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貴怔怔無言,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答話。這中年男子的一番話,確實在理。這五色蝦與那雞鴨魚腩結局並無不同,皆是入了人的五髒廟,隻是過程稍有不同罷了。
齊清風意外的挑了下眉梢,這番類似話,自己還在東勝神洲時,聽聞過。那時候,一個來齊家蹭吃蹭喝的老儒生,待酒足飯飽後,微醺著說了那麽一番話。
“咱們大多數人呐,瞧著幹幹淨淨的,但實際上,心裏頭齷齪著呢。瞧瞧這滿桌的葷腥,哎,不妨說道說道這燒鵝掌。什麽做法?將活鵝置於滾燙的鐵板,以鐵籠罩住,鵝掌遭燙,鵝邊慘叫邊撲棱急跳,待其掌鼓脹如團扇時割取,蘸醬即可食之。我聽說南域李氏王朝有種酷刑,叫炮烙,大同小異,不過是人換鵝罷了。”
“咱們人呐,可別低估了自個兒心裏的黑暗欲壑,能鐵石心腸的對待世間萬物,包括自己。暴力血腥,弱肉強食,這是自古的生存的規矩。我在世間晃悠了那麽些年,想要做的無外乎就那麽幾件事兒。其中有一件,便是想給這生存規矩加一條名為欲望自縛的鎖鏈,即精神自救。這座天下,不是單單屬於人族的,自古是萬族共存,這也是規矩。人族,不過也是萬族之一罷了,僥幸當了天下的主人,是不是該仁慈些呢?人與世間所有生命皆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若萬物意義皆失,唯獨咱們人有意義,那這意義無論怎麽瞧都是一樁陰謀,一樁醜聞。繩若是斷了,螞蚱都得落水,一隻也逃不掉。”
“人族與萬族...或者可笑的說,人族與妖族早已是站在了對立麵,雙方的角色是互為敵人。但做不做惡人,咱們人族和妖族,還是可以思量一下的。敵人,是種族角色。惡人,是道德角色。種族區分邊界,是一條條死胡同;但道德卻沒有,世間道理是相通的。這是人族與妖族,呸,是人族與萬族之間,能否共存的關鍵。”
齊清風猶記得,那會兒自己的老爹,一向不喜歡聽大道理的齊瑞龍,從頭至尾都是認認真真的聽著老儒生絮絮叨叨。
齊清風還記得,那一盤子燒鵝掌,全被老儒生大快朵頤入肚了,事後還一抹滿嘴油膩,樂嗬嗬的美其名曰:“吃燒鵝掌此等罪孽之事,交由老朽代勞便是了,反正債多不壓身嘛。”而齊瑞龍沉默著,恭恭敬敬,起身一拜。
湖畔邊,中年男子一拍腦袋,笑道:“說了這麽久卻一直忘了自我介紹,在下林德,是此土狗山一帶的縣官。諸位少年要是遇上些什麽難事兒,大可找我。”
隻是,中年男子訝異的發現,當他說完這番話時,在場的一眾人皆是麵麵相覷,氣氛一下子便沉默了。尤其是王富貴,望向他的眼裏多了不加掩飾的敵意。
林德不露聲色,但心裏已了然,這幾個外來少年,多半是從當地百姓口中聽說過他的“風光”事跡。
果不其然,王富貴皺著眉頭,陰陽怪氣的開腔道:“您就是那個顛倒是非黑白,潑人一身髒水的青天大老爺?怪不得能說出之前那番話,您心裏藏著的獠牙,怕是已經把良心都吃了個精光喲。”
林德聞言,也不氣惱,隻是笑著搖搖頭,輕聲道:“此地想來也不歡迎在下了,不如就此別過為好。諸位少年,後會有期。”說罷,林德朝著眾人輕輕抱拳,轉身入了船舍。老船夫也是識趣的掌蒿,駛著客舟離岸而去。
“後會無期,免得瞧見了晦氣,晦氣!”王富貴瞧著客舟遠去,便故意扯著嗓子大喊了一通,隨後扭過頭撇撇嘴,顯然這口氣出的不夠盡興。
墨世平沉默的目送客舟遠去,他有些沒弄明白,懂了那麽多道理的林德,瞧著明明像個好人,怎的就做出那等齷齪之事?是因為官場的風氣使然?還是林德在他們幾人麵前,故意藏起了自個兒的狐狸尾巴?
