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東三人睡醒時已經到下午三點,起來時都餓的叫喚,應德暗道,師叔也多半天沒吃飯了,趕緊在王曉茹幫忙下做了些吃的。做好後,劉振東聞著味也來了,不好意思的和大家一起吃。
王曉茹看著祁發堂家裏,除了他們拿來的吃的,幾乎沒有存糧。她印象中,大部分農村家裏都有用席卷起來的糧食庫,也有挖個地窖存些洋芋白菜蘿卜,祁發堂家中看不見農收,估計沒有什麽收入來源。
王曉茹每次出來都有帶些現金的習慣。吃完飯,等祁發堂迴廳房,他將5000元掏出來交給應德,讓以他的名義給祁發堂。
應德接過錢,在那兒猶猶豫豫。王曉茹以為錢太少,準備備又要掏。應德又吭哧吭哧支支吾吾的擺手不要。王曉茹像大人給小孩的語氣問:“怎麽了?好好說。”
應德這才把他想給祁發堂買個棺材的事說了。王曉茹聽後一皺眉,心想,人還活著,怎麽就給人買棺材?
劉振東聽就明白了,說道:“祁師叔沒兒沒女,應德算是他的師侄。其實算來比師侄還親,應德想給祁師叔買棺材,也是給他養老送終的意思。這樣吧,咱們這次迴去找一家好的棺材鋪,做好了給祁師叔送迴來。”
應德高興的點點頭,劉振東又給應德說:“給祁師叔買些吃的,放點錢,你的師叔就是我們的師叔,咱們給他送終。”
王曉茹有些農村的習俗不明白,嘟囔說:“哪有人活著就買棺材的,還說給人送終,多不吉利。”
劉振東又和王曉茹杠上了:“咱們有時去的地方也不吉利,你還那麽興衝衝的愛去。農村老人到一定壽數,是可以提前準備棺材壽衣的。”
劉振東給王曉茹說教式的普及了一下農村給老人準備後事的一些傳統。
西部農村因為早年落後,用書上的話說是生產力低下,生活資料緊張,什麽都得提前準備。就拿過年來說,從臘月頭上開始準備磨麵粉,壓粉條,醃菜,殺豬,宰雞,醃肉,炒臊子。女主人還得為小孩縫新衣服新鞋等,基本上不到年三十晚上不算完。
早期,農村的老人一過六十歲,就得準備壽衣,棺材。那時會做棺材的木匠很少,每年一個木匠也就做兩三副棺材,主家要準備木料,木匠改成木板,晾幹,做成半成品,再熬製好自製的膠,然後是組裝成初形,等木頭裏的水分完全流失,膠凝固幹透,木匠開始打磨木頭表麵,等打磨表麵光滑,為上漆做準備。這些很費時間。
漆也是從自然界中選取的植物裏熬取。上漆也有講究,最少上三道漆,天氣好的話,三道漆最少得一個月,每道漆幹透才能上下一道。還有上七道,九道的,那就得近百日才能完成。
壽衣也得提前縫製,做壽衣的裁縫手藝也是獨傳的,大部分壽衣是明清時期的官服演變而來,縫製繁瑣,工藝複雜,都是純手工製作,尤其是花紋和鈕扣。
舊時老人講究,來人世時沒穿衣服,去時必須得穿。棺材相當於房子。而且活的時候壽衣得試穿,棺材得試躺。壽衣要在老人過世的那個時刻穿上才算是合適。
每個傳統和風俗與當時的生產落後和倫理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提前準備棺材和壽衣是製作周期長,人工材料都費時費力。試穿和試躺是老人得親眼看著後輩把最重要的身後事準備好。原先的老人是很信有著第二世界的。在生命結束的那一刻要穿上壽衣,這就是古人的經驗剛好破解了科學。人剛死時,屍體還沒有僵硬,四肢活動可以自由搬動,如果時間長了,屍體僵硬了,壽衣就不好穿上了。古人對逝者的遺體是特別尊重的,如若硬搬硬拉,容易在屍體上留下黑色的屍斑,是對死者的極不尊重。
為什麽不在活的時候穿上等死呢?古人忌諱死,試著穿一下可以,但穿上等死特別晦氣,也有一說是黑白無常看見穿壽衣的人就會提前把魂勾走了。就是久臥氣若遊絲的老人,隻要不咽氣,壽衣是不能穿的。當然這是開放前的習俗,後來慢慢也變通了些。
王曉茹聽後,覺得確實以前農村的習俗有些繁瑣了,明白了些農村老人過世前後的那些事,也就不忌諱給祁發堂先買棺材了。不過先讓應德拿著那些錢去給祁發堂,作為最近的生活費用。
誰知過了一會兒,應德原封不動的把錢拿迴來了。
王曉茹問怎麽迴事?
