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東三人有應德帶領下到山坳,走到那個洞口一看,這是剛挖了個一個人能爬出來的洞,和狗洞差不多。劉振東王曉茹皺了皺眉,這麽小的洞,爬進去不得憋死。也是難為應德了,一個人從地下能出來就是萬幸了。應德在快挖通的時候沒有把洞擴大,隻挖了容自己一個人爬出來的口子。
劉振東王曉茹也知道,應德挖的很辛苦。要不是應德耐力夠強,換其他人早就在洞裏麵崩潰不挖了,活活等死。
劉振東建議把洞再往大挖,進出方便,就是萬一塌陷,再挖都速度快些。王曉茹則建議把洞稍微往大挖一些就行了,太大了,土沒地方放,痕跡太明顯容易被村民發現。
劉振東覺得王曉茹說的對,便和應德開挖,由王曉茹望風。二人用用工兵鏟輪換開始挖,不到一個小時,窄的洞口和裏麵的寬的洞口接通了,可以半蹲著行進。
三人把挖到洞口的土散開,然後找些樹枝綠草把洞口掩蓋住。應德繼續帶路在最前麵走,王曉茹中間,劉振東跟在後麵。這個洞應德走過一次,沒什麽危險,三人走的很快,下了土坡就是那個大平台。三人打著手電筒四處看,這是一個常年水流衝刷形成的洞穴,有一個學校的大教室大,不過高度將近五六米,估計原先比這小,由於雨水侵蝕土層慢慢下降,加上洞頂上的土層掉落,形成了這麽大一個空間。
另一側是幾根木柱在支撐著一個房屋,房屋被土壓著埋了將近三分一的樣子。房子看起來很古老,不過幾根支柱沒有腐朽,說明這幾根木頭是上好的木料,或者做了特殊的防腐處理。
從房子周圍的地形看,原先這座房子就建在崖洞前,由於地質變遷,房子沉了下去,被周圍的土蓋住,部分山體塌陷形成一個封閉的洞穴。似乎房子前的平台原先是一片小廣場,也有可能是一個院子。
幾人鑽進幾根柱子支撐的房子裏,聞到了一股濃烈的尿騷味。劉振東王曉茹心裏還想,是不是上次應德進去的時候留下大小便,不過也不像大小便的味道,是那種腐爛加馬圈的味道。
劉振東想,是不是驛站的馬廄,古代的驛站應該都有養馬,尤其是軍事用的驛站,這可能有一個馬廄,常年沒有清理沉澱到地下,經過幾百年,因為地下潮濕,味道沒有完全散去,加上房屋裏木頭和其它東西的腐爛,才形成的這種味道。
劉振東想到隻有這種可能,使勁吸了吸鼻子,嗅著向味道濃烈的地方鑽去。有些地方塌陷很嚴重,隻有幾個木棒散亂搭著,形成了一個個狹小的空間,還能勉強爬過去,有些地方已經被土埋的很嚴實,用工兵鏟挖開泥土才能進去。
王曉茹應德看著劉振東像狗一樣聞著走,也打著手電跟著走,不斷的向上查看,害怕由於挖動了下麵,上麵隨時可能塌陷。
越到裏麵味道越濃烈,王曉茹問:“這是什麽地方,怎麽這麽難聞?”
