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書生談戰
咱的國策,一天被篡改完了? 作者:小雲天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今的蘇祿國是當地社會經濟發達的國家,以製鹽、釀酒、織布、捕魚、采珠及商埠稅收為其經濟來源!
加上獨特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前些年大明的海禁,這就給了蘇祿國巨大的海貿利益。
而且蘇祿國,不在朱元璋欽定的十五個不征之國之列。
也就是說,蘇祿國有資格得到大明的征伐,隻不過朱元璋忙於北境,顧不上蘇祿國。
蘇祿國(菲猴)孤懸海外不與大明接壤,海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蘇祿國,不然早就納為華夏一省了。
李原名雖然不知道蘇祿國的太詳細的情況,但多多少少還是知道一些的,知道這玩意兒比不征之國要強不少。
蘇祿,地近浡泥、闍婆。洪武初,蘇祿發兵侵浡泥,大獲全勝,以闍婆援兵至,乃還。
闍婆即為爪哇國,爪哇國能把三佛齊的梁道明打的向大明求援,而且,蘇祿能夠和闍婆對抗,足見蘇祿的強大實力。
“愛卿多慮了,無需增派軍馬,增派兵馬反而是累贅,兵在精不再多!”
“蘇祿如今還處在酋長時代,雖然我大明由於海禁,打了個盹,才讓那蘇祿有所發展,但並不影響我大明可以碾壓他!”
朱高熾,笑著說道。
楊廣當年揮軍百萬攻打高麗,也沒打下來,反而全軍覆沒。
霍去病十八歲時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度功冠全軍,封爵冠軍侯。
如此豐功偉績,自此華夏無人敢稱冠軍侯!
可見兵派的多,不是太好。
何況增派兵馬,後勤是大頭,在李原名看來,反正糧草不要錢,可勁兒造就完事了。
但是對於朱高熾來說,0元購也是很累的。
再說了運送糧草到前線,也是龐大的開支。
龐大的後勤隊伍,不好招啊,倒不是說大明沒錢,而是大明缺人了。
雖然有八千萬人口,但終究要有人種地,不能完全脫離生產。
現有的人口是支撐不了再度增兵的。
至於安南,占城,兩地的百姓,都被工部,礦司以及北境運糧隊拿走了。
大琉球,小琉球的人口又不多,派不上大用場。
就算要增兵,也就增兵個兩三萬,沒有太大的意義。
“酋長時代?”
李原名以及朝臣們,一臉疑惑的望著朱高熾。
麵對這麽個新名詞大家有點不理解。
“酋長時代,就是說蘇祿如今所處的時代比部落稍微強大了那麽點!”
“而且他們的部落根本無法和北境女真,蒙古各族相提並論!”
朱高熾,解釋道。
女真族,蒙古各族,那都是卷出來的民族。
都是刀口舔血,常年打仗打出來的。
雖說蘇祿那邊也不太平,但和北境怪物房出來的民族還是差遠了。
“原來如此,是臣等孤陋寡聞了!”
群臣忍不住說道。
雖然好奇朱高熾為何如此篤定蘇祿的實力,按理說蘇祿和大明目前基本上沒有交往。
(ps:蘇祿開始和華夏接觸,除了民間的接觸,正兒八經是從永樂年間才開始官方交往的。
蘇祿掌權者三王在永樂時期來大明朝貢,以前的接觸都是民間小打小鬧。)
“太子,雖然兵戈一起,耗費甚重,可一旦兵敗,那耗費更加大,而且是得不償失,臣還是建議增兵!”
李原名依舊堅持道。
他心中很清楚,太子這是在體恤民力,不願意增兵,但萬一失敗了呢,這更虧的慌了。
反正苦一時,總比苦很久要好的多。
而且,對於百姓們來說,增發勞役,並不可怕,如今的月錢製度,根本不擔心民夫會反叛,反而百姓們巴不得大明多開工程,多來運糧。
“愛卿不必多慮!”
“必要時,可增派顧問師前去!”
朱高熾,說道。
“太子聖明!微臣目光短淺了!”
李原名聽到這話,瞬間放心下來。
他作為禮部尚書,並不是正統的軍旅出身的官員,僅僅是覺得兵員越多越好!
反觀,奉天殿上的武將們,對於張玉大軍的人數,並不是那麽的敏感,亦沒有附和禮部尚書,反而覺得沒問題!
仗打好了,一萬人照樣滅蘇祿國,打不好,百萬人去了也是白搭!
