開了口。
“再過幾月,秋收之時,我忠義軍就要北上,與金人決一雌雄。到時候是勝是敗、是生是死,猶未可知。朝廷就不怕我軍潰敗,一無所得,反而要與金人為敵嗎?”
幾人麵麵相覷,張叔夜剛要說話,王鬆搖搖頭,繼續道:
“張相公,朝中諸位大臣,包括官家和太子,早已把王鬆當做漢之王莽、三國之曹操、唐之安祿山。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朝中想要我王鬆項上人頭的大臣,恐怕是十有八九吧。”
“人生百年,白駒過隙,王鬆所想要的,不僅僅是恢複我漢唐舊有河山,還要勒馬燕然、封狼居胥,永絕邊患。”
他轉過頭來,看著麵前目瞪口呆的三人,沉聲道:“歸順朝廷之事,我和一眾部下商議之後,明日迴複諸位。”
迴歸朝廷!
從王鬆口中說出這四個字的時候,大堂中的諸人都是一愣。
“各位兄弟,凡是受過大宋朝廷和官家恩惠,想要離開的,王某絕不阻攔,還有盤纏送上。”
王鬆沉聲吐出心聲,心裏卻是一陣輕鬆。該來的終究要來。他也不會為了某些人,再去委曲求全,違背初心。
道不同不相為謀,好聚好散,日後才能江湖再見。
郭永歎口氣,站了起來,肅拜道:“相公,在下深受先帝大恩,若是相公不能歸順朝廷,在下願辭去今日之位,歸隱田園,還望相公成全!”
王鬆心裏暗歎一聲。郭永家財萬貫,為人最愛惜羽毛,尤慕顏真卿為人。以他這樣一個剛烈的性子,能在自己麾下共事到今,也算是難得了。
張叔夜等人到了河北,其他人都遠遠避之,隻有這郭永殷勤招待,也是直腸子一個。
“郭公,你剛烈忠貞、嫉惡如仇,操守可謂俱矣。隻是你可知,大丈夫一世,所圖者何?”
郭永一愣,不由得開口道:“請相公明示!”
堂中諸人,也都抬起頭來,看著堂上的王鬆。
“郭公眼裏隻有宋室而無漢族,執著於與趙宋皇室共進退,卻舍棄了千萬漢人百姓,此非義者所為。宋室棄千萬百姓於不顧,郭公則是想隱居田園,置千萬百姓於何地,曆史又如何記載,是宋之忠臣還是我漢人之罪臣?”
郭永臉色通紅,一時不知要說些什麽。
王倫臉色微紅,站起來大聲道:
“相公,朝廷一味南逃,割地賠款,膝地求和,棄百姓如敝履。我輩又怎能不心寒?相公若是到了關中,便知百姓無人不罵朝廷,無人不讚譽我忠義軍。相公如何決定,也該順著民意才是。”
牛皋站起來,大聲道:“相公,王倫兄說得不錯!如今金賊還沒有擊退,西夏也是虎視眈眈。此時歸順了朝廷,不但抗金大業無從談起,兄弟們恐怕連怎麽死都不知道。此事斷然不可!”
兵強馬壯者為王,忠義軍戰無不勝。正所謂形勢使然,風調雨順之時,田裏的大好莊稼卻要給別人收割,又有誰會願意。
如今這些軍中將領,個個都是誌得意滿,意氣風發。拋去利益和個人榮辱不說,換趙佶在上邊,他們又怎能爽快。
牛皋的一番話,惹來了堂中大部分人的附和。尤其是軍中的將領,幾乎無人
不響應,就連“新入”的徐慶等人也是大聲應和。
“相公,那些大頭巾,個個肚子裏九曲十八彎,吃人不吐骨頭。兄弟們跟著相公,有功必賞,有過必罰,爽快的很。若是大頭巾們來,小人情願退出軍中,到鄉下種田!”
徐慶大聲喊道,完全不顧旁邊嶽飛的眼色阻止。
“相公,府州戰後,朝廷是如何對相公和弟兄們的,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府州冰天雪地裏戰死的上萬兄弟,便是血證。這樣的朝廷,理它作甚?”
馬擴的聲音悲壯,堂中許多參加過府州之戰的將領都紅了眼睛。
“相公記得兄弟們,給了錢糧撫恤不說,還建了忠烈祠祭祀他們。朝廷又在作甚!”
張橫悲憤交加,張憲趕緊接了過去。
“相公,張橫說的對。過不了多久,我軍就要北上。在此緊要關頭,若是歸順朝廷,兵將易主,恐怕軍心不穩,此事斷斷不可。”
“黃公,李公、朱公,你們幾人意下如何?”
