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羊城晚報》周一副刊花地小說,內設欄目有文苑短訊、微小說、小說連載,其招牌欄目,“長篇小說連載”,是本土文人出名的通途。


    袁秋華在《羊城晚報》周一副刊的“花地小說”開了“小小說”專欄,每星期定期定版必登載二篇。正如《羊城晚報》在征稿啟事中所言,“副刊是大家的,不僅是名家名人寫的作品,也包含讀者們寫的作品”。“大家”二字,一語雙關。這正是,英雄不問出路,稿件不問出處。沒有人情稿,嚴把稿件質量關,隻認稿不認人,不論是小說版,散文版,還是小品版,版版都那麽大氣,篇篇都是精品,各種選刊也會優先選用其稿件,品牌和口碑,就這樣樹立了三十年不倒。《羊城晚報》的“花地”文藝副刊儼然已經成為文學界的一個品牌,其在審美上張揚了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小小說是時代新興事物,字數一千以下,有小說的內核與體形,因其小,濃縮即精華,要求語言更加洗煉,精悍,短小,簡明,內容更加活潑俏皮,清新靈動,快意時潮,表現出人物的悲歡離合,或成長場景,或生活故事,或人生曆煉,職場感悟,呈現了人間的“現代相”,就像素描加漫畫,廖廖幾筆必須勾勒出特征,突現著衝突,更加講究精雕細刻,言簡意深,內涵寬厚。名家名人要麽不屑寫,要麽不嚐試,這塊陣地便留給了後生,成為新手的試驗田。


    幾年合作下來,《羊城晚報》的副刊,就相當於培育袁秋華的後花院,大力提攜並促成她的小小說結集出版,並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由於名氣不大,再加外地人,袁秋華在《廣州日報》的副刊則屬於客串角色。她在《珠江》專欄精品,作品專版,都市碎片欄,辦公室的故事,偶爾發表些隨筆,雜文,遊記,美食。小品文等。藍新容的漫畫,攝影,文學作品,國畫,卻常駐副刊的版麵,是他的大本營。


    1997年創刊的《南方都市報》,全國發行。讀者以25-44歲、高等學曆、社會精英階層及白領為主;是廣告信息的良好接收者與傳播者;他們更注重生活品質,看重品牌,追求高檔生活;他們日常消費積極,對房地產、汽車領域關注度高,消費旺盛。追求高檔次生活。編輯和記者,皆是二十幾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充滿激情和動力,彼此激勵,願每一個新年的陽光照亮你的夢想。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麽差別。我們怎樣塑造與眾不同的人生?人因夢想而偉大,隻要你有了夢想,你就會變得與眾不同。如果能夠勇敢地衝破這些桎梏,看到的又會是怎樣不同的風景呢?在“非典”時期,及“*”事件,他們的氣量和胸襟,連仇人和對手都尊敬和敬佩!相遇相識,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不顧個人安危,揭露世道的敗壞,人心的險惡,有烈士精神,俠客情懷。


    都市報是企業化管理,員工對社會招聘,不論戶口,不問學曆,隻要工作能力,雖然多勞多得,但末位淘汰,不努力提高,就卷鋪蓋走人。編輯記者沒有職務分工,既要會采訪,會寫稿,還要會排稿,會編版。報紙是每天清早上街,編輯晚上編版,淩晨印刷。社會新聞版,跟其他版麵不同,晚上十點鍾才截稿,隻為保證新鮮的事件不遺漏。值勤編輯全天候守著電話,“線人”一報料,記者二十四時在外找新聞,編輯隨時出去采訪,不停地往迴帶戰利品。每一條稿子,如果刊發出來,可以值上0.5至1分,大稿子分值更高,全月20分才及格,到40分收入就能翻番。當時,普遍白領工薪不過二千五左右,藍領工人月薪不過一千五左右,記者月工資高達五六千,甚至過萬。三月不及格的記者,麵臨淘汰出局。他們四項全能,個個是超人,都市報的發行量也是日報和晚報的數倍,市場份額占三分之二,等於一家就大。袁秋華參加都市報的新聞報道培訓班,成為特約記者,協助天河區的采訪任務,接到命令,隨時出發,登文藝稿有稿費,發新聞稿也有稿費,協助也有車馬費,通訊費。


    在底層,特約記者,是袁秋華的名片。


    在中層,小說作家,是袁秋華的名片。


    在上層,文物鑒定家,是袁秋華的名片。她可不是民間收藏協會自封的鑒寶專家,是經過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業考試,通過文物局級別考核,並獲取專業鑒定員資格證書。她和海關鑒定員一樣,是正兒八經的專業人士。這些鑒定員,才能參與拍賣會的實際鑒定,出具鑒定證書,並收取鑒定費。他們專業性極強,鑒定的準確率也極高,當然海關鑒定員在職期間,是不允許參與這種私人鑒定的。文物種類繁多,瓷器,書畫,珠寶,錢幣,文玩,家具,一人隻精一個專業,免不了互幫互學。


