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退稅的事
皇子:我有神機營很奇怪嗎? 作者:九月風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淩淵輕笑道:“如果不用重刑,等到有一天,百姓們就不是怪朕殺戮太重,而是覆滅。”
楊鳳清雖然不敢苟同,但淩淵的話不無道理,隻是他讀書太久,還有聖人思維。
“好了,東州的事到此為止,該追查的人一個不能放過。”
“臣,領旨!”
“以後巡守地方,吏部、戶部和禦史台督察司那邊聯合巡守。”
“謹遵聖諭。”
這一次,是淩淵入主京城來,最大的一次殺戮,整個東州官場被清洗了一遍。
但同樣也會麵臨一個問題,東州官場重塑,需要大量的官員。
淩淵不得不將楊鳳清留在東州,讓他先將東州穩定住。
“鳳清,東州的事,朕全權交給你,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
“臣,領旨!”
淩淵從和安縣走後,並沒有去東州府,而是選擇去往江州。
“陛下,東州雙稅的事,隻怕不止東州有。”
“恩,明發諭旨,由戶部和禦史台先行去京城附近的幾個州府看看吧!”
“是!”
“安州的事,你傳旨給趙曦傳,朕再給他半個月的時間,如果解決不了,朕會舉兵南下。”
“臣,領旨!”
從東州和安縣到江州,要過漓江,漓江也是大璃最大的河流,原本不叫這個名字,是太祖皇帝鼎定中原後,將這條河命名為漓江。
漓江之上有不少漁民以此為生,比如跟著宋子嚴去了月桑的老倪頭。
原本漓江上是有水師的,後來在漓江口連續吃了幾次敗仗,導致水師被裁撤。
當然,這其中有王麟的操作,他與月桑秘密走私,水師始終是個威脅。
後來,海上的水匪可以毫無顧忌的出現在漓江上,這也導致很多漁民對他們恨之入骨,但也毫無辦法。
宋子嚴打到月桑後,水賊的禍端被解決,漓江上的漁民這才多了起來。
淩淵在抵達漓江邊上後,並沒有繼續南下,看著寬闊的江麵,淩淵在東州的陰霾也瞬間一掃而空。
“盧興洲,兵部那邊對水師的記載你還記得嗎?”
盧興洲恭敬迴道:“迴陛下,漓江水師是在先帝在位時被裁撤的,在此之前,水師有船兩百艘,官兵五萬餘人。”
“恩,那你覺得若朕要重組水師,誰最為合適?”
兵部主管天下兵馬造冊,所有五品以上的將領,都是在兵部有名字的。
見淩淵問起,盧興洲陷入沉思之中,他在兵部的書冊中,也不曾看到過有十分擅長水戰的將軍。
“陛下,先帝裁撤水師二十年,水師原本的將軍也都已老去,臣實在想不出來。”
“朕倒是有個人選,你覺得宋子嚴如何?”淩淵問道。
“宋將軍自然是合適,隻是神機營還需要宋將軍。”
“無妨,朕的水師戰船上麵,是有神機營大炮的。”
“神機營大炮在戰船上?”
盧興洲有些疑惑,他聽說過宋子嚴打月桑的時候,就是將神機營大炮搬到了戰船上。
但他隻是覺得隻是宋子嚴的靈機一動,根本沒想過要將神機營大炮永遠放在戰船上。
“恩,要開海域,自然是要做出改變的。”
“陛下高瞻遠矚,臣,自愧不如,宋將軍甚好。”
“那就傳旨給桑州,讓宋子嚴迴來東州,在漓江上組建水師。”
“臣,領旨!”
宋子嚴腦子活絡,在一眾將軍中,淩淵對他十分看好,如今將水師交給他,也是淩淵心中早就篤定的。
“陛下,那神機營今後交誰?”盧興洲問道。
“這個嘛?朕到時候迴京之後,會告訴你的。”
“是,陛下,江州親王已經抵達月桑,從月桑傳迴來的消息,已經發現王麟餘孽的蹤跡。”
“王麟?這個老家夥不是死了嗎?”
“聽說是餘孽,已經被押送到了神都問罪。”
“好,吳青這個人跟著他們去的,也一並斬首,就不要帶迴大璃了。”
“臣,領旨!”
