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徐州,方禦守領鎮北軍來此已經有月餘,並沒有再往南進,而是在此進行兵員的補充,同時防禦孫匡和鎮南軍北上。
孫匡在推進到壽郢府之後便不再北進,將鎮南軍留在壽郢,便開始轉移重點,向南向西發展勢力,隻是有意地避開了南郡方向。
在鎮北軍的實力沒有恢複之前,方禦守不準備輕易向壽郢的鎮南軍動手。
方禦守不動,鎮南軍亦不動,孫匡正需要時間去鞏固自己的勢力。
“太師,陛下又派人來傳話讓我盡快解決南方的叛亂,我們還是不動?”
“不動。無必勝把握之前,我們不能輕動,否則一旦失利,徐州要丟,東海也要丟,孫匡就可輕鬆北上直入中原。”
“可是陛下催得有些急。”
“我會給陛下上書,嚴明利害,相信陛下可以理解。”
“陛下為何這般急切想要解決孫匡?孫匡實力不弱,以大魏現在的情況,想要解決他怕是很困難。”
“再難也得做。陛下初登大寶是皇朝的繼位者,而孫匡是弑君叛逆,不盡快解決他,於陛下名聲有虧,還會讓國內局勢一直處於動蕩之中。那些宵小都會看著孫匡,覺得自己也可以和孫匡一樣割據一方。”
“陛下就是不願意將禁軍一起派來,否則我們早就已經對壽郢動手。”
“陛下有自己的考慮。新召的兩萬新兵練得如何了?”
“已可上陣,隻是與原先鎮北軍的戰力相比,還是差了不少。想來與鎮南軍相比也是如此。”
“還是要加緊訓練,最遲半月後,我就要動動了。總得給天下人一個姿態。”
徐州西南方向數百裏之外的南郡中,南郡王過得很是瀟灑,時常飲酒作樂,美人環繞。沒有來自上麵的壓力,他就是這南郡的王,他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要不是他母妃一直在他耳邊叮囑,他可能都要忘記自己還有奪取皇位的這件事情要去做。
南郡的一般事務,葉德理都交給了他舅父趙靜鵬處理。趙靜鵬這個朝廷任命的南郡守,已經化身為南郡封國的國相。
趙靜鵬的確是個治理一方的人才,將南郡治理的井井有條,而且駐軍實力不斷提升,規模已經隱隱超過了兩萬,隻是不向外宣揚。按照魏國規製,一府駐軍不得過五千,而封囯不可設立私軍,隻能豢養千人以下的護衛,以保護王侯的安全。
南郡軍已過五千,要是朝廷嚴查,是要治趙靜鵬一個私募軍隊違製謀逆的重罪。
隻是此時新朝剛立,國內局勢動蕩,既有外敵入侵,又有內部叛亂,哪裏顧得上南郡這邊。就算洪複帝已知曉南郡正在擴軍,他手上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處理南郡王。這也是洪複帝為何急於讓方禦守盡快解決孫匡,好騰出手來解決南郡。
太妃趙氏也是注意到自己兒子最近有些放縱,終日沉迷於享樂。為了將葉德理拉迴正軌,正好梁都那邊在選後,她也準備給葉德理選個王妃,讓其成家收收心,也讓有人可以在生活上管管葉德理。
“哥哥,德理選妃,你覺得從其他地方挑選,還是就從南郡的那些世家之中挑選。”
“自然選擇南郡這邊的世家。現在南郡就是德理的根基,與南郡的世家聯姻,能夠更好穩固根基,同時也可以壯大我們的勢力。雖然南郡的世家在官場和軍伍中沒有什麽建樹,但是他們有錢。有了南郡世家的幫助,我們以後謀大事將不再缺錢。”
“哥你說的在理。你對這南郡周邊情況熟悉,有沒有好的人選可以推薦?”
