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北麓的山道上,烈日炎炎,高樹蟬鳴,一大隊人馬正在迤邐向前。
沒有熱血澎湃的誓師,也沒有振奮人心的鼓動演說,一碗碗燒酒喝下去,誰也不能摔碗,就這樣抹一下嘴,握緊手裏的兵器,人馬四千,出了黎城縣的大校場,沿著太行山中的山道,向南迤邐而去。
軍中的斥候已經撒出去很遠,全是一些武藝高強,能上馬騎射的漢子。況且,在這河東南部,太行山西麓,尚還遠遠不是女真人的控製範圍,眾人的心情,自然也沒有那麽緊張。
眾人一路向前,既有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的美景,也有林樹青蔥,葉茂蔭深的森嚴景象。人工砍伐的痕跡雖然不少,不過總體來說,成片的原始森林,不知要比後世強上百倍!
李彥仙坐在一塊山石上,滿頭大汗。他拿起水壺使勁灌了幾口,心中的煩躁才壓下幾分。
他也沒有料到,僅僅過了一個晚上,他就被從都頭提升為了營統製。而據他所知,左右軍十個營統製,他是唯一一個新人,其他九個都是招討使王鬆部下的老弟兄。
李彥仙轉過頭,向旁邊的朱天問道:“朱都頭,出去查巡的弟兄迴來了沒有?”
朱天道:“李指揮,兄弟們已經出去了一個多時辰,應該差不多了,要不小人再派人去看看?”
朱天的話音未落,前麵有幾個身影已經躍入了眼簾,緊接著有兩個人跑到了跟前。
“李指揮,山腳下發現了一群番子,正在歇息,人數大概有300人左右,你看咱們該如何處置?”
消瘦的年輕漢子說完,抹了一把頭上的汗水。
“番子?”
李彥仙吃了一驚,他從樹葉的縫隙中看了看日頭,斷然道:“咱們是前軍斥候,大軍距離咱們,最少也要一兩個時辰的路程。咱們先過去看看,到底是什麽情形,再做決斷!”
李彥仙留下一隊人迴去稟報,一隊人接應,自己率領其他的兄弟向前而去,一行人很快就來到了半山腰。
李彥仙讓部下都是藏好身子,自己撥開草叢,向下看去。
山腳下的平穀處,一對女真人騎兵正在河邊歇。這些人分成了六堆歇,每一對約50人,其中一部分人身著重甲,另外一部分人身著輕甲,旁邊放著他們的兵器,有長約一丈的騎矛,也有狼牙棒和中間用鐵鏈連起來、一長一短兩根木棒鐵箍的連枷。
女真人的戰馬都在一邊的幾十棵樹上綁著,有幾個女真士卒正在給馬匹喂食。幾個手持騎矛的女真士卒正在外圍巡視。
沿著河邊,一六百過去有六七輛大車,上麵堆滿了口袋,看來應該是這些女真人擄掠的糧食。
距離幾堆女真人不遠處,有大約百人的宋人百姓蹲在地上,大多數為年輕女子,也有一些宋人男子,也不知道這些女真人是從何處掠奪而得。
年輕女子都是雙手緊縛,男子不僅雙手緊縛,而且所有人被一條粗繩所串,想是怕人逃脫。
義軍走過一處碧綠的山坡叢林,眼前怪石嶙峋、溝澗縱橫,卻頗有些荒涼景象,就似後世的陝北一般。
“大官人,我看你和鄧世雄嘀咕了半天,究竟所為何事呀?”董平白臉曬得通紅,額頭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汗珠。
王鬆抹了一把汗水,沉聲道:“我讓他繼續招兵買馬,然後帶領兄弟們去東京城,那裏有事情需要他。”
董平搖了搖頭,不知道鄧世雄去東京城有什麽事情。隻是王鬆不說,他也不會問。鄧世雄這小子做事踏實,辦事倒是讓人放心。
“大虎,你是哪裏人啊?”看到眾人都是默默前行,唯獨林大虎嘴裏哼著不知名的曲子,王鬆不由得心裏一動。
林大虎趕緊吐掉嘴裏的草枝,上去迴道:“大官人,小人祖上是陝北綏德軍人,後來的河北,世世代代都是在都作院做事,算得上是一輩子的賊配軍了。”
“賊配軍,綏德軍!”
