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夏,一場不期而遇的瓢潑大雨從天而降,落地很快形成水花,匯成小河,極速流淌而去。


    磅礴大雨從天而降,天地籠罩在一片雨霧之中。天氣很快地轉涼,不但是新兵們,就連這些教官們,也是常出了一口氣。


    黎城大營的周邊,不知什麽時候起,建起了龐大的難民窩,密密麻麻,一望無邊。


    平日裏,這窩棚還能遮陽擋風,如今這暴雨傾注,窩棚都成了泥沼地,卻還如何住人?


    亂世,人命賤如草。隻要有一口飯吃,誰還會在乎這些。


    幾個精壯的漢子更是坐在雨地裏,任憑大雨淋透了整個身子,依然是怡然自得,談笑風生,頗有與人與天鬥、其樂無窮的意思。


    一些難民更是來到河邊,苦中作樂,想要趁著發大水,看能不能從上遊衝下來些瓜果之類,自己能夠撿些便宜。


    也有些人來到河邊,拿起漁網,看能不能趁雨打些魚上來,拿到市集上去賣。


    暴雨下了幾天,難民們也終於擺脫了酷熱。隻是眾人向著大營看去,裏麵的訓練卻是風雨無阻,從來沒有停下過。


    這些人一身黑衣,長矛如林,渾身濕透,頭臉濕透,卻依然隨著訓練,發出一聲聲的怒吼,


    “好些年,沒見過這麽好的兵了!”


    難民們心裏歎息。這些忠義軍士兵不擾民、不欺負百姓,整日裏隻是打熬力氣,真是太少見了。


    相對於以前的餓死、病死,許多人心裏還都有了點念想。很多人家都有男人在這裏當兵,因此也就有了經濟來源,雖然可能不能吃飽,但總歸有個指望。


    也有難民種起了蔬菜、莊稼,小心翼翼地嗬護著。也許隻是一個打盹,就會被饑餓的其他難民“打劫”。


    不過,如今這難民中,有近一半都是軍人家屬。五六千士兵,後麵就是五六千個家庭,好幾萬的人口。再加上開礦、鐵坊需要的鐵匠、礦工等,這黎城大營的難民營中,一大半的人都和忠義軍軍隊有關。


    有時候,軍營中也會煮粥賑民,難民們趨之若鶩,因為人數太多,有時候要排上一天,才能吃到一碗。


    有人的地方就有集市。漳河貫穿河東河北之地,糧食、肉類這些日用品,源源不斷地從外地運進來,也使得這裏格外的熱鬧。


    “你們都把刀準備好,一會船隻靠了岸,要小心一些,不要讓暴民把米搶了!”


    劉永嘉站在船頭上,看著渡口上密密麻麻的難民,還有岸邊那綿延不斷的窩棚,手心裏都是汗水。


    聽到河東這邊糧食短缺,價格誘人,他也和其他的糧商一樣,拉了兩船大米,想要搏個彩頭。


    兩河盜匪層出不窮,即便他是水路販運,也是碰上過棄船逃走,丟貨損人的厄運。因此,一看到岸上那滿滿當當的難民熱切的目光,劉永嘉就心頭發慌。


    船上的漢子們都是抓緊了手裏的鋼刀,虎視眈眈,盯緊了渡口上的難民。


    看到兩艘米船到達,外麵值守的忠義軍軍士分開人群,走了上去。


    “軍爺,孝敬你的,當是給碗酒喝。”


    劉永嘉滿臉笑容,悄悄遞上一塊銀子,心頭卻是暗自痛了一下。


    “啪”的一下,劉永嘉手上的銀子被打落在地,領頭的軍士雖然年齡不大,黑臉上卻是正義凜然。


    “你聽著,這叫賄賂軍士,即便是一文錢,我等也要被關禁閉!下次再是如此,就把你這廝抓到大營裏去,關上幾天禁閉,看你還不敢不敢如此!”


    劉永嘉一臉懵逼。什麽時候,這大宋的軍士,竟然不收賄賂了?


    “不要看了,他們不會收你的銀子!”


    旁邊的一名白發老者說道:“忠義軍軍規森嚴,若是公然收受錢財,不是關黑屋子就是殺頭。你就省省吧!”


    劉永嘉搖搖頭,把銀子放迴懷裏,招唿著下人,把米袋紛紛搬到了岸上。


    “掌櫃的,你這糧食如何賣的這麽貴,一斤要六十文錢,太黑心了你!”


    米船剛剛靠岸卸貨,就被難民們圍了個結結實實,另外還有不少難民朝這趕來。


    “貴!要不是趙員外、李員外他們托我向這裏運糧,我才不願意呢!”


    劉永嘉搖著腦袋道:“我這米,放在大名府也是四十文。跑這麽遠的路,一路上提心吊膽,就怕遇上盜匪,隻為了這二十個大錢。你說我為甚,還不是為了朋友所托!”


    自冬日以來,勤王的義軍紛紛退去,無糧可濟,潰軍和義軍便紛紛劫掠鄉裏,為禍一方。這些人大肆打劫驛道上、運河與內河上的過往商旅,弄的兩河、兩淮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你也不要瞎起哄,說假話騙百姓!”