墨世平輕歎了一聲,不願多琢磨這些人心是非。越想會越覺得,利字當頭,人心叵測。這樣的消極想法,不好。他還是更願意相信,這個世上,好人要多些的。就像糖葫蘆,嚼到最後,終歸是甜的要蓋過酸的。否則,還叫什麽糖葫蘆,不如叫澀葫蘆。
遠去的客舟漸漸消逝在霧靄之中,唯有船頭吊著的那一盞亮堂堂的紅燈籠,暈開了些許霧氣。船尾,一蒿高,一蒿低,不疾不徐掌舟的老船夫忽然歎聲,嘟囔了一句,“老爺,為何不對他們說些心裏話呢。反正都是些外來客,不會在此地久留的。”
船簾一挑,林德拎著兩壺小酒走到了船尾,遞了一壺給老船夫,笑道:“歇會吧,潤潤嗓子。”老船夫也不矯情推脫,接過小酒灌了一大口,寒霧裏醺的冷颼颼的身子骨熱了些,話匣子也就打開了。
“老爺,有些事情一直憋在心裏頭,委屈哇,難受哇。”
林德笑著搖搖頭,抿了一口小酒,輕歎一聲:“算不得,問心無愧便足矣。”
老船夫原先侍奉的是此地縣官楊之誌,深得楊之誌的信任。林德走馬就任後,便侍奉林德。也隻有他知道,楊之誌與林德之間的交情,他是負責二人秘密來往書信的交接人。
楊之誌與林德早就相識,而且相識之地,正是此五色潭,同為喜好夜釣之人。方才,林德瞥見岸上亮光,隔著朦朧霧靄,恍惚之間竟以為是昔日故友楊之誌鬼魂歸來,便招唿著老船夫趕忙靠過去。隻是在靠岸途中,林德便察覺到,是自個兒愣神了,觸景生情,又作瞎想了。那活熗蝦的吃法,最初便是楊之誌教他的。
楊之誌與林德,屬官場同僚。自林德遊曆五色潭與楊之誌相識之後,二人便覺意氣相投,之後便開始來往書信。不過,這些書信中,幾乎都是二人的愛好,絲毫沒有與官場有關的話題。比如楊之誌常常喜歡寫一些關於流螢的詩詞夾雜其中,而林德則喜歡寫些垂釣的感悟,多是些文人之間的雅俗趣事。
但楊之誌寄去的最後一封信,破例了。
“林兄敬啟。吾近日深感惶恐,夜不能寐,冥冥之中猶覺時不吾待。此方數萬百姓心係吾身,水利未通,山道險阻,吾心迫之,急之。然官僚兇惡,擇餘而噬。雖無悔一死,卻恐吾之前舉半途而廢之。吾若驟逝,冀林兄能勝此任,以償遺憾。感激涕零,伏首叩地。”
林德多少也是聽聞過些楊之誌官場不如意,卻沒想到,竟然已經不是簡單的排擠了,而是要取他性命。林德當即修書一封,隻是信還未寄到,林德便聽聞了楊之誌死在了山坳坳裏。據說是跌了一跤,滾下山坡,磕破了腦袋,便死了。
再之後,林德低聲下氣,求著官場上攢下的人脈,轉任赴土狗山當了縣官。林德自知位卑言輕,暗中怕是有不少人懷疑他與楊之誌的關係。於是,林德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汙了楊之誌的名聲,暗中找人砸了百姓修的山神廟。此舉無非就是想讓那些暗中之輩覺得,他林德與楊之誌是有前嫌的,借此機會蓄意報複。
果不其然,林德這任縣官,當的很安穩,沒有人找他麻煩。也由此,林德才能在這土狗山一帶,幫著楊之誌心心念念的數萬百姓,繼續開山修路,修葺水利。
這些事情,除了老船夫,林德從未與一人提起過,守口如瓶,就怕遇到那萬一。林德無懼一死,可楊之誌交由了他的重擔,他不得不挑著。哪怕有違文人之心,他也要低眉順目的活著,好好活著。
客舟之上,林德仰頭灌下一大口酒,又接一口,也隻有在此地,他才敢稍稍不克製自己。
故友所托,刀山火海,欣然赴之,萬死不辭。
不勝酒力的林德麵色微醺,斜靠船欄,望著眼前茫茫的霧靄,他反倒覺得比在岸上,比在灼灼日光之下,更加讓他心安。他想著,日後九泉之下相見,笑著與楊之誌碰碗時,定要抱怨一聲,“這個擔子挑的,委屈哇,難受哇。”
