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桂花美食
直播之從香菇開始的科普 作者:蕭小嘯哈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聽康強講這些聽的很好玩,但是也有網友產生了疑問。
[戰損比:所以主播,說這些和桂花有什麽關係嗎?]
“宋朝的美食文化那麽發達,那你們想想,桂花在當時已經是普遍種植了,他們會不做成美食嗎?”
康強挑眉反問了一句,而反應過來的直播間也是開始好奇宋朝人會怎麽利用桂花做成美食了。
康強走進桂花林當中,哪怕桂花還沒開放,但是因為密度極高,所以現在康強也是能嗅到絲絲縷縷的桂花香氣。
康強邊走邊說:“八月仲秋,而八月的月花是桂花,故而八月也稱桂月,古時候的秋闈放榜雅稱桂榜。
據史料記載,宋朝人在秋天會製作桂花糕,而這個點心十分受讀書人歡迎。
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記載了一個名為廣寒糕的點心的製作方法:采桂英,去青蒂,灑以甘草水,和米舂粉,炊作糕。大比歲,士友鹹作餅子相饋,取“廣寒高甲”之讖。
大家也知道,廣寒是傳說中嫦娥居住宮殿的名稱,月宮中有桂樹,枝繁葉茂。
在《晉書》裏麵記載晉武帝選賢舉能,郤詵為雍州刺史。
武帝在東堂問他自己感覺何如,郤詵答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於是“昆山片玉”、“桂林一枝”有了才學出眾的好含意。
而古代科舉習慣稱考試及第為東堂桂,考中則稱蟾宮折桂,如唐朝白居易在《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一詩中言道:桂折一枝先許我,楊穿三葉盡驚人。
可以說在大比之年,士子們無不希望有個好成績,於是互相饋贈“廣寒糕”,目的也是為了討個口彩。
也可以說這個糕點是現在桂花糕的雛形。”
[覺得你打開:這個我理解,為了好兆頭嘛,現在高考之前求神拜佛的不也是一大堆。]
[大結局大家:對啊,這種都是一輩子的大事,古代科舉難度比現在還要高得多,這個廣寒糕也是為了讓自己心安吧。]
康強點點頭,說:“是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心安,而根據記載宋代的桂花糕是清甜的。
但是查看菜譜可以發現,全文無糖霜蹤跡,但是卻有甘草在裏麵。
吃過甘草的應該知道,甘草泡水嚐起來微甜,與糖水比又多了幾分藥苦氣。
現代人複刻廣寒糕多半是要專程去藥鋪購買,而宋人用甘草是日常習慣使然,比如夏季解伏熱的“縮脾飲”與生氣爽神的“清涼飲”都用到甘草。
像北宋朱彧的《萍洲可談》當中記載:今世俗客至則啜茶,去則啜湯。湯取藥材甘香者屑之,或溫或涼,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
某種意義上說士子文人找到了養生版“代糖”。”
[多喝點健康:粵省人狂喜哈哈哈。]
“並且前麵也說了,桂花釀酒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從屈原在《九歌·東皇太一》中描寫的“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可以看出來,當時就有用桂花釀製酒的習俗,並且桂酒會被用於祭祀神靈。
而作為宋朝美食大v的蘇東坡也是特意寫下了《桂酒頌》來讚美桂花酒。
以桂酒方授吾,釀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人間物也。”
[得不到解決:又是蘇東坡哈哈哈,前麵豬肉頌,現在桂花頌,他到底吃過多少東西啊哈哈哈。]
“而當美食遇上風雅,吃的目的不僅是要果腹,目的更要吃出意境,因此便有了“花饌”一說,寓意是以花入饌,留香齒頰。
唐朝的貴族們之間曾流行一種名叫香茶木樨餅的小食,這種小食將茶香與桂香結合,含在嘴裏不僅口氣清新,而且祛病止痛,當時記載是:口含祛臭爽神,婦女尤嗜之。
因此,當時宮中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掃地宮女,都常常口含香茶木樨餅,以達到吐氣如蘭的效果。”
[大家都能:奢靡,太奢靡了啊!]
[四十年:主播我給你十秒鍾,給我把配方說出來啊!!!]
