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科舉正式開始
皇子:我有神機營很奇怪嗎? 作者:九月風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講解之人徐徐道來,百姓們再也忍不住,紛紛拿到身旁的物件,朝著神皇的囚車砸去。
剛剛還在慶幸這裏百姓溫和的神皇,瞬間被砸到了額頭上,鮮血直流。
江州人都是臭雞蛋,京城的人更狠,砸的是石塊。
被砸痛的神皇,用著大璃話開始不斷求饒。
裴峰親自帶著人來維持秩序,在三天遊街沒完成之前,神皇是不能死的。
剛剛丟石塊的那幾個人,被捕快們給訓了一頓後,不再丟石塊了。
但迴家之後的其他人來了,他們帶著的臭雞蛋和爛菜葉不少。
神皇最後奄奄一息,心中暗暗在想,大璃京城的人還是有錢。
不過,這件事讓京城中前段時間趙之宣引起的事,有了緩和的機會。
三天的時間,神皇的囚車遊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最後被綁在午門外的廣場上,暴曬了兩日。
神皇最終在憤憤中死去,或許死對他來說,也是一種難得的解脫。
這也讓京城的士子們知道,在他們看不到的地方,大璃並不太平。
百姓們被肆意踐踏,朝廷甚至隻能用遷海的法子,來擋住水賊的侵擾。
為國效力的聲音在士子中越來越重,甚至有人有了棄筆從戎的想法。
第一次科舉,對大璃來說絕對是天大的事,禮部尚書張甫卿、吏部尚書楊鳳清兩人更是連續好幾天都待在貢院裏。
就是生怕科舉會出事,貢院裏的一草一木,兩人都清查了不知道多少遍。
南場科舉,是針對先到的南國子弟,他們也是士子中人數最多的,有將近五千多人。
大璃第一次科舉能來這麽多人,讓淩淵是十分開心的。
城衛軍、錦衣衛、陌刀軍三重護衛下,科舉的題目,從宮中運送了出來。
聲勢十分浩蕩,京城的百姓們紛紛翹首以盼。
“聽說,這次是陛下親自出的考題,不知道難不難?”
“陛下為大璃選人才,題目自然是要難一些的。”
“難一些好,隻有難,這些讀書人才會用心去學,省得天天之乎者也的。”
“要我說,咱們學武的也得來個考試科舉啥的。”
眾人哈哈一笑,這樣的場景,在京城中隨處可見,百姓們的眼裏光是真的。
這是淩淵給他們的希望,給整個大璃的希望。
日子隻要過得越來越好,誰還會去造反。
禹州的試點也已經接近尾聲,從何鼎元和盧祥生的奏報來看,十分的成功。
不論是稅收還是人口,都已經創造了新高。
盧祥生也被調迴京城,禹州的新軍留在當地屯田,成立了軍府。
看到高掛在門楣之上的貢院兩個字,盧祥生在下麵看了許久,直到盧興洲來喊他。
從安州迴來後,盧興洲就在貢院幫忙,他也明白淩淵的意思。
盧祥生老了,他遲早是要接替位置的,兵部雖然與科舉沒什麽關係。
但今天參加科舉的人,保不齊明天就會是朝堂上的同僚,多露露臉總歸是好的。
“興洲,陛下乃一代聖君,你有福啊!”
盧祥生的話裏隱隱有些羨慕,曾經他跟在明景帝身旁,也有過意氣風發,隻是後來的結果有些不盡如人意。
“陛下說,這次科舉之後,等北場結束,還會有一場殿試。”
“殿試?”盧祥生不解問道。
“恩,科舉前五十名,會去參加殿試,由陛下親自監考,頭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其他人都為進士。”
“這是陛下提出來的?”
“恩,陛下還說了,第一次科舉,陛下說這次是天子恩科,中了進士的人,都被稱為天子門生。”
一個個盧祥生從未聽到過的詞,從盧興洲嘴裏說出來,讓盧祥生忍不住的咋舌。
“好,好啊,好一個天子門生,這要是下放到縣府為官,誰還敢為難他們。”
“考試馬上開始了,也不知道陛下出了什麽題目?”