劉振東說道:“這可能是驛站的馬廄,就是養馬的馬圈。看來這是個大驛站,能有專門養馬的馬廄,說不定是軍隊的驛站,古代傳送緊急軍情的一般不是說600裏加急,800裏加急嗎?在幾百年前,馬是最快的工具。”
王曉茹想到這條路可能是官道,看來是一個隱秘的軍用驛站,是通往蘭州的藏在深山裏麵的最後一個大驛站。
三人把這個驛站的規模估算了一下,除了能看到半埋的房子之外,挖進去的地方有馬廄,有廚房,還有像宿舍一樣的住人房子,總共能看見三間大房子,加上廚房和一個雜物間,也可能是堆馬料的,還有馬廄,估計占地300多平米。不知道被埋住的有多少多大。
馬廄裏麵有石槽,是馬吃料草的,很大很重,還有些石頭碎了,在土裏埋著,可能還有些埋在地下。從散落的石槽數量看,這個驛站至少養著十餘匹馬,相當於十輛車在中轉,也說明這個驛站很大很重要。
三人把能進去的,能探明的地方看了一下,再深的地方就得挖進去,不知道支撐的牢固程度,再挖有可能塌,不能冒這個險。
之前王曉茹查過史料記載,所有能查到的資料,沒有對這個地方的記錄,也沒有驛站驛道這方麵的一點記載。說明這個地方保密性很強,地方上都不知道,地方史誌上也沒記載。
劉振東估計,這個驛站建成使用時,這胡馬嶺梁上應該沒有人家,是一片荒山,和深山老林差不多,至於後來的人家,可能是驛站的功能退化後轉成民用的一個中轉站,成了客商是大客店,周圍才慢慢聚起了人家。
或者是朝廷滅亡之後,這個軍用驛站的軍士直接到這個地方就地生活下來,變成這裏的原住民,躲避新建的朝廷的追殺。如果李子夏能來,可能能搞清楚這個驛站的真實作用和為什麽消亡。
驛站裏麵有文字記載的東西也有,但都在常年的潮濕環境中變成了一堆和泥一樣的紙漿。
三人心裏默契的又翻找了一陣,能進去的地方都仔細的翻看了一遍,沒有找到任何有價值的鐵器,玉器,金銀,看來這裏在廢棄的時候已經被人搬的空空的,馬廄裏,連個馬蹬都沒留下,也能想通,那時的鐵器國家管製,很值錢。
王曉茹後悔沒有把金屬探測儀拿來,她還想著地下有可能埋藏有銅錢,甚至銀錠。劉振東對這個不抱希望,看樣子這個驛站是慢慢廢棄的,就像現在大山裏麵廢棄的學校一樣,你最多能找到的就是門窗,其他的東西都是想搬都搬不動的牆了。
如果是驛站裏的軍士在山上就地轉成山民,就會把存的錢全部拿走,不可能留下的。三人找了半天,除了木頭,就是泥土,真是沒有能換錢的東西。
劉振東建議返迴休息,王曉茹應德也同意,這裏還是留給李子夏自己去探查,充實他的論文吧。
三人返迴祁發堂家裏時,幾乎快天亮了。正要輕手輕腳的洗一下身上的泥土,卻見祁發堂拄著酸刺棍從大門外走進來。看來這老頭也起的挺早,不知道去哪轉了一圈。
祁發堂一進院子就說道:“找到什麽好東西沒有?”幾人尷尬的笑笑,劉振東上前說道:“到處是土,給要來的大學老師探了探路,您老人家喝茶了沒有,咱們一起喝茶。”
祁發堂繼續笑道:“這天下有些東西不屬於任何人,如果取來,用作正途,也不算是罪過。此去龍泉,路過一水庫,附近你們可以找一找,離水庫要遠一些,不要到人家的地盤上去。”
三人聽著祁發堂說了等於沒說的話,心中已經明白,在水庫附近應該有古墓。別弄在人家的地盤上,就是說別亂挖一起,把人家的祖墳給挖掉。
三人心中那個高興,趕緊洗著收拾,顧不上一晚上沒睡覺,煮好茶擺好點心,想跟老爺子再套套近乎,看有沒有更確切的位置,還知不知道其他古墓?