隻不過因為張玉是燕王府的人,而且是朱棣麾下的將領,見到李原名要給張玉增兵,將領們看到張玉的錯綜複雜的關係,都適時選擇了閉口不言。
不願意在此事上夾在朱高熾和朱棣之間當炮灰!
是故,李原名出言,並未有將領嘲諷,反擊!
……
“啟稟太子,雖然元朝書籍《大德南海誌》(1304年)中便記有其名,而在元朝學者汪大淵所著《島夷誌略》(1349年)中更是詳細記載了蘇祿國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物產。”
“但蘇祿之前未曾和我大明有任何的朝貢貿易往來,如今亦是過去了幾十年,蘇祿國國力到了一個什麽樣的地步尚未可知。”
“我大明對其了解並不多!”
“微臣建議由輔國科亦或者是縱橫家的人與探子們,一起進入蘇祿。”
“明麵上有輔國科或者縱橫家的人,暗中有探子們,一明一暗,如此能夠快速的摸清蘇祿的國力。”
“以備我大明攻伐!”
兵部尚書,茹瑺亦是出列道。
如今張玉區區三萬人,軍中探子雖然不少,但若是蘇祿國鐵板一塊,想要拿下也不是那麽快速的。
他見識到了縱橫家的實力,亦是想著先讓張子楚等人前去分化蘇祿國。
免得大明損兵折將。
“愛卿言之有理,不過如今我大明縱橫家和輔國科的人均有點力不從心!”
“不知哪位愛卿,願意走一遭?”
朱高熾說道。
縱橫家和輔國科的人暫時都動用不了,一幫子在北邊,一幫子在西南,想要抽調,無人可抽。
縱橫家和輔國科的人才,都不好找,現在有一個算一個都出去了。
在大明,基本上縱橫家無人傳道,輔國科沒有姚廣孝坐鎮,也無法教學。
畢竟這是兩方第一次執行任務,張子楚和姚廣孝都是選擇了親自上陣,親自帶著弟子們出去。
輔國科不用說,隻有姚廣孝一個人,自然他要去前線坐鎮,無暇後續的教育。
縱橫家這邊,雖然傳人不少,但大家之前僅僅是坐而論道沒有實踐過,是故這一次前往北境,所有傳人都帶著弟子去了。
隻有等到縱橫家,輔國科人迴來一批後,縱橫家和輔國科才會再度興起。
加上獨特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前些年大明的海禁,這就給了蘇祿國巨大的海貿利益。
而且蘇祿國,不在朱元璋欽定的十五個不征之國之列。
也就是說,蘇祿國有資格得到大明的征伐,隻不過朱元璋忙於北境,顧不上蘇祿國。
蘇祿國(菲猴)孤懸海外不與大明接壤,海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蘇祿國,不然早就納為華夏一省了。
李原名雖然不知道蘇祿國的太詳細的情況,但多多少少還是知道一些的,知道這玩意兒比不征之國要強不少。
蘇祿,地近浡泥、闍婆。洪武初,蘇祿發兵侵浡泥,大獲全勝,以闍婆援兵至,乃還。
闍婆即為爪哇國,爪哇國能把三佛齊的梁道明打的向大明求援,而且,蘇祿能夠和闍婆對抗,足見蘇祿的強大實力。
“愛卿多慮了,無需增派軍馬,增派兵馬反而是累贅,兵在精不再多!”
“蘇祿如今還處在酋長時代,雖然我大明由於海禁,打了個盹,才讓那蘇祿有所發展,但並不影響我大明可以碾壓他!”
朱高熾,笑著說道。
楊廣當年揮軍百萬攻打高麗,也沒打下來,反而全軍覆沒。
霍去病十八歲時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度功冠全軍,封爵冠軍侯。
如此豐功偉績,自此華夏無人敢稱冠軍侯!
可見兵派的多,不是太好。
何況增派兵馬,後勤是大頭,在李原名看來,反正糧草不要錢,可勁兒造就完事了。
但是對於朱高熾來說,0元購也是很累的。
再說了運送糧草到前線,也是龐大的開支。
龐大的後勤隊伍,不好招啊,倒不是說大明沒錢,而是大明缺人了。
雖然有八千萬人口,但終究要有人種地,不能完全脫離生產。
現有的人口是支撐不了再度增兵的。
至於安南,占城,兩地的百姓,都被工部,礦司以及北境運糧隊拿走了。
大琉球,小琉球的人口又不多,派不上大用場。
就算要增兵,也就增兵個兩三萬,沒有太大的意義。
“酋長時代?”
