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淩淵迴流州
皇子:我有神機營很奇怪嗎? 作者:九月風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娘娘是擔心,韓靖宇的能力?”
“恩!”孔琳點點頭,繼續說道:“臣妾自問不是他的對手。”
孔琳的學識,盧佳是知道的,她若是參加科舉,絕對是可以進入殿試的。
“皇後娘娘,要不要臣去找他去談談?”
“不必,本宮說過了,這次的文宗大比一定要公平,這也是陛下的意思,你們也要對女子書院的人有信心。”
“臣領旨。”
這次文宗大比的消息已經放出去了,而且是以陛下的聖旨邸傳各地的。
因此,關注這次的人十分多,皇後自然知道這裏麵的意義。
孔琳還是有些擔心,從盧佳這裏離開後,找到了還在聽文閣讀書的韓靖宇。
聽文閣很大,除了他們爭論的地方外,更多的地方,都是存放藏書的。
韓靖宇對他們的爭論毫無興趣,自從來流州後,他整日都在聽文閣中度過的。
各地書院的藏書大不相同,因此,韓靖宇如獲至寶。
“韓靖宇!”
孔琳出現在身後,突然的出聲,讓韓靖宇微微一愣。
這個熟悉的聲音,轉過頭來,看到孔琳後,眼中明顯有些激動。
“你怎麽來了?”
似乎是意識到了什麽,韓靖宇又躬身施禮道:“參見娘娘。”
“你我之間不必如此多禮,這裏也沒有外人。”
“該有的禮數不能荒廢。”
“是我父親讓你來的,還是你自己來的?”孔琳問道。
“此話怎麽說?”
“退出吧,文宗大比對你來說,並沒有什麽意義!”孔琳開門見山說道。
“哦?你是在擔心女子書院的弟子?”
孔琳沒有再說話,撂下這句話後,直接離開了聽文閣。
韓靖宇隻是搖搖頭,自己這個師姐,依舊還是這個脾氣,連解釋都不聽。
他也不在意,繼續拿起手中的書看了起來。
接下來的幾日,文宗大比的地點選好後,就在流州女子書院中。
流州官府的人,專門調撥的人手和銀子,皇後、貴妃、閣老都在,稍有不慎就掉了頭上的烏紗帽。
張悅城這段時間都瘦了,他是宋林書的人,宋林書去京城後,他被封在流州。
成了流州新一任的巡撫。
文宗大比的事,張悅城自從接到旨意的那一天開始,他就在準備這件事。
配合禮部,配合書院,配合錦衣衛肅查奸細。
光是查出來的可疑之人整個流州大牢都快放不下。
隨著日子的靠近,張悅城更是每天就睡不到兩三個時辰。
“巡撫大人,陛下駕臨,剛剛傳來旨意,已經在城外。”
“什麽?這麽快?”
張悅城連忙將官帽戴上,朝著門外疾步快走,嘴裏不斷的吩咐道:“快,快,讓流州府的官員都去。”
“是!”
皇後盧佳與景妃也一起出了城,哪怕她們有孕在身,這是她們的禮數。
其實淩淵的聖旨中,已經有說過讓她們不必前來。
“閣老,陛下來了,文宗大比的事,你可以跟他稟報一下。”
盧佳看似是在提醒,其實是在讓張甫卿將聽文閣的事,親自跟淩淵解釋下。
畢竟自己說和陛下來問,這可是兩個意思。
張甫卿雖然是閣臣,人情世故上還是稍稍要差一些。
若是宋林書在,盧佳就不會出聲提醒。
“臣明白,多謝娘娘!”
淩淵是從流翠關過來的,選擇了一條與上次去蜀州不同的路,雖然有些繞路。
但其實算日子還要稍微短一些。
這也是張悅城有些慌張的緣故。
淩淵的隨行軍隊不多,隻有三千陌刀軍,遠遠的便能看到陣勢。
陌刀軍是有戰馬的,這是淩淵給他們配的草原戰馬。
如今的這一支陌刀軍,不僅僅是步軍,而且還能作為騎兵。
這種大體重的騎兵行軍,光是一匹戰馬不夠的,一般是三匹戰馬。
朝廷在打下北蠻後,又收複了大月,早已不缺戰馬,給陌刀軍選的都是一等一的好馬。
淩淵的那匹高大戰馬遠遠看去,要比一般的戰馬要高一些。
看到盧佳和景月後,微微有些生氣,責問道:“不是傳旨過了嗎?不用你們出城迎接。”
“陛下,都是臣妾的主意,已經這麽長時間見過陛下,臣妾想早點見到陛下。”
景月開口,她性格在淩淵麵前比較跳脫。
“好了,入城吧!”
