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輕痕一貫冷漠的神色裏有了一絲難見的動搖和迷離,但隻那一瞬。她迴想起慕初然十歲登基的時候,安王早年戰死沙場,自己在宮中雖是中宮之位實際上卻孤立無援。太子太傅長年把持朝政,挾天子以令諸侯。眼見太傅的眼睛一日貪婪過一日,似乎已經不再滿足於拿捏幼帝,隻是限於造反的名頭遲遲未敢有所行動。
那些日子,每一日自己都在擔驚受怕中度過,每一日都怕然兒在太傅的手下會不會有什麽意外,每一日都緊緊抱著小小的綰兒夜不成寐。她不想再過那樣的日子了,如今她不允許任何一個人對皇室造成威脅,哪怕是一點點,也不可以。
這個長得那麽像那個人的蕭何,看來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麽好對付啊。不過有什麽呢,想殺死一個人本來就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問題隻是在於怎麽死罷了,抱病猝死,抑或……因事獲罪,也都沒什麽區別,隻是自己費會子聽戲的功夫罷了。
清綰的十七歲生日就要到了呢,今年可要好好給她慶賀一番。
她似乎是滿意於自己手中的尊貴權力,揉了揉疲乏的眼睛,躺在鳳床上合眼睡去。
朝露殿外的宜春湖水平平,似乎不停地為這座尊貴的宮殿洗刷著罪名。
又是幾日的光陰過去。
這幾日裏,蕭何日日用藥,加上沒了段世子的不時深夜拜訪,恢複得很好。既然傷口好得差不多了,也該去上朝了。
這日黎明,蕭何翻出了朝服,仔細換上。鏡中人容顏如舊,應該不會有什麽麻煩了吧。秀麗的人兒踏著晨光去往皇宮。
清晨的街市剛剛結束深夜的盛筵,此刻還未睜開雙眼,晨光裏的樓閣們顯得靜謐而安靜。定北河上早起的商船來往通行,一切井然有序。
蕭何喜歡這副國泰民安的景象,父親生前也最希望得見繁華盛世,這是她與父親共同的心願。她女扮男裝許多年,用心隱藏,並不想掀起盛世下的風波,導致戰亂叢生,百姓流離失所。她蕭何一向不喜歡的,僅僅是王座上那個玩弄權術的人罷了。
大臣們見到數日不見的蕭何,站在秋日的朝陽裏簡單寒暄了一會。
蕭何這才知道,在她告假的這些日子裏,朝中都在議論著一件事。
大殷公主慕清綰的十七歲生辰就要到了。太後的意思是給這位心尖上的綰兒公主好好地慶賀一番。慕初然覺得南遊是個不錯的主意,既可以給公主慶賀生辰、帶太後散心,也可以順帶考察一下地方的政策民情,故而在前幾日裏有意無意提了提準備南遊的計劃。
這時早朝還未開始,在勤政殿下候著的眾臣們正在討論。
“聽說陛下近日似乎有出遊的打算,可是這時節有些微涼了啊,秋天向來短暫,怕是再過上數十日,就要下雪了呐。咱們還是勸陛下保重龍體,多催催他納妃的事吧。”柳大人看起來很是為皇上著急,連歎了數口氣。幾位大臣覺得很有道理,相視點頭。
蕭何心底嗤笑一聲,嗬——這柳深明土生土長的皇都人士,總以為普天之下都跟皇都一個樣,前陣子不是還因為覺得陛下撥得賑災銀糧數額太過巨大上書陳情,被陛下一頓責罵嗎,看來是沒罵醒,這吃一塹,也長不了一智啊。想必若不是他祖上留下的蔭蔽,他也踏不上這勤政殿吧。
“欸?倒是也不能怪柳大人擔憂皇上,畢竟您是生在皇都長在天子腳下的臣民。”旁邊一位年輕的參將笑著說道,他聲音很是清越,像廣陵的山水,一時間眾人都迴頭望著他,期待著他的下文。
他倒也不急不忙,緩步上前向諸位拘了一禮,方才開口:“在下不才,近日才被調入皇都,此前一直在外任職。去過八月飛雪的塞北,也住過低窪潮濕的竹陽。一直覺得我大殷水土風貌如此,春秋短而冬夏長,直至前兩年在久州任職守備。”他提到久州的時候神情格外向往,這樣的人走過萬水千山,最終還能對一個地方青眼有加,令蕭何對那個地方十分好奇。
