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隸屬於河北東路,州治安陽,西倚太行山,與山西接壤;東連河北東路的大名府,乃是一望無垠的大平原;北鄰煤、鐵重地磁州、邯鄲,向南越過黃河就是東京。
安陽乃曆史名城,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先後有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六朝在此建都,故安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
安陽城北麵,洹水東流入內黃至範陽口入衛河,全長約300多裏。洹水入衛河後向北流去,最後匯入海河。
李虎拄著長槍,懶洋洋地站在北城牆上,百無聊賴的向前看著,心裏卻提不起一點精神。
自金人南下,相州城湧進了成千上萬的難民,女真番子的遊騎四下剽掠,女真大軍更是圍攻相州城長達兩月之久。
如今金人退去,城中的難民雖然散去了一些,但依然是道塞於途,熙熙攘攘。大家都是故土難離,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願意拋家棄舍,走上流亡的道路。
城門口,層層疊疊的難民正在城外的貼榜處圍觀,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李虎不由得搖了搖頭。
這幾日,不止是城外,城裏到處也是這種募兵的告示,說是兩河宣撫司要收複失地,要募一批將士,身體強健者皆可前往應征,武藝高強者更是優先錄取。但每月餉銀隻有500文,戰功全憑女真人的首級計取。
500文,連吃都不夠,腦子壞了的才會去!
李虎心裏冷哼了一聲,除非是5貫錢,否則他絕對不會去。
不過,宣撫司的王相公他卻是頗為佩服。此人一杆幾十斤的鐵槍,敢和女真番子明槍明刀的幹,而且殺了不少的女真番子,得了一個“賽霸王”的稱號,也讓李虎這個漢人感覺臉上有光。
隻不過李虎有些遺憾,沒有見過這位傳說中的豪傑,不知何時能夠一飽眼福。
忽然,一隊人馬映入了他的眼簾,他不由自主的睜大眼睛,向前看去。
隻見一隊隊頂盔披甲的騎兵漫山遍野,躍過了洹水,如一條黑線般,正在向安陽城的北門口蔓延了過來。
這隊騎兵隊列整齊,在官道上不緊不慢的向前行著,軍紀森嚴,竟然沒有發出任何響聲。
“女真人的騎兵?”
李虎大吃一驚,剛想敲響手裏的刁鬥,動作卻停了起來。
隻見沿途的不少百姓,不管是難民,還是本地鄉親,都是紛紛跪下,向經過的騎士磕頭歡唿。有人甚至連連磕頭,痛哭不止,像是見到了久別的親人一般。
前麵的騎士下了馬,扶起了百姓,一番交談之後,眾騎士才上了馬,繼續前來。
李虎不由得心裏好奇,什麽時候,大宋也有了這樣彪悍的騎兵?
走得近了,李虎才看得清楚,這是一對千人左右的騎兵。而那迎風招展的大旗上,明明白白的寫著“忠義軍”三個大字,正麵則是大大的一個“宋”字。
不用問,這就是大宋朝廷的精銳,大宋同知樞密院事、兩河宣撫使王鬆王相公部下的忠義軍了。
忠義軍如今在大宋河東、河北以及京畿周圍各路,都是威名遠揚。不說別的,就憑其敢和金人野戰,正麵死磕,就不是任何一支大宋軍隊能抗衡。
從一支雜牌義軍,能升格為神武軍這樣的禁軍、大宋官家的禦前部隊,就足以說明其的精銳情況。
等到對方走到城門前,李虎便感到一陣殺意撲麵而來。不愧是朝廷的精銳,這種氣勢,隻有那些在死人堆裏爬過的百戰之士,才有這樣的氣勢。
莫名的,李虎心裏祈禱了起來,幸虧這不是女真番子的隊伍,否則,百姓可就糟了!
“原來是王相公的麾下,怪不得如此雄壯!”
“人家現在是天子的衛隊,堂堂的神武軍,馬軍和步卒都有,端的不得了!”
“鍾義軍都來了,終於有金人的好看了,咱們也能過幾天舒坦日子了!”