“陛下,江親王在改為桑州後,明林親王和他們那個大名,似乎已經徹底歸降,要不要賞賜王位。”
“王位是要給的,但桑州的王爺不適合在桑州,讓他們來江州居住吧!”
“臣,領旨!”
桑州人的心思淩淵大抵是知道一些的,這些人天生反骨,不會真正的歸附。
因此,將他們的王質在江州,其實也解決不了太大的問題。
桑州人的管理,肯定是要高壓的,連坐製在桑州目前是必然的。
在漓江邊淩淵逗留了三天,在考察了所有的碼頭後,最終確定在金州碼頭建立水師。
金州碼頭原來就是為水師建造的,隻是後來水師裁撤後,整個碼頭都荒廢了。
“陛下,如今漓江中的漁民不足一千,戰船都被老倪頭和將軍征調走了。”
有老漁民壯著膽子在淩淵身邊說道。
“哦?當地的官府沒有補助嗎?”淩淵問道。
這件事他是知道的,宋子嚴當初征調戰船後,便上書給朝廷,要讓官府補助戰船損失。
“沒有啊,到現在一兩銀子都沒有,我們如今能用的都是老船,一個不好就會翻船。”
“宋林書,這件事你去查,所有戰船的費用,一分不少的補助給他們。”
“陛下,草民等都知道宋將軍是好意,他們趕跑了水賊,我們才會有機會在漓江上打漁。”
“老人家,朕知道,這是朝廷應該給你們的。”
“陛下,草民今年快六十,水賊猖獗了六十年,若不是宋將軍和陛下,這漓江都快成水賊的了,但草民等不得不說的是,如今的稅收太重,尤其是東州。”
宋林書將話接了過來,說道:“老人家,東州的稅收問題已經解決,今後不會再有了。”
“解決了?草民交的稅都交到十年後了,那些銀子,可都是我們賣地賣房籌措的。”
宋林書臉色一紅,這件事他在處理後,並沒有將提前收的稅如數歸還,在他看來,反正遲早都是要交的。
大不了後麵幾年不收就是,這件事他也就沒跟淩淵說。
“宋林書,退稅的事,朕不希望有下次。”淩淵厲聲道。
楊鳳清雖然不敢苟同,但淩淵的話不無道理,隻是他讀書太久,還有聖人思維。
“好了,東州的事到此為止,該追查的人一個不能放過。”
“臣,領旨!”
“以後巡守地方,吏部、戶部和禦史台督察司那邊聯合巡守。”
“謹遵聖諭。”
這一次,是淩淵入主京城來,最大的一次殺戮,整個東州官場被清洗了一遍。
但同樣也會麵臨一個問題,東州官場重塑,需要大量的官員。
淩淵不得不將楊鳳清留在東州,讓他先將東州穩定住。
“鳳清,東州的事,朕全權交給你,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
“臣,領旨!”
淩淵從和安縣走後,並沒有去東州府,而是選擇去往江州。
“陛下,東州雙稅的事,隻怕不止東州有。”
“恩,明發諭旨,由戶部和禦史台先行去京城附近的幾個州府看看吧!”
“是!”
“安州的事,你傳旨給趙曦傳,朕再給他半個月的時間,如果解決不了,朕會舉兵南下。”
“臣,領旨!”
從東州和安縣到江州,要過漓江,漓江也是大璃最大的河流,原本不叫這個名字,是太祖皇帝鼎定中原後,將這條河命名為漓江。
漓江之上有不少漁民以此為生,比如跟著宋子嚴去了月桑的老倪頭。
原本漓江上是有水師的,後來在漓江口連續吃了幾次敗仗,導致水師被裁撤。
當然,這其中有王麟的操作,他與月桑秘密走私,水師始終是個威脅。
後來,海上的水匪可以毫無顧忌的出現在漓江上,這也導致很多漁民對他們恨之入骨,但也毫無辦法。
宋子嚴打到月桑後,水賊的禍端被解決,漓江上的漁民這才多了起來。
淩淵在抵達漓江邊上後,並沒有繼續南下,看著寬闊的江麵,淩淵在東州的陰霾也瞬間一掃而空。
“盧興洲,兵部那邊對水師的記載你還記得嗎?”
