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劉娥見皇上有點得意忘形,委婉地警示一聲道:“皇上要記住居安思危這句話哦!六六擔心朝堂上解決寇王兩家紛爭的事,會引起南北兩派的攻犴黨爭!老祖宗種下的苦果叫皇上來吃有點不太合理!”


    淳於婉雲不讚同劉娥的觀點,挺挺身子直言不諱道:“妹妹危言聳聽了吧!紙是包不住火的,太祖太宗打下江山也種了苦果這個沒錯;可膿瘡得趁早挑破,把濃水擠出來傷疤才會愈合;真宗是聖賢之君解決老祖宗留下來的黨爭正是時候,膿包也該到爛包的時候啦……”


    說言未了,便見張迪急急忙忙走進來稟報:“聖上,高陽關都部署楊延朗夤夜求見!”


    宋朝的都部署是前線最高指揮官,後世人稱為元帥;楊延朗元帥親自從前線趕迴來,一定有緊急軍情。


    宋真宗一聽驚得渾身顫栗,得得瑟瑟站起來把手指著張迪道:“快請……楊將軍……客廳相見……”


    張迪小跑著趕出去了,真宗皇帝和劉娥、淳於婉雲三人走出細語閣向客廳那邊趕去。


    楊延朗是大宋無敵將軍楊業的兒子,楊延朗之後是楊文廣;楊家祖孫三代為大宋保江山可謂殫精竭慮。


    楊家將的第一代楊業功名最盛,宋太宗見楊業防禦遼國有豐富經驗;派他到代州為三交駐泊兵馬部署為潘美節製。


    遼國大軍從雁門大舉進攻,楊業從小路率領數百騎兵繞到遼軍背後與潘美部隊前後夾擊遼軍;殺死遼國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繳獲兵甲戰馬甚多,楊業因功升雲州觀察使;遼軍望見楊業旌旗不戰而走。


    守邊的主將忌楊業威名,屢次向宋太宗上書誹謗他;宋太宗封其奏交給楊業,以表示對他的信任。


    實際上書誹謗楊業的人就是潘美,潘美對楊業早就心存嫉妒;這樣的心理終有造成楊業最後的死亡。


    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軍征討遼國;潘美為西路軍主將,楊業為副將。


    起初各路進展順利,楊業一路奪取遼國的寰、朔、雲、應四州;但中路主力軍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馬班師;後又命潘美等率領大軍將收複四州的民眾遷移到內地。


    當時,遼國十餘萬大軍已經反擊攻破了寰州;遼軍兵力占有很大的優勢,楊業等人的任務隻是遷移民眾不需要與敵人決戰。


    楊業向潘美建議:采用示形於東,而務於西的辦法,避開遼兵襲擊;保護軍民安全撤退。


    楊業的建議遭到監軍王冼和劉文裕的極力反對,他們非要楊業與遼國正麵交鋒;並且以怯敵嘲笑楊業。


    作為主將的潘美也是經驗豐富的將領,應該知道在敵眾我寡下應采取什麽策略;而此行的任務不是與敵交鋒,隻是遷移民眾。


    但潘美由於嫉妒心理的作怪沒有支持楊業的意見,最後楊業力爭不果隻能冒險出擊;他和潘美做了約定,讓潘美在要道陳家穀部署步兵強弩接應。


    楊業知道此行很難取勝,潘美在陳家穀設伏接應還有成功撤退的希望。


    楊業率眾出擊後,王冼等人很久沒有得到前方的消息;以為遼軍敗退,為了爭功率領部隊出擊;前進不久得到了楊業敗退的消息又慌忙撤退。


    作為主將的潘美不遵守與楊業的約定,更不製止部下的擅自行動;聽到楊業失敗的消息一走了之顯然是不顧楊業的死活。


    楊業力戰盡日,轉戰到陳家穀;沒有看到接應的人馬非常悲憤,再率領部下力戰;身受幾十處傷,左右殆盡;仍手刃敵軍數十百人,


    楊業筋疲力盡,戰馬又受了重傷,最後為遼軍生擒。


    楊業的長子楊延玉,以及部將王貴、賀懷浦全都力戰而死;楊業被擒不屈,絕食三日而死。


    楊業犧牲後宋遼兩國百姓都很難過,楊業的祭日也成為宋遼兩國百姓共同祭奠之日。


    楊家將第二代代表人物自然就是楊延昭,楊延昭幼年沉默寡言但是總是喜歡玩行軍作戰的遊戲;楊業看了以後說:“此兒類我。”以後出征必然帶楊延昭同行。


    楊延昭在戰爭環境中長大,成年後成為一個職業軍人;雍熙三年北伐,楊延昭與父兄一起出征;攻擊朔州的時候楊延昭作為前鋒進攻被流矢射穿手臂,卻堅持不下戰場勇猛作戰。


    楊業陣亡以後楊延昭由供奉官升遷為崇儀副使,後來又擔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在河北的邊防前線任職。


