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地是一座牧場。
天地育萬物,萬物潤天地;萬物得以生,而天地亦活矣。
此卷《牧場》,述一農夫,種天種地種鬼神,養天養地養眾生。
此間有吾穆常在,諸位請安心,汝等、餓不死!
——————————
於偏遠之山旮旯,有青年名穆常,生於農家,長於鄉土。
時人皆外出打工,求富貴於異鄉,兄弟姐妹,同儕伴侶,無一不離。
而穆常獨守故土,勤勉耕耘,不辭勞苦,以種莊稼養牲口為業。
然眾人皆輕之,以為其無大誌,不知外出闖蕩,故無女子願嫁。
隨時光流逝,青年盡去,唯餘老人守村。
汝等年邁體衰,無人奉養,生活困頓。
然穆常不離不棄,擔起照顧之責。
他耕田種地,收獲頗豐,又善養牲畜,使得村中糧食與肉食充盈。
村中老人,皆賴其供養,亦無一人因缺乏照料而離世。
有外出者,將子女送迴,托於老人,而老人力不能支,皆賴穆常照應。
穆常以慈悲為懷,視人如己,盡心盡力,無所懈怠。
然有外出不順者,歸來見穆常田畜興旺,心生嫉妒,遂合議向穆常索財。
汝等全然不顧穆常昔日之恩,隻見其今日之富。
穆常本無餘財,因交通不便,所產未及售賣,皆用以改善鄉鄰生活。
然汝等不念此恩,反以怨報德,見穆常無法滿足其欲,竟聯手搶掠,毀其家,奪其糧畜。
穆常父母,默默垂淚,無可奈何。
事畢,眾人散去,留下滿地瘡痍。
外出者複歸城市,而孤寡老人依舊。
汝等雖有子女,然子女遠行,甚或出海,猶如無子。
此事屢發,穆常皆忍之,繼續照顧老人小孩。
然至最後一次,其父亦受傷,穆常心寒如冰,決意不再原諒。
自此,穆常不再管顧汝等。
而汝等反視穆常為仇敵,日日詛咒,甚至有人欲以死相逼。
然汝等惜命,見穆常不為所動,乃知老實人亦有剛烈之時。
於是改策,使子女認穆常為義父。
因穆常無後,且弟妹亦外出不歸,反將各自之翁姑、嶽父母送來,托於穆常。
穆常見汝等改過,心生憐憫,終複原諒,繼續養育孤寡老人與小孩。
且說穆常認之幹兒幹女,娶妻嫁人生子後,或因性情不合,或因生活瑣事,竟至離婚。
離婚後,汝等不僅將所生兒女送迴,更將其年邁之父母亦送來,皆托於穆常。
穆常雖無奈,然念及人間親情,終不忍拒之門外,繼續承擔養育之責。
於是,村中老人越來越多,然皆因穆常之照料而得以安享晚年。
穆常鍾愛稼穡,此情源自肺腑,滿溢喜悅與滿足。
每至春迴地暖,萬物複蘇之時,他便懷揣希冀,播撒生命之種於田間。
彼深知每寸土地之性情,洞悉播種、澆灌、施肥之時,猶如與天地自然訂立神秘之約。
經其精心培育,莊稼欣欣向榮,金黃麥浪翻滾,碧綠稻田如茵,皆為其辛勤勞作之明證。
穆常亦酷嗜蓄養牲口。
牛、羊、豬、雞等百獸,在其飼養之下,皆顯得體魄強健,生機勃勃。
他諳熟每種牲口之習性,明了如何供給最佳之食料與棲息之所。
夕陽西下,他常漫步至牲口棚邊,與它們低語呢喃,恍若與故友敘舊。
而那些牲口,亦似能領悟其言,以溫柔之目光迴應之,彼此間情感交融,和諧共生。
於彼之精心撫育下,村落展現繁榮之景,民之生計日漸隆盛。
他的善行與堅持,不僅使村中老人得以安享晚年,更令此小村莊成為人間之一方淨土。
穆常之名,遂播揚於鄉野之間,成為守護與慈悲之象征。
彼之生涯雖屬平庸,然以其堅守與奉獻,猶顯璀璨奪目,照亮茲偏遠之地,光華熠熠。
穆常年屆九十,歲月悠悠,而精神矍鑠不減。
忽有一日,兒時隔壁鄰居之姑娘,因在外闖蕩不順,拖家帶口,重返故裏。
穆常瞻視昔日心儀之姑娘,今已八十八歲矣,歲月催人老,其第四代孫女亦已及笄之年,心中不免生出遺憾之情。
然觀彼姑娘,齒落麵皺,歲月之痕深深刻畫,穆常心中又稍感釋然。
雖自身亦已九十歲,然精神矍鑠,體魄康健,除白發蒼蒼外,餘皆不輸壯年之人。
肌膚雖有皺紋,然猶顯光澤,歲月之磨礪,使其如熠熠生輝之金。穆常心歎,歲月無情,然亦使人堅韌。
穆常未料,昔日隔壁之姑娘,其第四代孫女竟對他心生愛慕,不顧一切,執意相許。
二人終成眷屬,正是:十八新娘九旬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裏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此事令穆常感慨萬千,未曾想,昔日之青梅竹馬,今朝竟成其老祖奶奶之輩。
世事如夢,難以預料,穆常心中五味雜陳,既感欣慰,又覺奇妙。
婚後一年,穆常喜添一雙兒女,乃龍鳳胎也。
此事更添穆常人生之色彩,使其晚年生活愈發豐富多彩,亦成為鄉間美談,傳頌不衰。
是日,飯罷,老夫少妻共話家常。
其妻:“拙夫,人皆言汝若不疲之牛,吾今方知其誠然。
汝夙興夜寐,勞碌不息,而精力猶盛。
汝雖未覺倦,然吾觀之亦感疲憊。
此眾多老者幼子,非吾輩至親,汝何以撫養之?
