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推行科舉
皇子:我有神機營很奇怪嗎? 作者:九月風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盧祥生冥冥之中有一種感覺,像是破開的驕陽,要將光輝灑滿整個大璃。
淩淵臉色堅毅,目光犀利,盧祥生心中了然,縱然他再去反對,也沒有結果。
從淩淵打算來京城開始,這一步步的謀劃他都看在眼裏。
說老實話,淩淵對門閥世家的態度,讓他有些不認同的。
他認為這些人罪不至死,在天下大定的過程中,還是能夠用一用的。
“好了,科舉製的推行,從即日起就在大璃各州縣頒布吧,凡是阻撓者,一律從重處理。”
“是!”
“周將軍,城衛軍與禁軍的軍製都需要改一改,太過亢陳的官位全部取締。”
“末將領命!”
“禁軍重組後,十萬人即可,城衛軍也是十萬,不過,城衛軍除了日常巡邏的兵馬外,其他人一律駐紮衛城。”
“是!”
淩淵坐鎮京城後,要登基的風聲放出來後,京城之中已經有人在私下議論。
自古成王敗寇,在這種皇城中見識過太多。
百姓們甚至都不會關心誰做皇帝,他們隻會關心,新帝會不會對他們好。
淩淵頒布的諸多安民政策中,隻有科舉製引起了軒然大波。
尤其是國子監的那幫學子,他們都是出身名門,沒有一個是寒門出身的。
他們進了國子監,就已經算是進了官場。
如今科舉製推行,將他們原本的飯碗給打破了。
不再是在國子監待個兩三年,就會放任他們出去為官。
所有的官員,都會進行考試,隻有考試通過的人,才有機會做官。
這在他們看來,此舉是在誅心,誅他們的心。
於是,這些國子監的文人躁動起來,他們聯合起來,想要給淩淵施壓。
甚至請動了幾位京城中有名的大儒,他們每一個人在大璃名聲顯赫。
門下桃李更是遍布天下,大璃如果沒有他們這些人在,一定會出大事。
淩淵自然知道推行科舉製,會引起這種事。
門閥世家也好,文士一族也罷,都是想要從皇權中分一杯羹的。
他們都自詡高人一等,如今,淩淵卻突然要將他們與平日裏瞧不起的人一起,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
國子監有學子不下數千人,如今都到了王府門口,他們嚷嚷著要見淩淵。
“王府門口,爾等休要喧鬧。”
盧興洲從府內走了出來,高聲嗬斥道。
“我們要見王爺!”
“王爺在哪?我們要見見他。”
“盧將軍,國子監的學子大多在這,難道還不能見王爺一麵嗎?”
“本將再說一次,王府門前喧鬧者,按大璃律論處。”
隨著人越來越多,他們膽子也越來越大,根本不聽盧興洲的。
在幾個大儒的帶領下,他們就要衝進去。
盧興洲眼見他們不聽,鏗的一聲將手中長劍拔了出來。
“誰敢再上前一步,死!”
“盧興洲,老夫黃興華,可否有資格能進去?”
說話之人已經年過六旬,滿頭的白發,身穿一身素衣長袍。
他身邊還有兩個與他一樣打扮的老頭,皆是兩鬢斑白。
“老夫徐文安!”
“老夫韓山陵!”
三人之名讓盧興洲都為之一愣,尤其是黃興華,當初他在國子監就曾跟著他讀過書。
算得上是他的夫子。
“盧興洲,當初在國子監時,老夫對你可曾有過丁點不好?”黃興華質問道。
“老師言重了,可末將有王命在身,恐不能讓您進去。”
“盧興洲,今日老夫非要進去呢?”
黃興華欲要進去,徐文安、韓山陵兩人緊隨其後,欲要闖進去。
“來人,送三位夫子迴國子監。”
“老夫看看誰敢,這是先皇所賜硯台,靈州王還沒繼位呢,怎麽?先皇也不好使嗎?”
