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此時,朝堂上那幫老臣終於明白了徐寶祿和錢進的“良苦用心”。眾位大臣品著美酒,聽著激情四射的論道,看著竇瑪力演示的“神跡”,好不愜意。孰料,這場酒會在徐寶祿等人的牽引下,逐步演變成了破除海禁的一道利劍。
海禁是高祖定下的規矩,那是祖製,我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要明目張膽的破除,那便是違製。最主要的,這海禁一除,漕運就有了威脅。或許這便是某些大臣們此刻的想法。
果然,梅若亭作為國子監祭酒,中原理學大家,聖人學說的集大成者,他首先站了出來,聲淚俱下的控訴道:“太後,陛下,徐家小兒狼子野心,他和異人精心編了這麽個局,就是為了誆騙您二位啊?與異人通商之後,這海禁便等於名存實亡。高祖皇帝定下的規矩,豈能兒戲?”
工部曹尚書也跳出來說道:“太後,徐寶祿這是欺君啊。前幾個月,新晉狀元錢進便打過這海運的主意。如今,他們兩個又把異人使團帶到京城來,目的便是這海禁,其亡我大陳之心昭然若揭啊。”
聽得梅祭酒和曹尚書這番提醒,朝中大臣又不少醒過神來。
是了,他們還吃著漕運的好處,若是這海禁一除,到時候有漕六省北運的漕糧走海路怎麽辦?頓時,朝堂裏麵跪到了一大片元老,多是聲討徐寶祿和錢進的。有大臣聲淚俱下,或是以頭觸地,竟然磕出了血印子,看著著實嚇人。
錢進望著此番情景長歎了口氣。他終於可以理解為什麽首輔歸天之前要帶走一批人了:庸臣誤國,這些人即便都殺了,也是罪有應得。隻是,首輔最後還是心軟了。
太後望著跪倒的群臣,兩彎柳葉眉皺了皺。異人的長處,她已經見識了一二;世界的廣袤,她今天也窺見了一斑。為了陳國國祚的延續,為了大陳的江山永固,她對通商的事心動了。況且,以前陳國不也造過大船出海遠洋嗎?
正當她欲好言勸解諸位大臣時,錢進已經搶先一步說道:“太後,陛下。大臣們怕是有些誤解。這通商之事並不是一次全部開放。微臣以為,我大陳可以在南邊先試著畫一個圈,幾年之後便可以收奇效。”
“畫個圈?那你以為畫在哪裏好?”太後自放下應劫之說的包袱,對錢進看著越來越順眼。聽他將試點通商口岸之事說成畫圈,她覺著這說法新奇。
錢進察言觀色,奏道:“觀海城乃南洋諸國赴大陳的門戶,微臣以為設在那裏好。”
“哦?你這是出自公心還是私心啊?”
“嗬嗬……公私都有。”
太後不置可否。雖然錢進說的在理,可如今朝堂上還有那麽多跪著的大臣需要打發,她還得準備一番說辭。
徐寶祿估摸著這事已經成了一大半,隻是還需要添最後一把火。他略一思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正色說道:“太後……陛下……開放通商口岸對我大陳有百利而無一害。若是我大陳能夠走出國門,將來開疆拓土、不世功勳啊。”
“臣附議。”
“臣亦附議。”
……
戶部新任尚書呂頌、督察院禦史範無病、刑部尚書劉隆、大理寺卿陸川,以及吏部的安如海、林佑堂等人亦跪倒在地,請求對開放通商一事準奏。
徐寶祿既然下這麽大力氣開放通商,怎麽可能不聯絡一些黨羽?