麵對王鬆的問詢,黃佐、李若虛、朱夢說相對一視,黃佐咬咬牙,站了起來。
“相公,強虜環側,需眾誌成城,方可恢複漢唐故土。相公豈不聞我大宋開國“杯酒釋兵權”之故事乎?”
王鬆點點頭,看來不但自己對“以文製武”、“文臣統兵”的流毒深惡痛絕,就連這些對民族命運憂心忡忡的睿智之士,也心知肚明。
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忠義軍的節節勝利,麾下的幕僚和將領們,已經接受了忠義軍勢若藩鎮的現實。
人,總是現實的!
當然,即便是純度再高的金屬,也會有雜質在其中。隻不過同意的聲浪大,反對者的“輕聲細語”被壓製下去了而已。
“嶽兄弟,你對朝廷的招撫有何高見?”
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嶽武穆,此刻臉色凝重,抱拳應道:
“相公答應或拒絕,小人都以相公馬首是瞻。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小人隻管行軍打仗,這些頭疼的事情,相公自己決定好了!”
王鬆點頭道:“各位兄弟無須擔心,縱然咱們和朝廷互不幹擾,但同為漢人,不到萬不得已,宣撫司絕不會和朝廷刀兵相見,也不會傷害大宋皇室一人。”
王鬆話一出口,嶽飛、李若虛,包括郭永等人,都是長出了一口氣,麵色也變得輕鬆起來。
王鬆走下去,拍了拍郭永的肩膀,輕聲道:“郭公,大丈夫立世,在於普濟萬民、澤庇後世。你下去好好想想,不要急著決定。”
李若虛也在一旁勸道:“郭公,你我皆是大名府子弟。河北之地,金人反複肆虐,百姓忍饑挨餓,饑寒交迫,民生凋敝。如今百廢待興,剛有了點起色。難道你就忍心半途而廢,眼看鄉親父老受苦?”
“李兄高言,在下慚愧萬分,容在下細細斟酌!”
郭永肅拜了一下,退到一旁。
王鬆大聲道:“各位兄弟,金人蟄伏了一年,早已經是饑渴難耐。夏日一過,必將是一場場大戰。金人很可能會傾國而來,我軍也要做好準備,未雨綢繆!”
軍中將領,幕府人員,都是肅然而立,等候指令。
王鬆站了上來,麵色凝重。
“近期,北地邊境摩擦不斷,金人、夏人屢有進犯。各位兄弟,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刀槍。以直報怨,血債血償!”
眾將熱血上湧,一起大聲道:“以直報怨,血債血償!”
“王相公,自朝廷南遷,金人肆虐,盜匪猖獗。朝廷危如累卵,百姓生靈塗炭,陛下聖體欠安,久病在床。求你看在先帝的份上,迴歸中樞,為朝廷除殘去穢,以寬萬民之心,以慰陛下之念!小人求求相公了!”
宣撫司大堂上,曹勳跪在地上,雙目垂淚,不住磕頭。
“王相公忠心為國,個中委屈,老夫自然是心知肚明。隻是君為臣綱,王相公縱然私下傷心,為大宋江山社稷,也該放棄前嫌,忠心護國,以全君臣之義。相公三思!”
張叔夜眼神複雜,苦言相勸,句句發自肺腑。
“王相公,你在北地驅除北虜、營田屯田,活民無數。老夫欽佩之極!金人鐵騎縱橫,忠義軍能破其大軍,將其擊退,憑借的,是無數士卒的血肉之軀,王相公你也幾乎身死,老夫又豈能不知!”
劉韐撫摸著自己的白須,朗聲道:“朝廷如今風雨飄搖,進退失據。苗劉之變,朝中金銀錢帛被掃蕩一空。江南暴民起事,層出不窮,荊湖、江西糜爛不堪。如此下去,大宋朝廷必會分崩離析。到那時,也就和滅國不遠了。王相公,你曾為大宋臣子,位高權重。你就忍心看著朝廷這樣嗎?”
王鬆搖頭苦笑。自己的一番冷落,眾人好像並沒有死心,反而變得更加迫不及待。
大宋朝廷中,不說趙佶、趙構父子二人對他表麵上求賢若渴,實則背地裏恨之入骨。朝中的士大夫也是大多欲除王鬆而後快。
王鬆擔任宣撫使時,這些政事堂的大小相公們已經是群情激奮、氣勢洶洶。到如今王鬆擁有兩河之地、陝西、河南各處,勢若藩鎮,這些士大夫們的心裏,就更不知道有多嫉恨他了!
