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輛車駕從林府緩緩駛出。
人都道:林將軍府幾代人駐守邊關,如今天威恩重,這一趟隻怕又要厚賞了。這林府雖然沒有靈王在府上坐鎮,風頭與那一等世家相比也絲毫不差。
車架至東華門宮門口,一行人下車步行入宮。先卸了武器,由宮人穿過禦花園、啟勝殿、厚得齋,到得乾承苑宮門後,宮人進宮通報,一行人宮門靜候。
剛在馬車裏,林青月特意同林鉻、鄭楠芝同車,清玄、青若、清馳同車,林鴻夫婦同車。鄭楠芝接青月暗示,隻說自己一心想要個女兒,怎奈命中無緣,就想要丫頭陪著。
青月將自己的計劃詳細說給林恪夫婦聽,三人形成默契隻等行事。林恪此時心中大安,青月這辦法甚好,隻是這麽一個十幾歲的丫頭得吃了多少苦,才修的這麽一副玲瓏心。
“奉太後懿旨通傳,林恪及親眷覲見。”當下林恪夫婦在前,林鴻夫婦居中,玄、若、馳、月四兄妹隨後依次進殿覲見。
大秦律法,修士入見免跪禮。這等優待是為了一旦戰事起,修士要聽召上陣,是以林府一行人皆行拱手禮。
“林將軍快入座,都坐吧。這就是林府的清玄公子。哀家即便足不出宮門,也聽人言,林家公子少年天才又英姿挺拔,果然是一表人材。”
“太後謬讚,不過是些虛名,不比軍中將士,為我大秦固守國門。”林清玄不卑不亢,他自幼軍中長大,這幾句卻不是謙詞,心有所感而已。
“隨了你父親的性子,是個好孩子。這青若丫頭是見過的,公主辦詩會,京中女兒們,也就青若一個出挑的丫頭,樣貌人品才名都是上乘。我聽鈁兒常提及你,可見是個好的。”
林青若起身聘婷一禮,一副小女兒嬌羞模樣,心中狂喜,大皇子果然對自己有意,不然為何在太後這裏提起自己呢。“多謝太後誇獎,青若以後一定更加謹言慎行,不讓您失望。”
“這就是那新近迴來的月丫頭吧,天見可憐我的兒啊,這麽一個寶貝似的丫頭怎麽這般命苦,快,賜茶點。”
“謝太後賞賜。臣女在家中,多蒙長輩照拂,不覺得苦。”
“好孩子,今年有十四了吧?”
“迴太後,臣女冬月就要滿十四了。”不好,這老太太想用婚事壓人,三皇子勢盛,須得一個沒有背景的正妃製衡,成了最好,如果林家不成,就順勢讓林恪留在京中照看青月收了兵權。
“我聽聞你父親安排你學了醫?不知師從何人?”
