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們!今天咱們要一起踏上一段奇妙的健康之旅,深入探索人體中至關重要的一條經絡——足少陰腎經。這足少陰腎經啊,就像是人體健康的根本基石,蘊藏著無盡的奧秘和神奇力量!
首先,咱們來聊聊這足少陰腎經的歸屬和走向。足少陰經,那可是內屬於咱們的腎髒,在外呢,則是在湧泉至俞府的縫隙中穿行。而且,通過足少陰經別,進一步加強了本經對腎的調節作用。在古代的醫學典籍《素問.靈蘭秘典論》中就提到:“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素問.六節藏象論》也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還有《素問.宣明五氣》講:“腎藏誌。”這都說明了足少陰腎經對咱們人的應激、應變、耐力和堅韌心理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那這足少陰腎經到底是怎麽個走向呢?它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的湧泉,然後從舟骨粗隆下經過,沿著內踝後,進入足跟,接著再向上行於腿肚內側,出了膕窩的內側,繼續向上行股內後緣,通向脊柱的長強(這可是屬於督脈喲),最終屬於腎髒。不僅如此,它還聯絡著膀胱呢!
腎髒部直行的脈,那更是厲害,從腎向上穿過肝和橫膈,進入肺中,沿著喉嚨,就挾於舌根部啦。還有肺部支脈,從肺部出來後,聯絡著心髒,流注於胸中,最後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接。
接下來,咱們得說說這足少陰腎經的穴位之歌。“足少陰腎二十七,湧泉然穀太溪溢,大鍾水泉連照海,複溜交信築賓實,陰穀膝內跗骨後,以上從足走至膝,橫骨大赫聯氣穴,四滿中注肓俞臍,商曲石關陰都密,通穀幽門寸半辟,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靈墟,神藏彧中俞府畢。(左右五十四穴)此一經起於湧泉,終於俞府。取湧泉、然穀、太溪、複溜、陰穀,與井滎俞經合也。”是不是感覺有點像繞口令?但記住它,對咱們了解腎經可大有幫助!
然後,咱們來瞧瞧足少陰腎經的氣化特點。足少陰經,就像咱們前麵說的,內屬於腎,外行於那特定的縫隙中,通過經別加強對腎的調節。影響足少陰經氣化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麵。
一是腎及相關組織器官功能要是出了岔子,那麻煩可就大了!比如可能會出現耳聾、耳鳴、性功能減退、意誌消沉等讓人頭疼的病症。二是足少陰經在它自己的循行路徑上,如果經氣運行出現障礙,像脊股內後廉痛、足跟痛等問題就會冒出來,而且還會在陰穀、築賓、複溜、太溪、水泉、然穀這些地方出現結絡或者結塊。
足少陰經的氣化功能那可是相當豐富,主要包括六個方麵。
首先是藏精。藏精就是說腎具有貯存、封藏人身精氣的強大作用。腎中精氣可不簡單,它不僅能促進咱們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繁殖,還能參與血液的生成,提高咱們的抗病能力呢!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麵。
第一,維護生殖繁衍。腎精可是胚胎發育的原始物質,而且還能促進生殖功能的成熟。腎精的生成、貯藏和排泄,對於繁衍後代那可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的生殖器官的發育以及生殖能力,全都得依靠腎。人從出生開始,由於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的相互滋養,從幼年起,腎的精氣逐漸充盛。到了青春時期,隨著腎精的不斷充足,就會產生一種神奇的物質,叫做天癸。於是,男子就能產生精液,女子呢,月經按時來潮,性功能逐漸成熟,具備了生殖能力。但隨著人從中年走向老年,腎精也由盛轉虧,天癸的生成也隨之減少,甚至逐漸耗盡,生殖能力也就慢慢下降,直到消失。這充分說明了腎經在生殖方麵那是絕對的主宰,是生殖繁衍的根本。要是腎藏精的功能失常,那可就會導致性功能異常,生殖功能也跟著下降啦。
第二,促進生長發育。生、長、壯、老、已,這可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腎主藏精,說的就是它貯藏精微的能力。這精微呀,可以理解為屬於內分泌係統的關鍵物質。中醫在治療很多有關生長障礙與衰老的病症時,常常會用到補腎的方法,就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腎藏精,膀胱主氣化,這一髒一腑那是保證人體生命最基本功能的關鍵。中國道家主張要守住丹田(就是膀胱與腎所在的地方),這對人體生命功能狀態的影響那可是巨大的。而且,腎藏經還意味著能夠調節機體內部以及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陰陽平衡,決定著人的髒腑氣血盛衰,直接關係著人的強弱壽夭。要是髒腑經絡功能正常,氣血調和,精神內守,形神合一,那就能盡享天年啦。
