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黑山軍,董卓采取了打散編製吸收消化的策略,任命郭汜與呂布為先鋒,分兵兩路向並州北部推進,最後分別抵達雁門郡與朔方郡,並在這二郡修繕防禦體係,抵擋一族的進攻!
在行軍過程中,對沿途對於不服從的郡守、縣令,則采取堅決消滅的方陣,每占領一個城池,就會留下一部分的原黑山軍以及從鄴城移民中抽出來的壯丁,讓他們與原來的部分城防部隊組成新的城防部隊,而另外一些城防部隊則隻能夠跟著董卓的大軍進入下一個城市。
與此同時,每個地方還會適當的接受部分移民,充實人口,而在一些戰略要地以及土地相對肥沃的地方,董卓也大量建立屯田兵營,反正對於黑山賊而言,給他們一口吃的就不錯了,成為屯田兵對他們而言完全是求之不得的事。
這次行動,董卓的目的很簡單,就想要通過這種大行軍的方式,一路完成對並州郡縣士兵的大換血,並盡可能的消滅沿路小股的山賊以及不配合的勢力,最後花上一段時間徹底消化掉這些郡縣,將並州納入自己的手中。
隻是,這個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盡管董卓軍勢大,但是忠於漢庭的勢力以及一些世家還是選擇了螳臂當車,對於此,董卓自然是樂嗬嗬的接受了,因為這些世家的行為無疑給了董卓抄家滅族的借口。抄家滅族至後董卓軍不僅可以得到大量的錢財,還能夠的到大量無主的富庶土地,為董卓的大移民提供了地方。
除了這些世家與終於漢室的官員,董卓麵臨的另一個阻礙則是被許諾成為並州太守的張揚了,隻是如今董卓因為得到了黑山軍的投靠而有了進取並州的心思,又怎麽能夠再讓張揚成為並州太守呢!還好,張揚也算是個聰明人,見到黑山軍投降了董卓、董卓大軍逼近,知道無路可逃的張揚也主動選擇了投降,就這樣,並州除了黑山賊外最大的一股勢力也並入了董卓的麾下。
因為移民等的牽製,董卓軍的進展並不是很快,而接下來的安置更需要時間,所以董卓根本不可能等待著並州的局麵安定下來,隻是等到上黨郡基本安定了,就匆匆帶著部分移民與黑山軍離開了並州。
到如今董卓已經離開洛陽兩個多月了,雖然有了李儒及大軍的存在,洛陽還一切正常,但是遲則生變的道理董卓還是懂得的。除此之外,三輔形勢的惡化也是董卓不得不返迴的重要原因。
董旻雖然能夠壓製李傕,但是因為董卓需要坐鎮長安的緣故,作為援軍的李傕無疑成了在對抗韓遂、馬騰聯軍最前線的主將,隻是李傕這個人雖然用兵的能力很不錯,但終歸還是太傲了,沒有把韓遂馬騰放在眼裏的他竟然主動對有著極大的優勢的韓遂馬騰聯軍發動了攻擊。
開始一切都順利,就是馬騰軍有著人數上的優勢,精兵也不少,但是在野戰的時候卻被李傕壓著打,前半個月雙方的交鋒中,雖然雙方都是損兵折將,但是最為董卓麾下評價極高的李傕還是很好的發揮了自己優勢,以傷亡了一萬餘人為代價,至少斬獲了三倍的敵人。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甚至都不需要董卓再派援軍了,但是不算是意外的意外還是發生了,越加驕狂的李傕在又一次的攻擊中竟然將馬騰韓遂聯軍的前鋒擊潰,馬騰狼狽而逃,看到不遠處的馬騰,李傕的眼睛都紅了,當即帶人追了上去,卻不料進入了韓遂軍的伏擊圈。
萬箭齊發之下,李傕軍頓時傻了眼,幸好李傕的親兵都是久經戰陣的飛熊衛,舍命護送撤退,但就算是這樣,李傕還是被突然出現的馬超刺傷,若不是張遼及時的增援,說不定李傕就要交代在那裏了。
主將吃了敗仗受了重傷的消息令李傕軍的士氣陡降,而接下來的幾天裏,李傕所部在張遼與樊稠的掌控下選擇了防守,因而士氣再次下跌。