呂頌作為老首輔的班底,自然是站在徐寶祿這邊的。再者,他如今已經領了戶部尚書的職,每日操心國庫之事,倍感壓力,這開放通商與他有利。範無病、劉隆和陸川三人是大清洗的主力,得罪的官員不少,自然也是與新任首輔綁在一起。至於林佑堂等人,他與徐寶祿交好,又都是吏部的人,自然是站在徐首輔一邊。
徐寶祿出任首輔的時日尚短,但能網羅到這些位大臣的支持已經不易。
還有些官員則選擇作壁上觀,這裏麵便以史尚書為首。他已經一大把年紀,準備過幾年安穩日子,到時候也好告老還鄉。兵部的丁尚書則是有些猶豫不決,這通商口岸一開,倭寇便名正言順的進來了。可是,他又隱隱有些期待,倭寇若是進來,他就有的仗打了。
太後看著殿前跪倒的群臣,臉色陰晴不定,暴喝道:“如今異人使團的諸位都在,你們都是朝廷的重臣,如此做派真是丟臉丟到家了。”
群臣見太後盛怒,你看我我看你,最後都不情不願的起了身。有大臣朝梅祭酒和曹尚書等人打眼色,詢問下一步該怎麽辦。
太後此時已經打定主意力推通商。她整了整思緒,片刻後朱唇輕啟道:“異人使團入朝,實為開放通商口岸而來。今日一番交流,哀家已知異人頗有長處,與異人通商利於國祚延續。若是祖宗怪罪,有我擔著。諸位可還有異議?”
“太後聖明。”徐寶祿等人當即恭維道。
曹尚書遲疑片刻,上前奏道:“太後,即便這通商口岸要開,那也不能選在觀海城啊?”
“那你覺得放在哪裏好?”鄭太後冷聲問道,言語之中已有不滿之意:“哀家剛剛可是親耳聽見你反對通商之事。”
“剛剛是老臣愚鈍,臣以為第一個通商口岸應該設在……山東威海。”
“曹尚書變得真快。”兵部丁尚書冷聲說道:“通商口岸設在威海,與京城雖相聚八百裏,可若是騎兵突襲的話也隻需一天一夜的時間。到時候京畿的防衛該怎麽辦?這通商口岸自然是離京城越遠越好。”
曹尚書見通商之事已經無可阻擋,便想趁機撈點好處,把這通商口岸爭取過來放到他的山東老家。奈何他先前叫的兇,如今被丁尚書這麽一擠兌,竟有些理屈詞窮。
太後見諸事已定,便準備先行迴宮休息。今日與群臣爭鬥,她已經有些疲乏。
“徐首輔,哀家先迴宮了,你好生招待異人使團,再將通商之事擬個章程出來。”
“是……恭送太後。”
群臣也紛紛跪送太後迴宮。陛下也迴禦書房了,是被太後“請”走的。今日的酒會,他的心思大部分都在異人使團那兩名年輕女子身上,後來見到寶兒和艾米莉氣質不俗,又有些心癢難耐。幸虧他行事隱秘,沒有被錢進瞧見。
錢進此時終於放下心來。通商口岸一開,他到時候便可以名正言順的去做海外貿易,算是掃清了前路第一道障礙;再者,今日又把《天工考》獻給了太後,算是圓了二師兄一個心願。
他找了個酒杯倒滿,走到竇瑪力跟前說道:“閣下,通商之事已定,諸位不如隨我一起敬陳國的大臣們一杯?”
“那是應該的。”竇瑪力爽朗的笑道。
待錢進領著竇瑪力等人來到陳國大臣們這一邊時,梅祭酒等人板著個臉,衣袖一揮便揚長而去。不少大臣跟隨,一時間這謹身殿竟然走了一大半大臣。
錢進不以為意,走到徐寶祿跟前說道:“首輔,通商一事若是您力挽狂瀾,今日隻怕還要多些波折。”
“這是老首輔的遺願,本官即便得罪些人也要一力促成。”徐寶祿仰天長歎,緊接著又吩咐道:“此事雖已告一段落,但後麵還有些事要辦,你趕緊寫個折子,有什麽要求一並呈上,到時候自有我去與太後和陛下稟報。”
“一切聽首輔調度。”錢進舉杯一飲而盡。
此間事了。異人使團自然要與留下的大臣們慶祝一番。
錢進伸手朝寶兒和艾米莉豎了個大拇指,讚道:“今日這差辦的不錯。”
寶兒吐了吐舌頭,有些誇張的說道:“今日才算見識到朝廷裏麵的風風雨雨。”頓了頓,她細細打量了自己一番,問道:“今日我這身沒人瞧得出是個女子吧?”