第三,參與血液生成。腎藏經,精能生髓,而精髓又可以化為血。所以才有“血之源頭在於腎”的說法。《景嶽全書.血證》裏就說:“血即精之屬也,但精藏於腎,所蘊不多,而血富於衝,所至皆是。”所以,在臨床上治療血虛的時候,常用補益精髓的方法。
第四,抵禦外邪侵襲。腎精可是有著抵禦外邪,讓人免於疾病的厲害本事。精充則生命力強,衛外固密,適應力強,邪不易侵。反過來,精虧則生命力弱,外衛不固,適應力弱,邪氣一來就容易生病。所以《素問.金匱真言論》說:“藏於精者,春不病溫。”腎精這種抵禦外邪的能力是正常的生理範疇,和“正氣內存,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意思是一樣的。
接下來是主水液。主水液就是說腎具有主持和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超級功能。腎主水的功能是靠腎陽對水液的氣化來實現的,這叫做腎的“氣化”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和肺、脾、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等髒腑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而肺的宣肅,脾的運化和轉輸,腎的氣化,那可是調節水液代謝平衡的中心環節。要是腎主水的功能失調,氣化失職,開闔失度,那就會引起水液代謝的障礙。氣化失常,關門不利,闔多開少,小便的生成和排泄就會出問題,可能會引起尿少、水腫等病理現象;要是開多闔少,又會出現尿多、尿頻等症狀。
再說說主納氣。正常的唿吸運動可是肺腎相互協調的成果。人體的唿吸運動,雖然是肺在主管,但吸入的氣,必須下歸於腎,由腎氣來攝納,這樣唿吸才能通暢、均勻。《醫碥.氣》裏說:“氣根於腎,亦歸於腎,故曰腎納氣,其息深深。”《類證治裁.卷之二》也講:“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唿吸乃和。”要是腎的納氣功能減退,攝納無權,吸入的氣不能歸納於腎,就會出現唿多吸少、吸氣困難、一動就喘得厲害等腎不納氣的病理變化。
還有主一身陰陽。腎陰和腎陽,這兩者之間,那可是相互製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維持著人體生理上的動態平衡。從陰陽屬性來說,精屬陰,氣屬陽,所以有時候也會把腎精稱為“腎陰”,把腎氣稱為“腎陽”。這裏的“陰”和“陽”,指的是物質和功能的屬性。腎陰腎陽是髒腑陰陽的根本,腎陰充足,全身諸髒的陰也就充足;腎陽旺盛,全身諸髒的陽也就旺盛。所以說,腎陰是全身諸陰的根本,腎陽是全身諸陽的根基。在病理情況下,如果腎陰和腎陽的動態平衡被打破而且不能自行恢複,就會形成腎陰虛和腎陽虛的病理變化。腎陰虛,就會表現出五心煩熱、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男子遺精、女子夢交等症狀;腎陽虛呢,則會表現出精神疲憊、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者遺尿失禁、水腫,還有男子陽痿、女子宮寒不孕等性功能減退的症狀。
再就是主骨生髓,開竅於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裏記載:“腎生骨髓……腎主耳。”骨髓是由腎精化生的,髓藏在骨裏來充養骨骼,還和腦相通(腦可是髓海喲),所謂“腎充則髓實”。髓的生成,為“腎主骨”提供了物質基礎。臨床上所見的有關骨骼和中樞神經係統的病變,很多都和足少陰經氣化異常有關,比如兒童腦癱、發育遲緩,成人的骨質退行性改變所引起的頸椎、腰椎病變。腎開竅於耳,意思是腎氣充足就能上達於耳。臨床上聽力的問題大多要歸咎於耳。其實聲波的傳導要靠耳中一套骨性傳導鏈,還和鼓膜的結構及彈性有關。年老腎氣衰退或者腎虛的患者出現聽力下降,往往是因為骨質或鼓膜結構發生了變化。這類耳聾耳鳴就和足少陰腎經氣化異常有關。臨床上還能見到其他的耳病,但和腎關係不大,比如發熱導致的耳鳴,應該和肝膽之火循經上擾有關。
