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士大夫,許多人個人情操上冰清玉潔,無可挑剔,但其最大的問題就是公心私用,以及在“以文製武”的大棒下,對武人的肆意打壓。
連狄青這樣的國之重臣,國家靖平之時,都能被文臣們肆意攻擊,最後鬱鬱而死。
連嶽飛這樣的中流砥柱、國之長城,兩國交戰之時,都能於一句“莫須有”而殺之,這些士大夫的節操們又在何處,直是碎了一地!
當然,這也是大宋朝廷賦予他們的膽量和勇氣,讓他們可以對職位、重要性遠在其上的武將們,肆意淩辱,百般構陷。
也難怪女真人能大殺四方,有了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攪屎棍子,宋人如何不敗!
馬擴也是想保護王鬆,畢竟他這樣不世出的武將,鋒芒太露,立功太大,許多文臣武將,很可能已經把他當成了眼中釘,肉中刺,必欲先除之而後快。
“朝中士大夫,在下還不放在心上!”
王鬆搖搖頭道:“馬宣讚,如今國破飄零,個人榮辱,早已不放在心上。隻盼得能盡除胡虜,複我中華故地即可。這便是在下的誌願。至於京城,在下出來時,就沒打算過再要迴去!”
事實上他的心裏也是如此。他已經幸運地有了再一次的生命,隻想竭盡全力的做下去,挽救中華文明,為中國之人做一些事情。至於自身,最好能戰死在疆場上,馬革裹屍,也不枉他重生一場。
“相公高風亮節,在下佩服。”
馬擴心驚肉跳,忙勸道:“隻是相公有沒有想過,一旦相公疆場遭遇不測,或遭貶斥下野,這抗金的重擔又有誰來接任?”
王鬆不由得有些驚詫,不知道馬擴如此說法,到底有何用意?
難道說這朝野之中,除了自己,就沒有別的可用之材?
曆史上嶽飛,劉錡等人都是武功蓋世,殺的女真人丟盔棄甲。況且現在換了天子,已經不是趙構、秦檜之流,靖康之恥也沒有發生。難道說,馬擴對大宋朝廷也不看好嗎?
“馬宣讚,難道你對官家和朝中眾臣都沒有信心?”
麵對王鬆的質疑,馬擴苦笑了一聲,搖搖頭道:“信心,這個詞用的好!”
他肅拜一下,沉聲道:“相公,在下八年前泛海赴金,與女真人形成海上之盟。五年前滅遼,兩年前女真人大舉南侵。可以說,在下對大宋朝堂之危,早已有所查之。”
看王鬆聽得仔細,他便一字一句,說了下去。
“當年在下使金,促成“海上之盟“。張覺投宋時,在下便與趙良嗣力阻道君皇帝不可接納,反遭貶官嗬斥。新君登位,其間的主謀大臣如童貫、王黻等人,先是被流放,繼而全部被殺,就連多次與在下奉使金國的趙良嗣也難逃誅殺之命,決策的乃是道君皇帝,與臣子何幹,朝廷何其暴也!”
趙良嗣一介外人,心仰中華文明,為趙宋上下奔走,最後竟落得個貶斥被殺,家人流放的結局。不管他有沒有飛黃騰達的念頭,大宋朝廷的戰敗完全是軍政腐敗、咎由自取,卻把所有的罪過壓在一個積極為恢複燕雲奔走的外臣,趙宋朝廷之無恥懦弱,可見一斑。
而罪魁禍首,首當趙佶。此君之昏庸無能,驕奢淫逸,可謂是開曆史之先河,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王鬆點點頭道:“趙良嗣乃是有功之臣,朝廷確實待其不公。我稍後會安排人手,去查一下他的後人流放之地,讓地方上照顧一下。”
“相公,萬萬不可如此!”
馬擴立即阻止道:“相公如此做法,肯定很快會傳到朝廷,若是這事讓官家知道,恐怕會為相公帶來滅頂之災!”
處死趙良嗣,是趙桓在一般士大夫們力諫下,親自下的詔書。王鬆要照顧趙良嗣的後人,明目張膽地和整個朝廷做對,實為不智。
大宋朝廷納張覺時,趙良嗣就當堂爭之:“國家新與金國盟,如此必失其歡,後不可悔。”無人聽說,宋徽宗不聽趙良嗣的勸阻,貶斥趙良嗣,接納張覺,遂有金禍。
“馬宣讚不必勸阻,此事我自會小心。”
王鬆點點頭道:“趙良嗣隻是大宋朝策失敗的替罪羊,乃是千古奇冤。他的後人,本官義之使然,自要照顧,馬宣讚無需再勸。”
趙良嗣被當作替罪羊處死、其子孫流放海內時,不知道他內心是如何的悲愴。要用一句話形容他當時的心情,恐怕隻能是“所托非人”了。
馬擴搖搖頭,苦笑道:“相公和在下一樣,都是倔強之人。也不知道天底下,有誰和你我二人為友?”