城牆上的軍士也是表情複雜。剛開始,許多人都是臉色煞白,腿肚子打哆嗦。後來臉色卻變得紅潤,一個個興致勃勃,嘰嘰喳喳地討論起來。
相州知州汪伯彥和通判趙不試心情複雜地在城門前等候,周圍的難民、包括百姓,都被遠遠的趕開,以免打掃了知州大人的雅興。
兩河、陝西宣撫使王鬆已經派人前來照會,自己的軍隊會在相州駐紮,而自己的帥府也會暫時設在相州城裏。
本來北京大名府是宣撫司不二的駐紮處,不知道這位相公如何所想,偏偏選擇了這裏。
看到馬上下來的年青人,汪伯彥和趙不試臉上都是一片驚訝之色,想不到這位兩河宣撫使相公竟然如此年輕。
“王相公,下官相州知州汪伯彥、通判趙不試拜見相公!”
二人上前,對著王鬆作了揖。
“有勞二位相公了!”
王鬆肅拜迴禮道:“北京大名府被金人圍困,本官不得已,現將大軍暫時駐紮在相州城外,還請兩位相公妥善安排!”
汪伯彥和趙不試相互看了一眼,都是鬆了一口氣。
隻要這位相公的人馬不進城擾民,一切都好說。
汪伯彥迴道:“相公放心,下官一定會竭盡全力,幫助安排駐紮。”
若是一般的武將,汪伯彥和趙不試兩個文臣絕對不會如此恭敬。偏偏眼前這位武將不但位高權重,而且文采出眾,才華橫溢。
其曾在大殿之上七步成詩,而且所作都是令人拍案叫絕的佳作,總可以流傳千古,傳育後人。
就如汪伯彥本人,對王鬆的那首?卜算子.詠梅?就是讚歎不絕,其中那兩句“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更是說到了他的這個心窩裏,讓他日夜揣摩,百般玩味。
至於趙不試這位宗子,王鬆力保京城不失,乃是維護了趙氏的社稷和血脈,他自然是感激不盡。
更何況,聽說柔福帝姬鍾情於此人,二人已經如膠似漆,相當於已經是半個皇家人,他自然要殷勤款待。
王鬆對趙不試不是很了解,不清楚此人在曆史上的名聲。但對汪伯彥,他卻是頗有了解。此人不僅是大奸臣秦檜的老師,更和黃潛善一起,乃是趙構手下兩個最有名的奸臣。
曆史上,靖康之難時,汪伯彥因為在黃河邊迎接趙構,而得以重用。趙構登基,汪伯彥還被任命為宰相,可謂紅極一時。
汪伯彥與黃潛善在相位時不思戰守之計,隻知專權自恃。並主謀南遷揚州,乃是有名的投降派人士。
隻不過現在,曆史發生了轉折,靖康之難沒有發生,趙構的河北大元帥府也隨即被取消,趙構本人迴京複命。大宋皇帝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親弟弟手握重兵,虎視眈眈。
以趙構在黃河邊逡巡不進,畏敵如虎的表現,雖然趙桓並沒有對他怎樣,但絕不會就此輕易饒了他。
趙構不能當曆史上的宋高宗,汪伯彥自然也就失去了從龍升遷、鯉魚躍龍門的機會。
不過此人倒是才華橫溢,當年在家讀書時,就被祁門知縣王本看中,特築“英才館”請其當塾師。王本把他的親侄兒秦檜從建康接到祁門,師從汪伯彥。秦檜在“英才館”讀書時,就有異人預言:祁山小邑,一書院有二宰相在焉。不知道在這個時空,這樣的事情還會不會發生。
河北大元帥府被取消,各部兵馬固守河北各地,其餘勤王的兩萬兵馬歸於老將宗澤之下,正在南京應天府、滑州各地駐防,固守東京的南門屏障。
女真人圍住開封,宗澤雖然未能殺進城去,但卻和女真人大小十幾戰,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金人退去,老將也得到了應天府知府的頭銜。
現在,東京城的防禦,以李彥仙、張憲為首的兩萬神武軍為主力,正在訓練的兩萬新兵為輔,再加上東京原來的一萬多幸存精銳,這些軍士構成了東京城的防禦力量。
西京,則是以翟進兄弟的部下為主力,西京則是宗澤為主力。至於兩河之地,就隻能是各州、各路,各自為戰了。
河東已經淪陷,河北也已失去半壁,但金人隻有十幾萬兵力,經過一年源源不斷的拚殺,宋人雖然損失慘重,但金人若想分兵而攻,實力已是捉襟見肘。
“王相公,現在官家一切可好?”