最後是藏誌,作強之官,伎竅出焉。腎藏誌,這表示人的一種信念和無所畏懼的表現。人的性格和身體狀況是有關係的,身體不好,性格往往也不會很堅強。誌還主管腎的自主調節,也就是所謂的“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對於這句經文,很多醫家的理解比較片麵,認為就是性的功能。但經絡醫學認為,“作強”是超強的意思,“作強之官”指的是人的應激反應,“伎巧出焉”就是指人們平時不具備的能力,在特殊情況下被激發出來所表現出的超常能力。這和咱們現在說的應變能力和超強的免疫能力有關,就像激素的作用。這種能力本來人是具備的,經過訓練,可以讓腎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在 20 世紀 50 年代,有很多練氣功的人,在氣功狀態下能做很多正常人做不了,自己在正常狀況下也做不了的事,這種潛能就存在於腎。除了中國氣功,還有印度瑜伽以及佛教的某些功課,也能把人體的這種潛能激發出來。從中醫的角度思考,調整激發經絡的灌滲狀態應該也能達到這種效果。有些內分泌疾病,比如過敏反應,一般人遇到過敏源都沒事,而過敏者就會表現出不適的症狀,這都是因為腎太敏感興奮導致的。在治療過敏性疾病時,常用腎經穴位,比如尺澤、複溜,配合調理腎的藥物;而治療過敏性腸炎,常用複溜、上巨虛、天樞等,就是遵循這個思路,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那要是腎經受損了,會有啥病症呢?足少陰腎經,流注的時辰是下午五至七點,也就是酉時。它和足太陽膀胱經是相表裏的。主要能治療泌尿生殖係統、神經精神方麵的病症、唿吸係統、消化係統和循環係統的某些病症,還有本經所經過部位的病症。
經絡症方麵,如果腎陰不足,就會以怕熱為主,可能會容易口幹舌燥、得慢性咽喉炎、氣短喘促、心煩心痛、失眠多夢、五心發熱等等。要是腎陽不足,那就以怕冷為主,可能會容易手足冰冷、麵黑如柴、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等。要是兩種症狀都有,甚至有些人冬天怕冷,熱天怕熱,有些人上熱(咽喉痛)下寒(手腳冷),那就說明腎陰陽兩虛,而且正在走向衰老。這就是為什麽有些人未老先衰,有些人卻能青春常駐,關鍵還是腎的問題。
髒腑症方麵,主要表現在主水失司導致水腫,小便不利、遺精、陽痿、心悸、易驚、易恐,耳鳴、眼花。腎氣不足的話,骨髓就會失養,導致骨質疏鬆、齒鬆發枯、麵色無華。
在亢進熱證時,症狀可能有尿黃、尿少、口熱、舌幹、倦怠、足下熱、大腿內側疼痛、性欲增強、月經異常。
衰弱寒證時,症狀可能有尿頻、尿清、腫脹、腿冷、足下冷、下肢麻木痿弱、容易受涼、猶豫不決、性欲減退、腸功能減弱等等。
在日常保健方麵,腎經的循行路線雖然簡單、短,分支少,但是它經過的地方可都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像腎、膀胱、肝、肺、心。除了脾沒有直接絡屬,腎經聯係了其餘四個髒腑。腎經的功能直接影響著咱們肝、肺、心的功能。它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
經絡可不隻是很多人認為的一條線那麽簡單,經絡不僅構建了人體的結構,也支撐著人體的運行。有些人失眠,治療的時候可不能隻盯著心,往往要從腎髒入手。從中醫理論來說,腎主水,心主火,咱們說水火既濟,也就是腎水必須上升,來接濟心火,防止心火過旺,心火也要往下溫煦腎水,防止腎水過寒,這樣心腎交泰,才能陰陽調和,陰陽調和可是睡眠的重要條件。
酉時(17:00~19:00)是腎經當令,腎經最旺。腎經是人體協調陰陽能量的經脈,也是維持體內水液平衡的主要經絡。人體經過申時瀉火排毒,在酉時腎就進入了貯藏精華的階段。這個時候不適合進行過量的運動,也不適合喝太多的水。
最後,咱們來看看古代文獻裏是怎麽說的。《內經》裏講:“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太陰,通於東氣。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耳,藏精於腎。故病在溪。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穀豆,齊應四時,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其液唾。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在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髒為腎,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栗,在誌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
總之,足少陰腎經就像是咱們身體裏的一座神秘寶庫,蘊含著無盡的健康密碼。大家一定要好好了解它、嗬護它,讓咱們的身體更加健康,生活更加美好!
