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道不同不相為謀
不妙!太子發現我造謠與他有染! 作者:驚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窈提前放下茶盞,走下聽雨亭迎上前:“良妃娘娘。”
“本宮說了,無需同本宮客氣。”良妃彎了彎唇角,目光不著痕跡地瞧看她的神情。
今日接觸下來,良妃明白蘇窈並不擅長遮掩情緒,若是方才同四公主起了爭執,受了四公主的責難,再怎的隱瞞,也會露出些許破綻。
麵前的人兒神情一如既往,小心翼翼中含著幾分的真切,隱約還有點兒羞澀?
良妃極輕地挑了一下眉尖,轉眸看一眼隨著她身後的那兩名婢女。
那兩名婢女垂首低眼,規矩得了,倒也沒有其他多餘的情緒。
想到方才展鶯說起四公主突然有事離開,良妃心中好奇不已,不知她不在的這段時間裏,蘇窈同四公主是發生了何事。
良妃搭上蘇窈的手腕,如之前那般握住,帶著她迴到聽雨亭內。
待坐下後,良妃似無意提起,問道:“窈兒,你可是見著四公主了?”
蘇窈乖巧地答道:“嗯嗯,良妃娘娘,方才民女從偏殿迴到聽雨亭時,四公主便在花園裏賞著花。”
“本宮原想親自帶你見四公主,真不巧,薑貴人來了一趟。”良妃頗為可惜,隨之接著道:“窈兒,你同四公主年齡相仿,方才的相處,可是合得來?”
前一刻自個兒還在說著四公主猶如孩童,現下良妃娘娘便說自己同四公主年齡相仿,由此可見,在良妃娘娘的心中,自己也是個孩童。
蘇窈垂下眼眸,免得被良妃娘娘瞧出自己微妙的尷尬。
她斟酌著用詞,謹慎道:“四公主天真爛漫,性子直爽。”
自己同四公主也沒說多少話,談不上合不合得來,更何況,冬苓也說了,四公主似乎有點兒瞧不起自己。
《論語》有言:道,不同,不相為謀。
“哦?”良妃若有所思地看著她,片刻,揚唇道:“窈兒說得很精準,四公主的確如此。倘若四公主說了些話帶著偏見,窈兒不必放在心上。”
蘇窈點了點腦袋,應著道:“是,良妃娘娘。”
良妃沒將話題持續圍繞著四公主而談,她抬眸望一眼天色,似自言自語地喃喃了一句:“皇上此次喚殿下前去,不知是要商討何事。”
她並未刻意壓低聲音,蘇窈聽得清清楚楚,先是抬眸細瞧良妃娘娘的麵色,再道:“良妃娘娘可是要午歇片刻?民女今日多有叨擾,也該離開了。”
良妃轉眸看她,語氣含笑:“窈兒,你若不等殿下歸來便離去,怕是殿下要怨本宮,沒留住你。”
她調侃的意思很明顯,蘇窈臉蛋一紅,小聲道:“太子殿下不是這種人,良妃娘娘,您莫要拿民女取樂了。”
良妃低笑了一聲,點頭道:“好吧,本宮不該逗你。”
緊接著,她神情認真,聲音緩慢:“往日習慣午歇,那是鹹尚宮冷清,歇著了,時辰倒是過得快些,今日鹹尚宮這般熱鬧,本宮可舍不得浪費在午歇上。”
良妃的語氣並無自憐自艾,蘇窈聽得莫名泛起些許難受。
想想也是,鹹尚宮雖大而恢弘,應有盡有,可更像是一個龐大的籠子,將人“囚禁”至此。
良妃向來鮮少展露真實情緒,須臾,複而同蘇窈言道:“窈兒,距上迴你為本宮診脈,已是過去許久,不若若你再為本宮把一次脈?”
蘇窈自是應允,即刻答道:“良妃娘娘有此意願,民女自當竭盡全力為娘娘效力。”
聽她這句過於認真的話語,良妃忍俊不禁,轉頭吩咐展鶯去拿來脈枕。
接著,良妃又問她:“聽殿下提起,窈兒近日忙碌極了,得上私塾,散學了還要去藥堂當差?”