喝了幾口茶,大家都不那麽困那麽乏了,劉振東反複問祁發堂,讓再指點指點。
祁發堂笑著說:“別想太多,自古以來,這裏就是貧瘠之地,人們吃不飽肚子,大部分人死後連棺板都沒有,往往都是草席一卷,草草一埋。這一塊在幾百年前應該是荒山禿嶺。沒有風水寶地,更沒有權貴富豪人家居住,那兒會有你們想的那些。”
劉振東想讓祁發堂用天盤教的法術算一算具體位置。祁發堂說道:“我所知道的就是在水庫附近,而且我天盤教的功法上,幾乎沒有尋找那些地方的術法,我派祖師不可能讓弟子去突破道家的底線。”
三人一聽,看來道家隻是為活人看風水斷陰陽,不會挖掘別人墳墓。可現在他們三人,算是道家的子弟,又幹著盜墓的活,這是不是有違道家的初衷?會不會有什麽不好?又一想,祁發堂說的對,無主的東西拿來,用作正途,不違背道家濟世救人的宗旨,就算了是時代變了,道法道義跟著變通吧。
喝完茶,三人迴去睡覺了。
祁發堂獨自在廳房裏迴憶著李貨郎鬼魂入地府的事。
公家的突然到來,又翻起那件案子,工作了三天,將那六人全部帶走,不知道使了什麽手段,三天後,六人都很憔悴的迴來了。
但是祁發堂遠遠的看見,這六人的罡氣全部不見了,而且身上的生息似乎在慢慢的流失。
估計李貨郎的鬼氣也在關注著這六人,在六人被公家帶去又迴來後,一天夜裏,李貨郎的鬼氣飄到了祁發堂的碾場上,見識了祁發堂那根酸刺棍,李貨郎的鬼氣不敢輕易再飄到院子裏去。
這迴他隻用陰風拍打著祁發堂的大門,祁發堂雖然功力全失,但對陰氣鬼魂的感知還是比普通人強。李貨郎的鬼氣飄蕩在碾場上時,他就已經發現了。不知道李貨郎要幹什麽,聽見李貨郎的鬼氣用陰風拍打大門,祁發堂明白是不敢進他的院子。
為了以防萬一,祁發堂拄著那根酸刺棍出了大門,向一團黑氣問道:“你又來幹什麽?
李貨郎的鬼氣說道:“高人道長,以前沒聽你的勸,隻想報仇,結果仇沒報成,自己差點煙消雲散,現在是不是可以去報仇,按你說的,我的時間也不多了,一年之期也快到了。最近我發現那六個人的罡氣似乎沒有了,而且他們沾染了陰氣,是不是現在可以了?”
祁發堂勸道:“害人性命終究是要受天罰的,讓他們自然接受天道的懲罰,或者是人間的律法去吧。等一年之期一到,你看不到他們受罰就主動去地府報到,我能告訴你的就這些。”
李貨郎的鬼氣聽後說了一句:“謝高人道長指點。”就飄走了。
留下祁發堂不知道自己指點啥了。祁發堂不知道的是,李貨郎的鬼氣把他的話理解成了可以把那六個人害死,但是要正常死亡。因為公家調查後又放迴來,證明律法沒有辦法了。
祁發堂現在功法全失,沒心思和精力再操天盤教以外的心了。等到一年期到,李貨郎的鬼氣,還不入地府,他再和山神商量,將李貨郎的鬼氣強行送入地府。
過了一個月,祁發堂聽說六人中的一個人在外地出了車禍當場死亡,想到有可能是李貨郎的鬼氣做的,但又一想李貨郎的鬼氣不可能去外地,他在胡馬嶺梁上待是山神允許的,如果去外地會被其他地方的城隍或山神直接拘押到地府的。
可是又過了一個月,六人中又有一個人突發疾病死亡。
祁發堂待不住了,主動跑到李貨郎的鬼氣洞裏去質問。沒想到李貨郎的鬼氣振振有詞的說:“高人道長,你指點的,我讓那些人都正常死亡,現在死的多正常。”
祁發堂徹底語塞,心裏大罵:“都說甘穀秦安的唿郎(貨郎)鬼的很,這變成鬼更鬼了。”
