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去,一邊玩去,別在路上擋著,若是碰著了,我可賠不起!”
周四推著一車粗壯的木材,對著水泥路麵上正在玩耍的孩子,大聲地嗬斥道。
也難怪他心煩氣躁。車上拉的都是粗重的東西,萬一碰著了,這責任又該誰負?
不過他再發火也沒有用。鐵坊裏麵的雇工、再加上山上的礦工、還有他這樣賣力氣的人物,如何也得上千人。
上千人,就是上千個家庭,就有上千個孩子。如今這戰亂頻繁,難民滿山遍野,吃喝都成問題,誰還會去特別管教這些調皮搗蛋的孩子。
上學堂,學四書五經,打扮的整整齊齊,那是太平年間的事。現在父母們都忙於生計,隻想著趕緊填飽自己和家人的肚子,哪裏還顧得他們的學習,就像這放羊一樣地養著吧,隻要別出大事就行。
這也使得鐵坊的周圍,草市的渡口,洺水河邊,到處都是衣衫破爛,瘋狂玩耍的五六歲到十二三歲的孩子。他們並不知道生命的艱辛,照樣是下水摸魚龜,上樹掏鳥蛋,甚至是打架鬥毆。
隻不過進入到5月份,渡口上隻剩下了忙活生計的百姓,再也見不到這群滿山遍野、肆意玩耍的孩子。有適齡孩子的百姓心知肚明,孩子們不是憑空失蹤了,而是全部被關到“學堂”裏去了。
做活做的久了的百姓,都知道這鐵坊是大有來頭。而隨著王鬆頻頻進入,百姓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鐵坊的主人就是王鬆王相公。
自然地,他們的孩子上的新學堂就是王相公所辦了。
王相公的大名,民間自然是家喻戶曉。除了他“賽霸王”出眾的武力,還有他在皇城大殿上七步成詩,以兩首詠梅詞奪得柔福帝姬青睞的傳奇了。
在這樣的學堂裏上學,還管中午一頓飯,有王相公這樣的文曲星不時來指導,百姓心裏麵自然是一百個願意了。
而學堂裏麵苛刻的管理製度,不管是孩子的父母,還是那些沒有孩子的百姓,都覺得是理所當然。若要問他們,“玉不琢不成器”,“梅花香自苦寒來”,“鐵杵磨成針”,這樣的道理,他們三天三夜也講不完。
唯獨學校裏麵,男女同收的製度讓他們有些嘀咕。自古以來,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王相公卻一視同仁。
不過北宋,還沒有後世南宋朱熹理學後的禁錮那麽厲害,對女子的約束相對要少一些。再加上身處亂世,吃飽為第一原則,其他的自然也顧不上了。
學校裏麵實行的是完全的軍事化管理,每七天隻有一天歇。半天文化課學習,目前學的仍然是四書五經等儒學科目。至於半天的身體鍛煉,則完全脫胎於軍中的訓練,隻不過強度要小很多,女子的強度也遠遠不如男子。
校舍就建在鐵坊裏麵,隻是臨時騰出來的一些原來的住房,用簡易的木板圍牆圍了起來。反正鐵坊依山而立,空間大的是。
學生的宿舍專門為那些孤兒而設,雖然有些簡陋,但也是整整齊齊,幹幹淨淨,並且還配上了廁所和澡堂。
學堂裏的文化課教師則是從難民中聘請而來,金兵南下,許多人都是家破人亡,難民中藏龍臥虎,有文化的大儒都不在少數,找出幾十個合格的教師,自然是綽綽有餘。
身體鍛煉課,也就是體育課,則都是軍中的軍官進行訓練。軍姿練習、跑步越野、槍刺術、騎馬射箭等等,都是納入了體育課的範疇。
“你忘了澶淵之盟嗎?”
“你忘了靖康之恥嗎?”
“你忘了太原之戰嗎?”
往往伴隨著少年們稚嫩的聲音傳來:
“女真人蠻夷小族,欺負我中華無人!此等奇恥大辱,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和徐秉田一起,來到這河北鐵坊的張老爹張國問,如今就在這新學堂裏麵任教。
徐秉田因為曾經是“大廣冶”的匠工,手藝不凡,進了鐵坊,頗得上麵的欣賞,二人這半路父子便也都有了生活來源。
張國問以前是當地有名的儒士,鐵坊裏麵招任課的教師,張國問左右無事,便去應募了這國文教師一職。
和這些單純的孩子們日複一日的待下來,張國問心也有了寄托,家破人亡的悲痛,也被漸漸藏在了心裏,一門心思地撲在了孩童們的教育上。
王鬆的學問,他是極佩服的。可是,每日裏看到那些幼小的孩子在操場上揮汗如雨,舞刀弄槍,接受體罰,他就莫名的一陣心痛。
“兵者,兇器也,戰者危事;兵者,國之大事也;兵者,詭道也;兵者,文武也;兵者,禮義忠信也”。
一切都沒有錯,隻有富國強兵,才能對付如狼似虎的女真人。隻是讓如此幼小的孩子,接受這種身體和心靈上的磨練,是否太過殘酷了些?
