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大宋河東路的首府,城池高大,堅固異常,易守難攻,乃是大宋抗擊北部遊獵民族的重要軍事要塞和屏障。
東際常山,西控黨項,南盡晉、絳,北控雲、朔,當太行之險地,有鹽鐵之饒。太原城東、北、西三麵環山,區域狹窄,城西毗鄰汾河不到兩裏,經過北宋百年的修繕和鞏固,作為北宋河東路的首府,城防堅固異常。
靖康元年,金軍南下侵宋,太原城北麵的石嶺三關,是雲中通往太原的必經之地,石嶺關地勢險峻,嶺橫東西,路縱南北,扼守太原通往忻、代、雲、朔之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太原城的北大門。
女真大軍兵臨關下,守關的義勝軍首領耿守忠見金軍勢大,開門揖盜,太原以北的最後一道屏障,片刻便落入金人之手。
金人大軍圍城,太原城孤立無援,在堅守了250餘天後,糧斷絕援,終被攻破。太原知府張孝純被俘,河東路副總管王稟苦戰不支,自殺殉國。
完顏宗翰老羞成怒,拍馬踐踏王稟的屍身,並命令士卒將其剁成肉泥,其手段之殘暴,令人發指。
金兵圍城時,王鬆3000餘忠義軍就在不遠的平定軍,隻是他勢單力薄,即使前去救援,也隻是飛蛾投火,杯水車薪,起不了絲毫作用,於國於己無益。
這座北宋時由潘美修築的太原古城,周長僅十裏,南北為雲路街至後小河,東西是橋頭街抵水西門,汾水從城西緩緩流過,算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相比於前朝,宋朝太原城的規模要小了許多,但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絲毫沒有降低,也沒有其它城池可以替代他的地位。也正是這個原故,太原城建有羊馬牆、護城河、甕城、吊橋、馬麵等城防設施。
馬麵、即馬麵牆,每六十步立一座(宋製,一步約為一米五,也就是每隔九十米多一點有一座馬麵)。牆體凸出於城牆外大約兩丈(宋製五尺為一步,兩步為一丈,一丈約三米),寬窄隨地形變化沒有一定標準,從馬麵牆兩邊可以看到城牆腳下。馬麵牆上都建有敵樓,突出城牆,正是為了與正城組成交叉火力,對來犯之敵予以痛擊。
羊馬牆建在城牆外麵,護城河的裏麵,距城牆三丈遠的河岸上。高八尺,牆腳厚五尺,牆頂厚度為三尺。牆上每隔一段距離留一個孔眼,作為瞭望孔。當敵軍兵臨城下時,就派出小股部隊進駐羊馬牆內作為伏兵。
金兵攻打太原城時,城牆腳下的羊馬牆大多已經遭到破壞,就連護城河也被填平,這也為王鬆的大軍進攻太原城,掃出除了一定的障礙。
和所有傳統的城牆一樣,太原城四座城門外也修有甕城。甕城與主城城牆一樣高,甕城的城門與主城的城門呈九十度直角,從左或者從右麵拐彎轉角出入。太原城都是半月型甕城,想從城門攻進去,十分艱難。
太原城雖然堅固,城高為三丈三,也就是十米左右,但是城牆是夯土,並沒有包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方便了攻城方進攻。
大軍從盤陀關一路北上,不到兩日,已經到達了太原城外。一路上,雙方的遊騎在太原城南諸縣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各處地方的金軍都被一一擊退或擊潰,雙方都是死傷不少。
此時已經過了最熱的時節,忠義軍士卒不至於過分勞累,雖是日行五六十裏,卻也是精神奕奕,絲毫不見疲憊之像。
相比起平日裏訓練,每日早晚各25裏的越野負重,這樣一日才六七十裏的行軍,完全在士卒的負荷之中。
大軍所過城鎮,殘垣斷壁,良田荒蕪,蓬蒿滿地,野狗成群,遊蕩於野,死人骸骨隨處可見,一片末世景象。
盤陀關以南,還可以見到不少的百姓。過了盤陀關向北,眾軍再也沒有見過幾個百姓,不用問,基本上已被女真大軍屠戮殆盡了。
眾軍都是心情沉重,偶爾遇到饑腸轆轆、幸存下來的宋人百姓,眾人都會喜出望外,奉上水食,讓其一路向盤陀關而去。
耶律亙目不忍睹,打馬上前,抱拳道:“相公,小人代我千萬追隨女真的契丹人,向相公賠罪了!”