這時祁發堂進來了,說道:“你們的心意我領了,我不需要錢,吃喝我還有些公家給的養老補助錢,夠用了。到時候我死了,你們找副棺材把我埋了就行了。我這輩子的宿命就是如此,這也是我最後的修行。”說完就出門走了。
劉振東王曉茹明白了,一個人一輩子是來這個世界上是享福的還是受難的,都有自己的宿命,像祁發堂這種道家高人,能看透看清宿命,可大多數普通人看不透,不信命,終日上竄下跳,最後還不是落得個淒慘離世。
吃完飯三人商量何時動身去水庫附近,王曉茹要打電話問問李子夏來的時間。
打完電話,王曉茹說:“李子夏明天就到縣城,到時候把他接上,看完這個地方,咱們再去水庫。”
劉振東一想,李子夏這次有時間來,估計會跟上他們沿這條古道看一看,說不定從興隆山那兒直接返迴省城。這樣去水庫,如果有古墓,找到好東西還不好拿了。
劉振東便說:“先去水庫,然後返迴城裏接李子夏,再來這裏,這樣方便些。”說著給王曉茹擠了擠眼睛,王曉茹馬上明白了,說道:“那就現在出發吧,反正離得不遠,車開上有一個小時就到了。”
三人收拾好,和祁發堂告別,順著胡馬嶺梁上的公路一直往北走,從一條村級水泥小道上下去,拐過幾個山梁,走到後麵水泥路變成了沙石路,又走了十多分鍾,轉過一個山嘴,就已經到了水庫的中間位置了。
這座水庫劉振東以前來過,不過隻是工作時在水庫待了半天。水庫叫石門水庫,是建國後興修水利修建的。劉振東單位以前也管理過,後來改製,由地方管理了。
劉振東當時在水庫待的半天,也聽了這個水庫的詭異傳說。傳說最多的事是這水庫裏有水鬼,是淹死的人變的。劉振東當時心裏想,那個水庫沒有幾個淹死的人,還變成水鬼,不過是嚇唬小孩子別讓下水,不過其實這招也挺靈的,大多數膽小的就不去了,但架不住無知膽大的不信邪,下水後安全返迴的,會說,你看,沒有鬼,如果不幸真淹死了,那又成了別的娃娃的教材了。大人會說,你看,讓水鬼拉走了吧。
當時還說水庫修好蓄水時,水泡出來好多墓葬,沒有引起轟動,也沒發現文物,估計都是普通人的墓葬,畢竟那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事情了。
水庫的麵積看上去挺大的,劉振東介紹說去年今年雨水多,所以蓄水增加,遇上旱年,水庫的水還要放水灌溉下遊的莊稼,水就少多了,最多就是一個大些的澇壩。
水庫周圍全是山,麵向水庫的山看上去不是常見的黃土山,是那種碎石比較多的沙石山。土質也不是完全的黃土,有些地方出現紅沙土。沙石山加上紅沙土的地質,山上的植被不是特別多,看起來有點光禿禿的。
三人沿著水庫轉了兩圈,看了看,水庫周圍空氣比較濕潤,離水庫較遠的山上植被還是比較多,看起來鬱鬱蔥蔥的,景色很美。這裏的山係與渭源蓮峰山相連,也算是秦嶺餘脈的餘脈了。