盧興洲恭敬迴道:“迴陛下,漓江水師是在先帝在位時被裁撤的,在此之前,水師有船兩百艘,官兵五萬餘人。”
“恩,那你覺得若朕要重組水師,誰最為合適?”
兵部主管天下兵馬造冊,所有五品以上的將領,都是在兵部有名字的。
見淩淵問起,盧興洲陷入沉思之中,他在兵部的書冊中,也不曾看到過有十分擅長水戰的將軍。
“陛下,先帝裁撤水師二十年,水師原本的將軍也都已老去,臣實在想不出來。”
“朕倒是有個人選,你覺得宋子嚴如何?”淩淵問道。
“宋將軍自然是合適,隻是神機營還需要宋將軍。”
“無妨,朕的水師戰船上麵,是有神機營大炮的。”
“神機營大炮在戰船上?”
盧興洲有些疑惑,他聽說過宋子嚴打月桑的時候,就是將神機營大炮搬到了戰船上。
但他隻是覺得隻是宋子嚴的靈機一動,根本沒想過要將神機營大炮永遠放在戰船上。
“恩,要開海域,自然是要做出改變的。”
“陛下高瞻遠矚,臣,自愧不如,宋將軍甚好。”
“那就傳旨給桑州,讓宋子嚴迴來東州,在漓江上組建水師。”
“臣,領旨!”
宋子嚴腦子活絡,在一眾將軍中,淩淵對他十分看好,如今將水師交給他,也是淩淵心中早就篤定的。
“陛下,那神機營今後交誰?”盧興洲問道。
“這個嘛?朕到時候迴京之後,會告訴你的。”
“是,陛下,江州親王已經抵達月桑,從月桑傳迴來的消息,已經發現王麟餘孽的蹤跡。”
“王麟?這個老家夥不是死了嗎?”
“聽說是餘孽,已經被押送到了神都問罪。”
“好,吳青這個人跟著他們去的,也一並斬首,就不要帶迴大璃了。”
“臣,領旨!”
“陛下,江親王在改為桑州後,明林親王和他們那個大名,似乎已經徹底歸降,要不要賞賜王位。”
“王位是要給的,但桑州的王爺不適合在桑州,讓他們來江州居住吧!”
“臣,領旨!”
桑州人的心思淩淵大抵是知道一些的,這些人天生反骨,不會真正的歸附。
因此,將他們的王質在江州,其實也解決不了太大的問題。
桑州人的管理,肯定是要高壓的,連坐製在桑州目前是必然的。
在漓江邊淩淵逗留了三天,在考察了所有的碼頭後,最終確定在金州碼頭建立水師。
金州碼頭原來就是為水師建造的,隻是後來水師裁撤後,整個碼頭都荒廢了。
“陛下,如今漓江中的漁民不足一千,戰船都被老倪頭和將軍征調走了。”
有老漁民壯著膽子在淩淵身邊說道。
“哦?當地的官府沒有補助嗎?”淩淵問道。
這件事他是知道的,宋子嚴當初征調戰船後,便上書給朝廷,要讓官府補助戰船損失。
“沒有啊,到現在一兩銀子都沒有,我們如今能用的都是老船,一個不好就會翻船。”
“宋林書,這件事你去查,所有戰船的費用,一分不少的補助給他們。”
“陛下,草民等都知道宋將軍是好意,他們趕跑了水賊,我們才會有機會在漓江上打漁。”
“老人家,朕知道,這是朝廷應該給你們的。”
“陛下,草民今年快六十,水賊猖獗了六十年,若不是宋將軍和陛下,這漓江都快成水賊的了,但草民等不得不說的是,如今的稅收太重,尤其是東州。”
宋林書將話接了過來,說道:“老人家,東州的稅收問題已經解決,今後不會再有了。”
“解決了?草民交的稅都交到十年後了,那些銀子,可都是我們賣地賣房籌措的。”
宋林書臉色一紅,這件事他在處理後,並沒有將提前收的稅如數歸還,在他看來,反正遲早都是要交的。
大不了後麵幾年不收就是,這件事他也就沒跟淩淵說。
“宋林書,退稅的事,朕不希望有下次。”淩淵厲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