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海蠣餅說完了主播就說說早餐的另一個主角,扁食吧。”


    不等直播間的怨氣爆發康強便迅速轉移了話題。


    [西瓜水:好啊好啊,聽聽扁食還有什麽故事。]


    [咕咕咕子:不是,我沒吃飯啊!(哭)]


    [何必遷就:主播快說,不想看海蠣餅了!]


    “嗬嗬。”


    碰巧的是這時康強點的扁食也送了上來。


    康強用勺子撈起一個扁食讓直播間能看見。


    隻見扁食兩邊伸出的角像是修女的帽子,看上去有一絲絲的俏皮,而且在煮熟後,扁食的皮薄得簡直像一片錫箔,能透出內裏的餡料,給人一種輕盈的感覺?。


    “扁食在各個地區都有各個地區的叫法,像在江浙滬一帶,扁食被稱為餛飩;在福建則稱為扁食;在四川被稱為抄手;而在廣東則稱為雲吞。


    而大家比較熟悉的名字應該是餛飩,那主播接下來就說餛飩了。”


    康強停了幾秒整理了一下思緒,隨後開口說道:“我們先說有關於餛飩的曆史傳說,與四大美人當中的西施有關。”


    [胳膊窩:西施?吾好有三,西施!西施!西施!]


    [西瓜水:tui!]


    [超級司機:tui!]


    [垂搜看我:tui!]


    康強哭笑不得的看著直播間彈幕那一排整齊的‘tui’,搖搖頭趕緊開口說道:“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生俘越王勾踐,就是臥薪嚐膽那個勾踐,而吳王夫差因此得到許多金銀財寶,特別是得到了絕代美女西施後,更加得意忘形,終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不問國事。


    而這年的冬至節到了,吳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宮廷內外歌舞升平。不料飲宴之中,吃膩山珍海味的他竟心有不悅,擱箸不食。


    卻不想這一切西施全都看在眼裏,於是西施趁機跑進禦廚房,又和麵又擀皮,想要做出一種新式點心來,以表達自己關心吳王夫差的心意。


    麵皮子在她手中翻了幾個花樣後,終於包出一種畚箕式的點心。


    放入滾水裏一氽,點心便一隻隻泛上水麵,西施一個一個盛進碗裏,加進鮮湯,撒上蔥、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獻給吳王。


    吳王一嚐,鮮美至極,於是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道:“這為何種點心?”


    西施則在暗中好笑:這個無道昏君,成天渾渾噩噩,真是混沌不開。聽到吳王夫差問話,西施便隨口應道:“餛飩。”


    從此,這種點心便以“餛飩”為名流入民間。吳越人家不但平日愛吃餛飩,而且為了紀念西施的智慧和創造,還把它定為冬至節的應景美食。”


    [反搜睡懶覺:美強啊!這腦子太好使了吧。]


    [西瓜水:原來餛飩是混沌啊,我說怎麽字那麽像呢。]


    [咕咕咕子:肚子餓……外賣還沒到(哭)]


    康強喝了一口扁食湯,感覺有點燥熱便脫下帽子放在桌子上。


    “剛才說了關於餛飩的傳說,現在來說說餛飩的曆史吧,餛飩的起源較早,可以追溯到漢代。


    漢代揚雄《方言》曰:“餅謂之飩,或謂之餦,或謂之餛”,餛與飩初見於此。1978年,考古隊在山東滕州發掘出距今約兩千五百年的古代遺跡薛國故城,出土的一套銅器內存放有今天所說之“餛飩”,彼時並不以餛飩命名。”


    [西瓜水:餛飩時間記載那麽長的嗎?算一算有兩千年了啊!]


    [何必遷就:主播這是開始說演變嗎?有意思。]


    “而最早出現“餛飩”一詞的史書是三國時期魏國張揖的《廣雅》:“餛飩,餅也。”


    在這之後曆代皆有跡可尋,餛飩二字也正式登上曆史,並且宋代由於糧食種植技術的大幅提升,如“麥稻複種法”的成形和新作物品種的培育,使小麥、水稻雙豐收,南宋時已是“蘇湖熟,天下足”,這也為保證餛飩的質量奠定了基礎。


    宋代高懌的《群居解頤》一書有記載:“嶺南地暖……入冬好食餛飩,往往稍喧,食須用扇。”


    緊接著從明清開始的餛飩就開始呈現地方特色了,口味和做法都更加多元。陸陸續續出現了很多現在的名稱。


    例如北京有鼓鼓囊囊的多肉餛飩、山東人發明了油煎餛飩、蘇州的餡心則是蝦蟹魚肉樣樣都有、廣東人因餛飩在粵語中讀音和雲吞一樣而直接改為“雲吞”、四川稱餛飩為抄手,以風格多樣著稱,這樣不同的地域叫法也一直流傳至今。”


    [魚非魚,你是狗:吸納,融合,發展,華夏的定律!]


    康強喝了兩口扁食湯又說道:“我們接下來說說餛飩外形的演變,從餛飩有記載以來,外形就有過多次變化。


    北齊顏之推記載有: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這句話告訴我們在宋代,上至帝王,下到百姓,皆以餛飩為佳品,製作的餛飩也多種多樣,品類極其豐富,僅史書記載就有幾十種之多。


    其實早在唐代,文臣韋巨源進呈的《燒尾宴食單》中就載有“二十四氣餛飩”,製作方法是“花形、餡料各異,凡二十四種”,一種餛飩有二十四種製作方法,已是十分精致;另一品種,“五般餛飩”能夠做出五種花色,這在工藝上絕非易事。”


    [龍龜薄紗鱷魚:???不是,我剛進來就聽到了什麽啊!這餛飩怎麽突然之間就感覺變成了我吃不起的樣子了!(哭)]


    [魚非魚,你是狗:……餛飩竟然在宋朝變成了我吃不起的樣子!]


    “根據五代末的記載:“金陵士大夫淵藪家,家事鼎鐺有七妙。其一,餛飩湯可注硯。”也就是說他所煮餛飩湯底極為清澈,可用於磨墨寫字,手藝極其神妙。


    一直到了宋朝,前朝多種餛飩的製作方法傳入民間,成為平常家宴,僅南宋都城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浙江杭州,附近的餛飩店內就擁有椿根餛飩、十味餛飩、二十四節餛飩、丁香餛飩等等。


    而丁香餛飩是設立於南宋臨安城中央官署前六部橋旁的佳肴,有著“丁香餛飩,精細尤著”之美稱。


    又據《夢粱錄》記載,早市上‘最是大街一兩處麵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麵店,通宵買賣,交曉不絕,緣金吾不禁,公私營幹,夜食於此故也。禦街鋪席,聞鍾而起,賣早市點心。’


    大家也知道,宋代突破了唐代市場限製,早市和夜市的出現加快了餛飩的普及,百姓也都可以一食其美味。


    不過富貴人家並不滿足與底層百姓食用同種餛飩,於是別出心裁,將餛飩的顏色、口味進行改良,“貴家求奇,一器凡十餘色,謂之百味餛飩”,以滿足其新奇感。”


    [何必遷就:果然,社會美食的進步還得靠這些紈絝子弟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之從香菇開始的科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蕭小嘯哈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蕭小嘯哈哈並收藏直播之從香菇開始的科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