三人轉了兩個多小時,像無頭蒼蠅一樣也沒碰到古墓。水庫周邊的幾座山上,倒是有些墳頭,不過一眼看上去是現在人的,有些還是新墳,就是那些荒草叢生的看上去從來沒有人祭奠過的老墳,最多也就是一百年前的。
按祁發堂所說,應該是古墓,那就可能看不見墳頭。怎麽才能找到這座古墓,三人無招了。以前找到楊爺墓,那是幸運。看來今天沒那麽幸運了,如果有專業的手段和大風水陰陽師的本事,可能還能找見。
三人累了,坐在樹下商量,看能不能用天盤教的道法和歸一派的典書尋找到這兒的風水寶地。劉振東知道王曉茹把歸一派的典書也研究了幾個月,應德更是得到了天盤教所有的道法,雖然不會用,好歹記在頭裏了。
三個半吊子裏麵的白火石,開始用自己理解加自創的尋穴法在山上裝模作樣的開始了。
王曉茹根據典書上的記載,對應看山形水流走向,應德學祁發堂打坐,盤坐在地上心裏默默念天盤教的所有功法,其實應德不知道的是,天盤教的大部分功法是驅邪捉鬼的。
應德打坐了十多分鍾,感應到附近鬼魂的鬼氣冒出,水庫兩側的山上,他們待的一麵鬼氣少,但一道鬼氣很濃,另一麵山上鬼氣多,但都很淡。
王曉茹嘴裏念叨著東南西北中乾坤巽,南主陰,北主陽,南為坤,北為乾,靠山陽,背山陰。念叨完,用手指比畫著距離,就感覺電視劇上比劃要打意大利炮的樣子,比劃了一會,指著南麵,也就是他們麵向水庫的身後說:“在那個方向可能性大。”
劉振東正要發問,怎麽得來的在那個方向?應德跟著說道:“我打坐時感覺那個方向有一股陰氣,別的地方沒有。”
隻能這樣了,信書信教吧。三人往南麵山後走去。奇怪的是離水庫遠的山上樹木和草都長的比較旺盛,但這半個山,基本是荒土,有幾棵小樹,長的看似快要幹枯死了,草也幹枯幹枯的。以前是梯田,地裏的石子比較多,雖然退耕還林了,但土地似乎很貧瘠,成活不了什麽植物。
難道這下麵真有古墓,古墓裏和明朝的那藩王一樣,用水銀防盜,才導致土質有毒,不長莊稼的?如果是這樣,就得小心了,水銀中毒,輕則殘廢,重則送命。
劉振東提議把防毒麵具戴上,王曉茹從背包中掏出一個小盒子,說這是便攜式空氣監測報警器,空氣裏有毒氣就會報警。
現在就是怎麽找進口的問題了,直接挖,這半麵山看上去不大,憑三人用工兵鏟挖,運氣好,挖上一天可能能挖進去,運氣不好,把山翻一遍都挖不進去。再說還沒有天黑,附近有牽著兩三隻羊放的村民,有可能還有在水庫遊玩的人無聊爬山爬到這兒來。
磨刀不誤砍柴工。劉振東讓大家把知道的盜墓的畢生所學都拿出來,先找進口。
天盤教的功法和歸一派的典書都指向一個地方,王曉茹對典書信心大增,拿出典書就開始翻看。劉振東眼睛繃的大大的,這還真當寶貝了,隨身帶著,看架勢是要理論和實踐結合呀。
隻見王曉茹拿著典書,一邊翻看,一陣看著遠處,一陣在腳底下丈量。過了一會,王曉茹招著手,讓劉振東應德到她跟前來。
二人跑到跟前,王曉茹說:“就在這兒。”看著王曉茹篤定的表情,劉振東懷疑王曉茹是不是這兩個月在哪兒得到了高人的傳承,或者真把典書研究透了?