“迴太後的話,老師隻教了我幾年粗淺醫術,臣女天資庸薄,未能有幸得被老師收入門下。”
林鴻心中疑惑,林青月這說辭和之前完全不同,必有蹊蹺。
“唉,可憐你一個孩子,父母均不在無依無靠的。須得早日定下一門親事也好有個著落。”
“啟稟太後,我這侄女,自幼離家,他父親托了我照顧,我這做伯父竟未能盡一天心意,還盼多留這孩子些時日,也好讓我盡一份心對二弟有個交代。”
“林將軍拳拳之意,焉能不從?隻是將軍常在邊關,又怎麽照顧這孩子,我看她年幼體弱,一天福份也沒享過,不忍她再去邊關飄零。
不若,將軍留在京中?林祁當年也是我們大秦國的少年天才,如今···唉,再不能委屈了她的孩子。”
太後一副體恤神色,卻聽門外唱到:“大皇子到,三皇子到。”這二人怎麽來了。
且說盈鈁、盈銳在齊辰的引導下分別收到了羋太後收攏兵權聯合屈府意圖借秦國之力攻楚複國的消息。
這一來,朝中局勢更為複雜。羋太後已經收攏了秦國三成兵權,再得到林府的兵符,隻怕秦國就要改羋姓了。
皇帝怯懦不理朝政,必須得想辦法阻斷這一場。此消彼長,太後得到的勢力越多,他們離至高皇權就越遠。因此兩人雖然各有心思,此刻目標卻是一致的。
盈鈁母族出身卑微,是以聯姻是他必行的一步棋。林青若就是個不錯的人選,林府嫡出大小姐,又是劉府最受培養的小輩。倘若林府失了勢,那作用可就斬半了。
故而盈鈁入見一一問安畢,便毫不遲疑的向太後諫言:“皇祖母,孫兒聽聞您疼惜林府小輩又不得兩全之法,倒有一策:林府一門忠烈,兄友弟恭之誼實屬難得。不若讓林恪將軍、林鴻家主交替駐守,每三年一換,可解此難。”
太後華貴的臉上露出欣喜的笑:“不愧我的好孫兒,淨想出如此妙計,”那笑裏噙著針尖似的冰芒。
林鴻截住話頭已搶先下拜:“微臣領旨,必為我大秦肝腦塗地。”心中一陣狂喜,如果兵權能交到自己手裏,憑他的手段,還怕不能蠶食掉林恪的勢力?隻聽太後壓著聲線又緩緩道:
“隻不過青若這孩子也十八了,我知你們兩情相悅,正想著早日替你們完婚,女孩子到底不能等太久,何況這般出色的姑娘。你總不能叫青若遠離父母草草入了你的皇子府。”
這邊林鴻還未起身,林青若又欣喜若狂的伏身行了個大禮:“陳女謝太後恩典。”因太過興奮聲音不自覺拔高了幾分,隻有林青月一旁眯著眼冷笑。
大皇子心中計較著,若真能讓林鴻替換去邊關,十萬兵馬在手還愁什麽勢單力薄,到時隻要好好哄著林青若,還怕這兵馬不到自己手裏。
至於太後說的林青若年紀已經不小不能再等則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他當然也知道這不過是拒絕自己提議的托辭。
林青若此刻心中煙花炸了般美好,父親還說林府眼下有一大難讓我小心行事,明明是百般利好,太後肯替她賜婚,自己終於要如願了。
盈銳卻知情勢不妙,無論如何不能讓兵權落到林鴻手裏,“是啊皇兄,青若小姐傾慕你已久,怎能再讓佳人空守。皇祖母,林將軍也是放心不下月兒,我既與月兒有婚約,自然要代林將軍照拂她,必不會出疏漏的。”
二人均不怕太後怪罪,畢竟他們是打著為太後分憂的名義在覲見,太後總不能直接說這兵馬我要了你們閉嘴。林青月心中不氣反笑,這二位也是陽謀。
對於盈銳來說,最好的局麵就是維持現狀,有這無依無靠孤女的婚約在就不會太招搖,但既然想坐那最高之位,當然不可能娶一個孤女做正妃。林府的兵馬他一時也籠絡不到,不若維持現狀。
據青月估計,這就是齊辰安排的人手,他定是想了什麽法子故意放了消息給這二人過來給太後添堵,攪黃了這一場鬧劇。
不過,都這麽想拿他們林府的東西,也得有那個本事接著。
這三方你來我往的一番交手,林鴻猛覺事情走向未必如自己所願,幹脆閉口不言。就連行過大禮的林青若也終於明白過來,太後並不是真的想為她賜婚,幾方勢力都是衝林府的兵權來的。連大皇子也···