不知不覺,林德靠著船欄,響起了微鼾。老船夫心疼的上前一小步,脫下蓑衣披在他身上。原本有著江南才子美譽的林德,自來了土狗山當了縣官後,眉頭之間便再也沒了文人的風流寫意,隻有舒展不開的愁苦,不敢為外人道也。
老船夫一蒿高,一蒿低的掌舟,盡量慢些,再慢些。一旦迴了岸上,離了這無邊無際的濃霧,林德的眉梢又該皺著了,又該背起一身罵名,還得強打著笑臉,小心翼翼的走在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
老船夫弄不懂了,世人常說,隻有雞鳴狗盜的鼠雀之輩才害怕頭頂的火傘高張。可為何問心無愧的林德偏偏要遮遮掩掩,而那些個暗自給楊之誌下絆子的惡人卻可以正大光明的談笑風生。
五色潭碧波萬頃,一望無際,可客舟終歸是要靠岸的。
“老爺,到岸了。”
林德睜開惺忪的困眼,扶著船欄,晃晃悠悠的站起身子,仰頭望了眼泛起魚肚白的天邊,笑歎一聲,“瞧這天色,又是一個晴空高照的好日子。”
林德與老船夫相繼下了客舟,一腳深一腳淺的走在山路上。走著走著,林德腳下一個沒注意,踢著了一塊硬石子,當即疼的蹲下腰,輕輕揉著腳尖。
可老船夫等了片刻,也未見林德起身,這才低頭一瞧。林德手捂著腳尖,卻淚流滿麵,泣不成聲。
“楊兄跌下山坡,磕破腦袋時,得多疼呐。他心裏得多委屈,多難受哇。”
老船夫怔怔無言,蹲下身,抬手輕拍著林德的後背。至此,老船夫好像有些明白了,楊老爺活著的時候,為何獨獨與林德交了朋友。甚至常常在讀著書信時,會發自內心的輕笑兩聲。
千金易得,知己難覓。楊之誌與林德的交情雖隻有一麵之謀,幾封書信所托,卻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楊之誌事先已有所察覺,卻仍是笑著與那一行人上山而去。是因為楊之誌篤信,林德收到那封信後,不會猶豫,更不會拒絕。哪怕自己慘遭毒手,仍舊會有一個好縣官繼任此地,完成自己未竟之事。
在上山之前,楊之誌找到了老船夫,笑著說了最後一番話,“可能不久後,林兄便會來此,接替我的位置。林兄是個喜歡夜釣之人,到時候煩請您老幫著照顧一二。時間久了便要勸上一勸,莫要讓他在五色潭的大霧裏受涼了。”
“林兄喜飲‘蓮花白’,此地倒無此酒販賣,怕是要委屈他了。對了,案桌之上,有一顆閑章,文曰‘官要自作’,是我頗為喜好之物,請代為轉交給林兄,算是聊表心意。”
“差點兒忘了,若是我僥幸留了全屍,還請將我葬在土狗山深處,我放心不下那兒的一山流螢,美得很哩。若是留不得全屍,便作罷了,孤家寡人,葬哪兒都無妨。”
“煩請替我向林兄致歉一聲,我楊之誌一生問心無愧,唯獨對他,愧了。不過,愧了便愧了,想來我與林兄的交情,他斷然是不會計較的,哈哈哈。”
“千萬不要覺得這世道不行了,百姓日子好了,世道也就好了,都會越來越好的。”
“走嘍。”
老船夫記得,楊之誌迴頭深深望了縣衙,笑著朝他招唿了一聲,轉身便走了。背影極盡瀟灑,盡顯文人風流。
不久後,林德果然繼任此地。
楊之誌曾手寫了一副長聯,貼在辦公之地。
“檻外山光,曆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