幾個人在堂中坐下,嚇人斟茶上來,通判趙不試開口問道。
“兩河、山東、陝西,諸地糜爛,官家每日裏都是愁眉不展,日漸消瘦。”
王鬆說的倒是真話。趙桓本來就優柔寡斷,謹小慎微。這麽大的一場戰事,輸多勝少,不由得他整日裏惴惴不安。
“我等作為臣子,不能分君憂,上報天子,下撫黎民,實在是慚愧之至!”
汪伯彥在黃河邊迎趙構,本想投機取巧,其貨可居。誰知東京城安然無恙,金人退去。他整日裏惶惶不安,誰知朝廷卻沒有任何的旨意下來。
也不知皇帝讓他守在這河北糜爛之地,算不算得上對他的一種懲罰?
“王相公此言差矣!”
汪伯彥搖頭道:“王相公在東京城大破金人,殺死金人無數,更致使胡酋完顏宗望傷重而亡,乃是我大宋的肱骨之臣。王相公不必過謙!”
王鬆點點頭,這汪伯彥談吐清雅,井井有條,若是能把心使用到治國安邦上,絕對可以成為一代名臣。
隻可惜這些人個個公心私用,聰明用到了邪道上,便成了奸臣了。
“朝廷讓王相公募兵多少,可有定數?”
“陝西、河東、河北三地,每地3萬,兩河不能超過7萬。”
王鬆正色道:“軍士招募,還望兩位相公多多關照!”
當晚知州衙門設下酒宴,款待王鬆一行。王鬆見席間眾將官依然是觥籌交錯,談笑風生,不由得暗自歎息。
城外到處都是難民,田間的骸骨無人收拾。金人剛剛退去,官將們已經是馬放南山,燈紅酒綠,一片歌舞升平景象。
難怪他訓練了數萬精兵,放人兩河,卻聽不到個聲響。有這些人在上麵,再精銳的戰士也是扯淡!
安陽乃曆史名城,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先後有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六朝在此建都,故安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
安陽城北麵,洹水東流入內黃至範陽口入衛河,全長約300多裏。洹水入衛河後向北流去,最後匯入海河。
李虎拄著長槍,懶洋洋地站在北城牆上,百無聊賴的向前看著,心裏卻提不起一點精神。
自金人南下,相州城湧進了成千上萬的難民,女真番子的遊騎四下剽掠,女真大軍更是圍攻相州城長達兩月之久。
如今金人退去,城中的難民雖然散去了一些,但依然是道塞於途,熙熙攘攘。大家都是故土難離,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願意拋家棄舍,走上流亡的道路。
城門口,層層疊疊的難民正在城外的貼榜處圍觀,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李虎不由得搖了搖頭。
這幾日,不止是城外,城裏到處也是這種募兵的告示,說是兩河宣撫司要收複失地,要募一批將士,身體強健者皆可前往應征,武藝高強者更是優先錄取。但每月餉銀隻有500文,戰功全憑女真人的首級計取。
500文,連吃都不夠,腦子壞了的才會去!
李虎心裏冷哼了一聲,除非是5貫錢,否則他絕對不會去。
不過,宣撫司的王相公他卻是頗為佩服。此人一杆幾十斤的鐵槍,敢和女真番子明槍明刀的幹,而且殺了不少的女真番子,得了一個“賽霸王”的稱號,也讓李虎這個漢人感覺臉上有光。
隻不過李虎有些遺憾,沒有見過這位傳說中的豪傑,不知何時能夠一飽眼福。
忽然,一隊人馬映入了他的眼簾,他不由自主的睜大眼睛,向前看去。
隻見一隊隊頂盔披甲的騎兵漫山遍野,躍過了洹水,如一條黑線般,正在向安陽城的北門口蔓延了過來。
這隊騎兵隊列整齊,在官道上不緊不慢的向前行著,軍紀森嚴,竟然沒有發出任何響聲。
“女真人的騎兵?”