盧興洲文武全才,這次科舉可是與天下讀書人比試的機會,他如何不想試試。
盧祥生看穿了他心裏的想法,說道:“要不老夫跟張甫卿說說,讓你化名去試試,咱們不去殿試就是。”
“我真的可以嗎?”盧興洲有些意動道。
“走吧!”
盧祥生在朝中威望頗高,這點要求對的他來說並不難,張甫卿給盧興洲安排了一個偏僻點的單間。
隨著三聲鍾聲響起,士子們魚貫而入,在貢院裏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了下來。
這次考試的天數為三天,除了淩淵出的題外,還有禮部和吏部出的幾篇策論。
淩淵倒是沒有提出異議,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公平些。
整個貢院考場很是安靜,錦衣衛在貢院內巡視,貢院外則是城衛軍和陌刀軍。
除此之外,所有考生的食物,都是自行攜帶。
但淩淵為了防止他們有些偏遠地方來的士子,沒東西吃,提供了不少饅頭稀飯。
第一次吃到如此白淨的饅頭和稀飯的時候,那些偏遠地方來的士子們眼淚縱橫。
奮筆疾書下,他們甚至提燈夜戰,隻為抓住這唯一一次的翻身機會。
貢院外的告示上可說著呢,這場考試完,後麵還有一場殿試。
天子門生那四個字,對他們有著致命的誘惑力。
但也有士子情緒緊張,連續不斷的撰寫下,暈倒在考桌前。
被錦衣衛發現後,不得不抬出去,讓太醫院的太醫來為他們診治。
這樣一來,他們也就失去了繼續考試的機會。
久久不能平息心情的他們,靠著貢院的圍牆坐下,眼神中滿是悔恨。
但規矩就是規矩,他們隻能等待來年,從禮部貼出來的告示中,他們知道科舉並非隻有一次。
國子監的士子們學得很多,要比其他人好不少,但在看到最後一個題目的時候。
他們紛紛露出了困惑。
平日裏,國子監的夫子們,隻是在教他們如何在朝堂為官,哪裏知道其他地方的事。
但天子親自出題,若是答不出個子醜寅卯來,隻怕很難進入殿試。
他們來參加科舉,可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更是為了向朝廷和陛下證明,他們國子監的實力。
剛剛還在慶幸這裏百姓溫和的神皇,瞬間被砸到了額頭上,鮮血直流。
江州人都是臭雞蛋,京城的人更狠,砸的是石塊。
被砸痛的神皇,用著大璃話開始不斷求饒。
裴峰親自帶著人來維持秩序,在三天遊街沒完成之前,神皇是不能死的。
剛剛丟石塊的那幾個人,被捕快們給訓了一頓後,不再丟石塊了。
但迴家之後的其他人來了,他們帶著的臭雞蛋和爛菜葉不少。
神皇最後奄奄一息,心中暗暗在想,大璃京城的人還是有錢。
不過,這件事讓京城中前段時間趙之宣引起的事,有了緩和的機會。
三天的時間,神皇的囚車遊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最後被綁在午門外的廣場上,暴曬了兩日。
神皇最終在憤憤中死去,或許死對他來說,也是一種難得的解脫。
這也讓京城的士子們知道,在他們看不到的地方,大璃並不太平。
百姓們被肆意踐踏,朝廷甚至隻能用遷海的法子,來擋住水賊的侵擾。
為國效力的聲音在士子中越來越重,甚至有人有了棄筆從戎的想法。
第一次科舉,對大璃來說絕對是天大的事,禮部尚書張甫卿、吏部尚書楊鳳清兩人更是連續好幾天都待在貢院裏。
就是生怕科舉會出事,貢院裏的一草一木,兩人都清查了不知道多少遍。
南場科舉,是針對先到的南國子弟,他們也是士子中人數最多的,有將近五千多人。
大璃第一次科舉能來這麽多人,讓淩淵是十分開心的。
城衛軍、錦衣衛、陌刀軍三重護衛下,科舉的題目,從宮中運送了出來。
聲勢十分浩蕩,京城的百姓們紛紛翹首以盼。
“聽說,這次是陛下親自出的考題,不知道難不難?”