王鬆政由己出、私自豢養大軍、委任官員、公然和朝廷爭奪陝西及淮鹽海岸,司馬昭之心,昭然若揭。
如此擁兵自重、目無君王、厚顏無恥之人,竟然還能假仁假義、萬民敬仰、天下皆知,實在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可悲可歎,讓這些士大夫之流扼腕歎息!
若是他們有幸讀過後世的?三國演義?,一定也會像諸葛亮罵王朗一樣,指著王鬆鼻子大罵:
“我等從未見過,世上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曹勳、張叔夜、劉韐幾人圍著王鬆,輪番攻擊,王鬆隻是微笑聽完,並沒有做任何迴複和評價。
“相公,不好,公主來了!”
衛士話音未落,趙多福已經款款走了進來。
“娘子,你怎麽來了?”
王鬆心裏歎息,畢竟父子連心。隻是誰如此大膽,竟然把朝廷使者在此的消息,通報給了趙多福,而且時間掌握的如此之好?
“相公勿憂,妾身也隻是聽說父皇病重,所以才特地過來,有此一問。”
“公主,陛下身體違和,卻也無甚大礙,隻是思念公主。求公主勸一下王相公,早日迴歸朝廷,共享人臣、人子之樂。翁婿聯手,天下太平。”
趙多福臉色微紅,稽首道:“曹公,此事我家相公早有主意。既然父皇沒什麽大礙,妾身告退了!”
王鬆點點頭,趙多福告辭而去,隻字未提王鬆歸順朝廷之事。
若是換了旁人,在這些舊識、使者的披肝瀝膽、痛哭流涕麵前,肯定要被感動的熱淚盈眶、山唿萬歲,瞬間就成了朝廷的忠臣孝子。
也幸虧王鬆來自後世,趙佶、趙構二人的品性如何,他是了如指掌。這些人連皇帝當道君、殺嶽飛、自毀長城的事情
都能幹出來,還有什麽做人的下限?
他一旦歸順了宋室,軍權馬上會被剝奪,自身的榮辱不說,抗金大業戛然而止,辛辛苦苦恢複的北地,也許瞬間就會化為烏有。
“幾位賢達!”
王鬆終於開了口。
“再過幾月,秋收之時,我忠義軍就要北上,與金人決一雌雄。到時候是勝是敗、是生是死,猶未可知。朝廷就不怕我軍潰敗,一無所得,反而要與金人為敵嗎?”
幾人麵麵相覷,張叔夜剛要說話,王鬆搖搖頭,繼續道:
“張相公,朝中諸位大臣,包括官家和太子,早已把王鬆當做漢之王莽、三國之曹操、唐之安祿山。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朝中想要我王鬆項上人頭的大臣,恐怕是十有八九吧。”
“人生百年,白駒過隙,王鬆所想要的,不僅僅是恢複我漢唐舊有河山,還要勒馬燕然、封狼居胥,永絕邊患。”
他轉過頭來,看著麵前目瞪口呆的三人,沉聲道:“歸順朝廷之事,我和一眾部下商議之後,明日迴複諸位。”
迴歸朝廷!
從王鬆口中說出這四個字的時候,大堂中的諸人都是一愣。
“各位兄弟,凡是受過大宋朝廷和官家恩惠,想要離開的,王某絕不阻攔,還有盤纏送上。”
王鬆沉聲吐出心聲,心裏卻是一陣輕鬆。該來的終究要來。他也不會為了某些人,再去委曲求全,違背初心。
道不同不相為謀,好聚好散,日後才能江湖再見。
郭永歎口氣,站了起來,肅拜道:“相公,在下深受先帝大恩,若是相公不能歸順朝廷,在下願辭去今日之位,歸隱田園,還望相公成全!”
王鬆心裏暗歎一聲。郭永家財萬貫,為人最愛惜羽毛,尤慕顏真卿為人。以他這樣一個剛烈的性子,能在自己麾下共事到今,也算是難得了。
張叔夜等人到了河北,其他人都遠遠避之,隻有這郭永殷勤招待,也是直腸子一個。
“郭公,你剛烈忠貞、嫉惡如仇,操守可謂俱矣。隻是你可知,大丈夫一世,所圖者何?”
郭永一愣,不由得開口道:“請相公明示!”
堂中諸人,也都抬起頭來,看著堂上的王鬆。
“郭公眼裏隻有宋室而無漢族,執著於與趙宋皇室共進退,卻舍棄了千萬漢人百姓,此非義者所為。宋室棄千萬百姓於不顧,郭公則是想隱居田園,置千萬百姓於何地,曆史又如何記載,是宋之忠臣還是我漢人之罪臣?”