不,大皇子對她還是有幾份情誼的,自己既然選中了此人理應幫襯於他,這兵權最好能交在大皇子手裏,自己日後也好有個倚仗。
隻是兵權部交到父親手裏,林青若心中不禁暗自焦急,要是太後能聽從大皇子的建議讓父親去守關就好了,自己與母親在家又不會受什麽委屈。
“啟稟太後,”林恪等三方幾輪交手後開口到:“微臣常年駐守,自覺於家中多有虧欠。
如今父親、二弟不知所蹤,玄兒已經成年須得安排修行,月兒還小,臣雖願為秦國肝腦塗地,但請太後憐我林氏幾世忠烈,侄女青月孤苦無依,準我提前告老迴京,照顧家小。”
太後猛然聽到這一番陳詞麵上一喜,林恪真是個玲瓏的。
盈鈁、盈銳心中大急,他們二人費這許多唇舌,怎麽林恪自己反而糊塗了,隻聽林恪繼續道:“微臣願即刻將虎符麵呈皇帝陛下,兵權歸於天子方能國泰民安,請太後準奏。”
太後、盈鈁、盈銳三人皆是一愣,任誰也沒想到,林恪居然要將兵符直接交給皇帝,他已經太久沒出現在權力中心了。
林府到底是家訓使然忠烈耿直不知這京中的情形,還是有意為之,故意使朝中又多出一股勢力。
林鴻跟著行禮,心中憤憤,轉了幾轉,雖然老大是將這禍水東引之意,讓林府脫離了朝堂紛爭,但到底還是交出了兵權,且皇帝怯懦,投效於皇帝實是下策,遠不如交到自己手裏,林府依然是高高在上的林府。
現如今,隻怕林府勢不久矣,該做其他打算了。
早有掌事宮官去請了文帝前來。眾人皆尷尬的等著,話已至此已無迴轉之地。沒錯,林青月行的也是陽謀。
這三方勢力,從太後到兩個皇子,再不把皇帝放在眼裏,也不能堂而皇之的將武將上呈的兵符直接搶到自己手裏。
這十萬兵馬怎麽運作,就看皇帝自己的手段了。她才不信一個能在奪嫡之戰中贏到最後的人會真的是一個唯唯諾諾胸無大誌的皇帝,也許他隻差這麽一個機會。
即便皇帝真的不成氣候,林府幾世經營,十萬將士又豈是一塊兵符就能掌控的。更不必說她心中打定主意要林氏一族走修行之路。隻一時的潛龍入源,靜待時機則衝天而起。
人都道:林將軍府幾代人駐守邊關,如今天威恩重,這一趟隻怕又要厚賞了。這林府雖然沒有靈王在府上坐鎮,風頭與那一等世家相比也絲毫不差。
車架至東華門宮門口,一行人下車步行入宮。先卸了武器,由宮人穿過禦花園、啟勝殿、厚得齋,到得乾承苑宮門後,宮人進宮通報,一行人宮門靜候。
剛在馬車裏,林青月特意同林鉻、鄭楠芝同車,清玄、青若、清馳同車,林鴻夫婦同車。鄭楠芝接青月暗示,隻說自己一心想要個女兒,怎奈命中無緣,就想要丫頭陪著。
青月將自己的計劃詳細說給林恪夫婦聽,三人形成默契隻等行事。林恪此時心中大安,青月這辦法甚好,隻是這麽一個十幾歲的丫頭得吃了多少苦,才修的這麽一副玲瓏心。
“奉太後懿旨通傳,林恪及親眷覲見。”當下林恪夫婦在前,林鴻夫婦居中,玄、若、馳、月四兄妹隨後依次進殿覲見。
大秦律法,修士入見免跪禮。這等優待是為了一旦戰事起,修士要聽召上陣,是以林府一行人皆行拱手禮。
“林將軍快入座,都坐吧。這就是林府的清玄公子。哀家即便足不出宮門,也聽人言,林家公子少年天才又英姿挺拔,果然是一表人材。”
“太後謬讚,不過是些虛名,不比軍中將士,為我大秦固守國門。”林清玄不卑不亢,他自幼軍中長大,這幾句卻不是謙詞,心有所感而已。
“隨了你父親的性子,是個好孩子。這青若丫頭是見過的,公主辦詩會,京中女兒們,也就青若一個出挑的丫頭,樣貌人品才名都是上乘。我聽鈁兒常提及你,可見是個好的。”
林青若起身聘婷一禮,一副小女兒嬌羞模樣,心中狂喜,大皇子果然對自己有意,不然為何在太後這裏提起自己呢。“多謝太後誇獎,青若以後一定更加謹言慎行,不讓您失望。”
“這就是那新近迴來的月丫頭吧,天見可憐我的兒啊,這麽一個寶貝似的丫頭怎麽這般命苦,快,賜茶點。”
“謝太後賞賜。臣女在家中,多蒙長輩照拂,不覺得苦。”
“好孩子,今年有十四了吧?”