艾米莉扶住寶兒的身軀左瞧右瞧,說道:“應該看不出來。”
錢進望著她倆胸前微微隆起,無奈的說道:“都隨我迴院子裏去吧。”
三人剛出謹身殿大門,前麵一名穿紅袍的官員攔住了去路,正是兵部的丁尚書。
“丁尚書,有段日子沒見了吧,上次那酒覺得怎麽樣?若不夠的話晚輩再送些過去。”錢進笑著上前行了一禮。
丁尚書對錢進的玩笑話不為所動,好一會兒才說道:“這通商之事定下了,可你有沒有想過我大陳為什麽要施行海禁?”
“願聞其詳……”
“陛下新登大寶的時候,我大陳說不上安定。北邊有韃靼,遼東有女真,海上有倭寇,內裏有明王。沿海是富庶之地,這倭寇肆掠也有些年頭了,之所以重啟海禁,便有阻斷倭寇的緣故。如今是因為他們國內鬥的不可開交,才消停了些。今日已經敲定了通商之事,倭寇也可以趁機來我大陳作亂。你可想好了應對之策?”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再說了,通商口岸開放之後,倭寇若是想來陳國通商,自有陳律約束;若是這些倭寇不按規矩來,晚輩第一個不同意,自然是殺之而後快。”頓了頓,錢進換上一副笑臉,說道:“今日正好有事與丁尚書稟報。我如今得了個錦衣衛的千戶,手下卻無一兵一卒。太後已經答應給我五百兵士,要丁尚書想辦法。”
“我哪有什麽辦法,兵都在五軍都督府。”
“隻要三百……”
“三百也沒有……”
“一個兵一斤酒,如何?”
“成交!”
</p>
此時,朝堂上那幫老臣終於明白了徐寶祿和錢進的“良苦用心”。眾位大臣品著美酒,聽著激情四射的論道,看著竇瑪力演示的“神跡”,好不愜意。孰料,這場酒會在徐寶祿等人的牽引下,逐步演變成了破除海禁的一道利劍。
海禁是高祖定下的規矩,那是祖製,我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要明目張膽的破除,那便是違製。最主要的,這海禁一除,漕運就有了威脅。或許這便是某些大臣們此刻的想法。
果然,梅若亭作為國子監祭酒,中原理學大家,聖人學說的集大成者,他首先站了出來,聲淚俱下的控訴道:“太後,陛下,徐家小兒狼子野心,他和異人精心編了這麽個局,就是為了誆騙您二位啊?與異人通商之後,這海禁便等於名存實亡。高祖皇帝定下的規矩,豈能兒戲?”
工部曹尚書也跳出來說道:“太後,徐寶祿這是欺君啊。前幾個月,新晉狀元錢進便打過這海運的主意。如今,他們兩個又把異人使團帶到京城來,目的便是這海禁,其亡我大陳之心昭然若揭啊。”
聽得梅祭酒和曹尚書這番提醒,朝中大臣又不少醒過神來。
是了,他們還吃著漕運的好處,若是這海禁一除,到時候有漕六省北運的漕糧走海路怎麽辦?頓時,朝堂裏麵跪到了一大片元老,多是聲討徐寶祿和錢進的。有大臣聲淚俱下,或是以頭觸地,竟然磕出了血印子,看著著實嚇人。
錢進望著此番情景長歎了口氣。他終於可以理解為什麽首輔歸天之前要帶走一批人了:庸臣誤國,這些人即便都殺了,也是罪有應得。隻是,首輔最後還是心軟了。
太後望著跪倒的群臣,兩彎柳葉眉皺了皺。異人的長處,她已經見識了一二;世界的廣袤,她今天也窺見了一斑。為了陳國國祚的延續,為了大陳的江山永固,她對通商的事心動了。況且,以前陳國不也造過大船出海遠洋嗎?