好啦,關於足少陰腎經咱們就聊到這兒啦,希望大家都能通過它收獲滿滿的健康和快樂!
首先,咱們來聊聊這足少陰腎經的歸屬和走向。足少陰經,那可是內屬於咱們的腎髒,在外呢,則是在湧泉至俞府的縫隙中穿行。而且,通過足少陰經別,進一步加強了本經對腎的調節作用。在古代的醫學典籍《素問.靈蘭秘典論》中就提到:“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素問.六節藏象論》也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還有《素問.宣明五氣》講:“腎藏誌。”這都說明了足少陰腎經對咱們人的應激、應變、耐力和堅韌心理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那這足少陰腎經到底是怎麽個走向呢?它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的湧泉,然後從舟骨粗隆下經過,沿著內踝後,進入足跟,接著再向上行於腿肚內側,出了膕窩的內側,繼續向上行股內後緣,通向脊柱的長強(這可是屬於督脈喲),最終屬於腎髒。不僅如此,它還聯絡著膀胱呢!
腎髒部直行的脈,那更是厲害,從腎向上穿過肝和橫膈,進入肺中,沿著喉嚨,就挾於舌根部啦。還有肺部支脈,從肺部出來後,聯絡著心髒,流注於胸中,最後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接。
接下來,咱們得說說這足少陰腎經的穴位之歌。“足少陰腎二十七,湧泉然穀太溪溢,大鍾水泉連照海,複溜交信築賓實,陰穀膝內跗骨後,以上從足走至膝,橫骨大赫聯氣穴,四滿中注肓俞臍,商曲石關陰都密,通穀幽門寸半辟,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靈墟,神藏彧中俞府畢。(左右五十四穴)此一經起於湧泉,終於俞府。取湧泉、然穀、太溪、複溜、陰穀,與井滎俞經合也。”是不是感覺有點像繞口令?但記住它,對咱們了解腎經可大有幫助!
然後,咱們來瞧瞧足少陰腎經的氣化特點。足少陰經,就像咱們前麵說的,內屬於腎,外行於那特定的縫隙中,通過經別加強對腎的調節。影響足少陰經氣化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麵。
一是腎及相關組織器官功能要是出了岔子,那麻煩可就大了!比如可能會出現耳聾、耳鳴、性功能減退、意誌消沉等讓人頭疼的病症。二是足少陰經在它自己的循行路徑上,如果經氣運行出現障礙,像脊股內後廉痛、足跟痛等問題就會冒出來,而且還會在陰穀、築賓、複溜、太溪、水泉、然穀這些地方出現結絡或者結塊。
足少陰經的氣化功能那可是相當豐富,主要包括六個方麵。
首先是藏精。藏精就是說腎具有貯存、封藏人身精氣的強大作用。腎中精氣可不簡單,它不僅能促進咱們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繁殖,還能參與血液的生成,提高咱們的抗病能力呢!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麵。
第一,維護生殖繁衍。腎精可是胚胎發育的原始物質,而且還能促進生殖功能的成熟。腎精的生成、貯藏和排泄,對於繁衍後代那可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的生殖器官的發育以及生殖能力,全都得依靠腎。人從出生開始,由於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的相互滋養,從幼年起,腎的精氣逐漸充盛。到了青春時期,隨著腎精的不斷充足,就會產生一種神奇的物質,叫做天癸。於是,男子就能產生精液,女子呢,月經按時來潮,性功能逐漸成熟,具備了生殖能力。但隨著人從中年走向老年,腎精也由盛轉虧,天癸的生成也隨之減少,甚至逐漸耗盡,生殖能力也就慢慢下降,直到消失。這充分說明了腎經在生殖方麵那是絕對的主宰,是生殖繁衍的根本。要是腎藏精的功能失常,那可就會導致性功能異常,生殖功能也跟著下降啦。
第二,促進生長發育。生、長、壯、老、已,這可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腎主藏精,說的就是它貯藏精微的能力。這精微呀,可以理解為屬於內分泌係統的關鍵物質。中醫在治療很多有關生長障礙與衰老的病症時,常常會用到補腎的方法,就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腎藏精,膀胱主氣化,這一髒一腑那是保證人體生命最基本功能的關鍵。中國道家主張要守住丹田(就是膀胱與腎所在的地方),這對人體生命功能狀態的影響那可是巨大的。而且,腎藏經還意味著能夠調節機體內部以及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陰陽平衡,決定著人的髒腑氣血盛衰,直接關係著人的強弱壽夭。要是髒腑經絡功能正常,氣血調和,精神內守,形神合一,那就能盡享天年啦。