老船夫還記得,林德初來時,手裏捏著那顆撰有“官要自作”的閑章,望著這幅長聯,沉默了許久,隨後笑道:“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楊兄,共勉。”
林德笑的傷透了心。
齊清風意外的挑了下眉梢,這番類似話,自己還在東勝神洲時,聽聞過。那時候,一個來齊家蹭吃蹭喝的老儒生,待酒足飯飽後,微醺著說了那麽一番話。
“咱們大多數人呐,瞧著幹幹淨淨的,但實際上,心裏頭齷齪著呢。瞧瞧這滿桌的葷腥,哎,不妨說道說道這燒鵝掌。什麽做法?將活鵝置於滾燙的鐵板,以鐵籠罩住,鵝掌遭燙,鵝邊慘叫邊撲棱急跳,待其掌鼓脹如團扇時割取,蘸醬即可食之。我聽說南域李氏王朝有種酷刑,叫炮烙,大同小異,不過是人換鵝罷了。”
“咱們人呐,可別低估了自個兒心裏的黑暗欲壑,能鐵石心腸的對待世間萬物,包括自己。暴力血腥,弱肉強食,這是自古的生存的規矩。我在世間晃悠了那麽些年,想要做的無外乎就那麽幾件事兒。其中有一件,便是想給這生存規矩加一條名為欲望自縛的鎖鏈,即精神自救。這座天下,不是單單屬於人族的,自古是萬族共存,這也是規矩。人族,不過也是萬族之一罷了,僥幸當了天下的主人,是不是該仁慈些呢?人與世間所有生命皆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若萬物意義皆失,唯獨咱們人有意義,那這意義無論怎麽瞧都是一樁陰謀,一樁醜聞。繩若是斷了,螞蚱都得落水,一隻也逃不掉。”
“人族與萬族...或者可笑的說,人族與妖族早已是站在了對立麵,雙方的角色是互為敵人。但做不做惡人,咱們人族和妖族,還是可以思量一下的。敵人,是種族角色。惡人,是道德角色。種族區分邊界,是一條條死胡同;但道德卻沒有,世間道理是相通的。這是人族與妖族,呸,是人族與萬族之間,能否共存的關鍵。”
齊清風猶記得,那會兒自己的老爹,一向不喜歡聽大道理的齊瑞龍,從頭至尾都是認認真真的聽著老儒生絮絮叨叨。
齊清風還記得,那一盤子燒鵝掌,全被老儒生大快朵頤入肚了,事後還一抹滿嘴油膩,樂嗬嗬的美其名曰:“吃燒鵝掌此等罪孽之事,交由老朽代勞便是了,反正債多不壓身嘛。”而齊瑞龍沉默著,恭恭敬敬,起身一拜。
湖畔邊,中年男子一拍腦袋,笑道:“說了這麽久卻一直忘了自我介紹,在下林德,是此土狗山一帶的縣官。諸位少年要是遇上些什麽難事兒,大可找我。”
隻是,中年男子訝異的發現,當他說完這番話時,在場的一眾人皆是麵麵相覷,氣氛一下子便沉默了。尤其是王富貴,望向他的眼裏多了不加掩飾的敵意。
林德不露聲色,但心裏已了然,這幾個外來少年,多半是從當地百姓口中聽說過他的“風光”事跡。
果不其然,王富貴皺著眉頭,陰陽怪氣的開腔道:“您就是那個顛倒是非黑白,潑人一身髒水的青天大老爺?怪不得能說出之前那番話,您心裏藏著的獠牙,怕是已經把良心都吃了個精光喲。”
林德聞言,也不氣惱,隻是笑著搖搖頭,輕聲道:“此地想來也不歡迎在下了,不如就此別過為好。諸位少年,後會有期。”說罷,林德朝著眾人輕輕抱拳,轉身入了船舍。老船夫也是識趣的掌蒿,駛著客舟離岸而去。
“後會無期,免得瞧見了晦氣,晦氣!”王富貴瞧著客舟遠去,便故意扯著嗓子大喊了一通,隨後扭過頭撇撇嘴,顯然這口氣出的不夠盡興。
墨世平沉默的目送客舟遠去,他有些沒弄明白,懂了那麽多道理的林德,瞧著明明像個好人,怎的就做出那等齷齪之事?是因為官場的風氣使然?還是林德在他們幾人麵前,故意藏起了自個兒的狐狸尾巴?
