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鹽
家有卷軸通古今,我養成了未來首輔 作者:漁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朝堂之上,首輔次輔意見一致便沒了其他人的轉圜餘地。
不說崔明啟,就算天元帝都心中湧出一股怒意。
天元帝反問:“依於愛卿之見,沈愛卿這件殲賊大功就要被掩蓋過去?”
於達聽出天元帝不滿,心中一思索,再開口時便道:“剿滅海賊乃大功,然大越律例規定,非勳貴不可養兵,沈知州實乃犯了大罪。”
今日李慶芳稱病未上早朝,門下的秦詔分量不夠,這壓下沈逾白升遷的重任便要落在於達身上,於達自是當仁不讓。
秦詔立刻附和,言官們好似找到主心骨,當即又是紛紛開口。
理由很充分:雖是滅了海賊,可沈逾白養了私兵,不降罪就不錯了,哪裏還能升遷?
沈逾白這就是視律法與無物!
若其他官員都以為立下大功就可不顧過錯升遷,大越怕就要滅國了!
天元帝:……
若不是他沈逾白的捷報裏寫明護衛兵乃是百姓自發組建,並未發糧餉,他都要信了沈逾白有了謀逆之心。
沈逾白一共才帶了他給的萬兩紋銀,怎麽養私兵?
直到下朝,天元帝都未表態。
出朝堂時,於達已經與劉閣老走到一塊。
“一朝天子一朝臣呐劉閣老。”
劉閣老笑道:“有次輔大人諫言,想來陛下會有決斷。”
轉頭笑著迎上後麵的崔明啟:“崔大人收了個好學生。”
崔明啟笑道:“他在地方上辦實事,如今終於是做出點成績,為君父分憂了。”
眼見劉秉卿與崔明啟走到一處,於達眸光一沉,轉身大跨步離開。
還未走幾步,就被秦詔追上。
接下來幾日,朝堂風向又變了。
彈劾首輔李慶芳的奏章沒了,李慶芳的兵也好了,終於開始上早朝了。
首輔與次輔均不願讓沈逾白升遷,律法搬出來一壓,縱使天元帝也不能率性而為。
天元帝後續就沒之前那般維護沈逾白,且不再開口。
在百官以為此事就此揭過時,天元帝下令,將通城州改為直隸府。
朝堂一片嘩然。
滿朝文武反對。
散州一躍成為直隸府,受中央直接管轄,那身為知州的沈逾白呢?豈不是順理成章升為四品知府?
這可是連升兩級。
之前沈逾白被言官彈劾時天元帝的維護,可看出天元帝如何重視沈逾白。
天元帝在朝堂上宣告沈逾白立下大功,問起要如何賞賜時,百官就已經料想天元帝是要破格給沈逾白升一個品級。
卻不想天元帝竟一出手就是要讓沈逾白連升兩級,這怎麽能行?
“何德全!”
天元帝一聲唿喊,何德全就帶著不少捧著托盤的公公們湧進大殿,將托盤一一送到各位大人麵前。
托盤中間是個隻有成人巴掌大小的白色瓷碟,瓷碟中間放著宛如白雪的粉末。
天元帝的聲音從頭頂傳來:“都嚐嚐吧。”
官員們撚起幾粒送進嘴裏,神情就是一變。
崔明啟嚐了下,鹹的。
難不成這是鹽?
瞧著那雪白的粉末,崔明奇又覺不可能。
鹽多數是一坨坨,被稱為鹽巴。
鹽巴偏黃,鹹中帶苦。
而眼前的粉末隻有鹹味,並無苦味,且口感極佳。
堂上官員已是小聲議論起來。
“眾愛卿可知嚐的是何物?”
天元帝聲音傳來,眾官員麵麵相覷,隻得齊聲道:“臣不知。”
“鹽,通城州產出的精鹽。”
天子一言,百官震驚。
怎會有如此雪白又不發苦的鹽?
鹽從來都是大越王朝管轄,通城州可不是大越的鹽產地。
既如此,為何通城州能有如此好的鹽?
既沒有記載在冊,那就是私鹽。
想一點風聲都不透露,從通城州到臨海省,怕是上下勾結。
究竟是何人能有如此大的本事,竟能完成此事?
次輔於達的眼角餘光就往首輔臉上飄,見李慶芳也是滿臉驚駭,目光就是一頓。
李慶芳究竟是裝的,還是真不知此事?
不止於達,就連三輔劉秉卿的目光都往首輔身上飄。
想要神不知鬼不覺辦成如此大的事,其他人是萬萬辦不到的,也隻有權勢滔天的首輔李慶芳可一試。
李慶芳臉色陰沉,不得不忍耐。
若將此事徹底捅出來,不知會牽連多少人。
顯然百官都知其中厲害關係,一個個靜默不語。
天元帝的聲音再次傳來:“各位愛卿可還有異議?”