正當她欲好言勸解諸位大臣時,錢進已經搶先一步說道:“太後,陛下。大臣們怕是有些誤解。這通商之事並不是一次全部開放。微臣以為,我大陳可以在南邊先試著畫一個圈,幾年之後便可以收奇效。”
“畫個圈?那你以為畫在哪裏好?”太後自放下應劫之說的包袱,對錢進看著越來越順眼。聽他將試點通商口岸之事說成畫圈,她覺著這說法新奇。
錢進察言觀色,奏道:“觀海城乃南洋諸國赴大陳的門戶,微臣以為設在那裏好。”
“哦?你這是出自公心還是私心啊?”
“嗬嗬……公私都有。”
太後不置可否。雖然錢進說的在理,可如今朝堂上還有那麽多跪著的大臣需要打發,她還得準備一番說辭。
徐寶祿估摸著這事已經成了一大半,隻是還需要添最後一把火。他略一思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正色說道:“太後……陛下……開放通商口岸對我大陳有百利而無一害。若是我大陳能夠走出國門,將來開疆拓土、不世功勳啊。”
“臣附議。”
“臣亦附議。”
……
戶部新任尚書呂頌、督察院禦史範無病、刑部尚書劉隆、大理寺卿陸川,以及吏部的安如海、林佑堂等人亦跪倒在地,請求對開放通商一事準奏。
徐寶祿既然下這麽大力氣開放通商,怎麽可能不聯絡一些黨羽?
呂頌作為老首輔的班底,自然是站在徐寶祿這邊的。再者,他如今已經領了戶部尚書的職,每日操心國庫之事,倍感壓力,這開放通商與他有利。範無病、劉隆和陸川三人是大清洗的主力,得罪的官員不少,自然也是與新任首輔綁在一起。至於林佑堂等人,他與徐寶祿交好,又都是吏部的人,自然是站在徐首輔一邊。
徐寶祿出任首輔的時日尚短,但能網羅到這些位大臣的支持已經不易。
還有些官員則選擇作壁上觀,這裏麵便以史尚書為首。他已經一大把年紀,準備過幾年安穩日子,到時候也好告老還鄉。兵部的丁尚書則是有些猶豫不決,這通商口岸一開,倭寇便名正言順的進來了。可是,他又隱隱有些期待,倭寇若是進來,他就有的仗打了。
太後看著殿前跪倒的群臣,臉色陰晴不定,暴喝道:“如今異人使團的諸位都在,你們都是朝廷的重臣,如此做派真是丟臉丟到家了。”
群臣見太後盛怒,你看我我看你,最後都不情不願的起了身。有大臣朝梅祭酒和曹尚書等人打眼色,詢問下一步該怎麽辦。
太後此時已經打定主意力推通商。她整了整思緒,片刻後朱唇輕啟道:“異人使團入朝,實為開放通商口岸而來。今日一番交流,哀家已知異人頗有長處,與異人通商利於國祚延續。若是祖宗怪罪,有我擔著。諸位可還有異議?”
“太後聖明。”徐寶祿等人當即恭維道。
曹尚書遲疑片刻,上前奏道:“太後,即便這通商口岸要開,那也不能選在觀海城啊?”