馬擴說出這句話時,心裏麵卻輕鬆了起來。如此看來,這王鬆果然是忠義之人,高風亮節,倒是頗有些讓他意外和敬佩。
“微斯人,吾誰與歸?”
王鬆哈哈大笑道:“禮義廉恥,豈因禍福避趨!想不到你我二人倒是同道中人,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也算是有緣了!”
有這樣一個曆史上的名士輔佐自己,他也是得知我幸,而沒有失之我痛了。
畢竟他身邊戰將不少,但幕僚確實缺乏,這馬擴正好是一個此般大才。
“相公所言甚是!”
馬擴也是笑道:“在下也覺得,與相公頗有相見恨晚之感。隻是……”
他緩了一下,繼續說道:“相公想要收複失地,或者部分失地,也許尚可。相公若是要想恢複煙雲,直搗黃龍,恐怕就隻能是黃粱一夢了。”
王鬆不由得一愣,開口道:“馬宣讚,這又是為何?朝廷不是一直以不能恢複燕雲為恨嗎,難道當今朝廷,官家,不願意燕雲被收迴嗎?”
燕雲十州,以燕京為中心的山前七州是河北平原的一部分,拿不到山前七州,河北兩路無險可守。
山後九州以大同為中心,一來是重要的產馬地,另一方麵那可以提供戰略緩衝空間,對山前七州形成支持。
騎兵所需的馬匹,在中國有兩個地方大規模出產。一是所謂薊北之野的東北一帶,即今熱察一帶。一是甘涼河套的西北一帶。這兩個地方,東北被遼拿去,西北被西夏控製,這也造成了宋朝軍事天然的缺陷。
可以說,燕雲十六州形勢險峻,易守難攻,乃是大宋的北部屏障。沒有了燕雲十六州,導致中原直接暴露在北方少數民族的鐵蹄下,對中原王朝的衰變乃至滅亡有著重大影響。
奪迴燕雲十六州,一直是大宋王朝做夢都想拿迴的事情。難道說,他們真的就不想奪迴來嗎?
“相公真是至純之人!”
馬擴搖搖頭,正色道:“如今國事艱難,女真人肆虐。相公想要打敗女真人,需得集幾萬、甚至十萬之上之眾,方能正麵一搏。或許在滅國之危下,朝廷會允許你帶領大軍,對女真人作戰。”
王鬆點頭道:“馬宣讚繼續說下去。”
“一旦宋、金形成對峙之勢,當頭的威脅除去,相公可知,朝廷會如何對付你這樣手握大軍、形似藩鎮的一軍主帥嗎?”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與金於書麵達成《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宋割讓從前被嶽飛收複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
“紹興和議”後僅僅一月後,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趙構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嶽飛與其子嶽雲、部將張憲於臨安。“紹興和議”立刻實現,宋徽宗的靈柩和趙構生母韋氏被送迴南宋。
宋高宗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迴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
但“紹興和議”的簽訂,卻是建立在抗金戰場上捷報頻傳,金兵節節敗退之時。
為了向金國表示議和的“誠意”,趙構解除了嶽飛、韓世忠、張俊三大帥的兵權,撤消了對金作戰的專門機構。派使者到金求和,在使者叩頭哀求下,金國以“必殺嶽飛”為條件,答應和議。
女真人獲知嶽飛已死,連連擺酒慶賀。接著,金便冊封高宗為宋國皇帝。
作為一個後來人,王鬆知道靖康之恥和趙構南逃後,趙宋皇室各種齷齪卑劣的表現。尤其是宋高宗趙構,畏金如虎,自毀長城,天怒人怨,後人皆知。
可這馬擴沒有後知後覺,全憑著自己對朝堂上的認識,其人可謂睿智如斯。
“祖宗之法!”
二人異口同聲的脫口而出,相互看了一眼,均是哈哈大笑起來。
大宋的祖宗之法,以文治武,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一旦眼前的危機除去,便是如何“杯酒釋兵權”,卸磨殺驢,苟安自處了。
此時,王鬆對趙桓還有一點小小的希望。希望他能和其他的君王不一樣,最起碼和他的父親道君皇帝趙佶不一樣,能有些血氣。
“如馬宣讚這般說法,在下要到底何去何從,還請指教。”
王鬆神色凝重,盯著馬擴,麵色十分嚴肅。
馬擴看了看周圍,王鬆揮了揮手,一眾人都退了出去。
“相公若是要恢複燕雲,一定要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
馬擴低聲道:“相公練兵,獨步天下,趙宋孱弱,不可盡寄托於其身。有些事情,還需要自己乾綱獨斷,否則,大業中途而廢,受苦的還是萬千宋人百姓!”
