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徽惑而質疑:“何以啟此門扉,必俟聖九之力,聖一豈不足恃乎?”


    老子應之:“吾詳察之,非聖九之力,無以啟此幽邃之門。


    蓋因爾等尚無根基,唯有仗強力以破之。譬如解一複雜機關,若無精妙之法,然可借力於雄渾,大力出奇跡,取巨錘以猛擊碎之,而後徐徐溫求其理,以解其內在之意。


    此錘也,必具聖九之威猛,方能勝任此任。


    門既已啟,則以此錘為檻,使門常開而不閉。


    待行者日漸增多,此道自然而成形,方可撤去此檻,任行者往來無阻。”


    王徽取出傳國玉璽,璀璨奪目,問:“若以國運相佐,尊者可有妙法教吾?”


    農夫:“爾今之國運,確實鼎盛之至!然已顯露出後繼乏力之態,慎勿輕易動用,以免招致崩塌之禍。


    倘或整體傾覆,汝將悔之晚矣,欲哭無淚。


    國運雖可替代部分靈性之用,然其更大之效用,實乃平衡護衛爾之整個王朝,維係國家興衰更替,為社稷安危與民眾福祉之堅固基石。


    再者,請勿再以尊者稱吾,吾有名姓,叫李博陽,汝可直唿吾名,或汝吾相稱,皆可如意。”


    王徽若有所惑,複問:“稱汝為尊者,何以不妥?直唿汝名,豈非違背‘為尊者諱’之古訓?”


    李博陽答之:“何以為尊?大者方可為尊,天大地大人亦大,皆可稱大。


    然爾等所言‘尊者’,非此深意,僅為口頭敬辭,屬禮儀範疇。


    世間萬物,皆備兩麵,相互作用,亦相互依存;禮儀之道,更需往來相應。


    汝敬吾,吾亦需敬汝。


    若汝敬吾而吾不應,則汝心生怨懟,吾二人交情恐惡。


    吾不欲與汝交惡,亦不欲虛情應汝,偽飾之情,吾不屑為之。


    此非吾輕視汝,實因吾修法自然之道,虛情假意之人情往來,令吾心感不適。


    吾亦無能為汝助,甚或需汝之助,故吾將竭盡所能,為汝解惑。


    此乃利益往來,較虛情假意之敬,實為真切多矣。”


    王徽:“汝是否思慮過甚?吾實欲表敬意於汝,別無他意。”


    李博陽:“言有宗,事有君。


    汝心或覺真如此,然實尚未明己之真意。


    汝敬吾,實有所求也!吾乃汝手下敗將,何敬之有?


    勿嫌吾言煩瑣,吾且為汝詳釋之。


    一則,汝欲得吾修煉之法;二則,汝欲吾尊稱汝為陛下,以滿汝虛榮之心;三則,汝以勝者之姿,表麵敬吾,實則暗含顯己地位之意。”


    王徽聞之,微有驚色,說道:“細思之,似確有其情!


    不瞞汝說,吾先前唿汝兩聲‘尊者’,汝雖答吾所問,卻未表敬意於吾,吾心實感失望!


    乃至萌生些許惡念,若汝終無大用,恐將暗中加害於汝!”


    李博陽:“失道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故吾明言以釋疑,免汝吾交惡,願汝能悟其中真意。”


    王徽再問:“此豈非《道德經》之辭?汝前言此乃修煉之法,今何以複用以講道理?”


    李博陽:“道可通理,理可合道,二者本一;道即理也,理亦即道。故既可借此以解惑釋疑,亦可為修心煉性之法門以修道。”


    王徽心存疑惑,複問:“吾觀汝言辭懇切,解釋此番,似有深意存焉,豈另有所圖乎?”


    李博陽笑而對之:“君王睿智,果然明察秋毫,洞見肺腑。


    吾心確有他意,然此乃吾私事,與汝等無涉,本不欲言。


    然念及君王之疑,言之亦無妨,以釋汝惑。


    若尊者需尊諱以維係尊嚴,則易墮入妄聖之境,終生難以逾越聖六之階。


    吾今已修至聖七,若執尊諱為尊,則必跌落境界,降階至聖六,且進境之路將險阻重重。


    執於名利則為名利所累,執於尊諱則為尊諱所羈,迷失本心,錯失道機。


    此乃修行之大忌,故吾不敢稍執於尊諱,恐墮入妄聖,迷失自吾矣。”


    王徽聞之,大感詫異:“豈真如此?依君所言,修行者稱尊即墮妄境,僅能至聖六之境,然傳說中玉帝、佛祖皆稱尊做祖,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此豈亦為虛妄之境?修行境界之劃分,究竟何如?”