王鬆笑了一下,看了一眼跟在自己身後,低著頭努力前行的折月秀,朗聲道:“大虎,那你一定會唱陝北民歌了!”
林大虎一愣,搖搖頭道:“大官人,小的隻會哼幾首粗俗的曲子,什麽陝北民歌,可是不會!”
折月秀隻顧低頭前行,好像沒有聽到王鬆和林大虎的談話。
王鬆看著眼前縱橫的溝溝坎坎,藍天上漂浮的幾朵白雲,放開嗓子,唱了起來:
“羊拉肚子手巾,三道道藍,
咱們見啦麵那容易,哎呀拉話話難
一個在那山上,一個在呀溝,
咱們拉不上那話兒,哎呀招一招手
瞭啦見那村村呦,瞭不見呀人,
我淚格蛋蛋拋在哎呀沙蒿蒿林!”
蒼涼洪亮、粗獷高亢的陝西民歌嘶吼起來,響徹山林,士卒們精神一振,都被質樸的歌聲撩撥的興奮起來。
折月秀心裏猛地一顫,如何還有這麽好聽、說到人心底去的“民歌”?
難道說,這王鬆去過陝北或者河外三州、見過那裏的溝溝坎坎,又或是王鬆關關雎鳩,在向她暗示些什麽?
林大虎卻是搖了搖頭,嘴裏麵說道:“大官人,小人真的沒有聽過這樣的什麽民歌,不過,還是很好聽的,你再教教大夥!”
王鬆並不知道,他所唱的陝北民歌,是在陝北徹底荒蕪、沙漠化以後所誕生的,距離後世也不過三四百年的曆史。
在這個時代,由於過度開發,堡寨的大量修築,草地麵積大量減少。再加上氣候寒冷,處於高壓狀態的遊牧民族南下,使本已瘡痍滿目的陝北地區更是雪上加霜,自然環境遭到毀滅性破壞。森林遭砍伐,植被大量破壞,使得水土流失更加嚴重。
但是無論如何,還沒有達到後世那種黃沙漫天,溝壑縱橫的荒涼景象,自然也就沒有這種民歌誕生的土壤。
聽到林大虎的話,王鬆不由得遺憾的搖搖頭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一人,在水一方,看來陝北的漢子,還是在唱著幾千年詩經裏的東西!卻不知這河東,有什麽好聽的民歌沒有?”
張橫在一旁搖頭道:“大官人,這河東的小曲小人倒是聽過一些,民歌什麽的,小人就孤陋寡聞了。”
林大虎在一旁說道:“相公若是知道什麽河東曲子或民歌,唱出來大夥兒聽聽,權當解悶!”
旁邊的軍官也都起起哄來,折月秀也是停下了腳步,抬起頭來看著王鬆。
王鬆點點頭,笑道:“那我就獻醜了,唱得不好,大家莫怪!”
折月秀心裏暗自“哼”了一聲,不知道這家夥又會冒出什麽驚人言語。
王鬆看了蒙臉的折月秀一眼,清了清嗓子,站到一塊高石上,開始唱起了那首著名的河東民歌?走西口?來: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實在難留,
手拉著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門口。
哥哥你出村口,
小妹妹我有句話兒留,
走路走那大路的口,
人馬多來解憂愁。
緊緊地拉著哥哥的袖,
汪汪的淚水肚裏流……”
走西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遷徙”事件之一,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餘年的時間裏,無數山陝、河北人背井離鄉,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在這條路上,無數飽含希望的窮苦人死去,無數人家破人亡,又有多少人,滿含希望繼續前行。
而?走西口?這首膾炙人口的山西民歌,將男女至愛、離情別緒與人生苦情一並抒發,以淒婉的歌聲,揭開了移民史上波瀾壯闊的一頁,飽含著時代的滄桑。
眾人還沒有從那高亢、飽含深情的聲音中反應過來,王鬆已經唱起了另外一首有名的民歌:
“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莫迴呀頭
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莫迴呀頭
從此後
你搭起那紅繡樓呀
拋灑著紅繡球呀
正打中我的頭呀
與你喝一壺呀
紅紅的高梁酒呀
紅紅的高梁酒呀,嘿……”
林大虎疑惑的在一旁問道:“大官人,這高粱酒是什麽酒啊,就是紅曲酒嗎?”
