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標準是一麵鏡子。標準高一點、要求嚴一點,鏡子的“分辨率”就會高一些,那些“不是問題的問題”才能纖毫畢現。無論是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還是在平時的工作中,標準決定質量,有什麽樣的標準,就有什麽樣的質量。正因此,習近平同誌才強調,“較高的工作標準是一種動力”。有了高的標準,大家就會用這樣的標準要求自己;而一旦放鬆了標準,就容易一瀉千裏。正如習近平同誌所引用的這句古語所言,確立什麽樣的標準,決定著有什麽樣的成效。多年來,針對改進作風,各種文件、各項製度,不可謂少,但為什麽“四風”仍然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呢?原因還是在標準不高、執行不嚴。所以,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必須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才能“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因為注意防治疾病,才能做到不生病。


    ■原典


    古人有雲:非知之難,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終實難。是以暴亂之君,非獨明於惡路;聖哲之主,非獨見於善途。良由大道遠而難遵,邪徑近而易踐。小人俯從其易,不得力行其難,故禍敗及之。君子勞處其難,不能力居其易,故福慶流之。……——﹝唐﹞李世民《帝範》


    ■釋義


    《帝範》是唐太宗李世民自撰的一部論述為君之道的政治文獻,成書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李世民告訴太子李治:“飭躬闡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諱,更無所言。”不諱:死亡的婉詞。書中,唐太宗對為政者的個人修養、選任和統禦下屬的學問,乃至經濟、民生、教育、軍事等事務都做了頗有見地的闡述。


    “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意為:以上等作為標準,隻能收到中等的效果;以中等作為標準,隻能收到下等的效果。《四庫全書》本文下釋為:“孔子曰:取法於天而則之,斯為其上。顏、孟取法於孔子而近之,才得其中。後儒取於顏、孟而遠之,則為其下矣。既為其下,何足法乎?為儒者當取法孔子、顏子、孟子,為君者當取法於堯、舜、文王。”南宋文學批評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也有類似的闡述:“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斯為下矣。”可見,無論立事還是治學,一定要放寬視野,高定標準,這樣才能實現預期目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民日報評論部並收藏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