劉振東應德看著王曉茹指的這塊地方,真是平平無奇,除了幾根草,就是一灘沙石地。
劉振東看看應德,想讓應德再用天盤教的心法推演一下,畢竟應德是有正宗傳承的,王曉茹是個半吊子,隻看了一本看不懂的古書就開始在那兒充大師,劉振東是真不相信。
王曉茹看著劉振東懷疑的表情,就知道他們倆都不相信自己,也不生氣,一把拿過來應德手中的工兵鏟,說道:“路指到這兒了,你們不相信,我挖給你們看,但以後重活體力活都是你們的,我隻負責指揮,還有,你們要伺候好本小姐。”
劉振東心想,那次重活體力活不是我和應德幹,說的好像你出了多大力。
王曉茹沒等二人說什麽,就在腳底開挖,土質很硬,應德要幫忙,王曉茹不讓。挖了一米深,劉振東一看,覺得不對勁。
王曉茹看著祁發堂家裏,除了他們拿來的吃的,幾乎沒有存糧。她印象中,大部分農村家裏都有用席卷起來的糧食庫,也有挖個地窖存些洋芋白菜蘿卜,祁發堂家中看不見農收,估計沒有什麽收入來源。
王曉茹每次出來都有帶些現金的習慣。吃完飯,等祁發堂迴廳房,他將5000元掏出來交給應德,讓以他的名義給祁發堂。
應德接過錢,在那兒猶猶豫豫。王曉茹以為錢太少,準備備又要掏。應德又吭哧吭哧支支吾吾的擺手不要。王曉茹像大人給小孩的語氣問:“怎麽了?好好說。”
應德這才把他想給祁發堂買個棺材的事說了。王曉茹聽後一皺眉,心想,人還活著,怎麽就給人買棺材?
劉振東聽就明白了,說道:“祁師叔沒兒沒女,應德算是他的師侄。其實算來比師侄還親,應德想給祁師叔買棺材,也是給他養老送終的意思。這樣吧,咱們這次迴去找一家好的棺材鋪,做好了給祁師叔送迴來。”
應德高興的點點頭,劉振東又給應德說:“給祁師叔買些吃的,放點錢,你的師叔就是我們的師叔,咱們給他送終。”
王曉茹有些農村的習俗不明白,嘟囔說:“哪有人活著就買棺材的,還說給人送終,多不吉利。”
劉振東又和王曉茹杠上了:“咱們有時去的地方也不吉利,你還那麽興衝衝的愛去。農村老人到一定壽數,是可以提前準備棺材壽衣的。”
劉振東給王曉茹說教式的普及了一下農村給老人準備後事的一些傳統。
西部農村因為早年落後,用書上的話說是生產力低下,生活資料緊張,什麽都得提前準備。就拿過年來說,從臘月頭上開始準備磨麵粉,壓粉條,醃菜,殺豬,宰雞,醃肉,炒臊子。女主人還得為小孩縫新衣服新鞋等,基本上不到年三十晚上不算完。
早期,農村的老人一過六十歲,就得準備壽衣,棺材。那時會做棺材的木匠很少,每年一個木匠也就做兩三副棺材,主家要準備木料,木匠改成木板,晾幹,做成半成品,再熬製好自製的膠,然後是組裝成初形,等木頭裏的水分完全流失,膠凝固幹透,木匠開始打磨木頭表麵,等打磨表麵光滑,為上漆做準備。這些很費時間。
漆也是從自然界中選取的植物裏熬取。上漆也有講究,最少上三道漆,天氣好的話,三道漆最少得一個月,每道漆幹透才能上下一道。還有上七道,九道的,那就得近百日才能完成。
壽衣也得提前縫製,做壽衣的裁縫手藝也是獨傳的,大部分壽衣是明清時期的官服演變而來,縫製繁瑣,工藝複雜,都是純手工製作,尤其是花紋和鈕扣。
舊時老人講究,來人世時沒穿衣服,去時必須得穿。棺材相當於房子。而且活的時候壽衣得試穿,棺材得試躺。壽衣要在老人過世的那個時刻穿上才算是合適。
每個傳統和風俗與當時的生產落後和倫理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提前準備棺材和壽衣是製作周期長,人工材料都費時費力。試穿和試躺是老人得親眼看著後輩把最重要的身後事準備好。原先的老人是很信有著第二世界的。在生命結束的那一刻要穿上壽衣,這就是古人的經驗剛好破解了科學。人剛死時,屍體還沒有僵硬,四肢活動可以自由搬動,如果時間長了,屍體僵硬了,壽衣就不好穿上了。古人對逝者的遺體是特別尊重的,如若硬搬硬拉,容易在屍體上留下黑色的屍斑,是對死者的極不尊重。
為什麽不在活的時候穿上等死呢?古人忌諱死,試著穿一下可以,但穿上等死特別晦氣,也有一說是黑白無常看見穿壽衣的人就會提前把魂勾走了。就是久臥氣若遊絲的老人,隻要不咽氣,壽衣是不能穿的。當然這是開放前的習俗,後來慢慢也變通了些。
王曉茹聽後,覺得確實以前農村的習俗有些繁瑣了,明白了些農村老人過世前後的那些事,也就不忌諱給祁發堂先買棺材了。不過先讓應德拿著那些錢去給祁發堂,作為最近的生活費用。
誰知過了一會兒,應德原封不動的把錢拿迴來了。
王曉茹問怎麽迴事?