“民女也無其他事,隻是上私塾、去藥堂當差,談不上忙碌。”蘇窈瞧一眼良妃的神情,輕軟的聲色多添了誠摯,道:“民女心裏萬分感謝太子殿下,若無太子殿下,民女還目不識丁,蠢笨依舊。”
“豈能如此作賤自己?”良妃嗔怪地看她一眼,少頃,沉聲道:“切記,日後萬不可如此,你連自己都不珍視,他人更會輕視你、怠慢你。”
蘇窈神情微微愣住,眸眼怔怔地望著麵容肅然、語重心長教導著自己的良妃。
她身邊幾無長輩,更沒有人會認真教她,要珍視自己。
麵前的人兒突然出神地注視著自己,良妃有所察覺,當下便先琢磨了一下自己方才的語氣是否過於嚴厲。
還未琢磨出來,就發現那雙明亮的眼眸漸漸濕潤,良妃慌忙拿出新的絲帕,憂心道:“怎的又要哭了?本宮並非訓斥你,隻是……”
饒是皇帝在她的眼前哭起來,良妃也絕對不會像此刻這麽揪心。
像是嫌棄固定的石椅離得太遠,她幹脆站起身,來到蘇窈麵前,微微彎下身子,親自將絲帕遞到她的麵前,柔著聲音,幾乎是在哄著她:“窈兒莫要難過,本宮……”
蘇窈輕輕地搖了搖腦袋,鼻子一酸,眼眶就紅了,她可沒想著要落淚,隻是身體反應大。
濕潤的眼眶裏一下子盈滿淚水,但她沒有讓眼淚如願滾落,睜著雙眸,聲音帶著濃濃的鼻音,否認道:“良妃娘娘,民女沒哭。”
良妃瞧她強忍著淚意,更是揪心了,眼神滿是疼惜,順著她的話往下說:“是本宮看錯了,你沒哭。”
說罷,便要將絲帕塞進她的手中。
蘇窈又是搖了搖腦袋,往自己的袖口裏一掏,將良妃前不久給她的那條絲帕拿出來,道:“良妃娘娘,民女已經有您的一條絲帕了。”
良妃哭笑不得:“那便再給你一條,本宮的絲帕多得是。”
話落,恰好展鶯拿著脈枕迴來了,她轉頭看一眼,吩咐道:“去拿五條絲帕過來。”
展鶯不知發生了何事,心中納悶,一邊福身應道:“是,娘娘。”
繼而,她快步離開聽雨亭,前去拿娘娘的絲帕,還是五條。
良妃最終還是把絲帕塞進蘇窈的手中,不容她拒絕,再坐迴石椅上,側身拿起小巧的脈枕,狀似無意地把玩。
蘇窈朦朧的視線往良妃那兒望一眼,緊接著快速拿起絲帕,在眼角與眼頭處仔細壓了壓,把眼睛裏的濕意擦去。
眼前的視線恢複清明,她把絲帕捏在手心,深唿吸壓著心頭的波動。
等情緒平複,蘇窈語氣緩慢,解釋道:“良妃娘娘待民女實是厚愛,民女深感激動,是以,才忍不住熱淚。”
聞聲,良妃轉身麵向她,頗為無奈:“窈兒這般單純的性情,容易被人所利用,日後需得學會心硬如鐵。”
蘇窈眼眸眨了眨,弱弱地問了一句:“良妃娘娘應該不是在罵民女吧?”
良妃沒忍住,搖頭失笑:“當然不是,本宮是在誇你。”
一頓,她又故作嚴肅,道:“也並非全是在誇你,本宮所言,你可聽明白了?”
蘇窈連連點了點腦袋,如乖乖學子,認真應道:“嗯嗯,良妃娘娘的教誨,民女謹記於心。”
瞧見她不再紅著眼眶,良妃輕輕抬手:“窈兒,過來,為本宮診脈。”
“是,良妃娘娘。”蘇窈站起身,移步來到她的麵前。
宮中太醫隔三差五便會為各位妃子請平安脈,說是平安脈,無非是瞧看瞧看是否有妃子出現喜脈。
夏太醫對太子忠心耿耿,對良妃自是不敢怠慢,但到底是宮中的太醫,即便瞧出問題,也不敢光明正大為之診治。
上一迴蘇窈為良妃診脈開藥方,效果極佳,良妃當即對她的醫術深信不疑。
今日恰好有機會讓蘇窈再為自己診脈,良妃十分期待,抬手放在脈枕之上:“有勞窈兒了。”
蘇窈將指尖搭上良妃的手腕,神情專注地為她號脈。
“本宮說了,無需同本宮客氣。”良妃彎了彎唇角,目光不著痕跡地瞧看她的神情。
今日接觸下來,良妃明白蘇窈並不擅長遮掩情緒,若是方才同四公主起了爭執,受了四公主的責難,再怎的隱瞞,也會露出些許破綻。
麵前的人兒神情一如既往,小心翼翼中含著幾分的真切,隱約還有點兒羞澀?
