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查貪東州
皇子:我有神機營很奇怪嗎? 作者:九月風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貪墨銀兩一百餘萬兩,聽說和安縣中,有一半是你的田產房產。”
淩淵的話如同雷擊,砸在何安才的腦門上,顫顫巍巍的跪在地上,一個勁的喊著冤枉。
“冤枉?”淩淵示意唐七將人帶上來,當看到來人的時候,何安才心瞬間涼了。
來人正是年前他娶的第八房小妾,膚白貌美,何安才對她十分溺愛。
手中捧著一本賬本,上麵記載了何安才貪汙受賄強取豪奪的證據。
還有他給上麵上供的人員,淩淵翻開看了看。
便將賬本丟給了楊鳳清和宋林書,楊鳳清看過後,心中咯噔一下,若是賬本屬實的話,那整個東州的官場都是爛的,而且是爛到骨子裏那種。
“何安才,你所記載的屬實?休要欺瞞,否則定讓你九族皆滅。”
“迴陛下,臣記載的句句屬實。”
何安才如今哪裏還敢在硬挺,在陛下麵前,東州巡撫都救不了他。
“楊鳳清,你是吏部尚書,東州的事,你親自來處理,朕需要一個結果。”
“臣,領旨!”
淩淵倒沒有表現得十分生氣,反而覺得這不是什麽壞事,敲山震虎是必須的。
如今大璃很多地方各自為政陽奉陰違,東州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這是沒辦法的事,淩淵的親信還是太少,導致人才跟不上。
他也沒有怪罪楊鳳清的意思,這件事他決定不了,大璃的官員體係已經是爛到骨子裏。
禹州的試點還算成功,但還沒來得及在整個大璃推廣。
尤其是像東州這樣,當地的官員大部分都沒有換過。
“來人,將何安才帶下去。”
“是!”
何安才走後,淩淵也沒在縣衙中多待,而是去了城中走走。
這是淩淵自從流州、靈州後,見過最窮的縣城,堪比當初自己去北境的第一站北安縣。
老弱婦孺隨處可見,城中散發著濃鬱的惡臭味,甚至還看到有人餓死在路邊,被衙門的人抬出去。
何安才是頭蠢豬,在得知天子會來的情況下,都不會掩飾。
有嗷嗷待哺的小孩,被人抱在胸前,麵前擺著一塊賣兒賣女的牌子。
百姓們不認識淩淵,出來的時候也換了身衣服,街道旁的茶樓中的人寥寥無幾。
淩淵與盧佳走了進去,在櫃台旁無精打采的店小二見狀,瞬間來了精神。
“客官,兩位裏麵請。”
跟著店小二上了二樓,可以俯視整條街道,來來往往的行人並不多,擺攤的攤販也沒幾個。
“小二,這和安縣一向如此嗎?”淩淵問道。
“公子一看就是外地來的吧?這兩日陛下駕臨和安縣,縣官老爺不讓他們待在城裏。”
“為何?”
小二警惕的看了看周圍,又看了看眼前的淩淵兩人,似乎不敢說。
“這個給你!”
一旁的盧佳丟出一小塊銀子,小二眼前一亮,這才壓低了聲音開口。
“原本這和安縣啊,是有很多商販的,畢竟過去就是直隸京城,隻是稅太重了,他們不敢來。”
“稅不是戶部統一定的嗎?怎麽會重呢?”盧佳不解問道。
“新稅是戶部定的,但老稅還得交,整個東州都在收,沒人敢不交。”
“為何要這樣?”盧佳帶著怒氣問道。
“這個嘛,當官的說什麽是什麽,我們這些平頭百姓,哪能過問啊?”