而且孩子們上課時,一個個正襟危坐,個個抬頭挺胸,身體挺的筆直,給那些鐵坊周圍駐守的衛士一模一樣。
“鄧小虎,你喜歡學堂裏的這種訓練嗎?”
課餘時間,張國問忍不住問自己的學生。
“不喜歡!”
鄧小虎的迴答倒是鏗鏘有力,幹淨利落。
張國問搖了搖頭,剛想離去,卻聽到鄧小虎用稚嫩的聲音繼續說道:“張老師,將來我要做中華的大將軍,金戈鐵馬,直搗黃龍,封狼居胥,恢複我們漢人的榮光。這些受的苦是值得的!”
張國問眼眶一熱,趕緊迴過頭去,轉身離去。
除了這國文課,體育課,學堂最近還加了曆史、數學、地理以及物理這些學科。
本來王鬆也想加入化學,隻是這化學乃是一門實驗的科學,他又沒有儀器和藥品,若是紙上談兵,根本提不起學生們的興趣,也隻好作罷。
“中華,立世間不知凡幾。大約3000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黃帝,種植五穀,馴養牲畜,促使部落聯盟逐步強大。黃帝率領部落打敗黃河上遊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後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成了華夏民族的主幹成分。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我中華子孫被稱為炎黃子孫,這也就是我中華的曆史。”
王彥,這位曆史上的抗金英雄,第一次拿起書本,向下麵的孩童們,朗朗讀起了手中的曆史課篇。
“自黃帝以後,後有堯、舜、禹。自夏、商、周開始,到始皇帝統一海內,結束春秋戰國,完成華夏一統,中華自此進入君主統治時代……”
“這位同學,你有什麽話要說?”
王彥偷偷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這還沒有上完一節課,他已經是汗流浹背。
“我中華前有秦皇漢武,後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功之聖,西北蠻族落荒而逃。為何到了我朝,奪不下燕雲十六州不說,反而被金、遼、夏這些西北小族打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王先生,你說這是為何?”
“自強金陵暴,中華蕩覆,狼狽失據。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王彥苦笑道:“官軍孱弱,血氣全無。所以要驅除胡虜,恢複河山,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就要恢複漢人的血氣,要流血、要犧牲。”
“王先生,百姓們都說大宋擋不住女真人,都是因為皇帝昏庸,大臣們無能,官軍都是膽小鬼,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一個十一二歲的半大小子站了起來,大聲問道。
王彥臉上已經駭然失色,這孩子倒是什麽都敢說。這萬一若是被朝中的大臣聽到了,不但他王彥,恐怕連王鬆也要被殃及池魚。
“這個嗎……”
王彥咳嗽了幾聲,板起了臉,大聲說道:“你們都有家人或者親戚好友被女真人殘害,你們是不是要學好本事,將來才能好好的對付女真人。你們說,是也不是?”
“是!”
孩子們的聲音,這一次整齊了許多。
下課的鈴聲響起,王彥飛一般的趕緊撤出了教室。這一堂課下來,他才明白了什麽叫如坐針氈。
“這些孩子,膽可真是夠大的!”
他感慨地搖了搖頭,心裏卻不由得生起了一絲希望。若是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大宋後代,誰還會怕這些蠻夷小族!
而在另外一間教室,嶽飛的數學課卻講的是津津有味。
“各位同學,前幾節課我們講了算法的乘法口訣,今天我們來算一下比例問題。”
嶽飛站在講台上,轉過身去,在黑板上寫道:
“粟米之法:粟率五十,糲米三十,粺米二十七,糳米二十四,這是說:穀子五鬥去皮可得糙米三鬥,又可舂得九折米二鬥七升,或八拆米二鬥四升。”
他絲毫不顧落在身上的石膏粉筆末,繼續問道:“今天的題目就是:今有粟米一鬥,欲為糲米,問得幾何?最先算出來的同學,並且知道是什麽方法運算,就可以提前下課了。”
教室裏麵靜悄悄的,學生們都開始安安靜靜的計算起來。
嶽飛滿意地看著下麵的學生,仿佛想起了自己小時候上學堂的情景。
“先生,我已經算出來了,方法是以所有數乘所求率為實,以所有率為法,實如法而一。答案是……”
就在嶽飛神遊天地之時,下麵已經有聰明的學生率先喊了起來。
嶽飛一驚,心頭閃過王鬆的那句話,難道說,這些孩子,真的是大宋的未來?