吵鬧不休近六年的大殿今日卻是寂靜無聲。
天元帝唇角上揚,朗聲道:“即日起,通城州升為直隸府,改名通府,由原知州沈逾白任知府。”
文武百官心驚不已。
縱觀整個大越,也不過一個南直隸一個北直隸,如今竟又多了個通城州直隸,哦不,往後該稱通府了。
直隸府的知府可跟普通府的知府地位簡直是雲泥之別。
如此重要的位子,首輔次輔等必要鬥上一年半載,如今卻便宜了沈逾白。
沈逾白從一個放在全國毫不起眼的散州知州,不到半年變成全國排名前三的知府,可謂是一飛衝天了。
可此時無人敢提出異議,誰也不知這鹽事背後有沒有牽扯到自己的派係,萬萬不能引火燒身。
更何況,此鹽是沈逾白所獻,天元帝已明確要給沈逾白臉麵,此時去爭上一爭,那就是徹底將天子得罪了。
若天元帝一怒之下徹查此事,必定地動山搖,怕是連首輔都脫不開身。
此事就這般定下來了。
崔明啟迴家時雙腳都是飄的,甚至還特意拉著自家夫人飲了幾杯酒。
“竟是鹽!逾白那小子竟有這樣的後手,難怪他如此不在意,反倒害為師我憂心多日!”
崔明啟仰頭大笑。
暢快,實在暢快!
崔夫人便道:“我早就與你說過,逾白不是魯莽之人,如今瞧見了吧,你就是瞎操心。”
“夫人說的甚是,哈哈,還好為夫任了建康府知州,否則這麽好的弟子就被別人搶走了。”
崔明啟一雙粗狂的眉毛高高挑起:“咱怎麽就這般走運呢?怎麽就能收到逾白這般好的弟子?為夫真是目光獨到,哈哈!”
這一夜,崔明啟拉著崔夫人喝了半夜的酒,耍了半夜的酒瘋。
待到天亮去上了早朝後,又特意拉著秦詔說起他這弟子如何省心。
讀書悟性如何如何高,小小年紀如何不惹禍,如何會為官,最重要的是升官如何快。
瞧瞧他這寶貝徒弟,隻一年時間便升到四品知州了,秦大人您花了幾年啊?
秦詔:“……”
這戶部右侍郎真是欠揍!
不說崔明啟,就算天元帝都心中湧出一股怒意。
天元帝反問:“依於愛卿之見,沈愛卿這件殲賊大功就要被掩蓋過去?”
於達聽出天元帝不滿,心中一思索,再開口時便道:“剿滅海賊乃大功,然大越律例規定,非勳貴不可養兵,沈知州實乃犯了大罪。”
今日李慶芳稱病未上早朝,門下的秦詔分量不夠,這壓下沈逾白升遷的重任便要落在於達身上,於達自是當仁不讓。
秦詔立刻附和,言官們好似找到主心骨,當即又是紛紛開口。
理由很充分:雖是滅了海賊,可沈逾白養了私兵,不降罪就不錯了,哪裏還能升遷?
沈逾白這就是視律法與無物!
若其他官員都以為立下大功就可不顧過錯升遷,大越怕就要滅國了!
天元帝:……
若不是他沈逾白的捷報裏寫明護衛兵乃是百姓自發組建,並未發糧餉,他都要信了沈逾白有了謀逆之心。
沈逾白一共才帶了他給的萬兩紋銀,怎麽養私兵?
直到下朝,天元帝都未表態。
出朝堂時,於達已經與劉閣老走到一塊。
“一朝天子一朝臣呐劉閣老。”
劉閣老笑道:“有次輔大人諫言,想來陛下會有決斷。”
轉頭笑著迎上後麵的崔明啟:“崔大人收了個好學生。”
崔明啟笑道:“他在地方上辦實事,如今終於是做出點成績,為君父分憂了。”
眼見劉秉卿與崔明啟走到一處,於達眸光一沉,轉身大跨步離開。
還未走幾步,就被秦詔追上。
接下來幾日,朝堂風向又變了。
彈劾首輔李慶芳的奏章沒了,李慶芳的兵也好了,終於開始上早朝了。
首輔與次輔均不願讓沈逾白升遷,律法搬出來一壓,縱使天元帝也不能率性而為。
天元帝後續就沒之前那般維護沈逾白,且不再開口。
在百官以為此事就此揭過時,天元帝下令,將通城州改為直隸府。
朝堂一片嘩然。
滿朝文武反對。
散州一躍成為直隸府,受中央直接管轄,那身為知州的沈逾白呢?豈不是順理成章升為四品知府?