第三,參與血液生成。腎藏經,精能生髓,而精髓又可以化為血。所以才有“血之源頭在於腎”的說法。《景嶽全書.血證》裏就說:“血即精之屬也,但精藏於腎,所蘊不多,而血富於衝,所至皆是。”所以,在臨床上治療血虛的時候,常用補益精髓的方法。
第四,抵禦外邪侵襲。腎精可是有著抵禦外邪,讓人免於疾病的厲害本事。精充則生命力強,衛外固密,適應力強,邪不易侵。反過來,精虧則生命力弱,外衛不固,適應力弱,邪氣一來就容易生病。所以《素問.金匱真言論》說:“藏於精者,春不病溫。”腎精這種抵禦外邪的能力是正常的生理範疇,和“正氣內存,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意思是一樣的。
接下來是主水液。主水液就是說腎具有主持和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超級功能。腎主水的功能是靠腎陽對水液的氣化來實現的,這叫做腎的“氣化”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和肺、脾、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等髒腑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而肺的宣肅,脾的運化和轉輸,腎的氣化,那可是調節水液代謝平衡的中心環節。要是腎主水的功能失調,氣化失職,開闔失度,那就會引起水液代謝的障礙。氣化失常,關門不利,闔多開少,小便的生成和排泄就會出問題,可能會引起尿少、水腫等病理現象;要是開多闔少,又會出現尿多、尿頻等症狀。
再說說主納氣。正常的唿吸運動可是肺腎相互協調的成果。人體的唿吸運動,雖然是肺在主管,但吸入的氣,必須下歸於腎,由腎氣來攝納,這樣唿吸才能通暢、均勻。《醫碥.氣》裏說:“氣根於腎,亦歸於腎,故曰腎納氣,其息深深。”《類證治裁.卷之二》也講:“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唿吸乃和。”要是腎的納氣功能減退,攝納無權,吸入的氣不能歸納於腎,就會出現唿多吸少、吸氣困難、一動就喘得厲害等腎不納氣的病理變化。
還有主一身陰陽。腎陰和腎陽,這兩者之間,那可是相互製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維持著人體生理上的動態平衡。從陰陽屬性來說,精屬陰,氣屬陽,所以有時候也會把腎精稱為“腎陰”,把腎氣稱為“腎陽”。這裏的“陰”和“陽”,指的是物質和功能的屬性。腎陰腎陽是髒腑陰陽的根本,腎陰充足,全身諸髒的陰也就充足;腎陽旺盛,全身諸髒的陽也就旺盛。所以說,腎陰是全身諸陰的根本,腎陽是全身諸陽的根基。在病理情況下,如果腎陰和腎陽的動態平衡被打破而且不能自行恢複,就會形成腎陰虛和腎陽虛的病理變化。腎陰虛,就會表現出五心煩熱、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男子遺精、女子夢交等症狀;腎陽虛呢,則會表現出精神疲憊、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者遺尿失禁、水腫,還有男子陽痿、女子宮寒不孕等性功能減退的症狀。
再就是主骨生髓,開竅於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裏記載:“腎生骨髓……腎主耳。”骨髓是由腎精化生的,髓藏在骨裏來充養骨骼,還和腦相通(腦可是髓海喲),所謂“腎充則髓實”。髓的生成,為“腎主骨”提供了物質基礎。臨床上所見的有關骨骼和中樞神經係統的病變,很多都和足少陰經氣化異常有關,比如兒童腦癱、發育遲緩,成人的骨質退行性改變所引起的頸椎、腰椎病變。腎開竅於耳,意思是腎氣充足就能上達於耳。臨床上聽力的問題大多要歸咎於耳。其實聲波的傳導要靠耳中一套骨性傳導鏈,還和鼓膜的結構及彈性有關。年老腎氣衰退或者腎虛的患者出現聽力下降,往往是因為骨質或鼓膜結構發生了變化。這類耳聾耳鳴就和足少陰腎經氣化異常有關。臨床上還能見到其他的耳病,但和腎關係不大,比如發熱導致的耳鳴,應該和肝膽之火循經上擾有關。