良妃極輕地挑了一下眉尖,轉眸看一眼隨著她身後的那兩名婢女。
那兩名婢女垂首低眼,規矩得了,倒也沒有其他多餘的情緒。
想到方才展鶯說起四公主突然有事離開,良妃心中好奇不已,不知她不在的這段時間裏,蘇窈同四公主是發生了何事。
良妃搭上蘇窈的手腕,如之前那般握住,帶著她迴到聽雨亭內。
待坐下後,良妃似無意提起,問道:“窈兒,你可是見著四公主了?”
蘇窈乖巧地答道:“嗯嗯,良妃娘娘,方才民女從偏殿迴到聽雨亭時,四公主便在花園裏賞著花。”
“本宮原想親自帶你見四公主,真不巧,薑貴人來了一趟。”良妃頗為可惜,隨之接著道:“窈兒,你同四公主年齡相仿,方才的相處,可是合得來?”
前一刻自個兒還在說著四公主猶如孩童,現下良妃娘娘便說自己同四公主年齡相仿,由此可見,在良妃娘娘的心中,自己也是個孩童。
蘇窈垂下眼眸,免得被良妃娘娘瞧出自己微妙的尷尬。
她斟酌著用詞,謹慎道:“四公主天真爛漫,性子直爽。”
自己同四公主也沒說多少話,談不上合不合得來,更何況,冬苓也說了,四公主似乎有點兒瞧不起自己。
《論語》有言:道,不同,不相為謀。
“哦?”良妃若有所思地看著她,片刻,揚唇道:“窈兒說得很精準,四公主的確如此。倘若四公主說了些話帶著偏見,窈兒不必放在心上。”
蘇窈點了點腦袋,應著道:“是,良妃娘娘。”
良妃沒將話題持續圍繞著四公主而談,她抬眸望一眼天色,似自言自語地喃喃了一句:“皇上此次喚殿下前去,不知是要商討何事。”
她並未刻意壓低聲音,蘇窈聽得清清楚楚,先是抬眸細瞧良妃娘娘的麵色,再道:“良妃娘娘可是要午歇片刻?民女今日多有叨擾,也該離開了。”
良妃轉眸看她,語氣含笑:“窈兒,你若不等殿下歸來便離去,怕是殿下要怨本宮,沒留住你。”
她調侃的意思很明顯,蘇窈臉蛋一紅,小聲道:“太子殿下不是這種人,良妃娘娘,您莫要拿民女取樂了。”
良妃低笑了一聲,點頭道:“好吧,本宮不該逗你。”
緊接著,她神情認真,聲音緩慢:“往日習慣午歇,那是鹹尚宮冷清,歇著了,時辰倒是過得快些,今日鹹尚宮這般熱鬧,本宮可舍不得浪費在午歇上。”
良妃的語氣並無自憐自艾,蘇窈聽得莫名泛起些許難受。
想想也是,鹹尚宮雖大而恢弘,應有盡有,可更像是一個龐大的籠子,將人“囚禁”至此。
良妃向來鮮少展露真實情緒,須臾,複而同蘇窈言道:“窈兒,距上迴你為本宮診脈,已是過去許久,不若若你再為本宮把一次脈?”
蘇窈自是應允,即刻答道:“良妃娘娘有此意願,民女自當竭盡全力為娘娘效力。”
聽她這句過於認真的話語,良妃忍俊不禁,轉頭吩咐展鶯去拿來脈枕。
接著,良妃又問她:“聽殿下提起,窈兒近日忙碌極了,得上私塾,散學了還要去藥堂當差?”
