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


    往跡浸複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遊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曆誌,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複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桃花源詩》陶淵明(晉)


    1600年前,詩人陶淵明不僅寫下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記》,還寫下了一首《桃花源詩》,此詩從另外一種角度寫出了詩人心中的桃花源。


    先簡單介紹一下陶令,賞析《桃花源記》的時候沒有介紹陶令,現在補上。


    陶淵明(約365—427年),名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卒後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jx省jj市)人。東晉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後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有《陶淵明集》傳世。


    ——根據百度百科整理


    結合百度百科內容,說一下筆者心中的陶令。


    陶令這個稱唿,源於先生曾任彭澤縣令,故稱陶令。但這種稱唿是後人之所為,並不一定能得到先生的認可。先生正是因為厭倦了出仕為官的生活,才棄職而去,歸隱田園。所以,在筆者心中,陶令這個稱唿另有其意,即“桃源令”。做了這樣全新的解釋後,先生對於“陶令”這一稱唿應該就可以欣然應允了。


    如果說,田園是先生此身之所歸,那麽,桃源即是先生此心之所歸。田園生活是人們皆可以親身感受的,而桃源生活卻有些可望而不可即。先生身在田園,心在桃源,手握桃源之令,此令無須別人授予,亦無任何人可以奪去。若欲進入此桃源之境,須得反身內尋,以心契之。心心相契之時,桃源令即可顯現於契者心中,從此即為“桃源明”、“桃源令”,陶令之“化身”成矣。


    先生,名淵明,亦名潛,字元亮。可以說,這三個名字皆是從不同角度對“自性桃源”的命名。淵,深水為淵,人的心靈無比地深邃,故以淵喻之。淵,還有源的隱義,指向的是生命之源,心靈之源。明,即明白、智慧、光明。潛,即隱在水下的意思。就是說要深入到水麵底下更深入的地方。元,即根元、本元、起始處。亮,即點亮、照亮、光亮、光明。淵明和元亮,意義基本相同,對於生命而言,皆是指“自性光明”“本性光明”“本元光明”“本源光明”。這種光明是深藏在我們生命深處的,是無相無相的,是超越語言的,所以是“潛”。先生結合中國人特有的重農思想和田園生活特色,將這種潛藏在生命深處的本源光明,以“桃花源”的鮮活意象來比喻之、表達之、描摹之,既貼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又寄寓著古今聖賢的理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統一。因此自《桃花源記》《桃花源詩》誕生以來,“桃花源”這一意象就與陶令一起並生而同顯,乃至渾然一體,再也無法分開,到今時即使已經過去了1600年,但依然鮮美如初、芬芳如故。


    先生去世之後,家人朋友以“靖節”為先生之諡號,遂稱靖節先生。靖,安定之意。節,氣節、節操之意。靖節,即是指先生一生堅守高尚的氣節,不與俗同,令人景仰。


    然筆者還是最喜歡陶令這個稱唿,因為在筆者心裏,先生永遠都是桃花源的令主——完美賢德的君主。(君者,心也。)


    周末讀潤之先生早年課堂筆記,有一語記憶深刻:“帝王一代帝王,聖賢百代帝王”。陶令雖然不是紅塵世間的一代帝王,卻是桃花源裏的百代令主。


    下麵就來品讀這首詩。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嬴,同“贏”,代表爭鬥輸贏之心,即欲望心、分別心、執著心。


    天紀,即天道、正道、大道。


    賢者,即追求大道的仁人誌士。


    整句話即可解釋為:


    總是陷入到欲望分別執著的妄心,爭強好勝,紛爭不已,擾亂了純真的本心、仁心、道心。


    追求自性光明之道的修行者要努力避免陷入妄心作亂的生命狀態,從這樣的世界和生活中出離。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


    黃綺之商山:夏黃公崔廣、綺裏季吳實。此二人與東園公唐秉、甪裏先生周術一起並稱“商山四皓”。皆因不滿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暴行而隱居在商山。此四位隱士,年齡皆八十餘歲,須眉皓白,衣冠甚偉,後世人稱“商山四皓”。


    伊人亦雲逝:生活在桃花源裏的人,亦從紅塵中隱遁,如浮雲般消逝。


    整句話可解釋為:


    要學習商山隱士從紅塵中出離,找到內在的自性桃源,讓心安住在自性桃源之中,遠離紅塵中的紛擾,煩惱和痛苦就會如煙雲般消散,了無蹤跡,


    【往跡浸複湮,來徑遂蕪廢。】


    往跡:陳舊的痕跡,可指代生命中各種貪嗔癡的習氣。


    往跡浸複湮:心靈曾經沉浸雜貪嗔癡的各種習氣中,而現在已經為心靈找到了新的家——自性桃源,所以這些習氣也就慢慢地得以清除而湮滅消失了。


    來徑遂蕪廢:因為已經習慣了安住在自性桃源的新家之中,曾經在紅塵中不斷向外追尋、沉迷於欲望的生活方式就漸漸地“荒廢”了。同時還可以指,因為已經能夠穩定地安住在自性桃源之中,達到了無為自然的狀態,因為所有有為的抵達自性桃源的方法和路徑也就失去了意義,從而被舍棄。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相命:在自性桃源之中,定與慧相互促進,相互增益,相互增長其“性命”。相命,還可以指生命與自性桃源相依為命,生命迴歸自性桃源,就找到了永不枯竭的生機之源,而與自性桃源相依不離的生命,就成了自性桃源的具體生命呈現,自性桃源為根、為源、為本,生命為枝幹、為枝葉、為花果。相命,還可以指,與誌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共同追尋自性桃源,共同生活在自性桃源之中,相互督促,相互鼓勵,相互提醒。