最後是藏誌,作強之官,伎竅出焉。腎藏誌,這表示人的一種信念和無所畏懼的表現。人的性格和身體狀況是有關係的,身體不好,性格往往也不會很堅強。誌還主管腎的自主調節,也就是所謂的“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對於這句經文,很多醫家的理解比較片麵,認為就是性的功能。但經絡醫學認為,“作強”是超強的意思,“作強之官”指的是人的應激反應,“伎巧出焉”就是指人們平時不具備的能力,在特殊情況下被激發出來所表現出的超常能力。這和咱們現在說的應變能力和超強的免疫能力有關,就像激素的作用。這種能力本來人是具備的,經過訓練,可以讓腎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在 20 世紀 50 年代,有很多練氣功的人,在氣功狀態下能做很多正常人做不了,自己在正常狀況下也做不了的事,這種潛能就存在於腎。除了中國氣功,還有印度瑜伽以及佛教的某些功課,也能把人體的這種潛能激發出來。從中醫的角度思考,調整激發經絡的灌滲狀態應該也能達到這種效果。有些內分泌疾病,比如過敏反應,一般人遇到過敏源都沒事,而過敏者就會表現出不適的症狀,這都是因為腎太敏感興奮導致的。在治療過敏性疾病時,常用腎經穴位,比如尺澤、複溜,配合調理腎的藥物;而治療過敏性腸炎,常用複溜、上巨虛、天樞等,就是遵循這個思路,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那要是腎經受損了,會有啥病症呢?足少陰腎經,流注的時辰是下午五至七點,也就是酉時。它和足太陽膀胱經是相表裏的。主要能治療泌尿生殖係統、神經精神方麵的病症、唿吸係統、消化係統和循環係統的某些病症,還有本經所經過部位的病症。
經絡症方麵,如果腎陰不足,就會以怕熱為主,可能會容易口幹舌燥、得慢性咽喉炎、氣短喘促、心煩心痛、失眠多夢、五心發熱等等。要是腎陽不足,那就以怕冷為主,可能會容易手足冰冷、麵黑如柴、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等。要是兩種症狀都有,甚至有些人冬天怕冷,熱天怕熱,有些人上熱(咽喉痛)下寒(手腳冷),那就說明腎陰陽兩虛,而且正在走向衰老。這就是為什麽有些人未老先衰,有些人卻能青春常駐,關鍵還是腎的問題。
髒腑症方麵,主要表現在主水失司導致水腫,小便不利、遺精、陽痿、心悸、易驚、易恐,耳鳴、眼花。腎氣不足的話,骨髓就會失養,導致骨質疏鬆、齒鬆發枯、麵色無華。
在亢進熱證時,症狀可能有尿黃、尿少、口熱、舌幹、倦怠、足下熱、大腿內側疼痛、性欲增強、月經異常。
衰弱寒證時,症狀可能有尿頻、尿清、腫脹、腿冷、足下冷、下肢麻木痿弱、容易受涼、猶豫不決、性欲減退、腸功能減弱等等。
在日常保健方麵,腎經的循行路線雖然簡單、短,分支少,但是它經過的地方可都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像腎、膀胱、肝、肺、心。除了脾沒有直接絡屬,腎經聯係了其餘四個髒腑。腎經的功能直接影響著咱們肝、肺、心的功能。它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
經絡可不隻是很多人認為的一條線那麽簡單,經絡不僅構建了人體的結構,也支撐著人體的運行。有些人失眠,治療的時候可不能隻盯著心,往往要從腎髒入手。從中醫理論來說,腎主水,心主火,咱們說水火既濟,也就是腎水必須上升,來接濟心火,防止心火過旺,心火也要往下溫煦腎水,防止腎水過寒,這樣心腎交泰,才能陰陽調和,陰陽調和可是睡眠的重要條件。
酉時(17:00~19:00)是腎經當令,腎經最旺。腎經是人體協調陰陽能量的經脈,也是維持體內水液平衡的主要經絡。人體經過申時瀉火排毒,在酉時腎就進入了貯藏精華的階段。這個時候不適合進行過量的運動,也不適合喝太多的水。
最後,咱們來看看古代文獻裏是怎麽說的。《內經》裏講:“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太陰,通於東氣。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耳,藏精於腎。故病在溪。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穀豆,齊應四時,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其液唾。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在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髒為腎,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栗,在誌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
總之,足少陰腎經就像是咱們身體裏的一座神秘寶庫,蘊含著無盡的健康密碼。大家一定要好好了解它、嗬護它,讓咱們的身體更加健康,生活更加美好!
好啦,關於足少陰腎經咱們就聊到這兒啦,希望大家都能通過它收獲滿滿的健康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