這可是連升兩級。
之前沈逾白被言官彈劾時天元帝的維護,可看出天元帝如何重視沈逾白。
天元帝在朝堂上宣告沈逾白立下大功,問起要如何賞賜時,百官就已經料想天元帝是要破格給沈逾白升一個品級。
卻不想天元帝竟一出手就是要讓沈逾白連升兩級,這怎麽能行?
“何德全!”
天元帝一聲唿喊,何德全就帶著不少捧著托盤的公公們湧進大殿,將托盤一一送到各位大人麵前。
托盤中間是個隻有成人巴掌大小的白色瓷碟,瓷碟中間放著宛如白雪的粉末。
天元帝的聲音從頭頂傳來:“都嚐嚐吧。”
官員們撚起幾粒送進嘴裏,神情就是一變。
崔明啟嚐了下,鹹的。
難不成這是鹽?
瞧著那雪白的粉末,崔明奇又覺不可能。
鹽多數是一坨坨,被稱為鹽巴。
鹽巴偏黃,鹹中帶苦。
而眼前的粉末隻有鹹味,並無苦味,且口感極佳。
堂上官員已是小聲議論起來。
“眾愛卿可知嚐的是何物?”
天元帝聲音傳來,眾官員麵麵相覷,隻得齊聲道:“臣不知。”
“鹽,通城州產出的精鹽。”
天子一言,百官震驚。
怎會有如此雪白又不發苦的鹽?
鹽從來都是大越王朝管轄,通城州可不是大越的鹽產地。
既如此,為何通城州能有如此好的鹽?
既沒有記載在冊,那就是私鹽。
想一點風聲都不透露,從通城州到臨海省,怕是上下勾結。
究竟是何人能有如此大的本事,竟能完成此事?
次輔於達的眼角餘光就往首輔臉上飄,見李慶芳也是滿臉驚駭,目光就是一頓。
李慶芳究竟是裝的,還是真不知此事?
不止於達,就連三輔劉秉卿的目光都往首輔身上飄。
想要神不知鬼不覺辦成如此大的事,其他人是萬萬辦不到的,也隻有權勢滔天的首輔李慶芳可一試。
李慶芳臉色陰沉,不得不忍耐。
若將此事徹底捅出來,不知會牽連多少人。
顯然百官都知其中厲害關係,一個個靜默不語。
天元帝的聲音再次傳來:“各位愛卿可還有異議?”
吵鬧不休近六年的大殿今日卻是寂靜無聲。
天元帝唇角上揚,朗聲道:“即日起,通城州升為直隸府,改名通府,由原知州沈逾白任知府。”
文武百官心驚不已。
縱觀整個大越,也不過一個南直隸一個北直隸,如今竟又多了個通城州直隸,哦不,往後該稱通府了。
直隸府的知府可跟普通府的知府地位簡直是雲泥之別。
如此重要的位子,首輔次輔等必要鬥上一年半載,如今卻便宜了沈逾白。
沈逾白從一個放在全國毫不起眼的散州知州,不到半年變成全國排名前三的知府,可謂是一飛衝天了。
可此時無人敢提出異議,誰也不知這鹽事背後有沒有牽扯到自己的派係,萬萬不能引火燒身。
更何況,此鹽是沈逾白所獻,天元帝已明確要給沈逾白臉麵,此時去爭上一爭,那就是徹底將天子得罪了。
若天元帝一怒之下徹查此事,必定地動山搖,怕是連首輔都脫不開身。
此事就這般定下來了。
崔明啟迴家時雙腳都是飄的,甚至還特意拉著自家夫人飲了幾杯酒。
“竟是鹽!逾白那小子竟有這樣的後手,難怪他如此不在意,反倒害為師我憂心多日!”
崔明啟仰頭大笑。
暢快,實在暢快!
崔夫人便道:“我早就與你說過,逾白不是魯莽之人,如今瞧見了吧,你就是瞎操心。”
“夫人說的甚是,哈哈,還好為夫任了建康府知州,否則這麽好的弟子就被別人搶走了。”
崔明啟一雙粗狂的眉毛高高挑起:“咱怎麽就這般走運呢?怎麽就能收到逾白這般好的弟子?為夫真是目光獨到,哈哈!”
這一夜,崔明啟拉著崔夫人喝了半夜的酒,耍了半夜的酒瘋。
待到天亮去上了早朝後,又特意拉著秦詔說起他這弟子如何省心。
讀書悟性如何如何高,小小年紀如何不惹禍,如何會為官,最重要的是升官如何快。
瞧瞧他這寶貝徒弟,隻一年時間便升到四品知州了,秦大人您花了幾年啊?
秦詔:“……”
這戶部右侍郎真是欠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