“陛下為大璃選人才,題目自然是要難一些的。”
“難一些好,隻有難,這些讀書人才會用心去學,省得天天之乎者也的。”
“要我說,咱們學武的也得來個考試科舉啥的。”
眾人哈哈一笑,這樣的場景,在京城中隨處可見,百姓們的眼裏光是真的。
這是淩淵給他們的希望,給整個大璃的希望。
日子隻要過得越來越好,誰還會去造反。
禹州的試點也已經接近尾聲,從何鼎元和盧祥生的奏報來看,十分的成功。
不論是稅收還是人口,都已經創造了新高。
盧祥生也被調迴京城,禹州的新軍留在當地屯田,成立了軍府。
看到高掛在門楣之上的貢院兩個字,盧祥生在下麵看了許久,直到盧興洲來喊他。
從安州迴來後,盧興洲就在貢院幫忙,他也明白淩淵的意思。
盧祥生老了,他遲早是要接替位置的,兵部雖然與科舉沒什麽關係。
但今天參加科舉的人,保不齊明天就會是朝堂上的同僚,多露露臉總歸是好的。
“興洲,陛下乃一代聖君,你有福啊!”
盧祥生的話裏隱隱有些羨慕,曾經他跟在明景帝身旁,也有過意氣風發,隻是後來的結果有些不盡如人意。
“陛下說,這次科舉之後,等北場結束,還會有一場殿試。”
“殿試?”盧祥生不解問道。
“恩,科舉前五十名,會去參加殿試,由陛下親自監考,頭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其他人都為進士。”
“這是陛下提出來的?”
“恩,陛下還說了,第一次科舉,陛下說這次是天子恩科,中了進士的人,都被稱為天子門生。”
一個個盧祥生從未聽到過的詞,從盧興洲嘴裏說出來,讓盧祥生忍不住的咋舌。
“好,好啊,好一個天子門生,這要是下放到縣府為官,誰還敢為難他們。”
“考試馬上開始了,也不知道陛下出了什麽題目?”
盧興洲文武全才,這次科舉可是與天下讀書人比試的機會,他如何不想試試。
盧祥生看穿了他心裏的想法,說道:“要不老夫跟張甫卿說說,讓你化名去試試,咱們不去殿試就是。”
“我真的可以嗎?”盧興洲有些意動道。
“走吧!”
盧祥生在朝中威望頗高,這點要求對的他來說並不難,張甫卿給盧興洲安排了一個偏僻點的單間。
隨著三聲鍾聲響起,士子們魚貫而入,在貢院裏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了下來。
這次考試的天數為三天,除了淩淵出的題外,還有禮部和吏部出的幾篇策論。
淩淵倒是沒有提出異議,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公平些。
整個貢院考場很是安靜,錦衣衛在貢院內巡視,貢院外則是城衛軍和陌刀軍。
除此之外,所有考生的食物,都是自行攜帶。
但淩淵為了防止他們有些偏遠地方來的士子,沒東西吃,提供了不少饅頭稀飯。
第一次吃到如此白淨的饅頭和稀飯的時候,那些偏遠地方來的士子們眼淚縱橫。
奮筆疾書下,他們甚至提燈夜戰,隻為抓住這唯一一次的翻身機會。
貢院外的告示上可說著呢,這場考試完,後麵還有一場殿試。
天子門生那四個字,對他們有著致命的誘惑力。
但也有士子情緒緊張,連續不斷的撰寫下,暈倒在考桌前。
被錦衣衛發現後,不得不抬出去,讓太醫院的太醫來為他們診治。
這樣一來,他們也就失去了繼續考試的機會。
久久不能平息心情的他們,靠著貢院的圍牆坐下,眼神中滿是悔恨。
但規矩就是規矩,他們隻能等待來年,從禮部貼出來的告示中,他們知道科舉並非隻有一次。
國子監的士子們學得很多,要比其他人好不少,但在看到最後一個題目的時候。
他們紛紛露出了困惑。
平日裏,國子監的夫子們,隻是在教他們如何在朝堂為官,哪裏知道其他地方的事。
但天子親自出題,若是答不出個子醜寅卯來,隻怕很難進入殿試。
他們來參加科舉,可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更是為了向朝廷和陛下證明,他們國子監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