祖母命吾問汝,可否勿再顧汝等,售易糧食牲口,以資吾弟於城中購宅?”
穆常聞婦言,知其非祖母之意,實則嶽父母之心所欲也。
汝等因彩禮未得,至今猶耿耿於懷。
彼家雖當盛年,卻來吾家仰食,日常魚肉之享,未嚐稍吝。
吾管吃掛住免費打青黴素,今又欲吾變賣家業,為彼弟購宅於城中,此理豈可通哉!
且穆常深知市價,家業雖外觀豐厚,足以養一村之人,然若易之以金,恐不足一人揮霍。
其從無意於大規模變賣,蓋售之,則眾人何以為食?
眾人所需衣物用品,亦僅售少許,以供統一訂購之需。
故對嬌妻之言,穆常充耳不聞。
其妻見穆常不應,霎時若蒙大屈,泣訴道:
“吾年方十八,嫁汝九十老翁,且誕龍鳳雙胎,今欲助吾弟購宅,何以不可?
豈欲令妾之父母,長居此破敗茅草之屋?”
穆常聞之,急施慰藉,床頭鬥而床尾和,竭盡心力,一番周折,方得紛爭平息。
天地是一座牧場。
天地育萬物,萬物潤天地;萬物得以生,而天地亦活矣。
此卷《牧場》,述一農夫,種天種地種鬼神,養天養地養眾生。
此間有吾穆常在,諸位請安心,汝等、餓不死!
——————————
於偏遠之山旮旯,有青年名穆常,生於農家,長於鄉土。
時人皆外出打工,求富貴於異鄉,兄弟姐妹,同儕伴侶,無一不離。
而穆常獨守故土,勤勉耕耘,不辭勞苦,以種莊稼養牲口為業。
然眾人皆輕之,以為其無大誌,不知外出闖蕩,故無女子願嫁。
隨時光流逝,青年盡去,唯餘老人守村。
汝等年邁體衰,無人奉養,生活困頓。
然穆常不離不棄,擔起照顧之責。
他耕田種地,收獲頗豐,又善養牲畜,使得村中糧食與肉食充盈。
村中老人,皆賴其供養,亦無一人因缺乏照料而離世。
有外出者,將子女送迴,托於老人,而老人力不能支,皆賴穆常照應。
穆常以慈悲為懷,視人如己,盡心盡力,無所懈怠。
然有外出不順者,歸來見穆常田畜興旺,心生嫉妒,遂合議向穆常索財。
汝等全然不顧穆常昔日之恩,隻見其今日之富。
穆常本無餘財,因交通不便,所產未及售賣,皆用以改善鄉鄰生活。
然汝等不念此恩,反以怨報德,見穆常無法滿足其欲,竟聯手搶掠,毀其家,奪其糧畜。
穆常父母,默默垂淚,無可奈何。
事畢,眾人散去,留下滿地瘡痍。
外出者複歸城市,而孤寡老人依舊。
汝等雖有子女,然子女遠行,甚或出海,猶如無子。
此事屢發,穆常皆忍之,繼續照顧老人小孩。
然至最後一次,其父亦受傷,穆常心寒如冰,決意不再原諒。
自此,穆常不再管顧汝等。
而汝等反視穆常為仇敵,日日詛咒,甚至有人欲以死相逼。
然汝等惜命,見穆常不為所動,乃知老實人亦有剛烈之時。
於是改策,使子女認穆常為義父。
因穆常無後,且弟妹亦外出不歸,反將各自之翁姑、嶽父母送來,托於穆常。
穆常見汝等改過,心生憐憫,終複原諒,繼續養育孤寡老人與小孩。
且說穆常認之幹兒幹女,娶妻嫁人生子後,或因性情不合,或因生活瑣事,竟至離婚。
離婚後,汝等不僅將所生兒女送迴,更將其年邁之父母亦送來,皆托於穆常。
穆常雖無奈,然念及人間親情,終不忍拒之門外,繼續承擔養育之責。
於是,村中老人越來越多,然皆因穆常之照料而得以安享晚年。
穆常鍾愛稼穡,此情源自肺腑,滿溢喜悅與滿足。
每至春迴地暖,萬物複蘇之時,他便懷揣希冀,播撒生命之種於田間。
彼深知每寸土地之性情,洞悉播種、澆灌、施肥之時,猶如與天地自然訂立神秘之約。
