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藍家隔個把月會舉辦一次家庭大聚會,三輩人團聚在一起,圍桌共餐,差不多都要求袁秋華參加。依風俗,她還未曾嫁進藍家,照規章不算藍家的人,沒資格參加家族聚會。
但藍新顏每次去,都被催婚。對於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姑姑,嬸嬸,那些長輩來說,34歲還不結婚,那就是天大的罪行,甚至是大逆不道。
你要點兒臉不要?你看看你都多大歲數了?身邊跟你一樣大,甚至比你小的,都結婚了,都有孩子了,你還單著,你不覺得會被人笑話嗎?
你不要再跟我說什麽工作工作,是工作重要,還是結婚重要?別人還以為你有什麽問題,娶不到老婆呢!你老不結婚,讓我這老臉往哪放?
藍新顏聚會,吃下去的不是飯,是一頓教訓。
你自己不想辦法,可以,迴來相親,這次由不得你,你必須聽我的。
藍新顏要再不答應,估計她們會跳起來打。
你自己多大了,心裏沒數嗎?還在這挑挑撿撿,真等到最後,娶不到妻,你才甘心是吧?
藍新顏被逼無奈,冬至日,就誆袁秋華說去遊訪民間風俗,把她帶到藍姓家族的祭祖現場。在廣州,“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冬至似乎比春節還重要,陣仗比春節還要大。人們冬至一般到祖祠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迴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
藍姓家族遵從冬至日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婦女們提早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再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的族人,於冬至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中午前祭拜完畢,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謝神的祭品,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須還要有冬節丸,人人必須食用,以示一家圓圓滿滿,大小平安。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祭拜祖先,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藍新顏上祠堂祭拜祖先,袁秋華站旁邊看熱鬧。吃飯時,他拉她入席。藍姓家族冬至宴客,主要食材是生魚片、魷魚片、生蝦片等,主要烹飪工藝是合煮,大魚大肉、臘肉,臘腸,臘鴨、火腿、鹹肉、熏肉,蜆菜,一鍋煮,眾人環大鍋而食,稱之“打圍爐”。“打圍爐”與平常的“食火鍋”不同。“食火鍋”是坐下來吃,“打圍爐”是站著吃;火鍋用金屬器具,中間燒木炭,“打圍爐”是用大瓦罉,“打圍爐”的筷子也是竹製的,且特別長,約比普通筷子長一倍,便於站立涮食。
冬至日,出嫁了的女兒,則要一大早帶上冬團、豬肉、肥雞、大桔、餅幹、糖果等食品,從婆家趕到娘家,以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此謂“拜冬”。父母會將女兒帶來的食品,分好裝袋派發給親朋好友,分享喜慶。隨後,則是全家人圍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冬至大宴。但祭祖,出嫁的女兒不能參加,兒子和兒媳卻必須參加,雙雙跪在祖先牌位前,磕頭祭拜。