幸好張遼並不是庸才,而樊稠也是在一流的及格線上的猛將,所以接下來的日子裏這路軍又打了幾個敗仗,最後不得不選擇向長安城防線撤退。
這次輪到韓遂與馬騰忘乎所以了,覺得正是擊潰董卓軍主力的機會的二人與大小軍閥一合計,立刻決定展開對董卓軍的進攻,理所當然的,他們立刻就步了李傕的後塵,被張遼與樊稠的伏兵打得大敗,如果不是馬超的拚死保護,馬騰這條小命恐怕就得交代在這了。
之後,知道機不可失的張遼與樊稠趁機組織反攻,成功把戰線穩定在了陳倉一線,隻是,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在這個關鍵時刻,陳倉守將竟然向馬騰軍投降了。
陳倉守將雖然在第一次馬騰與韓遂的聯合進攻中表現不錯,但是人家忠心的漢室,如今董卓黨政,開始的時候為了生存,陳倉守將表現還不錯,但是如今有了機會,自然反咬一口,差點將張遼大軍打入萬劫不複之地。
還好不論是張遼還是李傕都不是庸才,在這種情況下竟然還能夠穩住陣腳,但仍舊損失慘重,最後隻能夠緩緩後撤,西線的情勢危急起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董卓不得不向西線派出援軍,隻是援軍卻也並不好派。董卓差不多要留下十萬精銳用來守衛並完成對並州的攻略,而戲誌才的十萬大軍則因為連番大戰二比較疲勞,所以董卓隻能夠興師動眾的用輪防的形勢調動了雒陽等地的守軍等部隊約十五萬人參戰,並命令張燕帶領十萬還未來得及轉化的黑山軍作為後續部隊跟隨出征。
一場真正的精銳對決即將在三輔之地上演,而這場戰鬥的結果也將絕對三輔之地乃至整個雍涼地區的歸屬,如果能夠贏,則富庶的巴蜀之地已經向董卓招手,如果失敗,恐怕除了長安,三輔的其他地方都要被馬騰韓遂劫掠,董卓也將元氣大傷,如果這個時候其他諸侯再虎視眈眈的話,那麽情況可就不妙了。
在行軍過程中,對沿途對於不服從的郡守、縣令,則采取堅決消滅的方陣,每占領一個城池,就會留下一部分的原黑山軍以及從鄴城移民中抽出來的壯丁,讓他們與原來的部分城防部隊組成新的城防部隊,而另外一些城防部隊則隻能夠跟著董卓的大軍進入下一個城市。
與此同時,每個地方還會適當的接受部分移民,充實人口,而在一些戰略要地以及土地相對肥沃的地方,董卓也大量建立屯田兵營,反正對於黑山賊而言,給他們一口吃的就不錯了,成為屯田兵對他們而言完全是求之不得的事。
這次行動,董卓的目的很簡單,就想要通過這種大行軍的方式,一路完成對並州郡縣士兵的大換血,並盡可能的消滅沿路小股的山賊以及不配合的勢力,最後花上一段時間徹底消化掉這些郡縣,將並州納入自己的手中。
隻是,這個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盡管董卓軍勢大,但是忠於漢庭的勢力以及一些世家還是選擇了螳臂當車,對於此,董卓自然是樂嗬嗬的接受了,因為這些世家的行為無疑給了董卓抄家滅族的借口。抄家滅族至後董卓軍不僅可以得到大量的錢財,還能夠的到大量無主的富庶土地,為董卓的大移民提供了地方。
除了這些世家與終於漢室的官員,董卓麵臨的另一個阻礙則是被許諾成為並州太守的張揚了,隻是如今董卓因為得到了黑山軍的投靠而有了進取並州的心思,又怎麽能夠再讓張揚成為並州太守呢!還好,張揚也算是個聰明人,見到黑山軍投降了董卓、董卓大軍逼近,知道無路可逃的張揚也主動選擇了投降,就這樣,並州除了黑山賊外最大的一股勢力也並入了董卓的麾下。
因為移民等的牽製,董卓軍的進展並不是很快,而接下來的安置更需要時間,所以董卓根本不可能等待著並州的局麵安定下來,隻是等到上黨郡基本安定了,就匆匆帶著部分移民與黑山軍離開了並州。
