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麵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
——《望洞庭》劉禹錫(唐)
劉禹錫的這首《望洞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視角學智慧,很適合用於視角學智慧的學習和參悟,下麵試解析之。
詩題《望洞庭》,望,即遠遠地看,這即是一種視角。洞庭,有山水之洞庭,有心中之洞庭,有詩中之洞庭,有超越之洞庭,有有相之洞庭,有無相之洞庭,更有渾然無分之洞庭,皆不同之視角也。
先說說詩中之山水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遠遠望去,洞庭湖上,湖光山色裏映著秋月一輪,它們交相輝映,和諧而美好;
潭麵無風鏡未磨:何以如此呢?因為湖麵上沒有風,湖麵就像鏡子一樣平整、明淨,沒有任何的磨痕;
遙望洞庭山水翠:遠遠望去,整個洞庭湖風光秀美,山水疊翠,景色怡人;
白銀盤裏一青螺:位於湖中的君山,蒼翠如墨,在如鏡的湖水之中顯得小巧玲瓏,遠遠望去,就像銀白色的盤子中間托著一粒青色的田螺一樣。
再說說觀心之洞庭——
洞庭者,即當下之心。洞,代表心之本體,虛寂,空靜;庭,代表當下之用,猶如庭院。洞庭,即是當下虛寂妙用之心。
望洞庭,即是觀照自心,當下反觀,自照,自察,自覺,自悟,自明,自證。
湖光秋月兩相和:湖光,代表心中各種現象,如念頭、情緒、所思所感等;秋月,代表清明寂靜的觀照之心。湖光秋月兩相和,代表一種明心見性後和光同塵的智慧境界——萬古長空,一朝風月,渾然一體,了然一味。猶如《心經》所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色一如,色空相契,兩相和也。相和,即相互和諧,湖光中的秋月和秋月下的湖光,皆非常地和諧,沒有任何的矛盾衝突,和諧相融。
潭麵無風鏡未磨:潭麵,即心;風,代表各種幹擾;無風,代表心地清淨,沒有任何幹擾;鏡,同樣指的是心。鏡未磨,即本初清淨之心,沒有受到任何的磨損。
這是一種自然合道的智慧境界,清淨,寧靜,和諧,光明。
遙望洞庭山水翠:此無言之大美,處處不離,時時皆在,無言大美,大美無言。
白銀盤裏一青螺:白銀盤,即是洞庭大圓鏡,同時隱喻著心中之月和水中之月。青螺,靜靜地看似不動,其實內藏生命與生機。白銀盤裏一青螺,象征這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同時還象征著融寂靜、光明、鮮活、生機於一體的生命本體智慧。
這句詩之妙處還在於體現了一種華嚴經中所展現的重重無盡、相互含攝的奇妙境界:君山在洞庭湖中如銀盤青螺,月亮的倒影本身,同樣猶如銀盤青螺;這一切映在詩人的心中,亦猶如銀盤青螺,心中之月的無盡妙用同樣猶如銀盤青螺!這所有所有的一切,映現在超越視角之中,亦如銀盤青螺!
這時,山水之洞庭、心中之洞庭,詩中之洞庭、超越之洞庭,有相之洞庭,無相之洞庭,皆渾然一體,相互含攝,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內外一體,有無一味,大道即自然,自然即大道,此中妙味,語言之不及。
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不如我們就安住在這寂靜清明的洞庭美景中,默默守之,默默望之,默默體會,默默參悟。直到詩中之境界在我們的生命中赤裸呈現,再無隱匿。那時,也許你不知道如何來形容那遍滿於身心內外一切所在的無言之大美,這時,再來吟誦甚至歌詠這首詩,你一定會發現,原來一切都已經在盡含於詩中了!