周四推著一車粗壯的木材,對著水泥路麵上正在玩耍的孩子,大聲地嗬斥道。
也難怪他心煩氣躁。車上拉的都是粗重的東西,萬一碰著了,這責任又該誰負?
不過他再發火也沒有用。鐵坊裏麵的雇工、再加上山上的礦工、還有他這樣賣力氣的人物,如何也得上千人。
上千人,就是上千個家庭,就有上千個孩子。如今這戰亂頻繁,難民滿山遍野,吃喝都成問題,誰還會去特別管教這些調皮搗蛋的孩子。
上學堂,學四書五經,打扮的整整齊齊,那是太平年間的事。現在父母們都忙於生計,隻想著趕緊填飽自己和家人的肚子,哪裏還顧得他們的學習,就像這放羊一樣地養著吧,隻要別出大事就行。
這也使得鐵坊的周圍,草市的渡口,洺水河邊,到處都是衣衫破爛,瘋狂玩耍的五六歲到十二三歲的孩子。他們並不知道生命的艱辛,照樣是下水摸魚龜,上樹掏鳥蛋,甚至是打架鬥毆。
隻不過進入到5月份,渡口上隻剩下了忙活生計的百姓,再也見不到這群滿山遍野、肆意玩耍的孩子。有適齡孩子的百姓心知肚明,孩子們不是憑空失蹤了,而是全部被關到“學堂”裏去了。
做活做的久了的百姓,都知道這鐵坊是大有來頭。而隨著王鬆頻頻進入,百姓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鐵坊的主人就是王鬆王相公。
自然地,他們的孩子上的新學堂就是王相公所辦了。
王相公的大名,民間自然是家喻戶曉。除了他“賽霸王”出眾的武力,還有他在皇城大殿上七步成詩,以兩首詠梅詞奪得柔福帝姬青睞的傳奇了。
在這樣的學堂裏上學,還管中午一頓飯,有王相公這樣的文曲星不時來指導,百姓心裏麵自然是一百個願意了。
而學堂裏麵苛刻的管理製度,不管是孩子的父母,還是那些沒有孩子的百姓,都覺得是理所當然。若要問他們,“玉不琢不成器”,“梅花香自苦寒來”,“鐵杵磨成針”,這樣的道理,他們三天三夜也講不完。
唯獨學校裏麵,男女同收的製度讓他們有些嘀咕。自古以來,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王相公卻一視同仁。
不過北宋,還沒有後世南宋朱熹理學後的禁錮那麽厲害,對女子的約束相對要少一些。再加上身處亂世,吃飽為第一原則,其他的自然也顧不上了。
學校裏麵實行的是完全的軍事化管理,每七天隻有一天歇。半天文化課學習,目前學的仍然是四書五經等儒學科目。至於半天的身體鍛煉,則完全脫胎於軍中的訓練,隻不過強度要小很多,女子的強度也遠遠不如男子。
校舍就建在鐵坊裏麵,隻是臨時騰出來的一些原來的住房,用簡易的木板圍牆圍了起來。反正鐵坊依山而立,空間大的是。
學生的宿舍專門為那些孤兒而設,雖然有些簡陋,但也是整整齊齊,幹幹淨淨,並且還配上了廁所和澡堂。
學堂裏的文化課教師則是從難民中聘請而來,金兵南下,許多人都是家破人亡,難民中藏龍臥虎,有文化的大儒都不在少數,找出幾十個合格的教師,自然是綽綽有餘。
身體鍛煉課,也就是體育課,則都是軍中的軍官進行訓練。軍姿練習、跑步越野、槍刺術、騎馬射箭等等,都是納入了體育課的範疇。
“你忘了澶淵之盟嗎?”
“你忘了靖康之恥嗎?”
“你忘了太原之戰嗎?”
往往伴隨著少年們稚嫩的聲音傳來:
“女真人蠻夷小族,欺負我中華無人!此等奇恥大辱,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和徐秉田一起,來到這河北鐵坊的張老爹張國問,如今就在這新學堂裏麵任教。
徐秉田因為曾經是“大廣冶”的匠工,手藝不凡,進了鐵坊,頗得上麵的欣賞,二人這半路父子便也都有了生活來源。
張國問以前是當地有名的儒士,鐵坊裏麵招任課的教師,張國問左右無事,便去應募了這國文教師一職。
和這些單純的孩子們日複一日的待下來,張國問心也有了寄托,家破人亡的悲痛,也被漸漸藏在了心裏,一門心思地撲在了孩童們的教育上。
王鬆的學問,他是極佩服的。可是,每日裏看到那些幼小的孩子在操場上揮汗如雨,舞刀弄槍,接受體罰,他就莫名的一陣心痛。
“兵者,兇器也,戰者危事;兵者,國之大事也;兵者,詭道也;兵者,文武也;兵者,禮義忠信也”。
一切都沒有錯,隻有富國強兵,才能對付如狼似虎的女真人。隻是讓如此幼小的孩子,接受這種身體和心靈上的磨練,是否太過殘酷了些?