“民女也無其他事,隻是上私塾、去藥堂當差,談不上忙碌。”蘇窈瞧一眼良妃的神情,輕軟的聲色多添了誠摯,道:“民女心裏萬分感謝太子殿下,若無太子殿下,民女還目不識丁,蠢笨依舊。”
“豈能如此作賤自己?”良妃嗔怪地看她一眼,少頃,沉聲道:“切記,日後萬不可如此,你連自己都不珍視,他人更會輕視你、怠慢你。”
蘇窈神情微微愣住,眸眼怔怔地望著麵容肅然、語重心長教導著自己的良妃。
她身邊幾無長輩,更沒有人會認真教她,要珍視自己。
麵前的人兒突然出神地注視著自己,良妃有所察覺,當下便先琢磨了一下自己方才的語氣是否過於嚴厲。
還未琢磨出來,就發現那雙明亮的眼眸漸漸濕潤,良妃慌忙拿出新的絲帕,憂心道:“怎的又要哭了?本宮並非訓斥你,隻是……”
饒是皇帝在她的眼前哭起來,良妃也絕對不會像此刻這麽揪心。
像是嫌棄固定的石椅離得太遠,她幹脆站起身,來到蘇窈麵前,微微彎下身子,親自將絲帕遞到她的麵前,柔著聲音,幾乎是在哄著她:“窈兒莫要難過,本宮……”
蘇窈輕輕地搖了搖腦袋,鼻子一酸,眼眶就紅了,她可沒想著要落淚,隻是身體反應大。
濕潤的眼眶裏一下子盈滿淚水,但她沒有讓眼淚如願滾落,睜著雙眸,聲音帶著濃濃的鼻音,否認道:“良妃娘娘,民女沒哭。”
良妃瞧她強忍著淚意,更是揪心了,眼神滿是疼惜,順著她的話往下說:“是本宮看錯了,你沒哭。”
說罷,便要將絲帕塞進她的手中。
蘇窈又是搖了搖腦袋,往自己的袖口裏一掏,將良妃前不久給她的那條絲帕拿出來,道:“良妃娘娘,民女已經有您的一條絲帕了。”
良妃哭笑不得:“那便再給你一條,本宮的絲帕多得是。”
話落,恰好展鶯拿著脈枕迴來了,她轉頭看一眼,吩咐道:“去拿五條絲帕過來。”
展鶯不知發生了何事,心中納悶,一邊福身應道:“是,娘娘。”
繼而,她快步離開聽雨亭,前去拿娘娘的絲帕,還是五條。
良妃最終還是把絲帕塞進蘇窈的手中,不容她拒絕,再坐迴石椅上,側身拿起小巧的脈枕,狀似無意地把玩。
蘇窈朦朧的視線往良妃那兒望一眼,緊接著快速拿起絲帕,在眼角與眼頭處仔細壓了壓,把眼睛裏的濕意擦去。
眼前的視線恢複清明,她把絲帕捏在手心,深唿吸壓著心頭的波動。
等情緒平複,蘇窈語氣緩慢,解釋道:“良妃娘娘待民女實是厚愛,民女深感激動,是以,才忍不住熱淚。”
聞聲,良妃轉身麵向她,頗為無奈:“窈兒這般單純的性情,容易被人所利用,日後需得學會心硬如鐵。”
蘇窈眼眸眨了眨,弱弱地問了一句:“良妃娘娘應該不是在罵民女吧?”
良妃沒忍住,搖頭失笑:“當然不是,本宮是在誇你。”
一頓,她又故作嚴肅,道:“也並非全是在誇你,本宮所言,你可聽明白了?”
蘇窈連連點了點腦袋,如乖乖學子,認真應道:“嗯嗯,良妃娘娘的教誨,民女謹記於心。”
瞧見她不再紅著眼眶,良妃輕輕抬手:“窈兒,過來,為本宮診脈。”
“是,良妃娘娘。”蘇窈站起身,移步來到她的麵前。
宮中太醫隔三差五便會為各位妃子請平安脈,說是平安脈,無非是瞧看瞧看是否有妃子出現喜脈。
夏太醫對太子忠心耿耿,對良妃自是不敢怠慢,但到底是宮中的太醫,即便瞧出問題,也不敢光明正大為之診治。
上一迴蘇窈為良妃診脈開藥方,效果極佳,良妃當即對她的醫術深信不疑。
今日恰好有機會讓蘇窈再為自己診脈,良妃十分期待,抬手放在脈枕之上:“有勞窈兒了。”
蘇窈將指尖搭上良妃的手腕,神情專注地為她號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