這個年代,還沒有高粱酒。王鬆想了一下,迴道:“這高粱酒,是比燒酒還純的一種好酒。有些人家嫁女兒的時候,會自己釀造一些這樣的好酒,作為自己女兒的嫁妝。”
林大虎不由得吞了一口唾液,向往的說道:“怪不得是搭起了紅繡樓,拋撒著紅繡球,小娘子招親,這樣的酒一定很好喝!”
李孝春也在一旁打趣道:“大虎,不知哪家的小娘子會倒大黴,嫁給你這個酒鬼!”
張橫也是笑道:“討了娘子,又有酒喝!若是沒有戰功,討娘子的銀子從哪裏來?”
林大虎漲紅了一張臉,說道:“張大哥,有沒有戰功,到時候戰場上自有分曉,你等著瞧就是!”
眾人在一起說笑,折月秀卻是臉紅了半分。這王鬆如何一點也不害臊,這樣露骨悶騷的曲子,他也唱得出來!
那紅紅的高粱酒,到底是什麽鬼酒,真的那麽好喝,真的是女兒出嫁時的陪嫁嗎?
“你搭起那紅繡樓呀,拋灑著紅繡球呀,正打中我的頭呀……”
山梁上,一個個原來沉默不語、悶騷的士卒也跟著王鬆大聲唱了起來,就連那折小娘子也輕聲細語的加入了其中。
群體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她也隻是一個年紀尚幼的少女。
看到王鬆的眼光看過來,她心慌不已,不由得低下頭來,加入趕路的義軍人群。
沒有熱血澎湃的誓師,也沒有振奮人心的鼓動演說,一碗碗燒酒喝下去,誰也不能摔碗,就這樣抹一下嘴,握緊手裏的兵器,人馬四千,出了黎城縣的大校場,沿著太行山中的山道,向南迤邐而去。
軍中的斥候已經撒出去很遠,全是一些武藝高強,能上馬騎射的漢子。況且,在這河東南部,太行山西麓,尚還遠遠不是女真人的控製範圍,眾人的心情,自然也沒有那麽緊張。
眾人一路向前,既有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的美景,也有林樹青蔥,葉茂蔭深的森嚴景象。人工砍伐的痕跡雖然不少,不過總體來說,成片的原始森林,不知要比後世強上百倍!
李彥仙坐在一塊山石上,滿頭大汗。他拿起水壺使勁灌了幾口,心中的煩躁才壓下幾分。
他也沒有料到,僅僅過了一個晚上,他就被從都頭提升為了營統製。而據他所知,左右軍十個營統製,他是唯一一個新人,其他九個都是招討使王鬆部下的老弟兄。
李彥仙轉過頭,向旁邊的朱天問道:“朱都頭,出去查巡的弟兄迴來了沒有?”
朱天道:“李指揮,兄弟們已經出去了一個多時辰,應該差不多了,要不小人再派人去看看?”
朱天的話音未落,前麵有幾個身影已經躍入了眼簾,緊接著有兩個人跑到了跟前。
“李指揮,山腳下發現了一群番子,正在歇息,人數大概有300人左右,你看咱們該如何處置?”
消瘦的年輕漢子說完,抹了一把頭上的汗水。
“番子?”
李彥仙吃了一驚,他從樹葉的縫隙中看了看日頭,斷然道:“咱們是前軍斥候,大軍距離咱們,最少也要一兩個時辰的路程。咱們先過去看看,到底是什麽情形,再做決斷!”