郭永臉色通紅,一時不知要說些什麽。
王倫臉色微紅,站起來大聲道:
“相公,朝廷一味南逃,割地賠款,膝地求和,棄百姓如敝履。我輩又怎能不心寒?相公若是到了關中,便知百姓無人不罵朝廷,無人不讚譽我忠義軍。相公如何決定,也該順著民意才是。”
牛皋站起來,大聲道:“相公,王倫兄說得不錯!如今金賊還沒有擊退,西夏也是虎視眈眈。此時歸順了朝廷,不但抗金大業無從談起,兄弟們恐怕連怎麽死都不知道。此事斷然不可!”
兵強馬壯者為王,忠義軍戰無不勝。正所謂形勢使然,風調雨順之時,田裏的大好莊稼卻要給別人收割,又有誰會願意。
如今這些軍中將領,個個都是誌得意滿,意氣風發。拋去利益和個人榮辱不說,換趙佶在上邊,他們又怎能爽快。
牛皋的一番話,惹來了堂中大部分人的附和。尤其是軍中的將領,幾乎無人
不響應,就連“新入”的徐慶等人也是大聲應和。
“相公,那些大頭巾,個個肚子裏九曲十八彎,吃人不吐骨頭。兄弟們跟著相公,有功必賞,有過必罰,爽快的很。若是大頭巾們來,小人情願退出軍中,到鄉下種田!”
徐慶大聲喊道,完全不顧旁邊嶽飛的眼色阻止。
“相公,府州戰後,朝廷是如何對相公和弟兄們的,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府州冰天雪地裏戰死的上萬兄弟,便是血證。這樣的朝廷,理它作甚?”
馬擴的聲音悲壯,堂中許多參加過府州之戰的將領都紅了眼睛。
“相公記得兄弟們,給了錢糧撫恤不說,還建了忠烈祠祭祀他們。朝廷又在作甚!”
張橫悲憤交加,張憲趕緊接了過去。
“相公,張橫說的對。過不了多久,我軍就要北上。在此緊要關頭,若是歸順朝廷,兵將易主,恐怕軍心不穩,此事斷斷不可。”
“黃公,李公、朱公,你們幾人意下如何?”
麵對王鬆的問詢,黃佐、李若虛、朱夢說相對一視,黃佐咬咬牙,站了起來。
“相公,強虜環側,需眾誌成城,方可恢複漢唐故土。相公豈不聞我大宋開國“杯酒釋兵權”之故事乎?”
王鬆點點頭,看來不但自己對“以文製武”、“文臣統兵”的流毒深惡痛絕,就連這些對民族命運憂心忡忡的睿智之士,也心知肚明。
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忠義軍的節節勝利,麾下的幕僚和將領們,已經接受了忠義軍勢若藩鎮的現實。
人,總是現實的!
當然,即便是純度再高的金屬,也會有雜質在其中。隻不過同意的聲浪大,反對者的“輕聲細語”被壓製下去了而已。
“嶽兄弟,你對朝廷的招撫有何高見?”
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嶽武穆,此刻臉色凝重,抱拳應道:
“相公答應或拒絕,小人都以相公馬首是瞻。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小人隻管行軍打仗,這些頭疼的事情,相公自己決定好了!”
王鬆點頭道:“各位兄弟無須擔心,縱然咱們和朝廷互不幹擾,但同為漢人,不到萬不得已,宣撫司絕不會和朝廷刀兵相見,也不會傷害大宋皇室一人。”
王鬆話一出口,嶽飛、李若虛,包括郭永等人,都是長出了一口氣,麵色也變得輕鬆起來。
王鬆走下去,拍了拍郭永的肩膀,輕聲道:“郭公,大丈夫立世,在於普濟萬民、澤庇後世。你下去好好想想,不要急著決定。”
李若虛也在一旁勸道:“郭公,你我皆是大名府子弟。河北之地,金人反複肆虐,百姓忍饑挨餓,饑寒交迫,民生凋敝。如今百廢待興,剛有了點起色。難道你就忍心半途而廢,眼看鄉親父老受苦?”
“李兄高言,在下慚愧萬分,容在下細細斟酌!”
郭永肅拜了一下,退到一旁。
王鬆大聲道:“各位兄弟,金人蟄伏了一年,早已經是饑渴難耐。夏日一過,必將是一場場大戰。金人很可能會傾國而來,我軍也要做好準備,未雨綢繆!”
軍中將領,幕府人員,都是肅然而立,等候指令。
王鬆站了上來,麵色凝重。
“近期,北地邊境摩擦不斷,金人、夏人屢有進犯。各位兄弟,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刀槍。以直報怨,血債血償!”
眾將熱血上湧,一起大聲道:“以直報怨,血債血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