藍新顏帶袁秋華出現在族人麵前,介紹道“這是我女朋友”。由於約定互為擋箭牌,袁秋華也不能勃然翻臉,讓他難堪,尤其是公眾場合,讓他下不了台。雖然給他麵子,算是默認了,但她心裏仍舊大大的不快。藍新顏跪下叩頭時,幾個兄弟起哄,“擇日不如撞日,不如今天把喜堂拜了”。大家附合,“是啊,省錢,省事,又省心”。幾雙手伸過來,將袁秋華推搡到蒲草跪墊前,藍新顏直腰,伸手拉她,想她跪下同拜。他眼裏的熱切,令袁秋華超,同時又特羞赧,臉紅得像火燒雲。她捂臉,轉身,逃了出來,傳來人們的打趣,“瞧她羞羞答答的”。“她臉紅了哦,害羞耶”。吃飯時,他們嘴裏叫著“嫂嫂”,前來敬酒。袁秋華羞得頭都不敢頭,更不敢看他們的眼睛,嚇得話也說不出。藍新顏春風滿麵,替她擋酒,敬多少喝多少,百杯不醉。
下午掃墓。廣東人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節和冬至節,謂之“掛春紙”和“掛冬紙”。一般情況下,人死後前三年,都應行“掛春紙”俗例,三年後才可以行“掛冬紙”。但人們大多喜歡行“掛冬紙”,原因是冬節氣候較為幹燥,與暮春鶯飛草長、常有紛紛細雨的清明不同,道路易行,也便於上山野餐。
冬至節掃墓的祭品,普通是五牲或三牲,添以鮮蚶、柑橘等物及粿品。鮮蚶是必要的,意謂取其吉利的意義。拜墓之時,還須拜墓旁的土地爺,即所謂後土之神。祭拜儀式過後,人們就在墓前聚餐。野外的聚餐,輕鬆又熱鬧,兒童嬉鬧,長者舉杯閑談,山野間蕩漾著家族的融洽與和諧。祭品中那盤鮮蚶一定要吃完,並把蚶殼撒在墓堆上。廣東人把蚶殼稱為“蚶殼錢”,撒在墳頭,是將它作為冥錢之用。另外,祭品盤中的大魚,全尾,或截分兩段的,照例是留給辦理飲酌者的家屬。所以成為規例,野餐時什麽人都不許吃它。如果你不明規例,錯吃了,人們會怪你不曉情理。
袁秋華毫不知情,被藍新顏帶到祭祖現場,又毫沒準備,被兄弟們起哄,掃墓活動,她說什麽都不去了。藍新顏喝多了酒,也沒去,在爺爺家陪著她。倆人在房間閑扯,他說著話,就睡著了。
辦理飲酌者,是藍新顏的奶奶和後媽——邱姨。邱姨怕袁秋華悶得慌,叫她到廚房幫忙做湯圓、劏雞殺鴨,準備晚上的豐盛大餐。“吃了湯圓大一歲”,冬至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一家大小在這一天都會盡量趕迴家,吃頓暖暖和和的團圓飯。
邱姨教袁秋華做鹹湯圓。湯圓寓意“一家團圓、美滿幸福”。配料真是豐富,有豬肉,有魷魚絲、蝦米、瑤柱,還有臘腸、糯米粉、香菜和蔥。奶奶在準備了冬至晚宴必需的四式湯圓,先將綠豆、紅豆、糖冬瓜、芋頭分別煮或蒸熟,去皮,分別加入白糖、芝麻、熟豬油等調味品,製成四種甜餡料,將湯圓皮分別包入四種不同的餡心,做上記號。將四種湯圓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裝不同餡料的湯圓各一個。
湯圓,又叫冬節丸,人們用冬節丸來占卜生男,或生女。這一年娶了新媳婦,在天亮時,祭拜完井神之後,往井裏投進一粒湯丸,然後讓新娶婦急忙打水,如果能夠將這湯丸打上來,那麽則預兆生男孩。奶奶則讓袁秋華將放在篩裏的湯丸,每次取出兩粒,一直取到最後,剩下一粒。爺爺在旁哈哈大笑,“好預兆,一胎準生男孩”。
晚宴另一必需食品是糍耙。袁秋華知道,家鄉也有吃糍耙的風俗,從過年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吃了月半耙,各人種莊稼”。家裏做糍耙,她都全程參觀,先將糯米煮成飯,再將糯米飯放到石碓裏麵去舂。糯米飯非常之粘,舂起來非常吃力,且要舂很久,直舂到很細密很瓷實,看不出一點飯粒樣兒來才行。這樣,就非壯漢不行,而且還要輪流換班來舂。所以,非冬日閑暇,且有冬至過年兩個大節的需要,平常人家,絕不輕易為之,多半是幾家合夥,同日做,男子輪流著舂。舂好了,再用刻有吉祥圖形的木模,壓出一個個直徑二十來厘米大大小小的圓餅來,就是糍粑了。糍耙泡清水裏,水一日一換,可以留到清明也不壞。糍粑的吃法也很特別,以微火熱鍋,後置糍粑於其上,越煎越大越鬆軟,再撒白糖,卷而食之,美乎哉!或是先煮水放糖,糖溶於水,滾沸之後,放入掰成小塊的糍粑,軟透即可,味道和湯圓一樣的甘美。