李原名以及朝臣們,一臉疑惑的望著朱高熾。
麵對這麽個新名詞大家有點不理解。
“酋長時代,就是說蘇祿如今所處的時代比部落稍微強大了那麽點!”
“而且他們的部落根本無法和北境女真,蒙古各族相提並論!”
朱高熾,解釋道。
女真族,蒙古各族,那都是卷出來的民族。
都是刀口舔血,常年打仗打出來的。
雖說蘇祿那邊也不太平,但和北境怪物房出來的民族還是差遠了。
“原來如此,是臣等孤陋寡聞了!”
群臣忍不住說道。
雖然好奇朱高熾為何如此篤定蘇祿的實力,按理說蘇祿和大明目前基本上沒有交往。
(ps:蘇祿開始和華夏接觸,除了民間的接觸,正兒八經是從永樂年間才開始官方交往的。
蘇祿掌權者三王在永樂時期來大明朝貢,以前的接觸都是民間小打小鬧。)
“太子,雖然兵戈一起,耗費甚重,可一旦兵敗,那耗費更加大,而且是得不償失,臣還是建議增兵!”
李原名依舊堅持道。
他心中很清楚,太子這是在體恤民力,不願意增兵,但萬一失敗了呢,這更虧的慌了。
反正苦一時,總比苦很久要好的多。
而且,對於百姓們來說,增發勞役,並不可怕,如今的月錢製度,根本不擔心民夫會反叛,反而百姓們巴不得大明多開工程,多來運糧。
“愛卿不必多慮!”
“必要時,可增派顧問師前去!”
朱高熾,說道。
“太子聖明!微臣目光短淺了!”
李原名聽到這話,瞬間放心下來。
他作為禮部尚書,並不是正統的軍旅出身的官員,僅僅是覺得兵員越多越好!
反觀,奉天殿上的武將們,對於張玉大軍的人數,並不是那麽的敏感,亦沒有附和禮部尚書,反而覺得沒問題!
仗打好了,一萬人照樣滅蘇祿國,打不好,百萬人去了也是白搭!
隻不過因為張玉是燕王府的人,而且是朱棣麾下的將領,見到李原名要給張玉增兵,將領們看到張玉的錯綜複雜的關係,都適時選擇了閉口不言。
不願意在此事上夾在朱高熾和朱棣之間當炮灰!
是故,李原名出言,並未有將領嘲諷,反擊!
……
“啟稟太子,雖然元朝書籍《大德南海誌》(1304年)中便記有其名,而在元朝學者汪大淵所著《島夷誌略》(1349年)中更是詳細記載了蘇祿國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物產。”
“但蘇祿之前未曾和我大明有任何的朝貢貿易往來,如今亦是過去了幾十年,蘇祿國國力到了一個什麽樣的地步尚未可知。”
“我大明對其了解並不多!”
“微臣建議由輔國科亦或者是縱橫家的人與探子們,一起進入蘇祿。”
“明麵上有輔國科或者縱橫家的人,暗中有探子們,一明一暗,如此能夠快速的摸清蘇祿的國力。”
“以備我大明攻伐!”
兵部尚書,茹瑺亦是出列道。
如今張玉區區三萬人,軍中探子雖然不少,但若是蘇祿國鐵板一塊,想要拿下也不是那麽快速的。
他見識到了縱橫家的實力,亦是想著先讓張子楚等人前去分化蘇祿國。
免得大明損兵折將。
“愛卿言之有理,不過如今我大明縱橫家和輔國科的人均有點力不從心!”
“不知哪位愛卿,願意走一遭?”
朱高熾說道。
縱橫家和輔國科的人暫時都動用不了,一幫子在北邊,一幫子在西南,想要抽調,無人可抽。
縱橫家和輔國科的人才,都不好找,現在有一個算一個都出去了。
在大明,基本上縱橫家無人傳道,輔國科沒有姚廣孝坐鎮,也無法教學。
畢竟這是兩方第一次執行任務,張子楚和姚廣孝都是選擇了親自上陣,親自帶著弟子們出去。
輔國科不用說,隻有姚廣孝一個人,自然他要去前線坐鎮,無暇後續的教育。
縱橫家這邊,雖然傳人不少,但大家之前僅僅是坐而論道沒有實踐過,是故這一次前往北境,所有傳人都帶著弟子去了。
隻有等到縱橫家,輔國科人迴來一批後,縱橫家和輔國科才會再度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