“耶律兄弟,要賠罪,就多殺些番賊,這些禽獸才是罪魁禍首。”
王鬆勒住戰馬,揚起馬鞭,指著遠處遙遙在望的太原城。
“耶律兄弟,你要知道,大宋朝廷雖然對大遼有虧,可攻城略地的卻都是金人,宋人並未殺害遼人一民。來日平定遼地,我大宋必不會傷害任何契丹百姓,會和漢人一視同仁。”
“有相公這句話,小人就知足了。”
耶律亙抱拳行禮,打馬走開。
歐陽澈上前,輕聲道:“相公,大戰在即,我忠義軍中有幾千契丹將士,也不知是福是禍?”
陳東也低聲道:“相公,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太原之戰關乎國運,相公還是要謹慎從事!”
和耶律亙一起歸降的契丹部眾,再加上東京城下的降兵,除去幾次大戰消耗的,如今加起來,還有四千餘人。除了拱衛東京城及京畿周圍,其餘的兩千餘人都在王鬆的忠義軍中,基本都是騎兵。
感受到歐陽澈和陳東的“良苦用心”,王鬆微微笑道:“契丹人也罷,山前山後漢兒也罷,歸根結底,要靠自己的實力說話。”
“若我大宋沒有這成千上萬驍勇善戰的虎狼之師,即便是說的天花亂墜,富貴加身,恐怕這些契丹漢子也不會心甘情願,沙場效死!”
他指著前麵的數萬大軍,豪言道:“如若攻陷太原城,大殺番賊,恐怕投靠的契丹健兒和漢兒會更多。難不成都要把他們都殺掉,以求心安?若是如此,我大宋官軍所到之處,必是處處抵抗。此非大國所為,實為不智!”
軍中千餘契丹騎士一起異口同聲大聲喊道:“相公仁義!相公仁義!”
王鬆心中寬慰,微微點頭,契丹騎士們瞬間又歸於平靜。
忠義軍軍中,契丹人和漢人士卒待遇一樣,而軍中全無歧視和人種之見,契丹將士置身其中,自然是深有所觸。
歐陽澈和陳東一起在馬上肅拜道:“相公深謀遠慮,我等自愧不如!”
忠義軍大軍在太原城城南開遠門外十裏駐紮了下來,而楊進的前軍距離城牆隻有不到五裏之遙。
這樣一座隔斷河東南北交通的軍事重鎮和要塞,由於太原城破時屠城,如今城中沒有一個太原百姓,成了完完全全的一座軍鎮。
完顏宗翰派了金人的小戰神完顏銀術可坐鎮太原,手下不但有兩萬多女真精兵,而且有耿守忠部下的一萬多河東義勝軍。整整三萬餘大軍駐守,可謂是兵強馬壯,氣勢洶洶。
完顏銀術可麵色凝重,在一堆金軍將領的簇擁下,站在南門的城樓上,向下看去。
隻見整個太原城以南,密密麻麻的都是宋軍的營帳。這些營帳,一個個規規矩矩,整整齊齊,外圍不斷設立了拒馬、木欄、壕溝還有土牆。3000多騎兵則在外圍遊弋。
宋兵陣容嚴整,士卒訓練有素,看起來絕不是善於之輩。
那些個宋軍騎士一個個縱馬在城外高聲叫罵,揚威耀武,其中許多人都是契丹漢子,用的也是契丹話,城上的女真勇士個個聽的明白,人人都是義憤填膺,麵帶怒色。
完顏銀可術可卻是麵色不變,繼續打量對麵的宋軍大營。
看起來,宋軍的正麵最為薄弱,隻有一層據馬保護,可是誰又能保證,這不是宋兵的誘敵之計?