    農耕:代表對自性桃源的智慧親身實踐,精進不息。


    相命肆農耕:找到了自性桃源的生命,致力於安住在自性桃源之中,以自性桃源的智慧為新的生命,知行合一,躬身實踐,精進不息。同時與有緣的朋友一起,共同致力於尋找和實踐自性桃源的生命理想,相互勉勵、相互督促、相互提醒,共同進步;


    日入從所憩: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不管是春天還是冬天,不管是麗日當空還是暴風驟雨,心都始終不離自性桃源,一直安住在自性桃源之中,永遠憩息在自性桃源之中。如此一來,自性慧日的光明慢慢地就會遍滿於生命中的一切時空,無分晝夜。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


    桑竹垂餘蔭:隨著修行的進步和生命的不斷升華,其智慧就會不斷地根深而葉茂,片片成蔭,生命因此而充滿清涼;


    菽稷隨時藝:隨著信心資糧的不斷增長和智慧資糧的不斷成熟、飽滿,生命與修行的境界就會不斷提升,漸趨成熟、圓融、圓滿,麵對和處理各種事情即猶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春蠶收長絲:經過天長日久的不斷積累和訓練,心靈就會如春蠶一樣吐出綿綿不絕的智慧之絲;


    秋熟靡王稅:經過了風雨磨礪和重重考驗,智慧就會不斷成熟,曆艱險而彌堅,猶如成熟的碩果豐潤而飽滿,沒有任何外力能夠令其減損或退失,反而會不斷增益、強化它。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荒路曖交通:即使遇到看似非常難解的困境,也會因超越的慧眼而看到新的暢通之路,充滿著溫暖與光明;


    雞犬互鳴吠:即使在各種駁雜的思想、觀念、評判、議論的不同聲音中,也依然能夠清晰地照見自己生命中永遠不變的自性桃源,並由是而照見各種觀點的視角以及其盲區,能夠予以同情理解,同時始終保持超越的視角;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


    俎豆猶古法:所有有關於自性桃源的修行方法、路徑、禮儀、規範,從古以來,皆有其不變的根本之道,所有想要找到自性桃源的人,皆需要如法而遵循;


    衣裳無新製:承載智慧的文字、載體、道具,雖然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更新,但其內在的本質上仍然是亙古不變的自性桃源之生命大道智慧的靈活妙用。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遊詣。】


    這種智慧說白了其實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非常簡單。因為擁有這種智慧的人,其內心就像童年時的孩子一樣純真、純樸,沒有任何機心雜念,隻是單純地唱著開心快樂的歌,且歌且行,同時又像皓首白發的長者一樣雖然經曆了無數的風風雨雨卻依然有著一顆年輕充滿活力與生機的赤子之心,花白的胡須裏滿滿的都是故事和智慧,卻對世界和生活中一切始終充滿熱情與好奇心,心中依然有暢遊世界的夢想與歡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生命的規律就是如此,當生命非常地茂盛繁榮,充滿生機,就說明其心態非常和諧,節氣有度,當生命呈現出衰老枯萎之態,就說明生命中的某種習氣太過頑劣、犀利,過度的欲望、分別和執著已經形成了痼疾,阻礙了生命內在本有自我更新機能的運作與顯發,從而失去了新鮮的生機。因此隻有徹底地清除各種習氣,讓生命迴歸於自性桃源之根本,才能重新獲得新的生機、新的生命、新的人生。


    【雖無紀曆誌,四時自成歲。】


    在自性桃源的世界裏,雖然沒有過去未來,但隨順天地自然的變化依然會在不同的季節呈現出不同的風景,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皆是生命中最美的風景;


    【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


    徜徉在自性桃源的世界裏,即可得以安享生命本然的大自由與大解脫,逍遙自在,快樂無憂,又何須使用機心計謀這一類的世俗智慧呢。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關於自性桃源的秘密蹤跡隱藏了五百年(世),一朝開啟之後就對所有的生命敞開了其神聖的境界。


    【淳薄既異源,旋複還幽蔽。】


    然而淳樸厚德與薄仁寡義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源流與方向,如果出離之心不夠堅定,求道之心不夠堅實,仁愛之心不夠敦厚,那麽即使偶爾能夠瞥見一點“桃花源”的光景也沒有多大意義,倏忽而現,倏忽而隱,依然幽深地潛藏在生命的深處,被各種欲望習氣所遮蔽,無法朗然呈現。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借問所有來到人世間一遊的生命,如果沒有真正的向道之心、修道之行,又怎麽能夠見到遠在塵世喧囂之外的自性桃源之境呢。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如果有人真的願意立下堅定的誌向,向著自己的生命內在去尋找深藏不露的自性桃源,那就需要拋下一切凡塵俗事,乃至於徹底放下自我,腳踏清風,頭頂明月,高舉著堅定不移的誌向來尋找我(自性桃源),徹底契入、融入到我(自性桃源)的芬芳與光明裏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靜聽詩意入禪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空如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空如月並收藏靜聽詩意入禪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