飯是臘味薑飯。薑飯,顧名思義,要有薑,而這薑不簡單,是由七種不同品種的薑組成,人們稱之為“七色薑”。還要有臘味,臘腸和臘肉。藍家臘味,奶奶親自動手做,放在自家樓頂曬,純手工製作,天然更美味。至於煮飯的米,用糯米。
冬節晚餐,兩桌人,一家人圍坐,除了必需食品,還有狗肉火鍋。爺爺說:“食丸闔家團圓,食糯米餞就有錢,食芹菜蒜有錢算也有錢勸(藏)。”
雖至冬至,廣洲氣溫仍似春天,穿長袖即可,早晚怕冷套件外衣。大家吃得熱汗直流。爺爺突然說,感覺有人在摸他,從後頸摸到胸前,再沿著腰部摸到屁股,來來迴迴地摸。
他認真描述的樣子,讓晚輩都忍不住笑起來。別說家人之間不會這樣做,他也是一個快百歲的老頭了,又不是黃花大閨女,有什麽可摸的,好奇,好怪。
大家還沒笑完,爺爺一歪,躺在地上。藍新顏把爺爺身子擺正,放平,耳朵貼他胸口聽療。藍新顏抬頭看著,眼淚流了下來,輕言柔語地說:爺爺心髒出了麻痹,出氣多,進氣少,怕是不行了。
大家感到了一種巨大的恐慌,手足無措,卻麵麵相覷,一絲辦法也沒有。
藍父說:小新呀,爺爺最疼你了。今日看見你把女孩帶迴家,爺爺高興啊!心裏懸念的事,落了地,勁一鬆,就去了。
袁秋華心裏“咯咣”一下鑼鼓響:啥?我咋間接害死人了?
她上前,扶起爺爺的上半身,熟練地在他的後背,胸口施行推拿術。左幾下,右幾下,沒幾下,堵住爺爺胸口的那口氣,就順過來了,唿吸平穩,可他依然一動不動,閉著眼睛,像睡著了一樣。
藍新顏說:爺爺已經沒事了。
奶奶拍著胸口說:心裏的石頭,總算落地。謝謝你呀,丫頭!
袁秋華嘬牙,佯裝生氣:老人家怎麽都叫我丫頭?我長得像丫環嗎?
謝繁榮用家鄉話說:我聽說過你袁姓家族的規矩,應該尊稱你為,二姑娘,對不?
袁秋華換家鄉話:請問閣下,尊姓大名?何方人氏?
謝繁榮說家鄉話:免貴姓謝。龍山縣人。我內人是藍老師的妹妹,我是他妹夫。我該喚你大嫂。
袁秋華說:且慢!我現在隻是他的學生。你喚大嫂,為時尚早。
謝繁榮說:內有隱情?此時,此地,說話不方便,有空再詳聊。
藍新顏說:你倆?打暗語呢,像特務接頭似的。嘀咕什麽?
袁秋華說:你到上海去,會發現老上海人都是特務。
爺爺說:孫媳婦,好舒坦!再給我推幾下嘛。
藍新顏說:爺爺,你又嚇我們。
袁秋華便給他做全身推拿,依經絡和腧穴的不同,采取一指禪纏法和關節拔伸法,手指,手掌,手肘全用上,點,叩,拍,拉,全使上。爺爺在她手上像玩具一樣,坐,爬,仰,翻,滾。
十五分鍾後,袁秋華手一拍:好了。可以站起來了。
爺爺站起來,大家驚奇地發現,他的臉色比先前紅潤許多,走動時身子也變得輕快了。
爺爺說:我視力也變好了,從這兒能望到南岸那邊的廣州塔。
藍父高興得嗬嗬大笑。
奶奶忍不住熱淚盈眶。
大家自然不相信他的白內障,就這樣被治好,更不相信他能望到廣州塔。不過剛才那番推拿,是確確實實起了效果的,這點肉眼可見,著實讓長輩們對袁秋華的態度大大改觀。他們嫌厭藍母,隨之也不喜歡藍新顏,對他的女朋友,也不感興趣。
他們開始上前詢問、關心、討好,覺得神乎其技,纏著問究竟。圍在她身邊,拚命地想和她交談。在此之前,他們壓根就沒有怎麽接近過她,也不屑於和她說話。
爺爺今年九十三歲,天天跟晚輩說他沒幾年可活了,但他身體很硬朗,跟七十歲老頭似的。不過,在年輕人眼裏,老頭就是老頭,七十歲和九十歲也沒什麽區別。在藍新顏的眼裏,從他一出生,爺爺就是這個樣子。
藍家的大家庭聚會,袁秋華去了,是名不正,言不順,但爺爺喜歡她的推拿,點名非要她去,大家也隻有依從。
</p>
藍家隔個把月會舉辦一次家庭大聚會,三輩人團聚在一起,圍桌共餐,差不多都要求袁秋華參加。依風俗,她還未曾嫁進藍家,照規章不算藍家的人,沒資格參加家族聚會。
但藍新顏每次去,都被催婚。對於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姑姑,嬸嬸,那些長輩來說,34歲還不結婚,那就是天大的罪行,甚至是大逆不道。
你要點兒臉不要?你看看你都多大歲數了?身邊跟你一樣大,甚至比你小的,都結婚了,都有孩子了,你還單著,你不覺得會被人笑話嗎?