“是!”
淩淵進入流州城,這地方已經有日子沒來過,上次去蜀州,他也沒進流州城。
當初他被貶謫來北安縣後,與北蠻大戰數場,最終在流州城也住過一段時間。
對這座流州州府,淩淵還是有感情的。
其實,流州的新政推行,要比禹州還要徹底,張悅城是堅定的十三黨。
如今的流州城要熱鬧得多,這還是在遷徙了不少人去武安縣的情況下。
朝廷在武安縣建立坊市,加強與草原的貿易,不僅僅武安縣,在真州和靈州都有這樣的地方。
流州也成為了很多商行與武安縣之間的中轉之地。
再加上隨著土豆、紅薯、玉米的推廣,大璃百姓開始接受這種食物。
每年從流州賣出去的糧食,已經在翻倍增加。
這也讓流州的百姓開始富了起來。
百姓富了自然就想去城裏生活,不止流州城,其他一些縣城也是在恢複人口。
張悅城在流州還推行生育獎勵,凡是你生一個孩子,州府都會進行免稅或者糧獎勵等等。
這也讓原本荒涼的流州,新增造冊的人口也日日都在增加。
到了巡撫府後,淩淵看著張悅城遞上來的奏報,嘴角一直掛著微笑。
這也讓張悅城稍稍鬆了一口氣。
“張愛卿,流州能有今日,愛卿功不可沒!”
“都是陛下的隆恩!”
“這次文宗大比之後,你去朝中任職吧!”
張悅城心中大喜,連忙倒頭謝恩,入朝為官,那可是升官,如今不是亂世,盛世太平指日可待。
這種時候,在朝中為官,可要比當地方大員要好得多。
關鍵巡撫的權力,已經被分散了不少,淩淵繼位後,加強了中央集權。
“陛下,老臣有事要奏!”張甫卿站了出來躬身施禮道。
“恩!”孔琳點點頭,繼續說道:“臣妾自問不是他的對手。”
孔琳的學識,盧佳是知道的,她若是參加科舉,絕對是可以進入殿試的。
“皇後娘娘,要不要臣去找他去談談?”
“不必,本宮說過了,這次的文宗大比一定要公平,這也是陛下的意思,你們也要對女子書院的人有信心。”
“臣領旨。”
這次文宗大比的消息已經放出去了,而且是以陛下的聖旨邸傳各地的。
因此,關注這次的人十分多,皇後自然知道這裏麵的意義。
孔琳還是有些擔心,從盧佳這裏離開後,找到了還在聽文閣讀書的韓靖宇。
聽文閣很大,除了他們爭論的地方外,更多的地方,都是存放藏書的。
韓靖宇對他們的爭論毫無興趣,自從來流州後,他整日都在聽文閣中度過的。
各地書院的藏書大不相同,因此,韓靖宇如獲至寶。
“韓靖宇!”
孔琳出現在身後,突然的出聲,讓韓靖宇微微一愣。
這個熟悉的聲音,轉過頭來,看到孔琳後,眼中明顯有些激動。
“你怎麽來了?”
似乎是意識到了什麽,韓靖宇又躬身施禮道:“參見娘娘。”
“你我之間不必如此多禮,這裏也沒有外人。”
“該有的禮數不能荒廢。”
“是我父親讓你來的,還是你自己來的?”孔琳問道。
“此話怎麽說?”
“退出吧,文宗大比對你來說,並沒有什麽意義!”孔琳開門見山說道。
“哦?你是在擔心女子書院的弟子?”