李彥仙留下一隊人迴去稟報,一隊人接應,自己率領其他的兄弟向前而去,一行人很快就來到了半山腰。
李彥仙讓部下都是藏好身子,自己撥開草叢,向下看去。
山腳下的平穀處,一對女真人騎兵正在河邊歇。這些人分成了六堆歇,每一對約50人,其中一部分人身著重甲,另外一部分人身著輕甲,旁邊放著他們的兵器,有長約一丈的騎矛,也有狼牙棒和中間用鐵鏈連起來、一長一短兩根木棒鐵箍的連枷。
女真人的戰馬都在一邊的幾十棵樹上綁著,有幾個女真士卒正在給馬匹喂食。幾個手持騎矛的女真士卒正在外圍巡視。
沿著河邊,一六百過去有六七輛大車,上麵堆滿了口袋,看來應該是這些女真人擄掠的糧食。
距離幾堆女真人不遠處,有大約百人的宋人百姓蹲在地上,大多數為年輕女子,也有一些宋人男子,也不知道這些女真人是從何處掠奪而得。
年輕女子都是雙手緊縛,男子不僅雙手緊縛,而且所有人被一條粗繩所串,想是怕人逃脫。
義軍走過一處碧綠的山坡叢林,眼前怪石嶙峋、溝澗縱橫,卻頗有些荒涼景象,就似後世的陝北一般。
“大官人,我看你和鄧世雄嘀咕了半天,究竟所為何事呀?”董平白臉曬得通紅,額頭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汗珠。
王鬆抹了一把汗水,沉聲道:“我讓他繼續招兵買馬,然後帶領兄弟們去東京城,那裏有事情需要他。”
董平搖了搖頭,不知道鄧世雄去東京城有什麽事情。隻是王鬆不說,他也不會問。鄧世雄這小子做事踏實,辦事倒是讓人放心。
“大虎,你是哪裏人啊?”看到眾人都是默默前行,唯獨林大虎嘴裏哼著不知名的曲子,王鬆不由得心裏一動。
林大虎趕緊吐掉嘴裏的草枝,上去迴道:“大官人,小人祖上是陝北綏德軍人,後來的河北,世世代代都是在都作院做事,算得上是一輩子的賊配軍了。”
“賊配軍,綏德軍!”
王鬆笑了一下,看了一眼跟在自己身後,低著頭努力前行的折月秀,朗聲道:“大虎,那你一定會唱陝北民歌了!”
林大虎一愣,搖搖頭道:“大官人,小的隻會哼幾首粗俗的曲子,什麽陝北民歌,可是不會!”
折月秀隻顧低頭前行,好像沒有聽到王鬆和林大虎的談話。
王鬆看著眼前縱橫的溝溝坎坎,藍天上漂浮的幾朵白雲,放開嗓子,唱了起來:
“羊拉肚子手巾,三道道藍,
咱們見啦麵那容易,哎呀拉話話難
一個在那山上,一個在呀溝,
咱們拉不上那話兒,哎呀招一招手
瞭啦見那村村呦,瞭不見呀人,
我淚格蛋蛋拋在哎呀沙蒿蒿林!”
蒼涼洪亮、粗獷高亢的陝西民歌嘶吼起來,響徹山林,士卒們精神一振,都被質樸的歌聲撩撥的興奮起來。
折月秀心裏猛地一顫,如何還有這麽好聽、說到人心底去的“民歌”?
難道說,這王鬆去過陝北或者河外三州、見過那裏的溝溝坎坎,又或是王鬆關關雎鳩,在向她暗示些什麽?
林大虎卻是搖了搖頭,嘴裏麵說道:“大官人,小人真的沒有聽過這樣的什麽民歌,不過,還是很好聽的,你再教教大夥!”