    軍士長過來,滿臉嚴肅。


    “公平外賣,誰也不會找你的不是。若是要賺黑心錢,可別怪忠義軍拿你下刀!”


    劉永嘉唯唯諾諾,等軍士離開,這才抹了一把頭上的汗水,心裏暗自尋思,這次可能要少賺點了。


    不過,即便如此,他反而覺得心裏安穩,不像在其他地方那樣,提心吊膽。


    少賺點錢,就當買個心安吧。


    果然,劉永嘉大聲道:“大夥都聽著,忠義軍仁義之師,看在他們的麵子上,我就給你們少十文錢,五十文即可!”


    人群中響起一陣歡唿聲,有百姓大聲道:“掌櫃的,你菩薩心腸,老天爺會保佑你的!”


    劉永嘉一樂,搖頭道:“借你吉言,隻願迴去的路上,不再碰到盜賊。如今這世道,可是不太平啊!”


    百姓大聲迴道:“掌櫃的,你去給王將軍說一聲,讓他的兄弟護送你,這不就行了?”


    有人接著大聲道:“王將軍就是“賽霸王”王鬆王將軍,手上一杆上百斤的鐵槍,有萬夫不當之勇,手下兵將成千上萬,有他給你撐腰,看那個賊人敢找你麻煩!”


    劉永嘉喜道:“好,就衝你這句話,每斤我少你們五個錢。誰帶路,也讓我見識見識這位大英雄!”


    要是有忠義軍大軍護送,怎麽也比自己手下這些花架子強。畢竟人家和番子幹過。


    人群中有人馬上道:“掌櫃的,我帶你去。不過,你得給我留20斤米,省得我迴來,沒有米可買。”


    黎城大營中,王鬆正在對著如豆的燈火出神。


    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


    鐵坊中的刀槍箭矛源源不斷運來,軍中兵器匱乏之苦得以解決。結合自己家傳長槍槍術的特點,他編出了一套簡潔的刺槍術,先教會了張橫、董平,鄧世雄以及部分軍官,讓他們帶領義軍一塊練習。


    軍隊走上正軌,震天雷的生產卻是十分緩慢,讓他一時有些焦急。


    大戰隨時一觸即發,他卻想北上太原府不得,實在是因為,自身力量太弱了!


    王鬆歎了一口氣。難道這太原府,真的是無藥可救?


    門“咯吱”一下,張橫和董平在前,一眾將領在後,魚貫走了進來。


    “什麽,河道被阻?”


    王鬆臉色鐵青,麵上浮起了一層怒氣。


    “報大官人,弟兄們已經查明,磁州南插劍嶺一帶,被一夥土匪潰軍盤踞。這些人打家劫舍,劫掠過往商旅,無惡不作,百姓深受其害。”


    李孝春稟告完畢,退到一旁。


    “大官人,插劍嶺西臨太行山脈,峽穀寬闊,水流舒緩,剛好卡在漳河之上,阻斷兩河商路。河東糧道斷絕,河北的糧食運不進來,黎城大營的士兵就沒有糧食補給。”


    董平以前常在此地活動,因此對周圍的土匪和地形頗為熟悉。


    “這插箭嶺的土匪,你們可熟悉?”


    王鬆點點頭問道。


    這插劍嶺,王鬆後世也聽過。相傳當年曹操在這裏插劍調兵遣將,大敗袁紹,並由此向東入駐中原,從而得名。插劍嶺這一塊,在後世屬於漳河小三峽,這裏也是漂流的一處聖地,在國內也是鼎鼎有名。


    這些家夥占據了這裏,也算得上是慧眼識珠,有幾分鑒賞水平。


    “插劍嶺以前是太行山巨寇李虎的老巢,不知現在是不是還在山上?”


    董平話音未落,張橫大聲喊道:“管他是誰,若是擋路的,一並除去!這些鳥人劫掠商旅,還有誰敢運糧食進來,兄弟們豈不要餓死?”


    “張橫說的對!”


    王鬆點點頭道:“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這些人壞事。外麵的糧食運不進來,兄弟們吃什麽,這些難民又吃什麽?”


    他看了一眼張橫和董平二人,沉聲道:“看看震天雷準備好了沒有?張橫帶一部分新兵,掃平漳河兩岸。董平帶另一半新兵,給我端了他們的老巢!”


    正好借著此事在兩河立威,讓這些新兵們見見血,拉練拉練,似乎也不是一件壞事。


    張橫和董平出了大堂,眼看四處無人,張橫拉住了董平,輕聲說道。


    “董平,你說大官人隻是個不值鳥錢的招討使,他如此費心費力,編練新軍,又要剿滅李虎,到底是為甚?”


    董平搖搖頭,在一旁的土堆是坐了下來,胸前衣衫濕了一片。


    “大官人是做大事的人,和宣和年間,山東聚義的那些兄弟相比,實在是天上地下。”


    董平眼神迷離,像是迴憶起了往事:“你就說我大哥宋江,也是一時豪傑,但是和大官人比起來,無論是人品、武技、運籌帷幄,編練士卒,差的不是一星半點,這也難怪他兵敗身死了。”


    董平不勝唏噓,耷拉著頭離開,張橫看著他的背影,似有所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沉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沉的命運並收藏宋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