李虎大吃一驚,剛想敲響手裏的刁鬥,動作卻停了起來。
隻見沿途的不少百姓,不管是難民,還是本地鄉親,都是紛紛跪下,向經過的騎士磕頭歡唿。有人甚至連連磕頭,痛哭不止,像是見到了久別的親人一般。
前麵的騎士下了馬,扶起了百姓,一番交談之後,眾騎士才上了馬,繼續前來。
李虎不由得心裏好奇,什麽時候,大宋也有了這樣彪悍的騎兵?
走得近了,李虎才看得清楚,這是一對千人左右的騎兵。而那迎風招展的大旗上,明明白白的寫著“忠義軍”三個大字,正麵則是大大的一個“宋”字。
不用問,這就是大宋朝廷的精銳,大宋同知樞密院事、兩河宣撫使王鬆王相公部下的忠義軍了。
忠義軍如今在大宋河東、河北以及京畿周圍各路,都是威名遠揚。不說別的,就憑其敢和金人野戰,正麵死磕,就不是任何一支大宋軍隊能抗衡。
從一支雜牌義軍,能升格為神武軍這樣的禁軍、大宋官家的禦前部隊,就足以說明其的精銳情況。
等到對方走到城門前,李虎便感到一陣殺意撲麵而來。不愧是朝廷的精銳,這種氣勢,隻有那些在死人堆裏爬過的百戰之士,才有這樣的氣勢。
莫名的,李虎心裏祈禱了起來,幸虧這不是女真番子的隊伍,否則,百姓可就糟了!
“原來是王相公的麾下,怪不得如此雄壯!”
“人家現在是天子的衛隊,堂堂的神武軍,馬軍和步卒都有,端的不得了!”
“鍾義軍都來了,終於有金人的好看了,咱們也能過幾天舒坦日子了!”
城牆上的軍士也是表情複雜。剛開始,許多人都是臉色煞白,腿肚子打哆嗦。後來臉色卻變得紅潤,一個個興致勃勃,嘰嘰喳喳地討論起來。
相州知州汪伯彥和通判趙不試心情複雜地在城門前等候,周圍的難民、包括百姓,都被遠遠的趕開,以免打掃了知州大人的雅興。
兩河、陝西宣撫使王鬆已經派人前來照會,自己的軍隊會在相州駐紮,而自己的帥府也會暫時設在相州城裏。
本來北京大名府是宣撫司不二的駐紮處,不知道這位相公如何所想,偏偏選擇了這裏。
看到馬上下來的年青人,汪伯彥和趙不試臉上都是一片驚訝之色,想不到這位兩河宣撫使相公竟然如此年輕。
“王相公,下官相州知州汪伯彥、通判趙不試拜見相公!”
二人上前,對著王鬆作了揖。
“有勞二位相公了!”
王鬆肅拜迴禮道:“北京大名府被金人圍困,本官不得已,現將大軍暫時駐紮在相州城外,還請兩位相公妥善安排!”