到如今董卓已經離開洛陽兩個多月了,雖然有了李儒及大軍的存在,洛陽還一切正常,但是遲則生變的道理董卓還是懂得的。除此之外,三輔形勢的惡化也是董卓不得不返迴的重要原因。
董旻雖然能夠壓製李傕,但是因為董卓需要坐鎮長安的緣故,作為援軍的李傕無疑成了在對抗韓遂、馬騰聯軍最前線的主將,隻是李傕這個人雖然用兵的能力很不錯,但終歸還是太傲了,沒有把韓遂馬騰放在眼裏的他竟然主動對有著極大的優勢的韓遂馬騰聯軍發動了攻擊。
開始一切都順利,就是馬騰軍有著人數上的優勢,精兵也不少,但是在野戰的時候卻被李傕壓著打,前半個月雙方的交鋒中,雖然雙方都是損兵折將,但是最為董卓麾下評價極高的李傕還是很好的發揮了自己優勢,以傷亡了一萬餘人為代價,至少斬獲了三倍的敵人。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甚至都不需要董卓再派援軍了,但是不算是意外的意外還是發生了,越加驕狂的李傕在又一次的攻擊中竟然將馬騰韓遂聯軍的前鋒擊潰,馬騰狼狽而逃,看到不遠處的馬騰,李傕的眼睛都紅了,當即帶人追了上去,卻不料進入了韓遂軍的伏擊圈。
萬箭齊發之下,李傕軍頓時傻了眼,幸好李傕的親兵都是久經戰陣的飛熊衛,舍命護送撤退,但就算是這樣,李傕還是被突然出現的馬超刺傷,若不是張遼及時的增援,說不定李傕就要交代在那裏了。
主將吃了敗仗受了重傷的消息令李傕軍的士氣陡降,而接下來的幾天裏,李傕所部在張遼與樊稠的掌控下選擇了防守,因而士氣再次下跌。
幸好張遼並不是庸才,而樊稠也是在一流的及格線上的猛將,所以接下來的日子裏這路軍又打了幾個敗仗,最後不得不選擇向長安城防線撤退。
這次輪到韓遂與馬騰忘乎所以了,覺得正是擊潰董卓軍主力的機會的二人與大小軍閥一合計,立刻決定展開對董卓軍的進攻,理所當然的,他們立刻就步了李傕的後塵,被張遼與樊稠的伏兵打得大敗,如果不是馬超的拚死保護,馬騰這條小命恐怕就得交代在這了。
之後,知道機不可失的張遼與樊稠趁機組織反攻,成功把戰線穩定在了陳倉一線,隻是,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在這個關鍵時刻,陳倉守將竟然向馬騰軍投降了。
陳倉守將雖然在第一次馬騰與韓遂的聯合進攻中表現不錯,但是人家忠心的漢室,如今董卓黨政,開始的時候為了生存,陳倉守將表現還不錯,但是如今有了機會,自然反咬一口,差點將張遼大軍打入萬劫不複之地。
還好不論是張遼還是李傕都不是庸才,在這種情況下竟然還能夠穩住陣腳,但仍舊損失慘重,最後隻能夠緩緩後撤,西線的情勢危急起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董卓不得不向西線派出援軍,隻是援軍卻也並不好派。董卓差不多要留下十萬精銳用來守衛並完成對並州的攻略,而戲誌才的十萬大軍則因為連番大戰二比較疲勞,所以董卓隻能夠興師動眾的用輪防的形勢調動了雒陽等地的守軍等部隊約十五萬人參戰,並命令張燕帶領十萬還未來得及轉化的黑山軍作為後續部隊跟隨出征。
一場真正的精銳對決即將在三輔之地上演,而這場戰鬥的結果也將絕對三輔之地乃至整個雍涼地區的歸屬,如果能夠贏,則富庶的巴蜀之地已經向董卓招手,如果失敗,恐怕除了長安,三輔的其他地方都要被馬騰韓遂劫掠,董卓也將元氣大傷,如果這個時候其他諸侯再虎視眈眈的話,那麽情況可就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