孔琳沒有再說話,撂下這句話後,直接離開了聽文閣。
韓靖宇隻是搖搖頭,自己這個師姐,依舊還是這個脾氣,連解釋都不聽。
他也不在意,繼續拿起手中的書看了起來。
接下來的幾日,文宗大比的地點選好後,就在流州女子書院中。
流州官府的人,專門調撥的人手和銀子,皇後、貴妃、閣老都在,稍有不慎就掉了頭上的烏紗帽。
張悅城這段時間都瘦了,他是宋林書的人,宋林書去京城後,他被封在流州。
成了流州新一任的巡撫。
文宗大比的事,張悅城自從接到旨意的那一天開始,他就在準備這件事。
配合禮部,配合書院,配合錦衣衛肅查奸細。
光是查出來的可疑之人整個流州大牢都快放不下。
隨著日子的靠近,張悅城更是每天就睡不到兩三個時辰。
“巡撫大人,陛下駕臨,剛剛傳來旨意,已經在城外。”
“什麽?這麽快?”
張悅城連忙將官帽戴上,朝著門外疾步快走,嘴裏不斷的吩咐道:“快,快,讓流州府的官員都去。”
“是!”
皇後盧佳與景妃也一起出了城,哪怕她們有孕在身,這是她們的禮數。
其實淩淵的聖旨中,已經有說過讓她們不必前來。
“閣老,陛下來了,文宗大比的事,你可以跟他稟報一下。”
盧佳看似是在提醒,其實是在讓張甫卿將聽文閣的事,親自跟淩淵解釋下。
畢竟自己說和陛下來問,這可是兩個意思。
張甫卿雖然是閣臣,人情世故上還是稍稍要差一些。
若是宋林書在,盧佳就不會出聲提醒。
“臣明白,多謝娘娘!”
淩淵是從流翠關過來的,選擇了一條與上次去蜀州不同的路,雖然有些繞路。
但其實算日子還要稍微短一些。
這也是張悅城有些慌張的緣故。
淩淵的隨行軍隊不多,隻有三千陌刀軍,遠遠的便能看到陣勢。
陌刀軍是有戰馬的,這是淩淵給他們配的草原戰馬。
如今的這一支陌刀軍,不僅僅是步軍,而且還能作為騎兵。
這種大體重的騎兵行軍,光是一匹戰馬不夠的,一般是三匹戰馬。
朝廷在打下北蠻後,又收複了大月,早已不缺戰馬,給陌刀軍選的都是一等一的好馬。
淩淵的那匹高大戰馬遠遠看去,要比一般的戰馬要高一些。
看到盧佳和景月後,微微有些生氣,責問道:“不是傳旨過了嗎?不用你們出城迎接。”
“陛下,都是臣妾的主意,已經這麽長時間見過陛下,臣妾想早點見到陛下。”
景月開口,她性格在淩淵麵前比較跳脫。
“好了,入城吧!”
“是!”
淩淵進入流州城,這地方已經有日子沒來過,上次去蜀州,他也沒進流州城。
當初他被貶謫來北安縣後,與北蠻大戰數場,最終在流州城也住過一段時間。
對這座流州州府,淩淵還是有感情的。
其實,流州的新政推行,要比禹州還要徹底,張悅城是堅定的十三黨。
如今的流州城要熱鬧得多,這還是在遷徙了不少人去武安縣的情況下。
朝廷在武安縣建立坊市,加強與草原的貿易,不僅僅武安縣,在真州和靈州都有這樣的地方。
流州也成為了很多商行與武安縣之間的中轉之地。
再加上隨著土豆、紅薯、玉米的推廣,大璃百姓開始接受這種食物。
每年從流州賣出去的糧食,已經在翻倍增加。
這也讓流州的百姓開始富了起來。
百姓富了自然就想去城裏生活,不止流州城,其他一些縣城也是在恢複人口。
張悅城在流州還推行生育獎勵,凡是你生一個孩子,州府都會進行免稅或者糧獎勵等等。
這也讓原本荒涼的流州,新增造冊的人口也日日都在增加。
到了巡撫府後,淩淵看著張悅城遞上來的奏報,嘴角一直掛著微笑。
這也讓張悅城稍稍鬆了一口氣。
“張愛卿,流州能有今日,愛卿功不可沒!”
“都是陛下的隆恩!”
“這次文宗大比之後,你去朝中任職吧!”
張悅城心中大喜,連忙倒頭謝恩,入朝為官,那可是升官,如今不是亂世,盛世太平指日可待。
這種時候,在朝中為官,可要比當地方大員要好得多。
關鍵巡撫的權力,已經被分散了不少,淩淵繼位後,加強了中央集權。
“陛下,老臣有事要奏!”張甫卿站了出來躬身施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