“久州地處兩山的咽喉處,有萬裏封疆第一州之稱,戰略地位重要,又由於其前有淮左,清池,歸安三座重城作要塞,所以格外安定。那裏民風淳樸,氣候四季如春,臘月竟不飛雪,十月猶有荷花。算起來如今九月的光景,正是久州風姿綽約的時候。”他雖是武將,但顯然腹有詩書,又沒有文官的迂腐氣,將幾分精神氣說得飽滿,讓人為之著迷。
許是他身上那種讓人信服的氣質為他加分,又或是他言語間的向往令人感同身受。此番話博來了許多官員的點頭,蕭何亦在其中。
乍眼看去,這個年輕人歲數至多不過二十四五,卻已經有了如此多的閱曆,為人做事又不卑不亢,令蕭何在一眾傳統的大臣中間對他有些另眼相看。
那人仿佛感受到了蕭何的目光,迴之一笑。蕭何還未出言請教姓名,便聽見劉公公高喊“上朝”,這個低調的問好便隨著早朝的序幕拉開沒了下文。
勤政殿上,坐在高位的慕初然身著明黃衣袍,一如往日威嚴莊重。諸位官員行列有序,態度恭謹。
果不其然,慕初然提到了南遊的事情,問眾位愛卿有何意見。
這一下朝堂上可炸開了鍋。有固執保守,說陛下龍體為重,南遊奔波太過乏累,建議不去的;也有開放些的大臣受早朝前那番討論的影響,說出遊訪察是體察民情的好機會,陛下不可錯過的;還有借此機會勸陛下選妃的……蕭何聽他們吵得頭昏,自己並沒有參與。透過重重人影瞥了一眼那位年輕的參將,無獨有偶,他也置身事外。自己明明有極好的去處可進言,卻仍舊不趟這趟渾水,這究竟是位什麽樣的人?蕭何越發好奇了。
慕初然放任大臣討論,他也不煩,手指輕輕扣著龍椅的鎏金扶手,有一下沒一下地敲著,在高位之上靜靜看著眾人。
等到眾臣安靜下來,他方問了幾位,並沒有問到那位參將。
幾位大臣持詞不一。但各自理由給得都很清晰,慕初然每聽過一位的意見都輕輕點頭。他合殿一掃,直接點了今日來上朝的蕭何。
“蕭愛卿,你怎麽看?”慕初然唇畔帶笑,頗有些丟麻煩給蕭何的意味。
“迴稟陛下,臣連續數日來告假在家,不曾上朝,不敢擅自妄言,給陛下徒增煩憂。”
仿佛一早知道蕭何會這麽迴答,慕初然並沒有怪罪什麽,還慰問了蕭何幾句。
整個朝堂之上沒有人再對南遊這件事發聲,慕初然閉眼抬起手,正準備遣散群臣。
“陛下,臣有言。”
慕初然似是麵對一群行將就木的老臣太久,一聞此聲立刻被這聲音當中微微帶有的劍鳴聲振奮了心神。他抬眼便看見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身姿挺拔,周身帶著些許兵氣,這正是從軍營中出來的將才才有的特點,極易分辨,定是多次曆經戰場殺伐。可令人稱奇的是這位的眉眼卻不甚淩厲,同他聲音一樣有一點點吳越山水的風景,溫柔又大氣。
這些有些矛盾的特點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竟然使他整個人看起來都十分舒服。
慕初然笑著點了點頭,示意他說下去。
“臣懇請陛下南遊。”此言一出,眾臣觀望。別人都是建議或者不建議,這樣說話留有餘地,有什麽後果也無需自己承擔。這位倒好,直接懇請陛下南遊。這句話也使得蕭何對這位參將的興趣更濃了。
慕初然倒是神色不變,等著他繼續說下去。
“臣懇請陛下看一看我大殷國的大好河山,看一看我們政治清明下的河清海晏,看一看您之前的英明君主們同您共同治下的錦繡萬裏。”
慕初然眼睛裏藏了幾分笑意,他忽然十分欣賞這位青年。大概是新提拔上來的,自己瞧著竟有些眼生,側頭問過劉公公,方知曉他的名字——季長歌,二十四歲,三品參將,自久州守備任上調來。慕初然突然覺得有些名如其人的意味,十分大氣風雅。
“季愛卿認為何處可去?”慕初然縱使心裏有些歡喜,麵上仍是神色淡淡。
季長歌臉上微微帶笑,仿佛已然見到了久州的美景。
“淮清歸安山河客,蓮子萬裏久州歌”。
經他這一提,慕初然想起來了這個略有薄名的小地方。
久州,聽說是個好地方啊。前有三城要塞護佑,又背靠閬水,與皇都中定北河源頭一脈相承。由於兩岸夾山,頗有些關卡咽喉之勢。氣候與皇都的春秋短而冬夏長截然不同,四季宜人舒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情風貌甚是淳樸。