“劉、李、馮、文四家是南郡大族,最符合我們的需求,他們家族龐大,族中應該都有適齡的嫡係女子可以做德理的妃子。”
“那就麻煩哥哥幫忙走幾趟,將這幾家適合的女子挑選出來。”
“好。”
所以趙靜鵬開始前往各大世家,一邊與他們拉近關係,談合作,同時了解他們家有哪些適齡女子。
最終趙氏在自己哥哥趙靜鵬的建議下從南郡的世家中挑選了一位賢良淑德的女子,作為南郡王妃的人選。
這女子身後的是南郡大族劉家。趙氏更多的是看上了那女子身後的劉家,希望劉家能夠在接下來他們所謀的事中提供助力。
而劉家也是在趙靜鵬的勸說下,有意想借助葉德理所謀之事,將自己劉家的層次再提高一些。
聽說自己母妃給自己找了一個王妃,葉德理倒是沒有拒絕。他心思活絡,但也非常聽趙氏的話,因為他知道自己母親都是在替他考慮,不會去害他。而且身邊多一個女人,對他來說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郡王娶親,雖然不如皇帝娶後那般隆重繁瑣,但相應的規程也不能少。不僅是可以展示南郡王地位,也能夠體現南郡王對南郡劉家的重視。
整個流程走下來,兩個月後,南郡王就可以完婚。不過為了聲勢不弱於北麵梁都,在第一時間南郡王府就將南郡王娶親立妃的事情宣揚了出去,每個流程都辦得隆重熱烈。南郡周圍的世家甚至江南的世家也都派人趕到南郡參加南郡王大婚。
他們已經預想到這南郡王很有可能成為這天下一股強勁的勢力,自然是要來走動一下,表明一下態度,後續根據形勢變化,還能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在江南來的世家中,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沒落小家族,可是卻得到了南郡趙家家主、南郡守趙靜鵬親自接待。
“趙家主,恭喜恭喜!”
“不要這麽多的客套話,黃家派你來有什麽事?”
原來這是偽裝成一個小家族的黃家人。能讓趙靜鵬這個趙家家主如此重視的那就隻能是原鎮南軍統領黃敏的那個黃家。
“自然是來恭賀南郡王大婚的。當然還有一個小小的合作和趙家主談談。”
“合作?我們之前不是已經達成合作,互不攻伐。怎麽現在孫匡又想改了嗎?”
“自然不是。隻是希望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加深一下我們之間的合作。”
“你們黃家和孫家又想要做什麽?”
“趙家主,您應該知道方禦守帶著鎮北軍到壽郢已有月餘,這段時間他可都是在不停地招兵買馬訓練軍隊,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要向南用兵。”
“我知道。方禦守的目標是你們,和我南郡有什麽關係?再說我南郡現在還隸屬魏國朝廷,他方禦守不至於對我南郡用兵。”
“如果方禦守解決了我們江南之兵,自然會調轉矛頭,劍指南郡。北麵梁都的那位小皇帝可不會容忍你們南郡王一直存在。至於對你們用兵的理由也很好找,比如說你們私自擴軍,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理由。”
“所以你們想做什麽?難道想要讓我們與你們一起出兵對付鎮北軍嗎?”