似乎是察覺到自己說錯了話,小二連忙退了出去,不敢再多說話。
東州在收雙稅,一份交給戶部,一份留在當地。
難怪這幾個月來,交給戶部的稅銀一分不少。
“公子,此事隻怕牽連甚廣,要是追查下去的話,整個東州的官員都要換一遍。”
盧佳壓低了聲音說道,和安縣的慘狀,讓她十分生氣。
好好一座縣城,沒有戰亂之禍,卻過得比北境戰爭過得還慘。
“恩!”淩淵隻是嗯了一聲,不再說話。
不一會兒,茶樓掌櫃的來了,進來後,直接對著兩人施禮。
“兩位貴客,剛剛店裏小二不懂事,說了些不著邊際的話,還請貴客見諒。”
這個掌櫃一看就是八麵玲瓏之人,這幾日陛下在和安縣,他顯得格外謹慎。
剛剛在門外的時候,他看到淩淵的時候,已經認出了他的身份。
三十裏外去迎接陛下的時候,他是見過淩淵的。
但他很聰明,知道淩淵沒帶其他人,定然是想微服私訪。
店小二出去之後,他便問了他所有的事。
“掌櫃的,我且問你,小二說的話可是真的?”盧佳問道。
掌櫃的眼神亂轉,他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縣衙裏何安才被抓的事,他們還不知道。
“問你話呢!”盧佳厲聲道。
掌櫃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連連磕頭道:“兩位貴人,小的什麽都不知道。”
“好了,我們走吧!”
淩淵站起身來,帶著盧佳離去,這個掌櫃的已經看穿他們的身份,再待下去沒有意義。
等到兩人走後,店小二才將掌櫃的扶起來。
掌櫃的長舒一口氣,問道:“走了嗎?”
“恩,已經走了。”
“好,能不能成,就看這次了。”掌櫃的神秘道。
店小二撓撓頭,問道:“他們真有這個本事嗎?”
“整個大璃,除了他之外,別人就更做不到了。”
小二並不知道淩淵的身份,剛才淩淵問話的內容,都是掌櫃教他說的。
迴縣衙的路上,盧佳不解,問道:“陛下,為何不問清楚啊?”
“那個掌櫃要說的話,已經讓店小二說完了,他進來,是想要撇清關係的。”
“這麽說,店小二說的都是真的?”
“恩!”淩淵沉聲道:“他們是想要朕來查此事,但又怕禍及自身。”
盧佳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僅僅是一個和安縣,就能牽扯出這麽多事來。
此刻她有點知道淩淵為何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南巡了。
東州的問題,絕不止眼前這點,雙稅收了不止一天兩天,但京城卻沒有絲毫消息。
這才是問題的根本,宋林書、楊鳳清都是跟隨陛下的近臣,不太可能會跟東州有什麽聯係。
但沒有京城的人,東州的事瞞不住這麽久。
淩淵的話如同雷擊,砸在何安才的腦門上,顫顫巍巍的跪在地上,一個勁的喊著冤枉。
“冤枉?”淩淵示意唐七將人帶上來,當看到來人的時候,何安才心瞬間涼了。
來人正是年前他娶的第八房小妾,膚白貌美,何安才對她十分溺愛。
手中捧著一本賬本,上麵記載了何安才貪汙受賄強取豪奪的證據。
還有他給上麵上供的人員,淩淵翻開看了看。
便將賬本丟給了楊鳳清和宋林書,楊鳳清看過後,心中咯噔一下,若是賬本屬實的話,那整個東州的官場都是爛的,而且是爛到骨子裏那種。
“何安才,你所記載的屬實?休要欺瞞,否則定讓你九族皆滅。”
“迴陛下,臣記載的句句屬實。”
何安才如今哪裏還敢在硬挺,在陛下麵前,東州巡撫都救不了他。
“楊鳳清,你是吏部尚書,東州的事,你親自來處理,朕需要一個結果。”
“臣,領旨!”
淩淵倒沒有表現得十分生氣,反而覺得這不是什麽壞事,敲山震虎是必須的。
如今大璃很多地方各自為政陽奉陰違,東州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這是沒辦法的事,淩淵的親信還是太少,導致人才跟不上。
他也沒有怪罪楊鳳清的意思,這件事他決定不了,大璃的官員體係已經是爛到骨子裏。
禹州的試點還算成功,但還沒來得及在整個大璃推廣。
尤其是像東州這樣,當地的官員大部分都沒有換過。
“來人,將何安才帶下去。”
“是!”