黃興華搬出了先皇,讓盧興洲一時間很難辦。
“夫子,王爺不在府中。”盧興洲低聲道。
“什麽?那他在哪?我們去找他。”黃興華問道。
“這個末將不能說,還請夫子不要讓學生難做。”
黃興華眉頭緊皺,今日他們來就是要逼淩淵收迴科舉製的。
“那老夫今日哪裏都不去,就在這裏等他。”
黃興華態度堅決,與其他兩人席地而坐,就坐在了王府門口。
其他人見狀,也紛紛盤腿坐下,他們要用這種方式,來逼迫淩淵出現。
他們這三人,在如今的國子監中威望頗高,黃興華雖然不是國子監祭酒。
但他的學生是,隻是,淩湛繼位時,國子監祭酒不在京城。
到如今都還沒迴來。
徐文安、韓山陵威望也絲毫不差,三人一起被稱為大璃文壇三宗師。
盧興洲臉色難看,倘若是其他人,他或許不會怕, 但這三人他不敢擅自動手。
而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眾人循聲望去,隻見一隊全身黑甲的北蠻人出現。
為首之人赫然是他們一直在等的靈州王淩淵。
“北蠻人?”
“早就聽聞靈州王麾下有一支北蠻人軍隊,攻無不克。”
“好高大的士卒,難怪會如此強勢。”
來的北蠻人來自陌刀軍,是淩淵故意從鐵山那邊調來的,大約有兩千人左右。
淩淵調他們來的目的很簡單,對付讀書人,盧興洲不行。
盧興洲也不行,隻有這些北蠻人,隻要一聲令下,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舉刀殺人。
在看到陌刀軍的那一刻,盧興洲心中已經明白。
他想上前勸說下黃興華,但剛開口,便被黃興華打斷了。
“靈州王殿下,老夫黃興華,今日所求,還請王爺收迴科舉製。”
“老夫徐文安,請王爺收迴科舉製。”
“老夫韓山陵,請王爺收迴科舉製。”
“國子監,請王爺收迴科舉製!”
王府門外,數千人的聲音響徹京城,這讓天色漸晚的王府門口,更加熱鬧起來。
百姓們不懂這些人在做什麽,直到有好事之人解釋後,他們才懂。
“按說殿下弄的這個科舉製,可真心不錯啊,為何他們要反對呢?”
有人在問,也問出了很多人的疑惑。
“因為啊,國子監的人也得去參加科舉,考不上,就沒辦法做官。”
“竟有這等事,老子倒是想看看,這些平日裏讀書老爺們,能不能高中。”
淩淵臉色堅毅,目光犀利,盧祥生心中了然,縱然他再去反對,也沒有結果。
從淩淵打算來京城開始,這一步步的謀劃他都看在眼裏。
說老實話,淩淵對門閥世家的態度,讓他有些不認同的。
他認為這些人罪不至死,在天下大定的過程中,還是能夠用一用的。
“好了,科舉製的推行,從即日起就在大璃各州縣頒布吧,凡是阻撓者,一律從重處理。”
“是!”
“周將軍,城衛軍與禁軍的軍製都需要改一改,太過亢陳的官位全部取締。”
“末將領命!”
“禁軍重組後,十萬人即可,城衛軍也是十萬,不過,城衛軍除了日常巡邏的兵馬外,其他人一律駐紮衛城。”
“是!”
淩淵坐鎮京城後,要登基的風聲放出來後,京城之中已經有人在私下議論。
自古成王敗寇,在這種皇城中見識過太多。
百姓們甚至都不會關心誰做皇帝,他們隻會關心,新帝會不會對他們好。
淩淵頒布的諸多安民政策中,隻有科舉製引起了軒然大波。
尤其是國子監的那幫學子,他們都是出身名門,沒有一個是寒門出身的。
他們進了國子監,就已經算是進了官場。
如今科舉製推行,將他們原本的飯碗給打破了。
不再是在國子監待個兩三年,就會放任他們出去為官。
所有的官員,都會進行考試,隻有考試通過的人,才有機會做官。
這在他們看來,此舉是在誅心,誅他們的心。
於是,這些國子監的文人躁動起來,他們聯合起來,想要給淩淵施壓。
甚至請動了幾位京城中有名的大儒,他們每一個人在大璃名聲顯赫。
門下桃李更是遍布天下,大璃如果沒有他們這些人在,一定會出大事。
淩淵自然知道推行科舉製,會引起這種事。
門閥世家也好,文士一族也罷,都是想要從皇權中分一杯羹的。
他們都自詡高人一等,如今,淩淵卻突然要將他們與平日裏瞧不起的人一起,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
國子監有學子不下數千人,如今都到了王府門口,他們嚷嚷著要見淩淵。
“王府門口,爾等休要喧鬧。”
盧興洲從府內走了出來,高聲嗬斥道。
“我們要見王爺!”
