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在論述宣傳思想工作時,習近平同誌強調我們要有“陣地意識”。他提出,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人家就會去占領。而當前,需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這是因為,網絡的發展深刻改變著輿論格局、拓展著宣傳思想陣地,是當前中國的一個重要變量。他引用這一句古語,也是告誡宣傳思想工作者,在網上輿論工作中,不能用不靈的老辦法、低效的舊辦法,而是要開創新的手段,解決好“本領恐慌”問題,真正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裏手。這就需要深入分析網上輿論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尋找與過去的宣傳思想工作的共通之處與差異所在,才能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


    ■原典


    凡天下萬裏皆有是非,吾所不敢誣。是者常是,非者常非,亦吾所信。然是雖常是,有時而不用;非雖常非,有時而必行。故用是而失,有矣;行非而得,有矣。是非之理不同,而更興廢,翻為我用,則是非焉在哉?觀堯、舜、湯、武之成,或順或逆,得時則昌;桀、紂、幽、厲之敗,或是或非,失時則亡。五伯之主亦然。


    ——﹝戰國﹞尹文子《尹文子·大道上》


    ■釋義


    《尹文子》相傳為戰國時期齊國稷下學派代表人物尹文子所著,現存上、下兩篇,為後人襲錄、增刪尹文殘文而成。


    尹文子在論述是非問題時,主張“是者常是,非者常非”,即承認任何事物的是非都有其存在的客觀標準。“然是雖常是,有時而不用;非雖常非,有時而必行。故用是而失,有矣;行非而得,有矣”,他認為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或形勢的不斷發展,是非的標準也會發生變化,原來正確的往往不再適用,原來錯誤的則必須采納。如果這時人們的認知不隨著形勢的變化而改變,還固守原來的見解,就可能遭致慘重的失敗。之後他舉了“堯、舜、湯、武”與“桀、紂、幽、厲”,以及宋楚泓水之戰、小白與公子糾爭立齊君、晉文公殺懷公自立等史例,說明“得時”與“失時”乃是或昌或亡的關鍵。尹文子認為,任何事業,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則興旺發達;反之,則走向滅亡。《尹文子》譯注者高流水先生認為,尹文子這一樸素的辯證思想,具有曆史進步意義,但他對社會曆史發展變化的總結,還隻是停留在表麵現象上,應加以科學分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民日報評論部並收藏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