何安才走後,淩淵也沒在縣衙中多待,而是去了城中走走。
這是淩淵自從流州、靈州後,見過最窮的縣城,堪比當初自己去北境的第一站北安縣。
老弱婦孺隨處可見,城中散發著濃鬱的惡臭味,甚至還看到有人餓死在路邊,被衙門的人抬出去。
何安才是頭蠢豬,在得知天子會來的情況下,都不會掩飾。
有嗷嗷待哺的小孩,被人抱在胸前,麵前擺著一塊賣兒賣女的牌子。
百姓們不認識淩淵,出來的時候也換了身衣服,街道旁的茶樓中的人寥寥無幾。
淩淵與盧佳走了進去,在櫃台旁無精打采的店小二見狀,瞬間來了精神。
“客官,兩位裏麵請。”
跟著店小二上了二樓,可以俯視整條街道,來來往往的行人並不多,擺攤的攤販也沒幾個。
“小二,這和安縣一向如此嗎?”淩淵問道。
“公子一看就是外地來的吧?這兩日陛下駕臨和安縣,縣官老爺不讓他們待在城裏。”
“為何?”
小二警惕的看了看周圍,又看了看眼前的淩淵兩人,似乎不敢說。
“這個給你!”
一旁的盧佳丟出一小塊銀子,小二眼前一亮,這才壓低了聲音開口。
“原本這和安縣啊,是有很多商販的,畢竟過去就是直隸京城,隻是稅太重了,他們不敢來。”
“稅不是戶部統一定的嗎?怎麽會重呢?”盧佳不解問道。
“新稅是戶部定的,但老稅還得交,整個東州都在收,沒人敢不交。”
“為何要這樣?”盧佳帶著怒氣問道。
“這個嘛,當官的說什麽是什麽,我們這些平頭百姓,哪能過問啊?”
似乎是察覺到自己說錯了話,小二連忙退了出去,不敢再多說話。
東州在收雙稅,一份交給戶部,一份留在當地。
難怪這幾個月來,交給戶部的稅銀一分不少。
“公子,此事隻怕牽連甚廣,要是追查下去的話,整個東州的官員都要換一遍。”
盧佳壓低了聲音說道,和安縣的慘狀,讓她十分生氣。
好好一座縣城,沒有戰亂之禍,卻過得比北境戰爭過得還慘。
“恩!”淩淵隻是嗯了一聲,不再說話。
不一會兒,茶樓掌櫃的來了,進來後,直接對著兩人施禮。
“兩位貴客,剛剛店裏小二不懂事,說了些不著邊際的話,還請貴客見諒。”
這個掌櫃一看就是八麵玲瓏之人,這幾日陛下在和安縣,他顯得格外謹慎。
剛剛在門外的時候,他看到淩淵的時候,已經認出了他的身份。
三十裏外去迎接陛下的時候,他是見過淩淵的。
但他很聰明,知道淩淵沒帶其他人,定然是想微服私訪。
店小二出去之後,他便問了他所有的事。
“掌櫃的,我且問你,小二說的話可是真的?”盧佳問道。
掌櫃的眼神亂轉,他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縣衙裏何安才被抓的事,他們還不知道。
“問你話呢!”盧佳厲聲道。
掌櫃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連連磕頭道:“兩位貴人,小的什麽都不知道。”
“好了,我們走吧!”
淩淵站起身來,帶著盧佳離去,這個掌櫃的已經看穿他們的身份,再待下去沒有意義。
等到兩人走後,店小二才將掌櫃的扶起來。
掌櫃的長舒一口氣,問道:“走了嗎?”
“恩,已經走了。”
“好,能不能成,就看這次了。”掌櫃的神秘道。
店小二撓撓頭,問道:“他們真有這個本事嗎?”
“整個大璃,除了他之外,別人就更做不到了。”
小二並不知道淩淵的身份,剛才淩淵問話的內容,都是掌櫃教他說的。
迴縣衙的路上,盧佳不解,問道:“陛下,為何不問清楚啊?”
“那個掌櫃要說的話,已經讓店小二說完了,他進來,是想要撇清關係的。”
“這麽說,店小二說的都是真的?”
“恩!”淩淵沉聲道:“他們是想要朕來查此事,但又怕禍及自身。”
盧佳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僅僅是一個和安縣,就能牽扯出這麽多事來。
此刻她有點知道淩淵為何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南巡了。
東州的問題,絕不止眼前這點,雙稅收了不止一天兩天,但京城卻沒有絲毫消息。
這才是問題的根本,宋林書、楊鳳清都是跟隨陛下的近臣,不太可能會跟東州有什麽聯係。
但沒有京城的人,東州的事瞞不住這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