這時祁發堂進來了,說道:“你們的心意我領了,我不需要錢,吃喝我還有些公家給的養老補助錢,夠用了。到時候我死了,你們找副棺材把我埋了就行了。我這輩子的宿命就是如此,這也是我最後的修行。”說完就出門走了。
劉振東王曉茹明白了,一個人一輩子是來這個世界上是享福的還是受難的,都有自己的宿命,像祁發堂這種道家高人,能看透看清宿命,可大多數普通人看不透,不信命,終日上竄下跳,最後還不是落得個淒慘離世。
吃完飯三人商量何時動身去水庫附近,王曉茹要打電話問問李子夏來的時間。
打完電話,王曉茹說:“李子夏明天就到縣城,到時候把他接上,看完這個地方,咱們再去水庫。”
劉振東一想,李子夏這次有時間來,估計會跟上他們沿這條古道看一看,說不定從興隆山那兒直接返迴省城。這樣去水庫,如果有古墓,找到好東西還不好拿了。
劉振東便說:“先去水庫,然後返迴城裏接李子夏,再來這裏,這樣方便些。”說著給王曉茹擠了擠眼睛,王曉茹馬上明白了,說道:“那就現在出發吧,反正離得不遠,車開上有一個小時就到了。”
三人收拾好,和祁發堂告別,順著胡馬嶺梁上的公路一直往北走,從一條村級水泥小道上下去,拐過幾個山梁,走到後麵水泥路變成了沙石路,又走了十多分鍾,轉過一個山嘴,就已經到了水庫的中間位置了。
這座水庫劉振東以前來過,不過隻是工作時在水庫待了半天。水庫叫石門水庫,是建國後興修水利修建的。劉振東單位以前也管理過,後來改製,由地方管理了。
劉振東當時在水庫待的半天,也聽了這個水庫的詭異傳說。傳說最多的事是這水庫裏有水鬼,是淹死的人變的。劉振東當時心裏想,那個水庫沒有幾個淹死的人,還變成水鬼,不過是嚇唬小孩子別讓下水,不過其實這招也挺靈的,大多數膽小的就不去了,但架不住無知膽大的不信邪,下水後安全返迴的,會說,你看,沒有鬼,如果不幸真淹死了,那又成了別的娃娃的教材了。大人會說,你看,讓水鬼拉走了吧。
當時還說水庫修好蓄水時,水泡出來好多墓葬,沒有引起轟動,也沒發現文物,估計都是普通人的墓葬,畢竟那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事情了。
水庫的麵積看上去挺大的,劉振東介紹說去年今年雨水多,所以蓄水增加,遇上旱年,水庫的水還要放水灌溉下遊的莊稼,水就少多了,最多就是一個大些的澇壩。
水庫周圍全是山,麵向水庫的山看上去不是常見的黃土山,是那種碎石比較多的沙石山。土質也不是完全的黃土,有些地方出現紅沙土。沙石山加上紅沙土的地質,山上的植被不是特別多,看起來有點光禿禿的。
三人沿著水庫轉了兩圈,看了看,水庫周圍空氣比較濕潤,離水庫較遠的山上植被還是比較多,看起來鬱鬱蔥蔥的,景色很美。這裏的山係與渭源蓮峰山相連,也算是秦嶺餘脈的餘脈了。
三人轉了兩個多小時,像無頭蒼蠅一樣也沒碰到古墓。水庫周邊的幾座山上,倒是有些墳頭,不過一眼看上去是現在人的,有些還是新墳,就是那些荒草叢生的看上去從來沒有人祭奠過的老墳,最多也就是一百年前的。
按祁發堂所說,應該是古墓,那就可能看不見墳頭。怎麽才能找到這座古墓,三人無招了。以前找到楊爺墓,那是幸運。看來今天沒那麽幸運了,如果有專業的手段和大風水陰陽師的本事,可能還能找見。