“乾綱獨斷!”
王鬆緊緊盯著眼前的馬擴,心頭一陣茫然。
連狄青這樣的國之重臣,國家靖平之時,都能被文臣們肆意攻擊,最後鬱鬱而死。
連嶽飛這樣的中流砥柱、國之長城,兩國交戰之時,都能於一句“莫須有”而殺之,這些士大夫的節操們又在何處,直是碎了一地!
當然,這也是大宋朝廷賦予他們的膽量和勇氣,讓他們可以對職位、重要性遠在其上的武將們,肆意淩辱,百般構陷。
也難怪女真人能大殺四方,有了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攪屎棍子,宋人如何不敗!
馬擴也是想保護王鬆,畢竟他這樣不世出的武將,鋒芒太露,立功太大,許多文臣武將,很可能已經把他當成了眼中釘,肉中刺,必欲先除之而後快。
“朝中士大夫,在下還不放在心上!”
王鬆搖搖頭道:“馬宣讚,如今國破飄零,個人榮辱,早已不放在心上。隻盼得能盡除胡虜,複我中華故地即可。這便是在下的誌願。至於京城,在下出來時,就沒打算過再要迴去!”
事實上他的心裏也是如此。他已經幸運地有了再一次的生命,隻想竭盡全力的做下去,挽救中華文明,為中國之人做一些事情。至於自身,最好能戰死在疆場上,馬革裹屍,也不枉他重生一場。
“相公高風亮節,在下佩服。”
馬擴心驚肉跳,忙勸道:“隻是相公有沒有想過,一旦相公疆場遭遇不測,或遭貶斥下野,這抗金的重擔又有誰來接任?”
王鬆不由得有些驚詫,不知道馬擴如此說法,到底有何用意?
難道說這朝野之中,除了自己,就沒有別的可用之材?
曆史上嶽飛,劉錡等人都是武功蓋世,殺的女真人丟盔棄甲。況且現在換了天子,已經不是趙構、秦檜之流,靖康之恥也沒有發生。難道說,馬擴對大宋朝廷也不看好嗎?
“馬宣讚,難道你對官家和朝中眾臣都沒有信心?”
麵對王鬆的質疑,馬擴苦笑了一聲,搖搖頭道:“信心,這個詞用的好!”
他肅拜一下,沉聲道:“相公,在下八年前泛海赴金,與女真人形成海上之盟。五年前滅遼,兩年前女真人大舉南侵。可以說,在下對大宋朝堂之危,早已有所查之。”
看王鬆聽得仔細,他便一字一句,說了下去。
“當年在下使金,促成“海上之盟“。張覺投宋時,在下便與趙良嗣力阻道君皇帝不可接納,反遭貶官嗬斥。新君登位,其間的主謀大臣如童貫、王黻等人,先是被流放,繼而全部被殺,就連多次與在下奉使金國的趙良嗣也難逃誅殺之命,決策的乃是道君皇帝,與臣子何幹,朝廷何其暴也!”
趙良嗣一介外人,心仰中華文明,為趙宋上下奔走,最後竟落得個貶斥被殺,家人流放的結局。不管他有沒有飛黃騰達的念頭,大宋朝廷的戰敗完全是軍政腐敗、咎由自取,卻把所有的罪過壓在一個積極為恢複燕雲奔走的外臣,趙宋朝廷之無恥懦弱,可見一斑。
而罪魁禍首,首當趙佶。此君之昏庸無能,驕奢淫逸,可謂是開曆史之先河,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王鬆點點頭道:“趙良嗣乃是有功之臣,朝廷確實待其不公。我稍後會安排人手,去查一下他的後人流放之地,讓地方上照顧一下。”
“相公,萬萬不可如此!”
馬擴立即阻止道:“相公如此做法,肯定很快會傳到朝廷,若是這事讓官家知道,恐怕會為相公帶來滅頂之災!”
處死趙良嗣,是趙桓在一般士大夫們力諫下,親自下的詔書。王鬆要照顧趙良嗣的後人,明目張膽地和整個朝廷做對,實為不智。
大宋朝廷納張覺時,趙良嗣就當堂爭之:“國家新與金國盟,如此必失其歡,後不可悔。”無人聽說,宋徽宗不聽趙良嗣的勸阻,貶斥趙良嗣,接納張覺,遂有金禍。
“馬宣讚不必勸阻,此事我自會小心。”
王鬆點點頭道:“趙良嗣隻是大宋朝策失敗的替罪羊,乃是千古奇冤。他的後人,本官義之使然,自要照顧,馬宣讚無需再勸。”
趙良嗣被當作替罪羊處死、其子孫流放海內時,不知道他內心是如何的悲愴。要用一句話形容他當時的心情,恐怕隻能是“所托非人”了。
馬擴搖搖頭,苦笑道:“相公和在下一樣,都是倔強之人。也不知道天底下,有誰和你我二人為友?”