“那你覺得放在哪裏好?”鄭太後冷聲問道,言語之中已有不滿之意:“哀家剛剛可是親耳聽見你反對通商之事。”
“剛剛是老臣愚鈍,臣以為第一個通商口岸應該設在……山東威海。”
“曹尚書變得真快。”兵部丁尚書冷聲說道:“通商口岸設在威海,與京城雖相聚八百裏,可若是騎兵突襲的話也隻需一天一夜的時間。到時候京畿的防衛該怎麽辦?這通商口岸自然是離京城越遠越好。”
曹尚書見通商之事已經無可阻擋,便想趁機撈點好處,把這通商口岸爭取過來放到他的山東老家。奈何他先前叫的兇,如今被丁尚書這麽一擠兌,竟有些理屈詞窮。
太後見諸事已定,便準備先行迴宮休息。今日與群臣爭鬥,她已經有些疲乏。
“徐首輔,哀家先迴宮了,你好生招待異人使團,再將通商之事擬個章程出來。”
“是……恭送太後。”
群臣也紛紛跪送太後迴宮。陛下也迴禦書房了,是被太後“請”走的。今日的酒會,他的心思大部分都在異人使團那兩名年輕女子身上,後來見到寶兒和艾米莉氣質不俗,又有些心癢難耐。幸虧他行事隱秘,沒有被錢進瞧見。
錢進此時終於放下心來。通商口岸一開,他到時候便可以名正言順的去做海外貿易,算是掃清了前路第一道障礙;再者,今日又把《天工考》獻給了太後,算是圓了二師兄一個心願。
他找了個酒杯倒滿,走到竇瑪力跟前說道:“閣下,通商之事已定,諸位不如隨我一起敬陳國的大臣們一杯?”
“那是應該的。”竇瑪力爽朗的笑道。
待錢進領著竇瑪力等人來到陳國大臣們這一邊時,梅祭酒等人板著個臉,衣袖一揮便揚長而去。不少大臣跟隨,一時間這謹身殿竟然走了一大半大臣。
錢進不以為意,走到徐寶祿跟前說道:“首輔,通商一事若是您力挽狂瀾,今日隻怕還要多些波折。”
“這是老首輔的遺願,本官即便得罪些人也要一力促成。”徐寶祿仰天長歎,緊接著又吩咐道:“此事雖已告一段落,但後麵還有些事要辦,你趕緊寫個折子,有什麽要求一並呈上,到時候自有我去與太後和陛下稟報。”
“一切聽首輔調度。”錢進舉杯一飲而盡。
此間事了。異人使團自然要與留下的大臣們慶祝一番。
錢進伸手朝寶兒和艾米莉豎了個大拇指,讚道:“今日這差辦的不錯。”
寶兒吐了吐舌頭,有些誇張的說道:“今日才算見識到朝廷裏麵的風風雨雨。”頓了頓,她細細打量了自己一番,問道:“今日我這身沒人瞧得出是個女子吧?”
艾米莉扶住寶兒的身軀左瞧右瞧,說道:“應該看不出來。”
錢進望著她倆胸前微微隆起,無奈的說道:“都隨我迴院子裏去吧。”
三人剛出謹身殿大門,前麵一名穿紅袍的官員攔住了去路,正是兵部的丁尚書。
“丁尚書,有段日子沒見了吧,上次那酒覺得怎麽樣?若不夠的話晚輩再送些過去。”錢進笑著上前行了一禮。
丁尚書對錢進的玩笑話不為所動,好一會兒才說道:“這通商之事定下了,可你有沒有想過我大陳為什麽要施行海禁?”
“願聞其詳……”
“陛下新登大寶的時候,我大陳說不上安定。北邊有韃靼,遼東有女真,海上有倭寇,內裏有明王。沿海是富庶之地,這倭寇肆掠也有些年頭了,之所以重啟海禁,便有阻斷倭寇的緣故。如今是因為他們國內鬥的不可開交,才消停了些。今日已經敲定了通商之事,倭寇也可以趁機來我大陳作亂。你可想好了應對之策?”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再說了,通商口岸開放之後,倭寇若是想來陳國通商,自有陳律約束;若是這些倭寇不按規矩來,晚輩第一個不同意,自然是殺之而後快。”頓了頓,錢進換上一副笑臉,說道:“今日正好有事與丁尚書稟報。我如今得了個錦衣衛的千戶,手下卻無一兵一卒。太後已經答應給我五百兵士,要丁尚書想辦法。”
“我哪有什麽辦法,兵都在五軍都督府。”
“隻要三百……”
“三百也沒有……”
“一個兵一斤酒,如何?”
“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