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追繳借銀
皇子:我有神機營很奇怪嗎? 作者:九月風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頭收稅,自古王朝都會用到,各地的田畝多少,在開朝之初都會有統計。
但這個並不是一個準確的數字,天災人禍導致田畝減少有,功勳貴族圈地導致田畝減少也有。
當然,也有官員們組織開墾的荒田,這一部分沒有上了朝廷戶部的冊子,結果還是被世家門閥所占有。
世家門閥、商賈財閥、功勳世家還有大璃傳承數百年的皇族。
全都是靠著土地來養活自己,他們將地私有化,田稅自然收不起來。
再說到商稅,儒家思想大行其道,士農工商的階級觀念一直存在,商賈雖然有錢,但卻是最讓人瞧不起的。
因此,朝廷對商稅的征收,一直都沒有真正落實過。
哪怕有抱負的帝王,想要出手整頓,最終也因為官商勾結不了了之。
如今大璃麵臨的問題就是如此,江南等地的財閥巨富們,每年上繳的賦稅杯水車薪。
甚至還有官府找他們借銀子,來補給朝廷和州府的虧空。
戶部就更不用說了,宋林書入住戶部後,光是查賬查了大半個月,得到的結果觸目驚心。
國庫的銀子一年比一年少,更讓人氣憤的,是在京城的官員們,都會從國庫借銀子用。
最早的賬目,居然能到百年之前。
偌大的一個大璃皇朝,隻是表麵錦繡,這讓淩淵都為憤怒。
欠國庫銀子的人不止一人,似乎在京城的官員,互相之間都有攀比,若是沒從國庫中借銀子的,他們都會覺得低別人一等。
明景帝退居後宮三十年,唯一抓在手中的權力,也隻是部分禁軍和皇城司。
王麟與一眾大臣欺上瞞下,將整個戶部掏了個空,這也導致各地有需要賑災下撥銀子的時候,隻是寥寥無幾。
這是比打仗更難辦的事,治國與打江山還真不同,難怪有人說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
淩淵此刻可謂是深有體會。
“朕這裏有幾個方案,各位看看。”
楊鳳清手拿毛筆,準備記錄淩淵所說的話,其他閣老們也都洗耳恭聽。
“第一,國庫的銀子必須追繳,而且還得按照利息來追,凡是在京官員,給他們三天時間,湊夠銀子上繳國庫。”
“第二,戶部成立商賈管理司,專門負責商賈的管理,商稅的製定,還有各地商品價格的維護。”
“第三,田稅的事,朕覺得要改,就要根源上改,不再收人頭稅,各地丈量土地後,不管是私田還是官田,一律按照田畝來收稅。”
“第四,清查所有土地占有問題,凡是私自圈地的,一律按照大璃律論處。”
楊鳳清記錄的手抖個不停,這裏麵的樁樁件件在他看來,都有可能會引起軒然大波。
這個從京城到地方,全部的門閥商賈勳貴,全部都得罪了一個遍。
宋林書眉頭緊皺,他做過地方州牧,知道這裏麵的問題。
“陛下,這會不會操之過急,恐人心不穩,引起社稷動蕩啊。”宋林書說道。
“是啊,陛下,還請陛下三思,如今社稷不穩,若是全部推行,恐會讓有心之人利用。”
張甫卿主政過靈州,也清楚這些問題,隻是靈州在當下,已經改頭換麵。
梁光山不說話,他的心裏隻有鑄造的事,不過,這次他也麵露憂色。
“快刀斬亂麻,若是再縱容下去,那才真的是國將不國,這件事朕必須辦。”
“各地官員缺口的事,朕倒是有個法子,從軍中挑選讀書識字的人,讓他們去各地為官。”
當兵的去做文官,管理地方?
這可是在曆朝曆代都沒出現過的,楊鳳清都停下筆抬眼看向淩淵。
這個決定絕對出乎他們的意料,倒是齊雲舟神情淡然,他是當兵的出身,也是個儒將。
“陛下,自古文武分家,這恐怕不妥吧!”
張甫卿是禮部尚書,對禮法自然要是堅持的。
“有什麽不妥的,隻許文官棄筆從戎成就一段佳話,就不許武將放下刀劍治理地方?”