祁發堂覺得被李貨郎的鬼氣耍了,氣不過,去找山神訴苦,焚香念咒半天,山神才不情願的出來,累的祁發堂已經快脫力了。
誰知道山神一出來,沒等祁發堂問話,就不悅的說:“這不是你想要的結果嗎?那幾個壞人死了不更好嗎?到時貨郎鬼再不去地府,就由你押去。”
祁發堂一聽,看來李貨郎的鬼氣複仇是山神默認的,不好再說什麽了。返迴家中,緊閉大門,手中一直磨搓著酸刺棍,上麵的刺已經磨的不那麽尖了,雖然硌手,但不會再戳傷手了。
此後半年內,剩餘的四人不是自殺,就是病死。六人全部死後,祁發堂去李貨郎的鬼氣洞裏,發現鬼氣沒有一點了。還算守信自己去地府了。可他為什麽不繼續找自己的女兒?難道她女兒的魂魄被放出來了?他倆已經相見了?還是山神早有安排?祁發堂不再關心這些,隻要西山教的人不返迴,隻要等著新任的掌教來順利把天盤和天盤教傳承下去,自己就算完成任務等著入土了。
天道有道,人們往往隻顧著眼前,不知生前身後所受的苦楚,沒有十世的惡人,也沒有天生的好人,隻不過天理昭昭循環而已。
劉振東王曉茹也知道,應德挖的很辛苦。要不是應德耐力夠強,換其他人早就在洞裏麵崩潰不挖了,活活等死。
劉振東建議把洞再往大挖,進出方便,就是萬一塌陷,再挖都速度快些。王曉茹則建議把洞稍微往大挖一些就行了,太大了,土沒地方放,痕跡太明顯容易被村民發現。
劉振東覺得王曉茹說的對,便和應德開挖,由王曉茹望風。二人用用工兵鏟輪換開始挖,不到一個小時,窄的洞口和裏麵的寬的洞口接通了,可以半蹲著行進。
三人把挖到洞口的土散開,然後找些樹枝綠草把洞口掩蓋住。應德繼續帶路在最前麵走,王曉茹中間,劉振東跟在後麵。這個洞應德走過一次,沒什麽危險,三人走的很快,下了土坡就是那個大平台。三人打著手電筒四處看,這是一個常年水流衝刷形成的洞穴,有一個學校的大教室大,不過高度將近五六米,估計原先比這小,由於雨水侵蝕土層慢慢下降,加上洞頂上的土層掉落,形成了這麽大一個空間。
另一側是幾根木柱在支撐著一個房屋,房屋被土壓著埋了將近三分一的樣子。房子看起來很古老,不過幾根支柱沒有腐朽,說明這幾根木頭是上好的木料,或者做了特殊的防腐處理。
從房子周圍的地形看,原先這座房子就建在崖洞前,由於地質變遷,房子沉了下去,被周圍的土蓋住,部分山體塌陷形成一個封閉的洞穴。似乎房子前的平台原先是一片小廣場,也有可能是一個院子。
幾人鑽進幾根柱子支撐的房子裏,聞到了一股濃烈的尿騷味。劉振東王曉茹心裏還想,是不是上次應德進去的時候留下大小便,不過也不像大小便的味道,是那種腐爛加馬圈的味道。
劉振東想,是不是驛站的馬廄,古代的驛站應該都有養馬,尤其是軍事用的驛站,這可能有一個馬廄,常年沒有清理沉澱到地下,經過幾百年,因為地下潮濕,味道沒有完全散去,加上房屋裏木頭和其它東西的腐爛,才形成的這種味道。
劉振東想到隻有這種可能,使勁吸了吸鼻子,嗅著向味道濃烈的地方鑽去。有些地方塌陷很嚴重,隻有幾個木棒散亂搭著,形成了一個個狹小的空間,還能勉強爬過去,有些地方已經被土埋的很嚴實,用工兵鏟挖開泥土才能進去。
王曉茹應德看著劉振東像狗一樣聞著走,也打著手電跟著走,不斷的向上查看,害怕由於挖動了下麵,上麵隨時可能塌陷。
越到裏麵味道越濃烈,王曉茹問:“這是什麽地方,怎麽這麽難聞?”