經其精心培育,莊稼欣欣向榮,金黃麥浪翻滾,碧綠稻田如茵,皆為其辛勤勞作之明證。
穆常亦酷嗜蓄養牲口。
牛、羊、豬、雞等百獸,在其飼養之下,皆顯得體魄強健,生機勃勃。
他諳熟每種牲口之習性,明了如何供給最佳之食料與棲息之所。
夕陽西下,他常漫步至牲口棚邊,與它們低語呢喃,恍若與故友敘舊。
而那些牲口,亦似能領悟其言,以溫柔之目光迴應之,彼此間情感交融,和諧共生。
於彼之精心撫育下,村落展現繁榮之景,民之生計日漸隆盛。
他的善行與堅持,不僅使村中老人得以安享晚年,更令此小村莊成為人間之一方淨土。
穆常之名,遂播揚於鄉野之間,成為守護與慈悲之象征。
彼之生涯雖屬平庸,然以其堅守與奉獻,猶顯璀璨奪目,照亮茲偏遠之地,光華熠熠。
穆常年屆九十,歲月悠悠,而精神矍鑠不減。
忽有一日,兒時隔壁鄰居之姑娘,因在外闖蕩不順,拖家帶口,重返故裏。
穆常瞻視昔日心儀之姑娘,今已八十八歲矣,歲月催人老,其第四代孫女亦已及笄之年,心中不免生出遺憾之情。
然觀彼姑娘,齒落麵皺,歲月之痕深深刻畫,穆常心中又稍感釋然。
雖自身亦已九十歲,然精神矍鑠,體魄康健,除白發蒼蒼外,餘皆不輸壯年之人。
肌膚雖有皺紋,然猶顯光澤,歲月之磨礪,使其如熠熠生輝之金。穆常心歎,歲月無情,然亦使人堅韌。
穆常未料,昔日隔壁之姑娘,其第四代孫女竟對他心生愛慕,不顧一切,執意相許。
二人終成眷屬,正是:十八新娘九旬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裏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此事令穆常感慨萬千,未曾想,昔日之青梅竹馬,今朝竟成其老祖奶奶之輩。
世事如夢,難以預料,穆常心中五味雜陳,既感欣慰,又覺奇妙。
婚後一年,穆常喜添一雙兒女,乃龍鳳胎也。
此事更添穆常人生之色彩,使其晚年生活愈發豐富多彩,亦成為鄉間美談,傳頌不衰。
是日,飯罷,老夫少妻共話家常。
其妻:“拙夫,人皆言汝若不疲之牛,吾今方知其誠然。
汝夙興夜寐,勞碌不息,而精力猶盛。
汝雖未覺倦,然吾觀之亦感疲憊。
此眾多老者幼子,非吾輩至親,汝何以撫養之?
祖母命吾問汝,可否勿再顧汝等,售易糧食牲口,以資吾弟於城中購宅?”
穆常聞婦言,知其非祖母之意,實則嶽父母之心所欲也。
汝等因彩禮未得,至今猶耿耿於懷。
彼家雖當盛年,卻來吾家仰食,日常魚肉之享,未嚐稍吝。
吾管吃掛住免費打青黴素,今又欲吾變賣家業,為彼弟購宅於城中,此理豈可通哉!
且穆常深知市價,家業雖外觀豐厚,足以養一村之人,然若易之以金,恐不足一人揮霍。
其從無意於大規模變賣,蓋售之,則眾人何以為食?
眾人所需衣物用品,亦僅售少許,以供統一訂購之需。
故對嬌妻之言,穆常充耳不聞。
其妻見穆常不應,霎時若蒙大屈,泣訴道:
“吾年方十八,嫁汝九十老翁,且誕龍鳳雙胎,今欲助吾弟購宅,何以不可?
豈欲令妾之父母,長居此破敗茅草之屋?”
穆常聞之,急施慰藉,床頭鬥而床尾和,竭盡心力,一番周折,方得紛爭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