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同誌用“尚賢者,政之本也”“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兩句名言,闡述在治國理政上用人的重要性。實現我們的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黨,就要確保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關鍵在人,就要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幹部隊伍。就像習近平同誌不斷強調的,選什麽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麽樣的幹部作風,乃至就有什麽樣的黨風,“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試想,那些善於侃大山、擺龍門陣的虛浮幹部,如果憑借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弄虛作假、跑官要官而得到提拔,踏實幹事的幹部又將情何以堪?隻有讓實幹者入位,讓空談者靠邊,更多時代好幹部才會脫穎而出。對領導幹部而言,要認真思考“怎樣才是好幹部、怎樣成長為好幹部”;而對組織工作者來說,還要思考“怎樣把好幹部選出來、用起來”。


    ■原典


    臣光曰:“為治之要,莫先於用人,而知人之道,聖賢所難也。是故求之於毀譽,則愛憎競進而善惡渾殽;考之於功狀,則巧詐橫生而真偽相冒。要之,其本在於至公至明而已矣。為人上者至公至明,則群下之能否焯然形於目中,無所複逃矣。苟為不公不明,則考課之法,適足為曲私欺罔之資也。……”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魏紀五》


    ■釋義


    《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長篇編年體史書,書名意為“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關於為政用人問題,司馬光主張:“為治之要,莫先於用人。”意思是,治理國家的關鍵,首推用人。


    司馬光認為,識別人才的根本在於領導者是否至公至明。領導者至公至明,那麽下屬有無能力便會一目了然;如果不公不明,那麽考核機製必將成為徇私、欺騙的憑借。


    古代漢語中“為政”“為治”語義相同。如唐太宗的“為政之要,惟在得人”把“人”視為“為政”的關鍵。而司馬光則把“人”視為“為治”的關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民日報評論部並收藏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