“能夠這樣是最好。”
“你這是在說笑?我要是敢對鎮北軍動手,那就是明晃晃的謀逆,到時候將要麵對天下共伐的局麵。你們是覺得自己現在麵臨處境艱難,也想拉著南郡一起嗎?現在江南內部不穩不就是因為你們兩家行了叛逆之事,江南諸縣多有不服。”
“那些都是小事,隻要自身實力夠強,就能夠鎮得住那些宵小。”
“嗬嗬,我南郡是肯定不會去做那等愚蠢之事,你們就不要再想了。”
“我們家主也早已料想到趙家主會如此,所以還有另外一個想法,約趙家主一起圖謀荊襄。現在寧都歐南麵有越地,西麵又有荊襄諸府縣,我們擔心在麵對鎮北軍時出現三麵受敵的情況,所以想在與鎮北軍交鋒之前,解決掉西麵荊襄諸府縣。”
“你們竟然想要荊襄之地,那可是比你們現在所掌握的寧都吳地還要大上不少的地方。你們孫黃兩家的野心還真是大。”
“我們自然不是要獨吞荊襄之地,而是要與南郡共享荊襄之地。對於南郡王和趙家來說,南郡還是太小了。難道趙家主就不想擴大趙家控製的範圍嗎?雙方共同謀劃拿下荊襄之地後,我們隻要荊南四府,江陵襄陽等荊北五府全都交給南郡王,或者說是交給趙家。”
大人說的讓趙靜鵬有些異動,自從決定要扶自家外甥更進一步後,他就覺得南郡的地盤有些小了。隻有南郡一府之地實在是有些難以支撐外甥和他趙家的大計。隻是現在南郡還沒有做好爭霸天下的準備,又沒有好的時機,所以才沒有進一步擴大勢力範圍。現在有南郡擋在荊襄之地與梁都之間,聯係受到阻隔,的確是一個拿下荊襄的好條件。隻是南郡這邊要是動手沒有一個好名頭,還有可能讓南郡沾上謀逆的名頭。現在還沒有到起事的時候,自然不能背上這個壞名聲。
看到趙靜鵬沉默的表現,那人繼續說道,“我們家主考慮到南郡王和趙家的顧忌,已經給趙家主想好了一個由頭。我們會先派兵去攻占荊南四府,然後你們就借著平亂的名頭,率軍進去荊襄抵禦寧都的叛軍。憑借著南郡的兩萬南郡軍和南郡世家與荊襄世家的關係,想要控製荊北五府,應該不算是什麽難事。”
“恐怕不會這麽簡單。就算我一時控製了荊北五府,朝廷幾封詔書,就可以重新將荊北五府的官員換成他們的人,輕鬆拿迴荊北的控製權。”
“趙家主,你們控製了荊北五府後,可以以便宜抵禦我們,強行控製那些地方官員的任命,就算梁都那邊有意見,也不會強行對你們動手。如果梁都那邊態度強硬,大不了你們就往後退一退,做出一副要將荊北五府讓於我們的姿態。相信梁都在沒有解決我們之前,是不會與南郡王徹底翻臉的。”
“此事你容我考慮考慮。”
“可以,隻是趙家主可不能考慮太久。方禦守那邊應該快動手了。我們最好能在鎮北軍動手之前開始我們的謀劃。”
“你們還真是著急。明日會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複。”
“那好。在下就先告辭了。”
送走黃家來人,趙靜鵬便進了王府,找到自己的妹妹,商量這件事。他將黃家來人所表達的意思明明告知了趙氏,並詢問她的意見。
“此事哥哥覺得可行嗎?”
“我倒是覺得可以一試。荊襄之地本來就是我們的目標,現在有機會先拿到荊北五府,我覺得不應該放過?隻是可能需要承擔一定風險,畢竟是在梁都那邊的真正反應不受我們控製。”
“梁都那邊無需顧及,大不了就直接反了。關鍵是荊北五府我們好不好拿下?”
“荊襄常年無戰事,各地駐軍形同擺設,南郡軍南下,可以很快那五府。因為有南郡世家從中斡旋,荊北的那些世家也可以很容易地接受我們。”
“既然如此,那就和孫匡他們合作,拿下荊襄。不過這個過程中兄長可是要好好提防孫匡他們,別被他們設計了,到時候做了惡人,卻什麽好處也得不到。”
“我會親自盯著。這事要不要和德理商量一下?”