而且孩子們上課時,一個個正襟危坐,個個抬頭挺胸,身體挺的筆直,給那些鐵坊周圍駐守的衛士一模一樣。
“鄧小虎,你喜歡學堂裏的這種訓練嗎?”
課餘時間,張國問忍不住問自己的學生。
“不喜歡!”
鄧小虎的迴答倒是鏗鏘有力,幹淨利落。
張國問搖了搖頭,剛想離去,卻聽到鄧小虎用稚嫩的聲音繼續說道:“張老師,將來我要做中華的大將軍,金戈鐵馬,直搗黃龍,封狼居胥,恢複我們漢人的榮光。這些受的苦是值得的!”
張國問眼眶一熱,趕緊迴過頭去,轉身離去。
除了這國文課,體育課,學堂最近還加了曆史、數學、地理以及物理這些學科。
本來王鬆也想加入化學,隻是這化學乃是一門實驗的科學,他又沒有儀器和藥品,若是紙上談兵,根本提不起學生們的興趣,也隻好作罷。
“中華,立世間不知凡幾。大約3000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黃帝,種植五穀,馴養牲畜,促使部落聯盟逐步強大。黃帝率領部落打敗黃河上遊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後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成了華夏民族的主幹成分。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我中華子孫被稱為炎黃子孫,這也就是我中華的曆史。”
王彥,這位曆史上的抗金英雄,第一次拿起書本,向下麵的孩童們,朗朗讀起了手中的曆史課篇。
“自黃帝以後,後有堯、舜、禹。自夏、商、周開始,到始皇帝統一海內,結束春秋戰國,完成華夏一統,中華自此進入君主統治時代……”
“這位同學,你有什麽話要說?”
王彥偷偷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這還沒有上完一節課,他已經是汗流浹背。
“我中華前有秦皇漢武,後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功之聖,西北蠻族落荒而逃。為何到了我朝,奪不下燕雲十六州不說,反而被金、遼、夏這些西北小族打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王先生,你說這是為何?”
“自強金陵暴,中華蕩覆,狼狽失據。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王彥苦笑道:“官軍孱弱,血氣全無。所以要驅除胡虜,恢複河山,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就要恢複漢人的血氣,要流血、要犧牲。”
“王先生,百姓們都說大宋擋不住女真人,都是因為皇帝昏庸,大臣們無能,官軍都是膽小鬼,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一個十一二歲的半大小子站了起來,大聲問道。
王彥臉上已經駭然失色,這孩子倒是什麽都敢說。這萬一若是被朝中的大臣聽到了,不但他王彥,恐怕連王鬆也要被殃及池魚。
“這個嗎……”
王彥咳嗽了幾聲,板起了臉,大聲說道:“你們都有家人或者親戚好友被女真人殘害,你們是不是要學好本事,將來才能好好的對付女真人。你們說,是也不是?”
“是!”
孩子們的聲音,這一次整齊了許多。
下課的鈴聲響起,王彥飛一般的趕緊撤出了教室。這一堂課下來,他才明白了什麽叫如坐針氈。
“這些孩子,膽可真是夠大的!”
他感慨地搖了搖頭,心裏卻不由得生起了一絲希望。若是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大宋後代,誰還會怕這些蠻夷小族!
而在另外一間教室,嶽飛的數學課卻講的是津津有味。
“各位同學,前幾節課我們講了算法的乘法口訣,今天我們來算一下比例問題。”
嶽飛站在講台上,轉過身去,在黑板上寫道:
“粟米之法:粟率五十,糲米三十,粺米二十七,糳米二十四,這是說:穀子五鬥去皮可得糙米三鬥,又可舂得九折米二鬥七升,或八拆米二鬥四升。”
他絲毫不顧落在身上的石膏粉筆末,繼續問道:“今天的題目就是:今有粟米一鬥,欲為糲米,問得幾何?最先算出來的同學,並且知道是什麽方法運算,就可以提前下課了。”
教室裏麵靜悄悄的,學生們都開始安安靜靜的計算起來。
嶽飛滿意地看著下麵的學生,仿佛想起了自己小時候上學堂的情景。
“先生,我已經算出來了,方法是以所有數乘所求率為實,以所有率為法,實如法而一。答案是……”
就在嶽飛神遊天地之時,下麵已經有聰明的學生率先喊了起來。
嶽飛一驚,心頭閃過王鬆的那句話,難道說,這些孩子,真的是大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