劉振東說道:“這可能是驛站的馬廄,就是養馬的馬圈。看來這是個大驛站,能有專門養馬的馬廄,說不定是軍隊的驛站,古代傳送緊急軍情的一般不是說600裏加急,800裏加急嗎?在幾百年前,馬是最快的工具。”
王曉茹想到這條路可能是官道,看來是一個隱秘的軍用驛站,是通往蘭州的藏在深山裏麵的最後一個大驛站。
三人把這個驛站的規模估算了一下,除了能看到半埋的房子之外,挖進去的地方有馬廄,有廚房,還有像宿舍一樣的住人房子,總共能看見三間大房子,加上廚房和一個雜物間,也可能是堆馬料的,還有馬廄,估計占地300多平米。不知道被埋住的有多少多大。
馬廄裏麵有石槽,是馬吃料草的,很大很重,還有些石頭碎了,在土裏埋著,可能還有些埋在地下。從散落的石槽數量看,這個驛站至少養著十餘匹馬,相當於十輛車在中轉,也說明這個驛站很大很重要。
三人把能進去的,能探明的地方看了一下,再深的地方就得挖進去,不知道支撐的牢固程度,再挖有可能塌,不能冒這個險。
之前王曉茹查過史料記載,所有能查到的資料,沒有對這個地方的記錄,也沒有驛站驛道這方麵的一點記載。說明這個地方保密性很強,地方上都不知道,地方史誌上也沒記載。
劉振東估計,這個驛站建成使用時,這胡馬嶺梁上應該沒有人家,是一片荒山,和深山老林差不多,至於後來的人家,可能是驛站的功能退化後轉成民用的一個中轉站,成了客商是大客店,周圍才慢慢聚起了人家。
或者是朝廷滅亡之後,這個軍用驛站的軍士直接到這個地方就地生活下來,變成這裏的原住民,躲避新建的朝廷的追殺。如果李子夏能來,可能能搞清楚這個驛站的真實作用和為什麽消亡。
驛站裏麵有文字記載的東西也有,但都在常年的潮濕環境中變成了一堆和泥一樣的紙漿。
三人心裏默契的又翻找了一陣,能進去的地方都仔細的翻看了一遍,沒有找到任何有價值的鐵器,玉器,金銀,看來這裏在廢棄的時候已經被人搬的空空的,馬廄裏,連個馬蹬都沒留下,也能想通,那時的鐵器國家管製,很值錢。
王曉茹後悔沒有把金屬探測儀拿來,她還想著地下有可能埋藏有銅錢,甚至銀錠。劉振東對這個不抱希望,看樣子這個驛站是慢慢廢棄的,就像現在大山裏麵廢棄的學校一樣,你最多能找到的就是門窗,其他的東西都是想搬都搬不動的牆了。
如果是驛站裏的軍士在山上就地轉成山民,就會把存的錢全部拿走,不可能留下的。三人找了半天,除了木頭,就是泥土,真是沒有能換錢的東西。
劉振東建議返迴休息,王曉茹應德也同意,這裏還是留給李子夏自己去探查,充實他的論文吧。
三人返迴祁發堂家裏時,幾乎快天亮了。正要輕手輕腳的洗一下身上的泥土,卻見祁發堂拄著酸刺棍從大門外走進來。看來這老頭也起的挺早,不知道去哪轉了一圈。
祁發堂一進院子就說道:“找到什麽好東西沒有?”幾人尷尬的笑笑,劉振東上前說道:“到處是土,給要來的大學老師探了探路,您老人家喝茶了沒有,咱們一起喝茶。”
祁發堂繼續笑道:“這天下有些東西不屬於任何人,如果取來,用作正途,也不算是罪過。此去龍泉,路過一水庫,附近你們可以找一找,離水庫要遠一些,不要到人家的地盤上去。”
三人聽著祁發堂說了等於沒說的話,心中已經明白,在水庫附近應該有古墓。別弄在人家的地盤上,就是說別亂挖一起,把人家的祖墳給挖掉。
三人心中那個高興,趕緊洗著收拾,顧不上一晚上沒睡覺,煮好茶擺好點心,想跟老爺子再套套近乎,看有沒有更確切的位置,還知不知道其他古墓?
喝了幾口茶,大家都不那麽困那麽乏了,劉振東反複問祁發堂,讓再指點指點。
祁發堂笑著說:“別想太多,自古以來,這裏就是貧瘠之地,人們吃不飽肚子,大部分人死後連棺板都沒有,往往都是草席一卷,草草一埋。這一塊在幾百年前應該是荒山禿嶺。沒有風水寶地,更沒有權貴富豪人家居住,那兒會有你們想的那些。”
劉振東想讓祁發堂用天盤教的法術算一算具體位置。祁發堂說道:“我所知道的就是在水庫附近,而且我天盤教的功法上,幾乎沒有尋找那些地方的術法,我派祖師不可能讓弟子去突破道家的底線。”
三人一聽,看來道家隻是為活人看風水斷陰陽,不會挖掘別人墳墓。可現在他們三人,算是道家的子弟,又幹著盜墓的活,這是不是有違道家的初衷?會不會有什麽不好?又一想,祁發堂說的對,無主的東西拿來,用作正途,不違背道家濟世救人的宗旨,就算了是時代變了,道法道義跟著變通吧。
喝完茶,三人迴去睡覺了。
祁發堂獨自在廳房裏迴憶著李貨郎鬼魂入地府的事。
公家的突然到來,又翻起那件案子,工作了三天,將那六人全部帶走,不知道使了什麽手段,三天後,六人都很憔悴的迴來了。
但是祁發堂遠遠的看見,這六人的罡氣全部不見了,而且身上的生息似乎在慢慢的流失。
估計李貨郎的鬼氣也在關注著這六人,在六人被公家帶去又迴來後,一天夜裏,李貨郎的鬼氣飄到了祁發堂的碾場上,見識了祁發堂那根酸刺棍,李貨郎的鬼氣不敢輕易再飄到院子裏去。
這迴他隻用陰風拍打著祁發堂的大門,祁發堂雖然功力全失,但對陰氣鬼魂的感知還是比普通人強。李貨郎的鬼氣飄蕩在碾場上時,他就已經發現了。不知道李貨郎要幹什麽,聽見李貨郎的鬼氣用陰風拍打大門,祁發堂明白是不敢進他的院子。
為了以防萬一,祁發堂拄著那根酸刺棍出了大門,向一團黑氣問道:“你又來幹什麽?