三人累了,坐在樹下商量,看能不能用天盤教的道法和歸一派的典書尋找到這兒的風水寶地。劉振東知道王曉茹把歸一派的典書也研究了幾個月,應德更是得到了天盤教所有的道法,雖然不會用,好歹記在頭裏了。
三個半吊子裏麵的白火石,開始用自己理解加自創的尋穴法在山上裝模作樣的開始了。
王曉茹根據典書上的記載,對應看山形水流走向,應德學祁發堂打坐,盤坐在地上心裏默默念天盤教的所有功法,其實應德不知道的是,天盤教的大部分功法是驅邪捉鬼的。
應德打坐了十多分鍾,感應到附近鬼魂的鬼氣冒出,水庫兩側的山上,他們待的一麵鬼氣少,但一道鬼氣很濃,另一麵山上鬼氣多,但都很淡。
王曉茹嘴裏念叨著東南西北中乾坤巽,南主陰,北主陽,南為坤,北為乾,靠山陽,背山陰。念叨完,用手指比畫著距離,就感覺電視劇上比劃要打意大利炮的樣子,比劃了一會,指著南麵,也就是他們麵向水庫的身後說:“在那個方向可能性大。”
劉振東正要發問,怎麽得來的在那個方向?應德跟著說道:“我打坐時感覺那個方向有一股陰氣,別的地方沒有。”
隻能這樣了,信書信教吧。三人往南麵山後走去。奇怪的是離水庫遠的山上樹木和草都長的比較旺盛,但這半個山,基本是荒土,有幾棵小樹,長的看似快要幹枯死了,草也幹枯幹枯的。以前是梯田,地裏的石子比較多,雖然退耕還林了,但土地似乎很貧瘠,成活不了什麽植物。
難道這下麵真有古墓,古墓裏和明朝的那藩王一樣,用水銀防盜,才導致土質有毒,不長莊稼的?如果是這樣,就得小心了,水銀中毒,輕則殘廢,重則送命。
劉振東提議把防毒麵具戴上,王曉茹從背包中掏出一個小盒子,說這是便攜式空氣監測報警器,空氣裏有毒氣就會報警。
現在就是怎麽找進口的問題了,直接挖,這半麵山看上去不大,憑三人用工兵鏟挖,運氣好,挖上一天可能能挖進去,運氣不好,把山翻一遍都挖不進去。再說還沒有天黑,附近有牽著兩三隻羊放的村民,有可能還有在水庫遊玩的人無聊爬山爬到這兒來。
磨刀不誤砍柴工。劉振東讓大家把知道的盜墓的畢生所學都拿出來,先找進口。
天盤教的功法和歸一派的典書都指向一個地方,王曉茹對典書信心大增,拿出典書就開始翻看。劉振東眼睛繃的大大的,這還真當寶貝了,隨身帶著,看架勢是要理論和實踐結合呀。
隻見王曉茹拿著典書,一邊翻看,一陣看著遠處,一陣在腳底下丈量。過了一會,王曉茹招著手,讓劉振東應德到她跟前來。
二人跑到跟前,王曉茹說:“就在這兒。”看著王曉茹篤定的表情,劉振東懷疑王曉茹是不是這兩個月在哪兒得到了高人的傳承,或者真把典書研究透了?
劉振東應德看著王曉茹指的這塊地方,真是平平無奇,除了幾根草,就是一灘沙石地。
劉振東看看應德,想讓應德再用天盤教的心法推演一下,畢竟應德是有正宗傳承的,王曉茹是個半吊子,隻看了一本看不懂的古書就開始在那兒充大師,劉振東是真不相信。
王曉茹看著劉振東懷疑的表情,就知道他們倆都不相信自己,也不生氣,一把拿過來應德手中的工兵鏟,說道:“路指到這兒了,你們不相信,我挖給你們看,但以後重活體力活都是你們的,我隻負責指揮,還有,你們要伺候好本小姐。”
劉振東心想,那次重活體力活不是我和應德幹,說的好像你出了多大力。
王曉茹沒等二人說什麽,就在腳底開挖,土質很硬,應德要幫忙,王曉茹不讓。挖了一米深,劉振東一看,覺得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