“迴太後,臣女冬月就要滿十四了。”不好,這老太太想用婚事壓人,三皇子勢盛,須得一個沒有背景的正妃製衡,成了最好,如果林家不成,就順勢讓林恪留在京中照看青月收了兵權。
“我聽聞你父親安排你學了醫?不知師從何人?”
“迴太後的話,老師隻教了我幾年粗淺醫術,臣女天資庸薄,未能有幸得被老師收入門下。”
林鴻心中疑惑,林青月這說辭和之前完全不同,必有蹊蹺。
“唉,可憐你一個孩子,父母均不在無依無靠的。須得早日定下一門親事也好有個著落。”
“啟稟太後,我這侄女,自幼離家,他父親托了我照顧,我這做伯父竟未能盡一天心意,還盼多留這孩子些時日,也好讓我盡一份心對二弟有個交代。”
“林將軍拳拳之意,焉能不從?隻是將軍常在邊關,又怎麽照顧這孩子,我看她年幼體弱,一天福份也沒享過,不忍她再去邊關飄零。
不若,將軍留在京中?林祁當年也是我們大秦國的少年天才,如今···唉,再不能委屈了她的孩子。”
太後一副體恤神色,卻聽門外唱到:“大皇子到,三皇子到。”這二人怎麽來了。
且說盈鈁、盈銳在齊辰的引導下分別收到了羋太後收攏兵權聯合屈府意圖借秦國之力攻楚複國的消息。
這一來,朝中局勢更為複雜。羋太後已經收攏了秦國三成兵權,再得到林府的兵符,隻怕秦國就要改羋姓了。
皇帝怯懦不理朝政,必須得想辦法阻斷這一場。此消彼長,太後得到的勢力越多,他們離至高皇權就越遠。因此兩人雖然各有心思,此刻目標卻是一致的。
盈鈁母族出身卑微,是以聯姻是他必行的一步棋。林青若就是個不錯的人選,林府嫡出大小姐,又是劉府最受培養的小輩。倘若林府失了勢,那作用可就斬半了。
故而盈鈁入見一一問安畢,便毫不遲疑的向太後諫言:“皇祖母,孫兒聽聞您疼惜林府小輩又不得兩全之法,倒有一策:林府一門忠烈,兄友弟恭之誼實屬難得。不若讓林恪將軍、林鴻家主交替駐守,每三年一換,可解此難。”
太後華貴的臉上露出欣喜的笑:“不愧我的好孫兒,淨想出如此妙計,”那笑裏噙著針尖似的冰芒。
林鴻截住話頭已搶先下拜:“微臣領旨,必為我大秦肝腦塗地。”心中一陣狂喜,如果兵權能交到自己手裏,憑他的手段,還怕不能蠶食掉林恪的勢力?隻聽太後壓著聲線又緩緩道:
“隻不過青若這孩子也十八了,我知你們兩情相悅,正想著早日替你們完婚,女孩子到底不能等太久,何況這般出色的姑娘。你總不能叫青若遠離父母草草入了你的皇子府。”
這邊林鴻還未起身,林青若又欣喜若狂的伏身行了個大禮:“陳女謝太後恩典。”因太過興奮聲音不自覺拔高了幾分,隻有林青月一旁眯著眼冷笑。
大皇子心中計較著,若真能讓林鴻替換去邊關,十萬兵馬在手還愁什麽勢單力薄,到時隻要好好哄著林青若,還怕這兵馬不到自己手裏。
至於太後說的林青若年紀已經不小不能再等則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他當然也知道這不過是拒絕自己提議的托辭。
林青若此刻心中煙花炸了般美好,父親還說林府眼下有一大難讓我小心行事,明明是百般利好,太後肯替她賜婚,自己終於要如願了。