王鬆並不知道,他所唱的陝北民歌,是在陝北徹底荒蕪、沙漠化以後所誕生的,距離後世也不過三四百年的曆史。
在這個時代,由於過度開發,堡寨的大量修築,草地麵積大量減少。再加上氣候寒冷,處於高壓狀態的遊牧民族南下,使本已瘡痍滿目的陝北地區更是雪上加霜,自然環境遭到毀滅性破壞。森林遭砍伐,植被大量破壞,使得水土流失更加嚴重。
但是無論如何,還沒有達到後世那種黃沙漫天,溝壑縱橫的荒涼景象,自然也就沒有這種民歌誕生的土壤。
聽到林大虎的話,王鬆不由得遺憾的搖搖頭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一人,在水一方,看來陝北的漢子,還是在唱著幾千年詩經裏的東西!卻不知這河東,有什麽好聽的民歌沒有?”
張橫在一旁搖頭道:“大官人,這河東的小曲小人倒是聽過一些,民歌什麽的,小人就孤陋寡聞了。”
林大虎在一旁說道:“相公若是知道什麽河東曲子或民歌,唱出來大夥兒聽聽,權當解悶!”
旁邊的軍官也都起起哄來,折月秀也是停下了腳步,抬起頭來看著王鬆。
王鬆點點頭,笑道:“那我就獻醜了,唱得不好,大家莫怪!”
折月秀心裏暗自“哼”了一聲,不知道這家夥又會冒出什麽驚人言語。
王鬆看了蒙臉的折月秀一眼,清了清嗓子,站到一塊高石上,開始唱起了那首著名的河東民歌?走西口?來: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實在難留,
手拉著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門口。
哥哥你出村口,
小妹妹我有句話兒留,
走路走那大路的口,
人馬多來解憂愁。
緊緊地拉著哥哥的袖,
汪汪的淚水肚裏流……”
走西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遷徙”事件之一,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餘年的時間裏,無數山陝、河北人背井離鄉,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在這條路上,無數飽含希望的窮苦人死去,無數人家破人亡,又有多少人,滿含希望繼續前行。
而?走西口?這首膾炙人口的山西民歌,將男女至愛、離情別緒與人生苦情一並抒發,以淒婉的歌聲,揭開了移民史上波瀾壯闊的一頁,飽含著時代的滄桑。
眾人還沒有從那高亢、飽含深情的聲音中反應過來,王鬆已經唱起了另外一首有名的民歌:
“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莫迴呀頭
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莫迴呀頭
從此後
你搭起那紅繡樓呀
拋灑著紅繡球呀
正打中我的頭呀
與你喝一壺呀
紅紅的高梁酒呀
紅紅的高梁酒呀,嘿……”
林大虎疑惑的在一旁問道:“大官人,這高粱酒是什麽酒啊,就是紅曲酒嗎?”
這個年代,還沒有高粱酒。王鬆想了一下,迴道:“這高粱酒,是比燒酒還純的一種好酒。有些人家嫁女兒的時候,會自己釀造一些這樣的好酒,作為自己女兒的嫁妝。”
林大虎不由得吞了一口唾液,向往的說道:“怪不得是搭起了紅繡樓,拋撒著紅繡球,小娘子招親,這樣的酒一定很好喝!”
李孝春也在一旁打趣道:“大虎,不知哪家的小娘子會倒大黴,嫁給你這個酒鬼!”
張橫也是笑道:“討了娘子,又有酒喝!若是沒有戰功,討娘子的銀子從哪裏來?”
林大虎漲紅了一張臉,說道:“張大哥,有沒有戰功,到時候戰場上自有分曉,你等著瞧就是!”
眾人在一起說笑,折月秀卻是臉紅了半分。這王鬆如何一點也不害臊,這樣露骨悶騷的曲子,他也唱得出來!
那紅紅的高粱酒,到底是什麽鬼酒,真的那麽好喝,真的是女兒出嫁時的陪嫁嗎?
“你搭起那紅繡樓呀,拋灑著紅繡球呀,正打中我的頭呀……”
山梁上,一個個原來沉默不語、悶騷的士卒也跟著王鬆大聲唱了起來,就連那折小娘子也輕聲細語的加入了其中。
群體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她也隻是一個年紀尚幼的少女。
看到王鬆的眼光看過來,她心慌不已,不由得低下頭來,加入趕路的義軍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