李貨郎的鬼氣說道:“高人道長,以前沒聽你的勸,隻想報仇,結果仇沒報成,自己差點煙消雲散,現在是不是可以去報仇,按你說的,我的時間也不多了,一年之期也快到了。最近我發現那六個人的罡氣似乎沒有了,而且他們沾染了陰氣,是不是現在可以了?”
祁發堂勸道:“害人性命終究是要受天罰的,讓他們自然接受天道的懲罰,或者是人間的律法去吧。等一年之期一到,你看不到他們受罰就主動去地府報到,我能告訴你的就這些。”
李貨郎的鬼氣聽後說了一句:“謝高人道長指點。”就飄走了。
留下祁發堂不知道自己指點啥了。祁發堂不知道的是,李貨郎的鬼氣把他的話理解成了可以把那六個人害死,但是要正常死亡。因為公家調查後又放迴來,證明律法沒有辦法了。
祁發堂現在功法全失,沒心思和精力再操天盤教以外的心了。等到一年期到,李貨郎的鬼氣,還不入地府,他再和山神商量,將李貨郎的鬼氣強行送入地府。
過了一個月,祁發堂聽說六人中的一個人在外地出了車禍當場死亡,想到有可能是李貨郎的鬼氣做的,但又一想李貨郎的鬼氣不可能去外地,他在胡馬嶺梁上待是山神允許的,如果去外地會被其他地方的城隍或山神直接拘押到地府的。
可是又過了一個月,六人中又有一個人突發疾病死亡。
祁發堂待不住了,主動跑到李貨郎的鬼氣洞裏去質問。沒想到李貨郎的鬼氣振振有詞的說:“高人道長,你指點的,我讓那些人都正常死亡,現在死的多正常。”
祁發堂徹底語塞,心裏大罵:“都說甘穀秦安的唿郎(貨郎)鬼的很,這變成鬼更鬼了。”
祁發堂覺得被李貨郎的鬼氣耍了,氣不過,去找山神訴苦,焚香念咒半天,山神才不情願的出來,累的祁發堂已經快脫力了。
誰知道山神一出來,沒等祁發堂問話,就不悅的說:“這不是你想要的結果嗎?那幾個壞人死了不更好嗎?到時貨郎鬼再不去地府,就由你押去。”
祁發堂一聽,看來李貨郎的鬼氣複仇是山神默認的,不好再說什麽了。返迴家中,緊閉大門,手中一直磨搓著酸刺棍,上麵的刺已經磨的不那麽尖了,雖然硌手,但不會再戳傷手了。
此後半年內,剩餘的四人不是自殺,就是病死。六人全部死後,祁發堂去李貨郎的鬼氣洞裏,發現鬼氣沒有一點了。還算守信自己去地府了。可他為什麽不繼續找自己的女兒?難道她女兒的魂魄被放出來了?他倆已經相見了?還是山神早有安排?祁發堂不再關心這些,隻要西山教的人不返迴,隻要等著新任的掌教來順利把天盤和天盤教傳承下去,自己就算完成任務等著入土了。
天道有道,人們往往隻顧著眼前,不知生前身後所受的苦楚,沒有十世的惡人,也沒有天生的好人,隻不過天理昭昭循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