若是其他宋兵,完顏銀術可或許早已帶著女真大軍衝出城去,大肆衝殺一番。有鑒於盤陀關的失敗,以及沙古質1500餘騎兵的野戰傷亡,完顏銀術可眉頭緊鎖,難得地沒有出城與宋軍野戰。
若是野戰,自是可以發揮女真騎兵的優勢,但是傷亡肯定會不小。若是據城而守,有漢兒步卒們在前麵頂著,隻待宋軍死傷慘重,騎兵蜂擁而出…….
完顏銀術可繼續往宋營中看去,眼睛看到一處,不由得心頭一震,手上的馬鞭差點掉在地上。
旌旗飄揚處,幾杆大旗迎風展開,上麵的“忠義軍”,“王”字清晰可見。
“王鬆,果然是王鬆的忠義軍來了!”
完顏銀術可悵然若失,嘴裏喃喃自語,原來還想派女真騎兵偷襲一下的念頭,一下子全部消失無蹤。
“銀術可,這些宋狗真是囂張,竟然把前軍推的這麽近,真是豈有此理!”
猛將杯魯大怒道:“銀術可,你下軍令吧,我帶人下去衝殺一頓,非要砍些宋狗的人頭迴來!”
“將軍,宋狗欺人太甚,竟然敢在城外叫戰!你下令,小人現在就去滅了這些狗賊!”
城樓上的金兵將領們,一個個都是眼珠通紅,實在恨不得下去廝殺一番。
宋兵如此囂張跋扈,城外辱罵不說,竟然把前軍推進到了距離城牆如此近的距離,完全不把縱橫天下的女真勇士看在眼裏。
特別是對方那些騎兵胯下的戰馬,他們一眼都可以看出,那是他們死去同袍的座騎,如今卻成了宋軍炫耀的資本。
更有甚者,在宋軍前軍的空地上,兩名宋兵抬出一張小桌,擺上酒壺飲品,然後兩個宋軍將領走了上來,在凳子上坐下,竟然開始小酌起來,完全不理睬城牆上觀看的一眾金兵將領們。
是可忍,孰不可忍!
東際常山,西控黨項,南盡晉、絳,北控雲、朔,當太行之險地,有鹽鐵之饒。太原城東、北、西三麵環山,區域狹窄,城西毗鄰汾河不到兩裏,經過北宋百年的修繕和鞏固,作為北宋河東路的首府,城防堅固異常。
靖康元年,金軍南下侵宋,太原城北麵的石嶺三關,是雲中通往太原的必經之地,石嶺關地勢險峻,嶺橫東西,路縱南北,扼守太原通往忻、代、雲、朔之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太原城的北大門。
女真大軍兵臨關下,守關的義勝軍首領耿守忠見金軍勢大,開門揖盜,太原以北的最後一道屏障,片刻便落入金人之手。
金人大軍圍城,太原城孤立無援,在堅守了250餘天後,糧斷絕援,終被攻破。太原知府張孝純被俘,河東路副總管王稟苦戰不支,自殺殉國。
完顏宗翰老羞成怒,拍馬踐踏王稟的屍身,並命令士卒將其剁成肉泥,其手段之殘暴,令人發指。
金兵圍城時,王鬆3000餘忠義軍就在不遠的平定軍,隻是他勢單力薄,即使前去救援,也隻是飛蛾投火,杯水車薪,起不了絲毫作用,於國於己無益。
這座北宋時由潘美修築的太原古城,周長僅十裏,南北為雲路街至後小河,東西是橋頭街抵水西門,汾水從城西緩緩流過,算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相比於前朝,宋朝太原城的規模要小了許多,但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絲毫沒有降低,也沒有其它城池可以替代他的地位。也正是這個原故,太原城建有羊馬牆、護城河、甕城、吊橋、馬麵等城防設施。
馬麵、即馬麵牆,每六十步立一座(宋製,一步約為一米五,也就是每隔九十米多一點有一座馬麵)。牆體凸出於城牆外大約兩丈(宋製五尺為一步,兩步為一丈,一丈約三米),寬窄隨地形變化沒有一定標準,從馬麵牆兩邊可以看到城牆腳下。馬麵牆上都建有敵樓,突出城牆,正是為了與正城組成交叉火力,對來犯之敵予以痛擊。
