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求同,愚者求異。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中歐友誼和合作:讓生活越來越好
——在比利時〈晚報〉的署名文章》等文中引用
■解讀
“求同存異”,一直是中國在處理與其他國家不同看法、不同意見時的態度,周恩來總理1955年在萬隆會議時就提出這一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外交原則。習近平同誌引用的這句話,雖然談的是推動中歐友好合作、加強平等對話和交流,但放在其他很多國家與地區,也都是適用的。“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各個國家的國情和發展階段不同,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都強求一致,眼裏隻有分歧、心裏放大不同、行為放大對立,這不僅不利於凝聚共識、尋求最大公約數,甚至會造成無謂的誤解和衝突。正如習近平同誌所說,我們所處的,既是同舟共濟的時代,也是個性彰顯的時代,既是機遇前所未有的時代,也是挑戰前所未有的時代。有差異,卻異曲同工;有差異,也可以求同存異。隻有本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態度去加強對話和溝通,尋求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才能共享機遇、共迎挑戰。
■原典
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複壯,壯者益治。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惔之能,從欲快誌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春秋至兩漢﹞《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
■釋義
“智者求同,愚者求異”,為《黃帝內經》中“智者察同,愚者察異”的化用。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分《靈樞》《素問》兩部分,通過黃帝和岐伯等人的對話、問答來闡述病機病理。《陰陽應象大論篇》集中論述了陰陽的基本概念和規律,並廣泛聯係自然界和人體生理、病理變化的諸多征象,加以論證。
“智者察同,愚者察異”這句話雖然談的是養生之道,卻言簡意賅地道出了古人探尋事物規律的思維方式,因此具有普遍意義。“察同”“察異”反映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察世界的方法,其結果也大不相同。智者察同,就會互相包容,求同存異,獲得共贏;愚者察異,就會製造矛盾,失道寡助,導致失敗。
</p>
——《中歐友誼和合作:讓生活越來越好
——在比利時〈晚報〉的署名文章》等文中引用
■解讀
“求同存異”,一直是中國在處理與其他國家不同看法、不同意見時的態度,周恩來總理1955年在萬隆會議時就提出這一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外交原則。習近平同誌引用的這句話,雖然談的是推動中歐友好合作、加強平等對話和交流,但放在其他很多國家與地區,也都是適用的。“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各個國家的國情和發展階段不同,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都強求一致,眼裏隻有分歧、心裏放大不同、行為放大對立,這不僅不利於凝聚共識、尋求最大公約數,甚至會造成無謂的誤解和衝突。正如習近平同誌所說,我們所處的,既是同舟共濟的時代,也是個性彰顯的時代,既是機遇前所未有的時代,也是挑戰前所未有的時代。有差異,卻異曲同工;有差異,也可以求同存異。隻有本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態度去加強對話和溝通,尋求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才能共享機遇、共迎挑戰。
■原典
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複壯,壯者益治。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惔之能,從欲快誌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春秋至兩漢﹞《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
■釋義
“智者求同,愚者求異”,為《黃帝內經》中“智者察同,愚者察異”的化用。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分《靈樞》《素問》兩部分,通過黃帝和岐伯等人的對話、問答來闡述病機病理。《陰陽應象大論篇》集中論述了陰陽的基本概念和規律,並廣泛聯係自然界和人體生理、病理變化的諸多征象,加以論證。
“智者察同,愚者察異”這句話雖然談的是養生之道,卻言簡意賅地道出了古人探尋事物規律的思維方式,因此具有普遍意義。“察同”“察異”反映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察世界的方法,其結果也大不相同。智者察同,就會互相包容,求同存異,獲得共贏;愚者察異,就會製造矛盾,失道寡助,導致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