你不要再跟我說什麽工作工作,是工作重要,還是結婚重要?別人還以為你有什麽問題,娶不到老婆呢!你老不結婚,讓我這老臉往哪放?
藍新顏聚會,吃下去的不是飯,是一頓教訓。
你自己不想辦法,可以,迴來相親,這次由不得你,你必須聽我的。
藍新顏要再不答應,估計她們會跳起來打。
你自己多大了,心裏沒數嗎?還在這挑挑撿撿,真等到最後,娶不到妻,你才甘心是吧?
藍新顏被逼無奈,冬至日,就誆袁秋華說去遊訪民間風俗,把她帶到藍姓家族的祭祖現場。在廣州,“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冬至似乎比春節還重要,陣仗比春節還要大。人們冬至一般到祖祠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迴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
藍姓家族遵從冬至日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婦女們提早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再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的族人,於冬至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中午前祭拜完畢,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謝神的祭品,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須還要有冬節丸,人人必須食用,以示一家圓圓滿滿,大小平安。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祭拜祖先,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藍新顏上祠堂祭拜祖先,袁秋華站旁邊看熱鬧。吃飯時,他拉她入席。藍姓家族冬至宴客,主要食材是生魚片、魷魚片、生蝦片等,主要烹飪工藝是合煮,大魚大肉、臘肉,臘腸,臘鴨、火腿、鹹肉、熏肉,蜆菜,一鍋煮,眾人環大鍋而食,稱之“打圍爐”。“打圍爐”與平常的“食火鍋”不同。“食火鍋”是坐下來吃,“打圍爐”是站著吃;火鍋用金屬器具,中間燒木炭,“打圍爐”是用大瓦罉,“打圍爐”的筷子也是竹製的,且特別長,約比普通筷子長一倍,便於站立涮食。
冬至日,出嫁了的女兒,則要一大早帶上冬團、豬肉、肥雞、大桔、餅幹、糖果等食品,從婆家趕到娘家,以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此謂“拜冬”。父母會將女兒帶來的食品,分好裝袋派發給親朋好友,分享喜慶。隨後,則是全家人圍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冬至大宴。但祭祖,出嫁的女兒不能參加,兒子和兒媳卻必須參加,雙雙跪在祖先牌位前,磕頭祭拜。
藍新顏帶袁秋華出現在族人麵前,介紹道“這是我女朋友”。由於約定互為擋箭牌,袁秋華也不能勃然翻臉,讓他難堪,尤其是公眾場合,讓他下不了台。雖然給他麵子,算是默認了,但她心裏仍舊大大的不快。藍新顏跪下叩頭時,幾個兄弟起哄,“擇日不如撞日,不如今天把喜堂拜了”。大家附合,“是啊,省錢,省事,又省心”。幾雙手伸過來,將袁秋華推搡到蒲草跪墊前,藍新顏直腰,伸手拉她,想她跪下同拜。他眼裏的熱切,令袁秋華超,同時又特羞赧,臉紅得像火燒雲。她捂臉,轉身,逃了出來,傳來人們的打趣,“瞧她羞羞答答的”。“她臉紅了哦,害羞耶”。吃飯時,他們嘴裏叫著“嫂嫂”,前來敬酒。袁秋華羞得頭都不敢頭,更不敢看他們的眼睛,嚇得話也說不出。藍新顏春風滿麵,替她擋酒,敬多少喝多少,百杯不醉。