    宋真宗鹹平二年,遼國南下進犯;楊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小又沒有作好防守的準備,遭到遼軍的猛烈圍攻;城中人心惶惶,而楊延昭召集城中壯丁授予武器配合宋軍;全力固守。


    當時正值隆冬,楊延昭命人擔水澆在城牆上;一夜之間就凍成了堅冰,城牆光滑難登;遼軍的猛烈攻勢也無法繼續,隻好撤退;宋軍繳獲遼軍遺棄的軍資器械甚多。


    楊延昭出奇計保全了遂城,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因此功被授予莫州刺史。


    遼國南下進犯,身為鎮定高陽關都部署的傅潛率領重兵駐紮在中山屯兵不出消極避戰;而楊延昭以及楊嗣、石普等將領屢次請求傅潛增派人馬主動出擊,傅潛都不聽從龜縮在中山不動;即使部下的將領出擊取勝,傅潛也掩蓋他們的功績,宋真宗得到報告後將傅潛削職流放。


    遂城保衛戰後宋真宗在京城召見楊延昭,向他詢問邊防策略;對楊延昭的表現非常滿意;稱讚昭行軍作戰大有其父風範,給他很優厚的賞賜。


    鹹平四年,遼國南下攻宋;楊延昭在羊山埋伏精兵,自己率領部隊與遼軍交鋒;將遼軍引誘在伏擊圈與伏兵一起夾擊。


    遼軍大敗,楊延昭陣斬遼國大將;因功被加封為莫州團練使,和邊防驍將楊嗣並稱為二楊。


    楊延昭等人卓著的戰績也引起了朝廷某些人的嫉妒,這個人就是王欽若;真是無獨有偶啊!


    當年潘美嫉妒楊業使老將軍兵敗陳家峪,現在王欽若有嫉妒楊延昭;但這一次是宋真宗,宋真宗相信楊延昭;他對當時的宰相李沆說:“嗣及延昭,並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眾,朕力為保庇以至於此!”


    鹹平五年,遼國進攻保州,楊延昭和楊嗣率領部隊支援,還未列陣,就遭到遼軍突襲,部隊損失很大。


    宋真宗以兩人素以忠勇聞名,赦免了他們的罪過;楊延昭仍然擔任莫州團練使。


    景德元年,宋真宗將楊延昭的兵馬增加到上萬人;遼國一旦進犯就屯駐靜戎軍(進河北徐水縣)之東,並許楊延昭便宜行事,不聽都部署王超的指揮。


    宋真宗對楊延昭的信任窺一斑可觀全豹。


    楊延朗夤夜找到怡蜀苑,除非緊急軍情。


    真是有點巧合啊!怡蜀苑這地兒楊延昭知道,那一年楊延昭迴京;兩人就在這裏促膝暢談;儼然一對兄弟。


    宋真宗的平民作派令楊延朗感激涕零,楊延朗世家子弟的勇敢和智謀也使宋真宗真正感覺到什麽才叫將軍……


    真宗和劉娥、淳於婉雲3人來到客廳坐定,張迪便領著一個渾身血汙的人蹣跚而入;正是高陽關都部署楊延朗。


    真宗皇上見楊延朗渾身血跡,驚魂不定地喝喊一聲:“楊將軍……楊大哥……”楊延昭生於公元958年比宋真宗長10歲。


    楊延朗跌跌絆絆走到真宗跟前伏地叩拜道:“陛下,臣在邊關被遼軍圍困;接連派人送迴幾份求援塘報但不見一兵一卒增援,無可奈何帶了十幾個親兵趕迴京城求援;但親兵全都殉國,臣單槍匹馬衝出重圍才見到皇上!”


    楊延昭說著哽咽不止,道:“皇上趕快增兵前線解救被困宋軍,否則大宋危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之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上不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上不下雨並收藏大宋之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