[情敵打你:我也想含,誰懂嘴裏有異味的感受啊(哭)]
“配方這個主播不太了解,可能要你們自己去查查。”
康強也是抱歉了一句,隨後又繼續說道:“另外在當時著名的天香湯也是以桂花製成。
據說在桂花盛開時,晨露時用杖打下,以布袋盛之,去蒂,搗成泥,加入甘草、鹽梅搗碎入罐封好,曝曬七日,再以沸水滾之服用,常服用,可使體散天香。
而這其實和前麵的代糖應該同時說的,隻是主播一時間沒想起來。”
康強又是說了一句抱歉,“另外除了湯,對了當時的湯和現在的可不大一樣,大家別混淆,當然的湯主要是指一種用藥物配製的飲料。
而除了湯之外,桂花茶也是飽負盛名,例如明朝的杭州人高濂在介紹花茶時,用的就是桂花茶為例子。
加入木樨花,須去其枝蒂及塵垢蟲蟻。用瓷罐,一層花,一層茶,投間至滿,紙箬縶固,入鍋,重湯煮之,取出,待冷,用紙封裹,置火上焙幹,收用。
而明清時期的花卉飲食比較宋元又有了更多創新,主要表現突出的有花酒的飲用更為世俗化、普遍化。
清朝時期的燒酒已經廣為飲用,而燒酒性烈味香,用高梁所製者稱為高粱燒,用麥米糟所製者稱為麥米糟燒,而以各種植物摻入者統稱為藥燒。
用以製造藥燒的植物有五茄皮、楊梅、木瓜、玫瑰、茉莉、桂花、菊花等等。
根據《清稗類鈔》記載,京師酒肆的藥酒店極為特別,藥酒店中所售之酒均為“燒酒以花蒸成”者。
而這些藥酒名目繁多,有“玫瑰露、桂花露、蘋果露、山楂露、葡萄露、五茄皮、蓮花白”等。
而說起桂花露,清朝的李漁就曾以桂花露為米飯增香宴客。
止以一盞澆一隅,足供佳客所需而止。露以薔薇、香櫞、桂花三種為上,勿用玫瑰,以玫瑰之香,食者易辨,知非穀性所有。薔薇、香櫞、桂花三種,與穀性之香者相若,使人難辨,故用之。
而不止這些,還有醃桂花也是非常出名的,像《舌尖上的中國》在吳江七都沈家灣村拍攝的醃桂花就傳自明朝。
明朝宋詡的《竹嶼山房雜部》當中就說到:水木樨:半含桂花摘采甚結,入絹囊,置清水中,煩揉去苦,重壓令幹,疊入瓷罐,竹箬覆掩之,遂以長篾重重側圍箬上,篾心留通一穴,?清水滿漬,須每日易,水永不蔫爛,炙燥能久藏。”
[都看到那你:桂花特別好吃,像我們蘇州在冬至當天必喝的冬釀酒,一年隻釀一次,也一定要用秋季收集的桂花釀造而成。]
[戰損比:所以主播,說這些和桂花有什麽關係嗎?]
“宋朝的美食文化那麽發達,那你們想想,桂花在當時已經是普遍種植了,他們會不做成美食嗎?”
康強挑眉反問了一句,而反應過來的直播間也是開始好奇宋朝人會怎麽利用桂花做成美食了。
康強走進桂花林當中,哪怕桂花還沒開放,但是因為密度極高,所以現在康強也是能嗅到絲絲縷縷的桂花香氣。
康強邊走邊說:“八月仲秋,而八月的月花是桂花,故而八月也稱桂月,古時候的秋闈放榜雅稱桂榜。
據史料記載,宋朝人在秋天會製作桂花糕,而這個點心十分受讀書人歡迎。
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記載了一個名為廣寒糕的點心的製作方法:采桂英,去青蒂,灑以甘草水,和米舂粉,炊作糕。大比歲,士友鹹作餅子相饋,取“廣寒高甲”之讖。
大家也知道,廣寒是傳說中嫦娥居住宮殿的名稱,月宮中有桂樹,枝繁葉茂。
在《晉書》裏麵記載晉武帝選賢舉能,郤詵為雍州刺史。
武帝在東堂問他自己感覺何如,郤詵答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於是“昆山片玉”、“桂林一枝”有了才學出眾的好含意。
而古代科舉習慣稱考試及第為東堂桂,考中則稱蟾宮折桂,如唐朝白居易在《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一詩中言道:桂折一枝先許我,楊穿三葉盡驚人。
可以說在大比之年,士子們無不希望有個好成績,於是互相饋贈“廣寒糕”,目的也是為了討個口彩。
也可以說這個糕點是現在桂花糕的雛形。”
[覺得你打開:這個我理解,為了好兆頭嘛,現在高考之前求神拜佛的不也是一大堆。]
[大結局大家:對啊,這種都是一輩子的大事,古代科舉難度比現在還要高得多,這個廣寒糕也是為了讓自己心安吧。]
康強點點頭,說:“是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心安,而根據記載宋代的桂花糕是清甜的。