羊馬牆建在城牆外麵,護城河的裏麵,距城牆三丈遠的河岸上。高八尺,牆腳厚五尺,牆頂厚度為三尺。牆上每隔一段距離留一個孔眼,作為瞭望孔。當敵軍兵臨城下時,就派出小股部隊進駐羊馬牆內作為伏兵。
金兵攻打太原城時,城牆腳下的羊馬牆大多已經遭到破壞,就連護城河也被填平,這也為王鬆的大軍進攻太原城,掃出除了一定的障礙。
和所有傳統的城牆一樣,太原城四座城門外也修有甕城。甕城與主城城牆一樣高,甕城的城門與主城的城門呈九十度直角,從左或者從右麵拐彎轉角出入。太原城都是半月型甕城,想從城門攻進去,十分艱難。
太原城雖然堅固,城高為三丈三,也就是十米左右,但是城牆是夯土,並沒有包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方便了攻城方進攻。
大軍從盤陀關一路北上,不到兩日,已經到達了太原城外。一路上,雙方的遊騎在太原城南諸縣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各處地方的金軍都被一一擊退或擊潰,雙方都是死傷不少。
此時已經過了最熱的時節,忠義軍士卒不至於過分勞累,雖是日行五六十裏,卻也是精神奕奕,絲毫不見疲憊之像。
相比起平日裏訓練,每日早晚各25裏的越野負重,這樣一日才六七十裏的行軍,完全在士卒的負荷之中。
大軍所過城鎮,殘垣斷壁,良田荒蕪,蓬蒿滿地,野狗成群,遊蕩於野,死人骸骨隨處可見,一片末世景象。
盤陀關以南,還可以見到不少的百姓。過了盤陀關向北,眾軍再也沒有見過幾個百姓,不用問,基本上已被女真大軍屠戮殆盡了。
眾軍都是心情沉重,偶爾遇到饑腸轆轆、幸存下來的宋人百姓,眾人都會喜出望外,奉上水食,讓其一路向盤陀關而去。
耶律亙目不忍睹,打馬上前,抱拳道:“相公,小人代我千萬追隨女真的契丹人,向相公賠罪了!”
“耶律兄弟,要賠罪,就多殺些番賊,這些禽獸才是罪魁禍首。”
王鬆勒住戰馬,揚起馬鞭,指著遠處遙遙在望的太原城。
“耶律兄弟,你要知道,大宋朝廷雖然對大遼有虧,可攻城略地的卻都是金人,宋人並未殺害遼人一民。來日平定遼地,我大宋必不會傷害任何契丹百姓,會和漢人一視同仁。”
“有相公這句話,小人就知足了。”
耶律亙抱拳行禮,打馬走開。
歐陽澈上前,輕聲道:“相公,大戰在即,我忠義軍中有幾千契丹將士,也不知是福是禍?”
陳東也低聲道:“相公,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太原之戰關乎國運,相公還是要謹慎從事!”
和耶律亙一起歸降的契丹部眾,再加上東京城下的降兵,除去幾次大戰消耗的,如今加起來,還有四千餘人。除了拱衛東京城及京畿周圍,其餘的兩千餘人都在王鬆的忠義軍中,基本都是騎兵。
感受到歐陽澈和陳東的“良苦用心”,王鬆微微笑道:“契丹人也罷,山前山後漢兒也罷,歸根結底,要靠自己的實力說話。”
“若我大宋沒有這成千上萬驍勇善戰的虎狼之師,即便是說的天花亂墜,富貴加身,恐怕這些契丹漢子也不會心甘情願,沙場效死!”
他指著前麵的數萬大軍,豪言道:“如若攻陷太原城,大殺番賊,恐怕投靠的契丹健兒和漢兒會更多。難不成都要把他們都殺掉,以求心安?若是如此,我大宋官軍所到之處,必是處處抵抗。此非大國所為,實為不智!”