    袁秋華的專業是珠寶鑒定,但對書畫,瓷器也有涉獵。工作室的鑒定業務,袁秋華負責珠寶類,藍新顏負責書畫類,他本身是書畫家,沒有資格證書,也有公信力,爺爺負責瓷器類,他是民間收藏家,資曆就是證明書。


    其實不管是拍賣公司,還是鑒定公司,所做的工作不過就是中介而已。就像媒人介紹對象一樣,合不合適隻有雙方自己知道,肯定沒有一次就百分之百成功的事情。個別藏友的藏品沒成交,就破口大罵,但是人家一套流程走完,確實合理合規。問題是,哪有那麽多好古董能賣天價啊!如今假貨遍地,試問自己一下,除了不靠專家,你能做到正確地鑒賞自己的藏品嗎?開口就談幾百上千萬的生意,甭管你家破銅爛鐵舊夜壺,都變成了稀世珍寶,揣著一夜暴富的僥幸,我是天選之子,幸運女神會青睞我!沒有好古董,便開始搞一些歪點子,工藝觀賞品,萬一弄假成真,那我豈不是發財啦?好像富豪都被綁架了一樣,真是智商堪憂啊!全是假的!切勿當真噢!沒錯,沒有一個真的!玻璃隕石玉,什麽時候這種萬中無一的天外來物也能批發了?仿古工藝品,大明康熙?還有沒有常識?騙局才會屢禁不止!沒有任何經驗和知識積累,就想在盛世古玩收藏裏麵分得一杯羹。


    有些人守著寶山卻不識貨,碰到利益集團的偽專家,藏品永遠得不到應有的承認,遇到“倒賣販子”,價格直接照腳砍,十萬的東西,能還價成幾千塊。因為他們有門路轉手,吃定了你!一入古玩深似海,被人騙得團團轉!


    文物鑒定,由眼力、藏品、知識三點作支撐!講究師傅“傳幫帶”,也就是跟師傅學三年、幫師傅打雜三年、師傅再帶其三年,真正擁有本事了,才出來混江湖。紙上得知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有足夠經驗和眼力去判斷真假,優劣。一分價錢一分貨,品質與價值成正比。高貨可遇不可求,碰上了就是“緣份”,有的機會,一生隻有一次!不怕貨比貨,就怕不識貨,你嫌貴,轉身別人買去了,十幾年後,價格百倍,千倍的漲!


    盛世古董,亂世黃金,古玩市場遍地是雷,95%的坑,贗品橫行,老物件,真玩意,太難見到了。一般人玩古董,想的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等古董升值之後,狠狠賺一筆。一對紅木太師椅加上方桌,78年隻賣15元,三十年後賣價幾千萬。古玩,經得住時間的打磨,玩的是忍耐,是心態。鼠目尺光,急功近利,莫入這行,不如去買車,去買房。


    實際上買賣古董,是買賣雙方知識領域方麵的較量,也許賣家賣漏了,也許買家買假了買錯了,隻能各自總結經驗教訓。


    古玩業在商品、價位、真偽方麵,以及商家之間的各種信息,是相互保密的,即使得到了某些信息,也僅是心知肚明,從不擴散或外傳,更不能有意貶損對方。不懂行內的基本行話與行規者都視為外行,不與外行打交道、不與外行論短長。看貨自古不問來路,有沒有機會上手真貨,行家也好,藏家也好,主要取決於道性和眼力。在圈裏,有些寶貝不一定想出手,才讓你看,好、少、精、奇、絕品,真懂才有相互切磋的必要。


    合作共擔風險,委托中間人銷售商品,如果被委托人不願買賣雙方見麵,賣方可擬定銷售商品的最低價位,委托人從中賺錢多寡均應不予幹涉;如果買賣雙方經中間人允許直接交易,成交後各付中間人10%費用。看中高貨,缺錢入手,可約人合股加棒,並共同製定銷售價位,商品被售出以後雙方各得成本與利潤的50%。無論商品真偽或滯銷,其責任雙方承擔,也不能單方麵毀約。


    爺爺是一個古董收藏大佬,一生收藏了數千件古玩,他從1971年開始收藏古董,收藏了新石器時代晚期文物400件,秦漢文物1000件,宋代前後的瓷器300件,明清瓷器400件,價值過億。收畫的利潤有上千萬倍,有上萬倍。就拿齊白石講,80年代才五百元一幅,90年代一千元一尺,二千年的時候才兩萬塊錢一尺。現在賣多少錢了?幾百萬一尺了。