淩淵在軍中曾推行過讀書的風潮,甚至將會不會識字,作為軍功升職的重要依據。
所以,軍中一些小將,也都是識字讀過書的。
“陛下,臣擔心兵士殺心太重,會在地方為朝廷帶來麻煩。”宋林書說道。
淩淵擺擺手道:“不礙事,郡府的事早點做起來,由郡府監管各地官府,再由州府監管郡府,出不了什麽亂子的”
州、郡、縣三級官府,這是淩淵在禹州推行的,目前來看效果很不錯。
“好了,盡快科舉,將可用之才選拔出來後,也都下放下去,與從軍中挑選的官員一起赴任。”
“臣,領旨!”
楊鳳清是棄筆從戎的典範,他在軍中待過,如今朝廷的幾支大軍,軍紀嚴明,絕不會像他們說的那樣。
“朕剛剛說的方案,眾位再議議,先把國庫的銀子追繳迴來,看看誰去做這件事。”
追繳戶部國庫的銀子,這是一個得罪人的差事,朝廷那些恩養的勳貴們,沒一個好惹的。
按理說這件事自然是戶部去辦的,宋林書作為戶部尚書,是第一人選。
但宋林書為人圓滑,肯定是不想得罪那幫人的。
“陛下,臣可以舉薦兩人,他們出馬,追繳銀子的事不在話下。”
“哦?你說說看!”
“寧國公秦朝陽和英國公程扶舉。”
淩淵對兩人有印象,當初還未登基的時候,在王府設宴,他們兩人送的禮物是最重的。
尤其是程扶舉,流州商行能打入京城的市場,也是有他的幫忙。
因此,對他的印象一直都很好。
“他們兩人也有欠國庫的銀子嗎?”淩淵問道。
“有,英國公還好,三十萬兩左右,但寧國公那邊有點多,超過八十萬兩。”
“他們兩人都欠著國庫的銀子,再讓他們去追繳,不會出問題嗎?”張甫卿問道。
“陛下,他們二人在勳貴中爵位最高,就算是皇族也會給他們麵子,隻要他們肯去追繳,想來應該問題不大。”
“好,傳旨讓兩人入宮,朕見見他們。”
“是!”
但這個並不是一個準確的數字,天災人禍導致田畝減少有,功勳貴族圈地導致田畝減少也有。
當然,也有官員們組織開墾的荒田,這一部分沒有上了朝廷戶部的冊子,結果還是被世家門閥所占有。
世家門閥、商賈財閥、功勳世家還有大璃傳承數百年的皇族。
全都是靠著土地來養活自己,他們將地私有化,田稅自然收不起來。
再說到商稅,儒家思想大行其道,士農工商的階級觀念一直存在,商賈雖然有錢,但卻是最讓人瞧不起的。
因此,朝廷對商稅的征收,一直都沒有真正落實過。
哪怕有抱負的帝王,想要出手整頓,最終也因為官商勾結不了了之。
如今大璃麵臨的問題就是如此,江南等地的財閥巨富們,每年上繳的賦稅杯水車薪。
甚至還有官府找他們借銀子,來補給朝廷和州府的虧空。
戶部就更不用說了,宋林書入住戶部後,光是查賬查了大半個月,得到的結果觸目驚心。
國庫的銀子一年比一年少,更讓人氣憤的,是在京城的官員們,都會從國庫借銀子用。
最早的賬目,居然能到百年之前。
偌大的一個大璃皇朝,隻是表麵錦繡,這讓淩淵都為憤怒。
欠國庫銀子的人不止一人,似乎在京城的官員,互相之間都有攀比,若是沒從國庫中借銀子的,他們都會覺得低別人一等。
明景帝退居後宮三十年,唯一抓在手中的權力,也隻是部分禁軍和皇城司。
王麟與一眾大臣欺上瞞下,將整個戶部掏了個空,這也導致各地有需要賑災下撥銀子的時候,隻是寥寥無幾。
這是比打仗更難辦的事,治國與打江山還真不同,難怪有人說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
淩淵此刻可謂是深有體會。
“朕這裏有幾個方案,各位看看。”
楊鳳清手拿毛筆,準備記錄淩淵所說的話,其他閣老們也都洗耳恭聽。