軍中千餘契丹騎士一起異口同聲大聲喊道:“相公仁義!相公仁義!”
王鬆心中寬慰,微微點頭,契丹騎士們瞬間又歸於平靜。
忠義軍軍中,契丹人和漢人士卒待遇一樣,而軍中全無歧視和人種之見,契丹將士置身其中,自然是深有所觸。
歐陽澈和陳東一起在馬上肅拜道:“相公深謀遠慮,我等自愧不如!”
忠義軍大軍在太原城城南開遠門外十裏駐紮了下來,而楊進的前軍距離城牆隻有不到五裏之遙。
這樣一座隔斷河東南北交通的軍事重鎮和要塞,由於太原城破時屠城,如今城中沒有一個太原百姓,成了完完全全的一座軍鎮。
完顏宗翰派了金人的小戰神完顏銀術可坐鎮太原,手下不但有兩萬多女真精兵,而且有耿守忠部下的一萬多河東義勝軍。整整三萬餘大軍駐守,可謂是兵強馬壯,氣勢洶洶。
完顏銀術可麵色凝重,在一堆金軍將領的簇擁下,站在南門的城樓上,向下看去。
隻見整個太原城以南,密密麻麻的都是宋軍的營帳。這些營帳,一個個規規矩矩,整整齊齊,外圍不斷設立了拒馬、木欄、壕溝還有土牆。3000多騎兵則在外圍遊弋。
宋兵陣容嚴整,士卒訓練有素,看起來絕不是善於之輩。
那些個宋軍騎士一個個縱馬在城外高聲叫罵,揚威耀武,其中許多人都是契丹漢子,用的也是契丹話,城上的女真勇士個個聽的明白,人人都是義憤填膺,麵帶怒色。
完顏銀可術可卻是麵色不變,繼續打量對麵的宋軍大營。
看起來,宋軍的正麵最為薄弱,隻有一層據馬保護,可是誰又能保證,這不是宋兵的誘敵之計?
若是其他宋兵,完顏銀術可或許早已帶著女真大軍衝出城去,大肆衝殺一番。有鑒於盤陀關的失敗,以及沙古質1500餘騎兵的野戰傷亡,完顏銀術可眉頭緊鎖,難得地沒有出城與宋軍野戰。
若是野戰,自是可以發揮女真騎兵的優勢,但是傷亡肯定會不小。若是據城而守,有漢兒步卒們在前麵頂著,隻待宋軍死傷慘重,騎兵蜂擁而出…….
完顏銀術可繼續往宋營中看去,眼睛看到一處,不由得心頭一震,手上的馬鞭差點掉在地上。
旌旗飄揚處,幾杆大旗迎風展開,上麵的“忠義軍”,“王”字清晰可見。
“王鬆,果然是王鬆的忠義軍來了!”
完顏銀術可悵然若失,嘴裏喃喃自語,原來還想派女真騎兵偷襲一下的念頭,一下子全部消失無蹤。
“銀術可,這些宋狗真是囂張,竟然把前軍推的這麽近,真是豈有此理!”
猛將杯魯大怒道:“銀術可,你下軍令吧,我帶人下去衝殺一頓,非要砍些宋狗的人頭迴來!”
“將軍,宋狗欺人太甚,竟然敢在城外叫戰!你下令,小人現在就去滅了這些狗賊!”
城樓上的金兵將領們,一個個都是眼珠通紅,實在恨不得下去廝殺一番。
宋兵如此囂張跋扈,城外辱罵不說,竟然把前軍推進到了距離城牆如此近的距離,完全不把縱橫天下的女真勇士看在眼裏。
特別是對方那些騎兵胯下的戰馬,他們一眼都可以看出,那是他們死去同袍的座騎,如今卻成了宋軍炫耀的資本。
更有甚者,在宋軍前軍的空地上,兩名宋兵抬出一張小桌,擺上酒壺飲品,然後兩個宋軍將領走了上來,在凳子上坐下,竟然開始小酌起來,完全不理睬城牆上觀看的一眾金兵將領們。
是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