“王爺在哪?我們要見見他。”
“盧將軍,國子監的學子大多在這,難道還不能見王爺一麵嗎?”
“本將再說一次,王府門前喧鬧者,按大璃律論處。”
隨著人越來越多,他們膽子也越來越大,根本不聽盧興洲的。
在幾個大儒的帶領下,他們就要衝進去。
盧興洲眼見他們不聽,鏗的一聲將手中長劍拔了出來。
“誰敢再上前一步,死!”
“盧興洲,老夫黃興華,可否有資格能進去?”
說話之人已經年過六旬,滿頭的白發,身穿一身素衣長袍。
他身邊還有兩個與他一樣打扮的老頭,皆是兩鬢斑白。
“老夫徐文安!”
“老夫韓山陵!”
三人之名讓盧興洲都為之一愣,尤其是黃興華,當初他在國子監就曾跟著他讀過書。
算得上是他的夫子。
“盧興洲,當初在國子監時,老夫對你可曾有過丁點不好?”黃興華質問道。
“老師言重了,可末將有王命在身,恐不能讓您進去。”
“盧興洲,今日老夫非要進去呢?”
黃興華欲要進去,徐文安、韓山陵兩人緊隨其後,欲要闖進去。
“來人,送三位夫子迴國子監。”
“老夫看看誰敢,這是先皇所賜硯台,靈州王還沒繼位呢,怎麽?先皇也不好使嗎?”
黃興華搬出了先皇,讓盧興洲一時間很難辦。
“夫子,王爺不在府中。”盧興洲低聲道。
“什麽?那他在哪?我們去找他。”黃興華問道。
“這個末將不能說,還請夫子不要讓學生難做。”
黃興華眉頭緊皺,今日他們來就是要逼淩淵收迴科舉製的。
“那老夫今日哪裏都不去,就在這裏等他。”
黃興華態度堅決,與其他兩人席地而坐,就坐在了王府門口。
其他人見狀,也紛紛盤腿坐下,他們要用這種方式,來逼迫淩淵出現。
他們這三人,在如今的國子監中威望頗高,黃興華雖然不是國子監祭酒。
但他的學生是,隻是,淩湛繼位時,國子監祭酒不在京城。
到如今都還沒迴來。
徐文安、韓山陵威望也絲毫不差,三人一起被稱為大璃文壇三宗師。
盧興洲臉色難看,倘若是其他人,他或許不會怕, 但這三人他不敢擅自動手。
而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眾人循聲望去,隻見一隊全身黑甲的北蠻人出現。
為首之人赫然是他們一直在等的靈州王淩淵。
“北蠻人?”
“早就聽聞靈州王麾下有一支北蠻人軍隊,攻無不克。”
“好高大的士卒,難怪會如此強勢。”
來的北蠻人來自陌刀軍,是淩淵故意從鐵山那邊調來的,大約有兩千人左右。
淩淵調他們來的目的很簡單,對付讀書人,盧興洲不行。
盧興洲也不行,隻有這些北蠻人,隻要一聲令下,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舉刀殺人。
在看到陌刀軍的那一刻,盧興洲心中已經明白。
他想上前勸說下黃興華,但剛開口,便被黃興華打斷了。
“靈州王殿下,老夫黃興華,今日所求,還請王爺收迴科舉製。”
“老夫徐文安,請王爺收迴科舉製。”
“老夫韓山陵,請王爺收迴科舉製。”
“國子監,請王爺收迴科舉製!”
王府門外,數千人的聲音響徹京城,這讓天色漸晚的王府門口,更加熱鬧起來。
百姓們不懂這些人在做什麽,直到有好事之人解釋後,他們才懂。
“按說殿下弄的這個科舉製,可真心不錯啊,為何他們要反對呢?”
有人在問,也問出了很多人的疑惑。
“因為啊,國子監的人也得去參加科舉,考不上,就沒辦法做官。”
“竟有這等事,老子倒是想看看,這些平日裏讀書老爺們,能不能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