“不用,就按我們剛剛商量的來吧。讓德理他專心準備大婚的事情。”
“好,聽妹妹你的。”
半月後,寧都孫匡派兵攻打荊南的消息傳到了南郡,趙靜鵬立即以南郡王的名義發布討賊檄文,並領一萬五千南郡軍南下荊襄協助抵禦孫匡軍的進攻。
荊北各府還沒有反應過來,趙靜鵬的南郡軍就已經進入他們城中,接管了當地的事務,聲稱是為了更好地抵禦叛軍。
對於站出來反對趙靜鵬的人,都被他抓了起來。當然張靜鵬不會什麽後路也不留將那些人殺掉,隻是將他們關了起來,後麵梁都問起這些人,也好有個交代。
至於那五府的駐軍加起來也就萬餘,還都是些老爺兵,更是受當地世家影響嚴重,根本沒有什麽戰鬥力,輕鬆被南郡軍收編。在這個過程中,當地的世家也是出了不少的力。
孫匡在推進到壽郢府之後便不再北進,將鎮南軍留在壽郢,便開始轉移重點,向南向西發展勢力,隻是有意地避開了南郡方向。
在鎮北軍的實力沒有恢複之前,方禦守不準備輕易向壽郢的鎮南軍動手。
方禦守不動,鎮南軍亦不動,孫匡正需要時間去鞏固自己的勢力。
“太師,陛下又派人來傳話讓我盡快解決南方的叛亂,我們還是不動?”
“不動。無必勝把握之前,我們不能輕動,否則一旦失利,徐州要丟,東海也要丟,孫匡就可輕鬆北上直入中原。”
“可是陛下催得有些急。”
“我會給陛下上書,嚴明利害,相信陛下可以理解。”
“陛下為何這般急切想要解決孫匡?孫匡實力不弱,以大魏現在的情況,想要解決他怕是很困難。”
“再難也得做。陛下初登大寶是皇朝的繼位者,而孫匡是弑君叛逆,不盡快解決他,於陛下名聲有虧,還會讓國內局勢一直處於動蕩之中。那些宵小都會看著孫匡,覺得自己也可以和孫匡一樣割據一方。”
“陛下就是不願意將禁軍一起派來,否則我們早就已經對壽郢動手。”
“陛下有自己的考慮。新召的兩萬新兵練得如何了?”
“已可上陣,隻是與原先鎮北軍的戰力相比,還是差了不少。想來與鎮南軍相比也是如此。”
“還是要加緊訓練,最遲半月後,我就要動動了。總得給天下人一個姿態。”
徐州西南方向數百裏之外的南郡中,南郡王過得很是瀟灑,時常飲酒作樂,美人環繞。沒有來自上麵的壓力,他就是這南郡的王,他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要不是他母妃一直在他耳邊叮囑,他可能都要忘記自己還有奪取皇位的這件事情要去做。
南郡的一般事務,葉德理都交給了他舅父趙靜鵬處理。趙靜鵬這個朝廷任命的南郡守,已經化身為南郡封國的國相。
趙靜鵬的確是個治理一方的人才,將南郡治理的井井有條,而且駐軍實力不斷提升,規模已經隱隱超過了兩萬,隻是不向外宣揚。按照魏國規製,一府駐軍不得過五千,而封囯不可設立私軍,隻能豢養千人以下的護衛,以保護王侯的安全。
南郡軍已過五千,要是朝廷嚴查,是要治趙靜鵬一個私募軍隊違製謀逆的重罪。
隻是此時新朝剛立,國內局勢動蕩,既有外敵入侵,又有內部叛亂,哪裏顧得上南郡這邊。就算洪複帝已知曉南郡正在擴軍,他手上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處理南郡王。這也是洪複帝為何急於讓方禦守盡快解決孫匡,好騰出手來解決南郡。
太妃趙氏也是注意到自己兒子最近有些放縱,終日沉迷於享樂。為了將葉德理拉迴正軌,正好梁都那邊在選後,她也準備給葉德理選個王妃,讓其成家收收心,也讓有人可以在生活上管管葉德理。
“哥哥,德理選妃,你覺得從其他地方挑選,還是就從南郡的那些世家之中挑選。”
“自然選擇南郡這邊的世家。現在南郡就是德理的根基,與南郡的世家聯姻,能夠更好穩固根基,同時也可以壯大我們的勢力。雖然南郡的世家在官場和軍伍中沒有什麽建樹,但是他們有錢。有了南郡世家的幫助,我們以後謀大事將不再缺錢。”
“哥你說的在理。你對這南郡周邊情況熟悉,有沒有好的人選可以推薦?”