下午掃墓。廣東人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節和冬至節,謂之“掛春紙”和“掛冬紙”。一般情況下,人死後前三年,都應行“掛春紙”俗例,三年後才可以行“掛冬紙”。但人們大多喜歡行“掛冬紙”,原因是冬節氣候較為幹燥,與暮春鶯飛草長、常有紛紛細雨的清明不同,道路易行,也便於上山野餐。
冬至節掃墓的祭品,普通是五牲或三牲,添以鮮蚶、柑橘等物及粿品。鮮蚶是必要的,意謂取其吉利的意義。拜墓之時,還須拜墓旁的土地爺,即所謂後土之神。祭拜儀式過後,人們就在墓前聚餐。野外的聚餐,輕鬆又熱鬧,兒童嬉鬧,長者舉杯閑談,山野間蕩漾著家族的融洽與和諧。祭品中那盤鮮蚶一定要吃完,並把蚶殼撒在墓堆上。廣東人把蚶殼稱為“蚶殼錢”,撒在墳頭,是將它作為冥錢之用。另外,祭品盤中的大魚,全尾,或截分兩段的,照例是留給辦理飲酌者的家屬。所以成為規例,野餐時什麽人都不許吃它。如果你不明規例,錯吃了,人們會怪你不曉情理。
袁秋華毫不知情,被藍新顏帶到祭祖現場,又毫沒準備,被兄弟們起哄,掃墓活動,她說什麽都不去了。藍新顏喝多了酒,也沒去,在爺爺家陪著她。倆人在房間閑扯,他說著話,就睡著了。
辦理飲酌者,是藍新顏的奶奶和後媽——邱姨。邱姨怕袁秋華悶得慌,叫她到廚房幫忙做湯圓、劏雞殺鴨,準備晚上的豐盛大餐。“吃了湯圓大一歲”,冬至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一家大小在這一天都會盡量趕迴家,吃頓暖暖和和的團圓飯。
邱姨教袁秋華做鹹湯圓。湯圓寓意“一家團圓、美滿幸福”。配料真是豐富,有豬肉,有魷魚絲、蝦米、瑤柱,還有臘腸、糯米粉、香菜和蔥。奶奶在準備了冬至晚宴必需的四式湯圓,先將綠豆、紅豆、糖冬瓜、芋頭分別煮或蒸熟,去皮,分別加入白糖、芝麻、熟豬油等調味品,製成四種甜餡料,將湯圓皮分別包入四種不同的餡心,做上記號。將四種湯圓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裝不同餡料的湯圓各一個。
湯圓,又叫冬節丸,人們用冬節丸來占卜生男,或生女。這一年娶了新媳婦,在天亮時,祭拜完井神之後,往井裏投進一粒湯丸,然後讓新娶婦急忙打水,如果能夠將這湯丸打上來,那麽則預兆生男孩。奶奶則讓袁秋華將放在篩裏的湯丸,每次取出兩粒,一直取到最後,剩下一粒。爺爺在旁哈哈大笑,“好預兆,一胎準生男孩”。
晚宴另一必需食品是糍耙。袁秋華知道,家鄉也有吃糍耙的風俗,從過年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吃了月半耙,各人種莊稼”。家裏做糍耙,她都全程參觀,先將糯米煮成飯,再將糯米飯放到石碓裏麵去舂。糯米飯非常之粘,舂起來非常吃力,且要舂很久,直舂到很細密很瓷實,看不出一點飯粒樣兒來才行。這樣,就非壯漢不行,而且還要輪流換班來舂。所以,非冬日閑暇,且有冬至過年兩個大節的需要,平常人家,絕不輕易為之,多半是幾家合夥,同日做,男子輪流著舂。舂好了,再用刻有吉祥圖形的木模,壓出一個個直徑二十來厘米大大小小的圓餅來,就是糍粑了。糍耙泡清水裏,水一日一換,可以留到清明也不壞。糍粑的吃法也很特別,以微火熱鍋,後置糍粑於其上,越煎越大越鬆軟,再撒白糖,卷而食之,美乎哉!或是先煮水放糖,糖溶於水,滾沸之後,放入掰成小塊的糍粑,軟透即可,味道和湯圓一樣的甘美。