慕初然略加考量,心下了然,又掃了一眼眾臣。
蕭何見其神色立解其意,出列進言。
那些日子,每一日自己都在擔驚受怕中度過,每一日都怕然兒在太傅的手下會不會有什麽意外,每一日都緊緊抱著小小的綰兒夜不成寐。她不想再過那樣的日子了,如今她不允許任何一個人對皇室造成威脅,哪怕是一點點,也不可以。
這個長得那麽像那個人的蕭何,看來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麽好對付啊。不過有什麽呢,想殺死一個人本來就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問題隻是在於怎麽死罷了,抱病猝死,抑或……因事獲罪,也都沒什麽區別,隻是自己費會子聽戲的功夫罷了。
清綰的十七歲生日就要到了呢,今年可要好好給她慶賀一番。
她似乎是滿意於自己手中的尊貴權力,揉了揉疲乏的眼睛,躺在鳳床上合眼睡去。
朝露殿外的宜春湖水平平,似乎不停地為這座尊貴的宮殿洗刷著罪名。
又是幾日的光陰過去。
這幾日裏,蕭何日日用藥,加上沒了段世子的不時深夜拜訪,恢複得很好。既然傷口好得差不多了,也該去上朝了。
這日黎明,蕭何翻出了朝服,仔細換上。鏡中人容顏如舊,應該不會有什麽麻煩了吧。秀麗的人兒踏著晨光去往皇宮。
清晨的街市剛剛結束深夜的盛筵,此刻還未睜開雙眼,晨光裏的樓閣們顯得靜謐而安靜。定北河上早起的商船來往通行,一切井然有序。
蕭何喜歡這副國泰民安的景象,父親生前也最希望得見繁華盛世,這是她與父親共同的心願。她女扮男裝許多年,用心隱藏,並不想掀起盛世下的風波,導致戰亂叢生,百姓流離失所。她蕭何一向不喜歡的,僅僅是王座上那個玩弄權術的人罷了。
大臣們見到數日不見的蕭何,站在秋日的朝陽裏簡單寒暄了一會。
蕭何這才知道,在她告假的這些日子裏,朝中都在議論著一件事。
大殷公主慕清綰的十七歲生辰就要到了。太後的意思是給這位心尖上的綰兒公主好好地慶賀一番。慕初然覺得南遊是個不錯的主意,既可以給公主慶賀生辰、帶太後散心,也可以順帶考察一下地方的政策民情,故而在前幾日裏有意無意提了提準備南遊的計劃。
這時早朝還未開始,在勤政殿下候著的眾臣們正在討論。
“聽說陛下近日似乎有出遊的打算,可是這時節有些微涼了啊,秋天向來短暫,怕是再過上數十日,就要下雪了呐。咱們還是勸陛下保重龍體,多催催他納妃的事吧。”柳大人看起來很是為皇上著急,連歎了數口氣。幾位大臣覺得很有道理,相視點頭。
蕭何心底嗤笑一聲,嗬——這柳深明土生土長的皇都人士,總以為普天之下都跟皇都一個樣,前陣子不是還因為覺得陛下撥得賑災銀糧數額太過巨大上書陳情,被陛下一頓責罵嗎,看來是沒罵醒,這吃一塹,也長不了一智啊。想必若不是他祖上留下的蔭蔽,他也踏不上這勤政殿吧。
“欸?倒是也不能怪柳大人擔憂皇上,畢竟您是生在皇都長在天子腳下的臣民。”旁邊一位年輕的參將笑著說道,他聲音很是清越,像廣陵的山水,一時間眾人都迴頭望著他,期待著他的下文。
他倒也不急不忙,緩步上前向諸位拘了一禮,方才開口:“在下不才,近日才被調入皇都,此前一直在外任職。去過八月飛雪的塞北,也住過低窪潮濕的竹陽。一直覺得我大殷水土風貌如此,春秋短而冬夏長,直至前兩年在久州任職守備。”他提到久州的時候神情格外向往,這樣的人走過萬水千山,最終還能對一個地方青眼有加,令蕭何對那個地方十分好奇。
“久州地處兩山的咽喉處,有萬裏封疆第一州之稱,戰略地位重要,又由於其前有淮左,清池,歸安三座重城作要塞,所以格外安定。那裏民風淳樸,氣候四季如春,臘月竟不飛雪,十月猶有荷花。算起來如今九月的光景,正是久州風姿綽約的時候。”他雖是武將,但顯然腹有詩書,又沒有文官的迂腐氣,將幾分精神氣說得飽滿,讓人為之著迷。