墨世平輕歎了一聲,不願多琢磨這些人心是非。越想會越覺得,利字當頭,人心叵測。這樣的消極想法,不好。他還是更願意相信,這個世上,好人要多些的。就像糖葫蘆,嚼到最後,終歸是甜的要蓋過酸的。否則,還叫什麽糖葫蘆,不如叫澀葫蘆。
遠去的客舟漸漸消逝在霧靄之中,唯有船頭吊著的那一盞亮堂堂的紅燈籠,暈開了些許霧氣。船尾,一蒿高,一蒿低,不疾不徐掌舟的老船夫忽然歎聲,嘟囔了一句,“老爺,為何不對他們說些心裏話呢。反正都是些外來客,不會在此地久留的。”
船簾一挑,林德拎著兩壺小酒走到了船尾,遞了一壺給老船夫,笑道:“歇會吧,潤潤嗓子。”老船夫也不矯情推脫,接過小酒灌了一大口,寒霧裏醺的冷颼颼的身子骨熱了些,話匣子也就打開了。
“老爺,有些事情一直憋在心裏頭,委屈哇,難受哇。”
林德笑著搖搖頭,抿了一口小酒,輕歎一聲:“算不得,問心無愧便足矣。”
老船夫原先侍奉的是此地縣官楊之誌,深得楊之誌的信任。林德走馬就任後,便侍奉林德。也隻有他知道,楊之誌與林德之間的交情,他是負責二人秘密來往書信的交接人。
楊之誌與林德早就相識,而且相識之地,正是此五色潭,同為喜好夜釣之人。方才,林德瞥見岸上亮光,隔著朦朧霧靄,恍惚之間竟以為是昔日故友楊之誌鬼魂歸來,便招唿著老船夫趕忙靠過去。隻是在靠岸途中,林德便察覺到,是自個兒愣神了,觸景生情,又作瞎想了。那活熗蝦的吃法,最初便是楊之誌教他的。
楊之誌與林德,屬官場同僚。自林德遊曆五色潭與楊之誌相識之後,二人便覺意氣相投,之後便開始來往書信。不過,這些書信中,幾乎都是二人的愛好,絲毫沒有與官場有關的話題。比如楊之誌常常喜歡寫一些關於流螢的詩詞夾雜其中,而林德則喜歡寫些垂釣的感悟,多是些文人之間的雅俗趣事。
但楊之誌寄去的最後一封信,破例了。
“林兄敬啟。吾近日深感惶恐,夜不能寐,冥冥之中猶覺時不吾待。此方數萬百姓心係吾身,水利未通,山道險阻,吾心迫之,急之。然官僚兇惡,擇餘而噬。雖無悔一死,卻恐吾之前舉半途而廢之。吾若驟逝,冀林兄能勝此任,以償遺憾。感激涕零,伏首叩地。”
林德多少也是聽聞過些楊之誌官場不如意,卻沒想到,竟然已經不是簡單的排擠了,而是要取他性命。林德當即修書一封,隻是信還未寄到,林德便聽聞了楊之誌死在了山坳坳裏。據說是跌了一跤,滾下山坡,磕破了腦袋,便死了。
再之後,林德低聲下氣,求著官場上攢下的人脈,轉任赴土狗山當了縣官。林德自知位卑言輕,暗中怕是有不少人懷疑他與楊之誌的關係。於是,林德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汙了楊之誌的名聲,暗中找人砸了百姓修的山神廟。此舉無非就是想讓那些暗中之輩覺得,他林德與楊之誌是有前嫌的,借此機會蓄意報複。
果不其然,林德這任縣官,當的很安穩,沒有人找他麻煩。也由此,林德才能在這土狗山一帶,幫著楊之誌心心念念的數萬百姓,繼續開山修路,修葺水利。
這些事情,除了老船夫,林德從未與一人提起過,守口如瓶,就怕遇到那萬一。林德無懼一死,可楊之誌交由了他的重擔,他不得不挑著。哪怕有違文人之心,他也要低眉順目的活著,好好活著。
客舟之上,林德仰頭灌下一大口酒,又接一口,也隻有在此地,他才敢稍稍不克製自己。
故友所托,刀山火海,欣然赴之,萬死不辭。
不勝酒力的林德麵色微醺,斜靠船欄,望著眼前茫茫的霧靄,他反倒覺得比在岸上,比在灼灼日光之下,更加讓他心安。他想著,日後九泉之下相見,笑著與楊之誌碰碗時,定要抱怨一聲,“這個擔子挑的,委屈哇,難受哇。”