盈銳卻知情勢不妙,無論如何不能讓兵權落到林鴻手裏,“是啊皇兄,青若小姐傾慕你已久,怎能再讓佳人空守。皇祖母,林將軍也是放心不下月兒,我既與月兒有婚約,自然要代林將軍照拂她,必不會出疏漏的。”
二人均不怕太後怪罪,畢竟他們是打著為太後分憂的名義在覲見,太後總不能直接說這兵馬我要了你們閉嘴。林青月心中不氣反笑,這二位也是陽謀。
對於盈銳來說,最好的局麵就是維持現狀,有這無依無靠孤女的婚約在就不會太招搖,但既然想坐那最高之位,當然不可能娶一個孤女做正妃。林府的兵馬他一時也籠絡不到,不若維持現狀。
據青月估計,這就是齊辰安排的人手,他定是想了什麽法子故意放了消息給這二人過來給太後添堵,攪黃了這一場鬧劇。
不過,都這麽想拿他們林府的東西,也得有那個本事接著。
這三方你來我往的一番交手,林鴻猛覺事情走向未必如自己所願,幹脆閉口不言。就連行過大禮的林青若也終於明白過來,太後並不是真的想為她賜婚,幾方勢力都是衝林府的兵權來的。連大皇子也···
不,大皇子對她還是有幾份情誼的,自己既然選中了此人理應幫襯於他,這兵權最好能交在大皇子手裏,自己日後也好有個倚仗。
隻是兵權部交到父親手裏,林青若心中不禁暗自焦急,要是太後能聽從大皇子的建議讓父親去守關就好了,自己與母親在家又不會受什麽委屈。
“啟稟太後,”林恪等三方幾輪交手後開口到:“微臣常年駐守,自覺於家中多有虧欠。
如今父親、二弟不知所蹤,玄兒已經成年須得安排修行,月兒還小,臣雖願為秦國肝腦塗地,但請太後憐我林氏幾世忠烈,侄女青月孤苦無依,準我提前告老迴京,照顧家小。”
太後猛然聽到這一番陳詞麵上一喜,林恪真是個玲瓏的。
盈鈁、盈銳心中大急,他們二人費這許多唇舌,怎麽林恪自己反而糊塗了,隻聽林恪繼續道:“微臣願即刻將虎符麵呈皇帝陛下,兵權歸於天子方能國泰民安,請太後準奏。”
太後、盈鈁、盈銳三人皆是一愣,任誰也沒想到,林恪居然要將兵符直接交給皇帝,他已經太久沒出現在權力中心了。
林府到底是家訓使然忠烈耿直不知這京中的情形,還是有意為之,故意使朝中又多出一股勢力。
林鴻跟著行禮,心中憤憤,轉了幾轉,雖然老大是將這禍水東引之意,讓林府脫離了朝堂紛爭,但到底還是交出了兵權,且皇帝怯懦,投效於皇帝實是下策,遠不如交到自己手裏,林府依然是高高在上的林府。
現如今,隻怕林府勢不久矣,該做其他打算了。
早有掌事宮官去請了文帝前來。眾人皆尷尬的等著,話已至此已無迴轉之地。沒錯,林青月行的也是陽謀。
這三方勢力,從太後到兩個皇子,再不把皇帝放在眼裏,也不能堂而皇之的將武將上呈的兵符直接搶到自己手裏。
這十萬兵馬怎麽運作,就看皇帝自己的手段了。她才不信一個能在奪嫡之戰中贏到最後的人會真的是一個唯唯諾諾胸無大誌的皇帝,也許他隻差這麽一個機會。
即便皇帝真的不成氣候,林府幾世經營,十萬將士又豈是一塊兵符就能掌控的。更不必說她心中打定主意要林氏一族走修行之路。隻一時的潛龍入源,靜待時機則衝天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