許是他身上那種讓人信服的氣質為他加分,又或是他言語間的向往令人感同身受。此番話博來了許多官員的點頭,蕭何亦在其中。
乍眼看去,這個年輕人歲數至多不過二十四五,卻已經有了如此多的閱曆,為人做事又不卑不亢,令蕭何在一眾傳統的大臣中間對他有些另眼相看。
那人仿佛感受到了蕭何的目光,迴之一笑。蕭何還未出言請教姓名,便聽見劉公公高喊“上朝”,這個低調的問好便隨著早朝的序幕拉開沒了下文。
勤政殿上,坐在高位的慕初然身著明黃衣袍,一如往日威嚴莊重。諸位官員行列有序,態度恭謹。
果不其然,慕初然提到了南遊的事情,問眾位愛卿有何意見。
這一下朝堂上可炸開了鍋。有固執保守,說陛下龍體為重,南遊奔波太過乏累,建議不去的;也有開放些的大臣受早朝前那番討論的影響,說出遊訪察是體察民情的好機會,陛下不可錯過的;還有借此機會勸陛下選妃的……蕭何聽他們吵得頭昏,自己並沒有參與。透過重重人影瞥了一眼那位年輕的參將,無獨有偶,他也置身事外。自己明明有極好的去處可進言,卻仍舊不趟這趟渾水,這究竟是位什麽樣的人?蕭何越發好奇了。
慕初然放任大臣討論,他也不煩,手指輕輕扣著龍椅的鎏金扶手,有一下沒一下地敲著,在高位之上靜靜看著眾人。
等到眾臣安靜下來,他方問了幾位,並沒有問到那位參將。
幾位大臣持詞不一。但各自理由給得都很清晰,慕初然每聽過一位的意見都輕輕點頭。他合殿一掃,直接點了今日來上朝的蕭何。
“蕭愛卿,你怎麽看?”慕初然唇畔帶笑,頗有些丟麻煩給蕭何的意味。
“迴稟陛下,臣連續數日來告假在家,不曾上朝,不敢擅自妄言,給陛下徒增煩憂。”
仿佛一早知道蕭何會這麽迴答,慕初然並沒有怪罪什麽,還慰問了蕭何幾句。
整個朝堂之上沒有人再對南遊這件事發聲,慕初然閉眼抬起手,正準備遣散群臣。
“陛下,臣有言。”
慕初然似是麵對一群行將就木的老臣太久,一聞此聲立刻被這聲音當中微微帶有的劍鳴聲振奮了心神。他抬眼便看見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身姿挺拔,周身帶著些許兵氣,這正是從軍營中出來的將才才有的特點,極易分辨,定是多次曆經戰場殺伐。可令人稱奇的是這位的眉眼卻不甚淩厲,同他聲音一樣有一點點吳越山水的風景,溫柔又大氣。
這些有些矛盾的特點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竟然使他整個人看起來都十分舒服。
慕初然笑著點了點頭,示意他說下去。
“臣懇請陛下南遊。”此言一出,眾臣觀望。別人都是建議或者不建議,這樣說話留有餘地,有什麽後果也無需自己承擔。這位倒好,直接懇請陛下南遊。這句話也使得蕭何對這位參將的興趣更濃了。
慕初然倒是神色不變,等著他繼續說下去。
“臣懇請陛下看一看我大殷國的大好河山,看一看我們政治清明下的河清海晏,看一看您之前的英明君主們同您共同治下的錦繡萬裏。”
慕初然眼睛裏藏了幾分笑意,他忽然十分欣賞這位青年。大概是新提拔上來的,自己瞧著竟有些眼生,側頭問過劉公公,方知曉他的名字——季長歌,二十四歲,三品參將,自久州守備任上調來。慕初然突然覺得有些名如其人的意味,十分大氣風雅。
“季愛卿認為何處可去?”慕初然縱使心裏有些歡喜,麵上仍是神色淡淡。
季長歌臉上微微帶笑,仿佛已然見到了久州的美景。
“淮清歸安山河客,蓮子萬裏久州歌”。
經他這一提,慕初然想起來了這個略有薄名的小地方。
久州,聽說是個好地方啊。前有三城要塞護佑,又背靠閬水,與皇都中定北河源頭一脈相承。由於兩岸夾山,頗有些關卡咽喉之勢。氣候與皇都的春秋短而冬夏長截然不同,四季宜人舒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情風貌甚是淳樸。
慕初然略加考量,心下了然,又掃了一眼眾臣。
蕭何見其神色立解其意,出列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