    傳統七十二行,古玩為大。古玩行家不會把任何人放在眼裏,不管你是誰,佩服的隻能是有道行的眼力人。古玩無貴賤,人心有高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行有行規,道有行道,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會體現你入行多深和入道多久。


    古董這一行很暴利,有價值的藏品,隨便一件都能賣出成百上千萬的價格。但是鑒寶這一特殊技能卻不是每個人都會的。沒有四五十年的浸泡功夫,都不敢說內行。


    爺爺請袁秋華看他最中意的收藏品,是塊雙龍人麵玉璧。玉璧直徑18厘米,厚度10.2厘米,比一個巴掌略大,以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質溫潤,又有玻璃般的光澤,由於在陵墓中埋藏2000多年,龍身局部有沁斑。


    玉龍造型威猛剛勁,身體卷曲呈s形,張須露齒,雙目圓睜,鬣毛向兩邊卷曲,前肢曲折,爪趾銳利,龍尾上卷並平削,通體飾蝌蚪狀的渦紋。


    玉工采用陰線刻、浮雕和局部透雕的技法,把龍潛深淵、蟄伏待時的意蘊表達得淋漓盡致。玉龍眼睛下方有一鑽孔用於佩戴時穿係絲線,表明這是一件佩飾。


    戰國時期琢玉工藝,歸納出“五字訣”:利,邊緣直切下去,鋒利得可以割破手;亮,拋光後玉器光潔明亮;兇,動物形象兇猛;細,花紋扭曲宛轉,比發絲還細密,被稱為“遊絲毛雕”;空,大量使用透雕鏤空,更顯靈動。


    春秋時期,孔子儒家賦予玉君子的美德,玉器溫潤而散發出光澤,這是它的仁德;清澈而有細密的紋理,這是它的智慧;堅硬而不萎縮,這是它的道義;清廉而不傷人,這是它的品行;色澤鮮明而沒有汙點,是它的純潔;受到傷害而不屈撓,是它的剛勇。


    夏商周,玉器也從神玉變成了禮玉,玉器被認為可以溝通天地、神靈和祖先,祭祀時就有“六器”之說,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袁秋華不敢估價:這是無價之寶!


    陝西榆林某老漢修羊圈時,挖到這件寶貝。1994年,爺爺花8800元買了下來。現在有人出價2000多萬元,但爺爺舍不得出手。


    爺爺拿出一竹筒,擰開蓋子,抽出一張畫。幾年前,從舊貨跳蚤市場,花了580塊錢買迴來的,一直沒有拿去鑒定。他不認識上麵的字,雖然連字都不認識,隻是覺得好看,應該值些錢。


    袁秋華驚得嘴巴合不攏,天呐,不識字,竟然搞收藏?還身家過億?膽子真大啊,什麽都不懂還敢去古玩市場淘寶貝!居然還撿到大漏!


    藍新顏接過來這張書畫,仔細的鑒定了一番,就公布了鑒定的結果:這一張畫的落筆人是溥儒,溥儒是清末皇帝溥儀的堂兄。在民國曾經有這麽一個說法,叫做“南張北溥”,南張指的是張大千,北溥則是指溥儒了。這幅畫是溥儒畫給內人的,是慶祝他們結婚50年周年紀念。上角這個字一看,就是典型的清代館閣體,端正且漂亮。下麵的畫,則是南宋宮廷畫的遺存,是半邊構圖,是南宋著名畫家夏圭經常用的這樣一種構圖。溥儒繼承了宮廷的繪畫。整幅畫的特點,就是繼承了南宋院體的技法。確定是溥儒的真跡。


    爺爺說:值多少錢?


    藍新顏估價:溥儒的書法和繪畫合璧,這是一副很難得的佳品,目前市場價一平尺不會少於10萬。這一幅大約3平尺,起碼30萬以上。


    爺爺問袁秋華:你喜歡嗎?


    袁秋華說:可我買不起。


    爺爺則是大手一揮,一家人,談什麽錢呢,你要是喜歡的話,爺爺就送給你了。


    袁秋華推辭,不接受。


    爺爺說:鬼靈精,寶貝不會拿來賣,機緣深厚能得到。不要書畫,玉璧呢?必須給你見麵禮,這是規矩!


    藍新顏說:爺爺的心意,我替她收下了。


    袁秋華說:謝謝爺爺!


    爺爺哈哈大笑:憑這聲“爺爺”,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謝河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溫泉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溫泉浴並收藏謝河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