飯是臘味薑飯。薑飯,顧名思義,要有薑,而這薑不簡單,是由七種不同品種的薑組成,人們稱之為“七色薑”。還要有臘味,臘腸和臘肉。藍家臘味,奶奶親自動手做,放在自家樓頂曬,純手工製作,天然更美味。至於煮飯的米,用糯米。
冬節晚餐,兩桌人,一家人圍坐,除了必需食品,還有狗肉火鍋。爺爺說:“食丸闔家團圓,食糯米餞就有錢,食芹菜蒜有錢算也有錢勸(藏)。”
雖至冬至,廣洲氣溫仍似春天,穿長袖即可,早晚怕冷套件外衣。大家吃得熱汗直流。爺爺突然說,感覺有人在摸他,從後頸摸到胸前,再沿著腰部摸到屁股,來來迴迴地摸。
他認真描述的樣子,讓晚輩都忍不住笑起來。別說家人之間不會這樣做,他也是一個快百歲的老頭了,又不是黃花大閨女,有什麽可摸的,好奇,好怪。
大家還沒笑完,爺爺一歪,躺在地上。藍新顏把爺爺身子擺正,放平,耳朵貼他胸口聽療。藍新顏抬頭看著,眼淚流了下來,輕言柔語地說:爺爺心髒出了麻痹,出氣多,進氣少,怕是不行了。
大家感到了一種巨大的恐慌,手足無措,卻麵麵相覷,一絲辦法也沒有。
藍父說:小新呀,爺爺最疼你了。今日看見你把女孩帶迴家,爺爺高興啊!心裏懸念的事,落了地,勁一鬆,就去了。
袁秋華心裏“咯咣”一下鑼鼓響:啥?我咋間接害死人了?
她上前,扶起爺爺的上半身,熟練地在他的後背,胸口施行推拿術。左幾下,右幾下,沒幾下,堵住爺爺胸口的那口氣,就順過來了,唿吸平穩,可他依然一動不動,閉著眼睛,像睡著了一樣。
藍新顏說:爺爺已經沒事了。
奶奶拍著胸口說:心裏的石頭,總算落地。謝謝你呀,丫頭!
袁秋華嘬牙,佯裝生氣:老人家怎麽都叫我丫頭?我長得像丫環嗎?
謝繁榮用家鄉話說:我聽說過你袁姓家族的規矩,應該尊稱你為,二姑娘,對不?
袁秋華換家鄉話:請問閣下,尊姓大名?何方人氏?
謝繁榮說家鄉話:免貴姓謝。龍山縣人。我內人是藍老師的妹妹,我是他妹夫。我該喚你大嫂。
袁秋華說:且慢!我現在隻是他的學生。你喚大嫂,為時尚早。
謝繁榮說:內有隱情?此時,此地,說話不方便,有空再詳聊。
藍新顏說:你倆?打暗語呢,像特務接頭似的。嘀咕什麽?
袁秋華說:你到上海去,會發現老上海人都是特務。
爺爺說:孫媳婦,好舒坦!再給我推幾下嘛。
藍新顏說:爺爺,你又嚇我們。
袁秋華便給他做全身推拿,依經絡和腧穴的不同,采取一指禪纏法和關節拔伸法,手指,手掌,手肘全用上,點,叩,拍,拉,全使上。爺爺在她手上像玩具一樣,坐,爬,仰,翻,滾。
十五分鍾後,袁秋華手一拍:好了。可以站起來了。
爺爺站起來,大家驚奇地發現,他的臉色比先前紅潤許多,走動時身子也變得輕快了。
爺爺說:我視力也變好了,從這兒能望到南岸那邊的廣州塔。
藍父高興得嗬嗬大笑。
奶奶忍不住熱淚盈眶。
大家自然不相信他的白內障,就這樣被治好,更不相信他能望到廣州塔。不過剛才那番推拿,是確確實實起了效果的,這點肉眼可見,著實讓長輩們對袁秋華的態度大大改觀。他們嫌厭藍母,隨之也不喜歡藍新顏,對他的女朋友,也不感興趣。
他們開始上前詢問、關心、討好,覺得神乎其技,纏著問究竟。圍在她身邊,拚命地想和她交談。在此之前,他們壓根就沒有怎麽接近過她,也不屑於和她說話。
爺爺今年九十三歲,天天跟晚輩說他沒幾年可活了,但他身體很硬朗,跟七十歲老頭似的。不過,在年輕人眼裏,老頭就是老頭,七十歲和九十歲也沒什麽區別。在藍新顏的眼裏,從他一出生,爺爺就是這個樣子。
藍家的大家庭聚會,袁秋華去了,是名不正,言不順,但爺爺喜歡她的推拿,點名非要她去,大家也隻有依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