在你的款款深情之中,或許你會看到一位白衣長袍、冠帶飄逸的行者——夢得先生,正在那煙波浩渺的洞庭湖上踏月而來,悠然而歌——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麵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
——《望洞庭》劉禹錫(唐)
劉禹錫的這首《望洞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視角學智慧,很適合用於視角學智慧的學習和參悟,下麵試解析之。
詩題《望洞庭》,望,即遠遠地看,這即是一種視角。洞庭,有山水之洞庭,有心中之洞庭,有詩中之洞庭,有超越之洞庭,有有相之洞庭,有無相之洞庭,更有渾然無分之洞庭,皆不同之視角也。
先說說詩中之山水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遠遠望去,洞庭湖上,湖光山色裏映著秋月一輪,它們交相輝映,和諧而美好;
潭麵無風鏡未磨:何以如此呢?因為湖麵上沒有風,湖麵就像鏡子一樣平整、明淨,沒有任何的磨痕;
遙望洞庭山水翠:遠遠望去,整個洞庭湖風光秀美,山水疊翠,景色怡人;
白銀盤裏一青螺:位於湖中的君山,蒼翠如墨,在如鏡的湖水之中顯得小巧玲瓏,遠遠望去,就像銀白色的盤子中間托著一粒青色的田螺一樣。
再說說觀心之洞庭——
洞庭者,即當下之心。洞,代表心之本體,虛寂,空靜;庭,代表當下之用,猶如庭院。洞庭,即是當下虛寂妙用之心。
望洞庭,即是觀照自心,當下反觀,自照,自察,自覺,自悟,自明,自證。
湖光秋月兩相和:湖光,代表心中各種現象,如念頭、情緒、所思所感等;秋月,代表清明寂靜的觀照之心。湖光秋月兩相和,代表一種明心見性後和光同塵的智慧境界——萬古長空,一朝風月,渾然一體,了然一味。猶如《心經》所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色一如,色空相契,兩相和也。相和,即相互和諧,湖光中的秋月和秋月下的湖光,皆非常地和諧,沒有任何的矛盾衝突,和諧相融。
潭麵無風鏡未磨:潭麵,即心;風,代表各種幹擾;無風,代表心地清淨,沒有任何幹擾;鏡,同樣指的是心。鏡未磨,即本初清淨之心,沒有受到任何的磨損。
這是一種自然合道的智慧境界,清淨,寧靜,和諧,光明。
遙望洞庭山水翠:此無言之大美,處處不離,時時皆在,無言大美,大美無言。
白銀盤裏一青螺:白銀盤,即是洞庭大圓鏡,同時隱喻著心中之月和水中之月。青螺,靜靜地看似不動,其實內藏生命與生機。白銀盤裏一青螺,象征這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同時還象征著融寂靜、光明、鮮活、生機於一體的生命本體智慧。
這句詩之妙處還在於體現了一種華嚴經中所展現的重重無盡、相互含攝的奇妙境界:君山在洞庭湖中如銀盤青螺,月亮的倒影本身,同樣猶如銀盤青螺;這一切映在詩人的心中,亦猶如銀盤青螺,心中之月的無盡妙用同樣猶如銀盤青螺!這所有所有的一切,映現在超越視角之中,亦如銀盤青螺!
這時,山水之洞庭、心中之洞庭,詩中之洞庭、超越之洞庭,有相之洞庭,無相之洞庭,皆渾然一體,相互含攝,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內外一體,有無一味,大道即自然,自然即大道,此中妙味,語言之不及。
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不如我們就安住在這寂靜清明的洞庭美景中,默默守之,默默望之,默默體會,默默參悟。直到詩中之境界在我們的生命中赤裸呈現,再無隱匿。那時,也許你不知道如何來形容那遍滿於身心內外一切所在的無言之大美,這時,再來吟誦甚至歌詠這首詩,你一定會發現,原來一切都已經在盡含於詩中了!
在你的款款深情之中,或許你會看到一位白衣長袍、冠帶飄逸的行者——夢得先生,正在那煙波浩渺的洞庭湖上踏月而來,悠然而歌——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麵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