不知不覺,林德靠著船欄,響起了微鼾。老船夫心疼的上前一小步,脫下蓑衣披在他身上。原本有著江南才子美譽的林德,自來了土狗山當了縣官後,眉頭之間便再也沒了文人的風流寫意,隻有舒展不開的愁苦,不敢為外人道也。
老船夫一蒿高,一蒿低的掌舟,盡量慢些,再慢些。一旦迴了岸上,離了這無邊無際的濃霧,林德的眉梢又該皺著了,又該背起一身罵名,還得強打著笑臉,小心翼翼的走在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
老船夫弄不懂了,世人常說,隻有雞鳴狗盜的鼠雀之輩才害怕頭頂的火傘高張。可為何問心無愧的林德偏偏要遮遮掩掩,而那些個暗自給楊之誌下絆子的惡人卻可以正大光明的談笑風生。
五色潭碧波萬頃,一望無際,可客舟終歸是要靠岸的。
“老爺,到岸了。”
林德睜開惺忪的困眼,扶著船欄,晃晃悠悠的站起身子,仰頭望了眼泛起魚肚白的天邊,笑歎一聲,“瞧這天色,又是一個晴空高照的好日子。”
林德與老船夫相繼下了客舟,一腳深一腳淺的走在山路上。走著走著,林德腳下一個沒注意,踢著了一塊硬石子,當即疼的蹲下腰,輕輕揉著腳尖。
可老船夫等了片刻,也未見林德起身,這才低頭一瞧。林德手捂著腳尖,卻淚流滿麵,泣不成聲。
“楊兄跌下山坡,磕破腦袋時,得多疼呐。他心裏得多委屈,多難受哇。”
老船夫怔怔無言,蹲下身,抬手輕拍著林德的後背。至此,老船夫好像有些明白了,楊老爺活著的時候,為何獨獨與林德交了朋友。甚至常常在讀著書信時,會發自內心的輕笑兩聲。
千金易得,知己難覓。楊之誌與林德的交情雖隻有一麵之謀,幾封書信所托,卻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楊之誌事先已有所察覺,卻仍是笑著與那一行人上山而去。是因為楊之誌篤信,林德收到那封信後,不會猶豫,更不會拒絕。哪怕自己慘遭毒手,仍舊會有一個好縣官繼任此地,完成自己未竟之事。
在上山之前,楊之誌找到了老船夫,笑著說了最後一番話,“可能不久後,林兄便會來此,接替我的位置。林兄是個喜歡夜釣之人,到時候煩請您老幫著照顧一二。時間久了便要勸上一勸,莫要讓他在五色潭的大霧裏受涼了。”
“林兄喜飲‘蓮花白’,此地倒無此酒販賣,怕是要委屈他了。對了,案桌之上,有一顆閑章,文曰‘官要自作’,是我頗為喜好之物,請代為轉交給林兄,算是聊表心意。”
“差點兒忘了,若是我僥幸留了全屍,還請將我葬在土狗山深處,我放心不下那兒的一山流螢,美得很哩。若是留不得全屍,便作罷了,孤家寡人,葬哪兒都無妨。”
“煩請替我向林兄致歉一聲,我楊之誌一生問心無愧,唯獨對他,愧了。不過,愧了便愧了,想來我與林兄的交情,他斷然是不會計較的,哈哈哈。”
“千萬不要覺得這世道不行了,百姓日子好了,世道也就好了,都會越來越好的。”
“走嘍。”
老船夫記得,楊之誌迴頭深深望了縣衙,笑著朝他招唿了一聲,轉身便走了。背影極盡瀟灑,盡顯文人風流。
不久後,林德果然繼任此地。
楊之誌曾手寫了一副長聯,貼在辦公之地。
“檻外山光,曆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
老船夫還記得,林德初來時,手裏捏著那顆撰有“官要自作”的閑章,望著這幅長聯,沉默了許久,隨後笑道:“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楊兄,共勉。”
林德笑的傷透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