但是查看菜譜可以發現,全文無糖霜蹤跡,但是卻有甘草在裏麵。
吃過甘草的應該知道,甘草泡水嚐起來微甜,與糖水比又多了幾分藥苦氣。
現代人複刻廣寒糕多半是要專程去藥鋪購買,而宋人用甘草是日常習慣使然,比如夏季解伏熱的“縮脾飲”與生氣爽神的“清涼飲”都用到甘草。
像北宋朱彧的《萍洲可談》當中記載:今世俗客至則啜茶,去則啜湯。湯取藥材甘香者屑之,或溫或涼,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
某種意義上說士子文人找到了養生版“代糖”。”
[多喝點健康:粵省人狂喜哈哈哈。]
“並且前麵也說了,桂花釀酒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從屈原在《九歌·東皇太一》中描寫的“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可以看出來,當時就有用桂花釀製酒的習俗,並且桂酒會被用於祭祀神靈。
而作為宋朝美食大v的蘇東坡也是特意寫下了《桂酒頌》來讚美桂花酒。
以桂酒方授吾,釀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人間物也。”
[得不到解決:又是蘇東坡哈哈哈,前麵豬肉頌,現在桂花頌,他到底吃過多少東西啊哈哈哈。]
“而當美食遇上風雅,吃的目的不僅是要果腹,目的更要吃出意境,因此便有了“花饌”一說,寓意是以花入饌,留香齒頰。
唐朝的貴族們之間曾流行一種名叫香茶木樨餅的小食,這種小食將茶香與桂香結合,含在嘴裏不僅口氣清新,而且祛病止痛,當時記載是:口含祛臭爽神,婦女尤嗜之。
因此,當時宮中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掃地宮女,都常常口含香茶木樨餅,以達到吐氣如蘭的效果。”
[大家都能:奢靡,太奢靡了啊!]
[四十年:主播我給你十秒鍾,給我把配方說出來啊!!!]
[情敵打你:我也想含,誰懂嘴裏有異味的感受啊(哭)]
“配方這個主播不太了解,可能要你們自己去查查。”
康強也是抱歉了一句,隨後又繼續說道:“另外在當時著名的天香湯也是以桂花製成。
據說在桂花盛開時,晨露時用杖打下,以布袋盛之,去蒂,搗成泥,加入甘草、鹽梅搗碎入罐封好,曝曬七日,再以沸水滾之服用,常服用,可使體散天香。
而這其實和前麵的代糖應該同時說的,隻是主播一時間沒想起來。”
康強又是說了一句抱歉,“另外除了湯,對了當時的湯和現在的可不大一樣,大家別混淆,當然的湯主要是指一種用藥物配製的飲料。
而除了湯之外,桂花茶也是飽負盛名,例如明朝的杭州人高濂在介紹花茶時,用的就是桂花茶為例子。
加入木樨花,須去其枝蒂及塵垢蟲蟻。用瓷罐,一層花,一層茶,投間至滿,紙箬縶固,入鍋,重湯煮之,取出,待冷,用紙封裹,置火上焙幹,收用。
而明清時期的花卉飲食比較宋元又有了更多創新,主要表現突出的有花酒的飲用更為世俗化、普遍化。
清朝時期的燒酒已經廣為飲用,而燒酒性烈味香,用高梁所製者稱為高粱燒,用麥米糟所製者稱為麥米糟燒,而以各種植物摻入者統稱為藥燒。
用以製造藥燒的植物有五茄皮、楊梅、木瓜、玫瑰、茉莉、桂花、菊花等等。
根據《清稗類鈔》記載,京師酒肆的藥酒店極為特別,藥酒店中所售之酒均為“燒酒以花蒸成”者。
而這些藥酒名目繁多,有“玫瑰露、桂花露、蘋果露、山楂露、葡萄露、五茄皮、蓮花白”等。
而說起桂花露,清朝的李漁就曾以桂花露為米飯增香宴客。
止以一盞澆一隅,足供佳客所需而止。露以薔薇、香櫞、桂花三種為上,勿用玫瑰,以玫瑰之香,食者易辨,知非穀性所有。薔薇、香櫞、桂花三種,與穀性之香者相若,使人難辨,故用之。
而不止這些,還有醃桂花也是非常出名的,像《舌尖上的中國》在吳江七都沈家灣村拍攝的醃桂花就傳自明朝。
明朝宋詡的《竹嶼山房雜部》當中就說到:水木樨:半含桂花摘采甚結,入絹囊,置清水中,煩揉去苦,重壓令幹,疊入瓷罐,竹箬覆掩之,遂以長篾重重側圍箬上,篾心留通一穴,?清水滿漬,須每日易,水永不蔫爛,炙燥能久藏。”
[都看到那你:桂花特別好吃,像我們蘇州在冬至當天必喝的冬釀酒,一年隻釀一次,也一定要用秋季收集的桂花釀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