汪伯彥和趙不試相互看了一眼,都是鬆了一口氣。
隻要這位相公的人馬不進城擾民,一切都好說。
汪伯彥迴道:“相公放心,下官一定會竭盡全力,幫助安排駐紮。”
若是一般的武將,汪伯彥和趙不試兩個文臣絕對不會如此恭敬。偏偏眼前這位武將不但位高權重,而且文采出眾,才華橫溢。
其曾在大殿之上七步成詩,而且所作都是令人拍案叫絕的佳作,總可以流傳千古,傳育後人。
就如汪伯彥本人,對王鬆的那首?卜算子.詠梅?就是讚歎不絕,其中那兩句“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更是說到了他的這個心窩裏,讓他日夜揣摩,百般玩味。
至於趙不試這位宗子,王鬆力保京城不失,乃是維護了趙氏的社稷和血脈,他自然是感激不盡。
更何況,聽說柔福帝姬鍾情於此人,二人已經如膠似漆,相當於已經是半個皇家人,他自然要殷勤款待。
王鬆對趙不試不是很了解,不清楚此人在曆史上的名聲。但對汪伯彥,他卻是頗有了解。此人不僅是大奸臣秦檜的老師,更和黃潛善一起,乃是趙構手下兩個最有名的奸臣。
曆史上,靖康之難時,汪伯彥因為在黃河邊迎接趙構,而得以重用。趙構登基,汪伯彥還被任命為宰相,可謂紅極一時。
汪伯彥與黃潛善在相位時不思戰守之計,隻知專權自恃。並主謀南遷揚州,乃是有名的投降派人士。
隻不過現在,曆史發生了轉折,靖康之難沒有發生,趙構的河北大元帥府也隨即被取消,趙構本人迴京複命。大宋皇帝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親弟弟手握重兵,虎視眈眈。
以趙構在黃河邊逡巡不進,畏敵如虎的表現,雖然趙桓並沒有對他怎樣,但絕不會就此輕易饒了他。
趙構不能當曆史上的宋高宗,汪伯彥自然也就失去了從龍升遷、鯉魚躍龍門的機會。
不過此人倒是才華橫溢,當年在家讀書時,就被祁門知縣王本看中,特築“英才館”請其當塾師。王本把他的親侄兒秦檜從建康接到祁門,師從汪伯彥。秦檜在“英才館”讀書時,就有異人預言:祁山小邑,一書院有二宰相在焉。不知道在這個時空,這樣的事情還會不會發生。
河北大元帥府被取消,各部兵馬固守河北各地,其餘勤王的兩萬兵馬歸於老將宗澤之下,正在南京應天府、滑州各地駐防,固守東京的南門屏障。
女真人圍住開封,宗澤雖然未能殺進城去,但卻和女真人大小十幾戰,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金人退去,老將也得到了應天府知府的頭銜。
現在,東京城的防禦,以李彥仙、張憲為首的兩萬神武軍為主力,正在訓練的兩萬新兵為輔,再加上東京原來的一萬多幸存精銳,這些軍士構成了東京城的防禦力量。
西京,則是以翟進兄弟的部下為主力,西京則是宗澤為主力。至於兩河之地,就隻能是各州、各路,各自為戰了。
河東已經淪陷,河北也已失去半壁,但金人隻有十幾萬兵力,經過一年源源不斷的拚殺,宋人雖然損失慘重,但金人若想分兵而攻,實力已是捉襟見肘。
“王相公,現在官家一切可好?”
幾個人在堂中坐下,嚇人斟茶上來,通判趙不試開口問道。
“兩河、山東、陝西,諸地糜爛,官家每日裏都是愁眉不展,日漸消瘦。”
王鬆說的倒是真話。趙桓本來就優柔寡斷,謹小慎微。這麽大的一場戰事,輸多勝少,不由得他整日裏惴惴不安。
“我等作為臣子,不能分君憂,上報天子,下撫黎民,實在是慚愧之至!”
汪伯彥在黃河邊迎趙構,本想投機取巧,其貨可居。誰知東京城安然無恙,金人退去。他整日裏惶惶不安,誰知朝廷卻沒有任何的旨意下來。
也不知皇帝讓他守在這河北糜爛之地,算不算得上對他的一種懲罰?
“王相公此言差矣!”
汪伯彥搖頭道:“王相公在東京城大破金人,殺死金人無數,更致使胡酋完顏宗望傷重而亡,乃是我大宋的肱骨之臣。王相公不必過謙!”
王鬆點點頭,這汪伯彥談吐清雅,井井有條,若是能把心使用到治國安邦上,絕對可以成為一代名臣。
隻可惜這些人個個公心私用,聰明用到了邪道上,便成了奸臣了。
“朝廷讓王相公募兵多少,可有定數?”
“陝西、河東、河北三地,每地3萬,兩河不能超過7萬。”
王鬆正色道:“軍士招募,還望兩位相公多多關照!”
當晚知州衙門設下酒宴,款待王鬆一行。王鬆見席間眾將官依然是觥籌交錯,談笑風生,不由得暗自歎息。
城外到處都是難民,田間的骸骨無人收拾。金人剛剛退去,官將們已經是馬放南山,燈紅酒綠,一片歌舞升平景象。
難怪他訓練了數萬精兵,放人兩河,卻聽不到個聲響。有這些人在上麵,再精銳的戰士也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