“第一,國庫的銀子必須追繳,而且還得按照利息來追,凡是在京官員,給他們三天時間,湊夠銀子上繳國庫。”
“第二,戶部成立商賈管理司,專門負責商賈的管理,商稅的製定,還有各地商品價格的維護。”
“第三,田稅的事,朕覺得要改,就要根源上改,不再收人頭稅,各地丈量土地後,不管是私田還是官田,一律按照田畝來收稅。”
“第四,清查所有土地占有問題,凡是私自圈地的,一律按照大璃律論處。”
楊鳳清記錄的手抖個不停,這裏麵的樁樁件件在他看來,都有可能會引起軒然大波。
這個從京城到地方,全部的門閥商賈勳貴,全部都得罪了一個遍。
宋林書眉頭緊皺,他做過地方州牧,知道這裏麵的問題。
“陛下,這會不會操之過急,恐人心不穩,引起社稷動蕩啊。”宋林書說道。
“是啊,陛下,還請陛下三思,如今社稷不穩,若是全部推行,恐會讓有心之人利用。”
張甫卿主政過靈州,也清楚這些問題,隻是靈州在當下,已經改頭換麵。
梁光山不說話,他的心裏隻有鑄造的事,不過,這次他也麵露憂色。
“快刀斬亂麻,若是再縱容下去,那才真的是國將不國,這件事朕必須辦。”
“各地官員缺口的事,朕倒是有個法子,從軍中挑選讀書識字的人,讓他們去各地為官。”
當兵的去做文官,管理地方?
這可是在曆朝曆代都沒出現過的,楊鳳清都停下筆抬眼看向淩淵。
這個決定絕對出乎他們的意料,倒是齊雲舟神情淡然,他是當兵的出身,也是個儒將。
“陛下,自古文武分家,這恐怕不妥吧!”
張甫卿是禮部尚書,對禮法自然要是堅持的。
“有什麽不妥的,隻許文官棄筆從戎成就一段佳話,就不許武將放下刀劍治理地方?”
淩淵在軍中曾推行過讀書的風潮,甚至將會不會識字,作為軍功升職的重要依據。
所以,軍中一些小將,也都是識字讀過書的。
“陛下,臣擔心兵士殺心太重,會在地方為朝廷帶來麻煩。”宋林書說道。
淩淵擺擺手道:“不礙事,郡府的事早點做起來,由郡府監管各地官府,再由州府監管郡府,出不了什麽亂子的”
州、郡、縣三級官府,這是淩淵在禹州推行的,目前來看效果很不錯。
“好了,盡快科舉,將可用之才選拔出來後,也都下放下去,與從軍中挑選的官員一起赴任。”
“臣,領旨!”
楊鳳清是棄筆從戎的典範,他在軍中待過,如今朝廷的幾支大軍,軍紀嚴明,絕不會像他們說的那樣。
“朕剛剛說的方案,眾位再議議,先把國庫的銀子追繳迴來,看看誰去做這件事。”
追繳戶部國庫的銀子,這是一個得罪人的差事,朝廷那些恩養的勳貴們,沒一個好惹的。
按理說這件事自然是戶部去辦的,宋林書作為戶部尚書,是第一人選。
但宋林書為人圓滑,肯定是不想得罪那幫人的。
“陛下,臣可以舉薦兩人,他們出馬,追繳銀子的事不在話下。”
“哦?你說說看!”
“寧國公秦朝陽和英國公程扶舉。”
淩淵對兩人有印象,當初還未登基的時候,在王府設宴,他們兩人送的禮物是最重的。
尤其是程扶舉,流州商行能打入京城的市場,也是有他的幫忙。
因此,對他的印象一直都很好。
“他們兩人也有欠國庫的銀子嗎?”淩淵問道。
“有,英國公還好,三十萬兩左右,但寧國公那邊有點多,超過八十萬兩。”
“他們兩人都欠著國庫的銀子,再讓他們去追繳,不會出問題嗎?”張甫卿問道。
“陛下,他們二人在勳貴中爵位最高,就算是皇族也會給他們麵子,隻要他們肯去追繳,想來應該問題不大。”
“好,傳旨讓兩人入宮,朕見見他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