馬擴說出這句話時,心裏麵卻輕鬆了起來。如此看來,這王鬆果然是忠義之人,高風亮節,倒是頗有些讓他意外和敬佩。
“微斯人,吾誰與歸?”
王鬆哈哈大笑道:“禮義廉恥,豈因禍福避趨!想不到你我二人倒是同道中人,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也算是有緣了!”
有這樣一個曆史上的名士輔佐自己,他也是得知我幸,而沒有失之我痛了。
畢竟他身邊戰將不少,但幕僚確實缺乏,這馬擴正好是一個此般大才。
“相公所言甚是!”
馬擴也是笑道:“在下也覺得,與相公頗有相見恨晚之感。隻是……”
他緩了一下,繼續說道:“相公想要收複失地,或者部分失地,也許尚可。相公若是要想恢複煙雲,直搗黃龍,恐怕就隻能是黃粱一夢了。”
王鬆不由得一愣,開口道:“馬宣讚,這又是為何?朝廷不是一直以不能恢複燕雲為恨嗎,難道當今朝廷,官家,不願意燕雲被收迴嗎?”
燕雲十州,以燕京為中心的山前七州是河北平原的一部分,拿不到山前七州,河北兩路無險可守。
山後九州以大同為中心,一來是重要的產馬地,另一方麵那可以提供戰略緩衝空間,對山前七州形成支持。
騎兵所需的馬匹,在中國有兩個地方大規模出產。一是所謂薊北之野的東北一帶,即今熱察一帶。一是甘涼河套的西北一帶。這兩個地方,東北被遼拿去,西北被西夏控製,這也造成了宋朝軍事天然的缺陷。
可以說,燕雲十六州形勢險峻,易守難攻,乃是大宋的北部屏障。沒有了燕雲十六州,導致中原直接暴露在北方少數民族的鐵蹄下,對中原王朝的衰變乃至滅亡有著重大影響。
奪迴燕雲十六州,一直是大宋王朝做夢都想拿迴的事情。難道說,他們真的就不想奪迴來嗎?
“相公真是至純之人!”
馬擴搖搖頭,正色道:“如今國事艱難,女真人肆虐。相公想要打敗女真人,需得集幾萬、甚至十萬之上之眾,方能正麵一搏。或許在滅國之危下,朝廷會允許你帶領大軍,對女真人作戰。”
王鬆點頭道:“馬宣讚繼續說下去。”
“一旦宋、金形成對峙之勢,當頭的威脅除去,相公可知,朝廷會如何對付你這樣手握大軍、形似藩鎮的一軍主帥嗎?”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與金於書麵達成《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宋割讓從前被嶽飛收複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
“紹興和議”後僅僅一月後,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趙構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嶽飛與其子嶽雲、部將張憲於臨安。“紹興和議”立刻實現,宋徽宗的靈柩和趙構生母韋氏被送迴南宋。
宋高宗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迴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
但“紹興和議”的簽訂,卻是建立在抗金戰場上捷報頻傳,金兵節節敗退之時。
為了向金國表示議和的“誠意”,趙構解除了嶽飛、韓世忠、張俊三大帥的兵權,撤消了對金作戰的專門機構。派使者到金求和,在使者叩頭哀求下,金國以“必殺嶽飛”為條件,答應和議。
女真人獲知嶽飛已死,連連擺酒慶賀。接著,金便冊封高宗為宋國皇帝。
作為一個後來人,王鬆知道靖康之恥和趙構南逃後,趙宋皇室各種齷齪卑劣的表現。尤其是宋高宗趙構,畏金如虎,自毀長城,天怒人怨,後人皆知。
可這馬擴沒有後知後覺,全憑著自己對朝堂上的認識,其人可謂睿智如斯。
“祖宗之法!”
二人異口同聲的脫口而出,相互看了一眼,均是哈哈大笑起來。
大宋的祖宗之法,以文治武,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一旦眼前的危機除去,便是如何“杯酒釋兵權”,卸磨殺驢,苟安自處了。
此時,王鬆對趙桓還有一點小小的希望。希望他能和其他的君王不一樣,最起碼和他的父親道君皇帝趙佶不一樣,能有些血氣。
“如馬宣讚這般說法,在下要到底何去何從,還請指教。”
王鬆神色凝重,盯著馬擴,麵色十分嚴肅。
馬擴看了看周圍,王鬆揮了揮手,一眾人都退了出去。
“相公若是要恢複燕雲,一定要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
馬擴低聲道:“相公練兵,獨步天下,趙宋孱弱,不可盡寄托於其身。有些事情,還需要自己乾綱獨斷,否則,大業中途而廢,受苦的還是萬千宋人百姓!”
“乾綱獨斷!”
王鬆緊緊盯著眼前的馬擴,心頭一陣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