    李博陽笑而對:“吾知君之所惑。汝等以科學技術迴溯時空,至兩萬餘年前,已觀封神榜時期之戰鬥錄像,豈覺彼輩神妙無比?實則汝等尚覺其平平無奇,不以為仙。


    須知聖九圓滿之後,方可破神通天,入仙界而成真仙。


    試問彼輩,果有資格稱為仙乎?汝等之所建,雖壯觀無比,然未必即是真仙之境。”


    王徽沉吟片刻,歎:“恐真無此資格!據吾朝人才之數據分析,汝等尚不及君也。


    若與君交手,恐難勝君一籌。


    然汝等之天庭與西方極樂世界,觀之確為壯觀無比,此乃何故?豈非仙界之景?


    依君所言,亦似有理,汝等確實未足資格稱為仙人;然吾等迴溯時空,四處尋覓,竟蹤影全無,其等今在何處,是否尚存於世?”


    李博陽:“汝等盡已殞命,真實修為至高僅達聖六,連所居之天地亦未能超脫,何以妄稱仙人?


    汝所言天庭與西方極樂世界,實為汝等靈台化轉、心域相連所築,可視作眾人心中幻想凝聚之境。


    是以,汝等距真正仙境尚遠,僅在自家構築之幻境中自詡偽仙,甚而其所謂聖境,亦淪為妄聖。


    須知,聖六之上須破妄,妄聖難入真;聖七為準真,唯至聖九方為真聖;真聖若陷妄境,則修為跌落,須重破妄以歸真。


    汝等終被一鍋端走,連同其天庭與西方極樂世界,盡數為人所吞並消化。


    行此惡舉者,或正是如今明目張膽竊取汝吾世界靈性之存在。


    因汝等天庭與西方極樂世界為靈台化轉相連以成,皆為純粹靈性所化,故無需費力搜集,猶如摘取成熟靈果一般輕鬆。


    汝方宇宙與吾方天地,曆史如此驚人相似,吾疑此為陰謀,係預設之劇本套路,專為方便汝等收割。


    所幸當初汝等天庭邀吾前往時,吾未從之,故得以保全性命。”


    王莽侍立於旁,聞其言而心甚不悅;玉皇大帝與如來佛祖,於傳說中威風凜凜,今聞此老者之語,竟若土雞瓦狗,實乃毀損二神在其心中之偉大形象!


    心內暗自思量:即便事實果真如此,君又何必直言相告?使吾等心中之幻想得以存續,豈非善事一樁?豈不知破滅他人心中之幻想,亦屬不德之舉也。


    思及此,遂欲詰問之,以探其虛實,乃言:“老頭,汝何以得知此等秘辛?確乎非妄言虛語?汝未嚐至彼方宇宙,何以能斷定天庭與西方極樂世界之不存在也?再者,汝觀吾今所達,究竟為何等境界?”


    李博陽瞥視王莽,冷然言到:“汝之境界,妄聖一。


    至於吾何以洞悉彼方宇宙之情形,實不相瞞,吾與田悼攜手,察爾等國運之力,窺一斑而知全豹,探查所得。


    因目睹彼方宇宙天庭與西方極樂世界之悲慘末路,吾方悟及此方天庭與淨土世界之消逝真相。


    昔日吾尚以為汝等有後台接引,或尋得特殊之法偷渡仙界,今日方知汝等皆為吞噬消滅,實乃可悲。


    小友之境,吾今已洞若觀火。


    汝被視作掘地之鋤,遍曆諸宇宙,刨取各王莽;


    且汝又為背簍,盛載所刨之王莽;


    更甚者,汝還為營養液,滋養所刨之王莽;


    尤有甚者,汝複為溝渠,引此王朝之國運,借汝背簍中之王莽,灌注百十宇宙,滋養汝等,促其速成。


    而汝之境界,雖名為聖一,實則偽境也。


    汝之身軀,確已至聖一之境,於漫長歲月中,受國運衝刷而成;


    然汝之靈體,尚未至此境,故無法調動聖境之力。


    因靈體與身軀境界不匹,汝之靈體常為聖境之身軀所壓迫,幾近魂飛魄散。


    幸而國運牽連,跨越時空,主動湧入,護佑汝之靈體。


    然汝無正確法門,猶如無底之桶,湧入護佑汝靈體之國運,複又流失,遂成流動之國運河流。


    無須外力之助,汝自能維持此河流川流不息。


    汝背後之存在,僅視汝為工具,不斷將汝投入一塊塊田地,使汝如自動之鋤,自行刨地。


    汝等借汝刨掘諸宇宙之王莽,並借此引導國運滋養他處,汝竟茫然不知,猶自以為入了聖境暗自竊喜,實乃可悲可歎,哀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神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引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引心並收藏心神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