“劉、李、馮、文四家是南郡大族,最符合我們的需求,他們家族龐大,族中應該都有適齡的嫡係女子可以做德理的妃子。”
“那就麻煩哥哥幫忙走幾趟,將這幾家適合的女子挑選出來。”
“好。”
所以趙靜鵬開始前往各大世家,一邊與他們拉近關係,談合作,同時了解他們家有哪些適齡女子。
最終趙氏在自己哥哥趙靜鵬的建議下從南郡的世家中挑選了一位賢良淑德的女子,作為南郡王妃的人選。
這女子身後的是南郡大族劉家。趙氏更多的是看上了那女子身後的劉家,希望劉家能夠在接下來他們所謀的事中提供助力。
而劉家也是在趙靜鵬的勸說下,有意想借助葉德理所謀之事,將自己劉家的層次再提高一些。
聽說自己母妃給自己找了一個王妃,葉德理倒是沒有拒絕。他心思活絡,但也非常聽趙氏的話,因為他知道自己母親都是在替他考慮,不會去害他。而且身邊多一個女人,對他來說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郡王娶親,雖然不如皇帝娶後那般隆重繁瑣,但相應的規程也不能少。不僅是可以展示南郡王地位,也能夠體現南郡王對南郡劉家的重視。
整個流程走下來,兩個月後,南郡王就可以完婚。不過為了聲勢不弱於北麵梁都,在第一時間南郡王府就將南郡王娶親立妃的事情宣揚了出去,每個流程都辦得隆重熱烈。南郡周圍的世家甚至江南的世家也都派人趕到南郡參加南郡王大婚。
他們已經預想到這南郡王很有可能成為這天下一股強勁的勢力,自然是要來走動一下,表明一下態度,後續根據形勢變化,還能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在江南來的世家中,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沒落小家族,可是卻得到了南郡趙家家主、南郡守趙靜鵬親自接待。
“趙家主,恭喜恭喜!”
“不要這麽多的客套話,黃家派你來有什麽事?”
原來這是偽裝成一個小家族的黃家人。能讓趙靜鵬這個趙家家主如此重視的那就隻能是原鎮南軍統領黃敏的那個黃家。
“自然是來恭賀南郡王大婚的。當然還有一個小小的合作和趙家主談談。”
“合作?我們之前不是已經達成合作,互不攻伐。怎麽現在孫匡又想改了嗎?”
“自然不是。隻是希望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加深一下我們之間的合作。”
“你們黃家和孫家又想要做什麽?”
“趙家主,您應該知道方禦守帶著鎮北軍到壽郢已有月餘,這段時間他可都是在不停地招兵買馬訓練軍隊,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要向南用兵。”
“我知道。方禦守的目標是你們,和我南郡有什麽關係?再說我南郡現在還隸屬魏國朝廷,他方禦守不至於對我南郡用兵。”
“如果方禦守解決了我們江南之兵,自然會調轉矛頭,劍指南郡。北麵梁都的那位小皇帝可不會容忍你們南郡王一直存在。至於對你們用兵的理由也很好找,比如說你們私自擴軍,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理由。”
“所以你們想做什麽?難道想要讓我們與你們一起出兵對付鎮北軍嗎?”
“能夠這樣是最好。”
“你這是在說笑?我要是敢對鎮北軍動手,那就是明晃晃的謀逆,到時候將要麵對天下共伐的局麵。你們是覺得自己現在麵臨處境艱難,也想拉著南郡一起嗎?現在江南內部不穩不就是因為你們兩家行了叛逆之事,江南諸縣多有不服。”
“那些都是小事,隻要自身實力夠強,就能夠鎮得住那些宵小。”
“嗬嗬,我南郡是肯定不會去做那等愚蠢之事,你們就不要再想了。”
“我們家主也早已料想到趙家主會如此,所以還有另外一個想法,約趙家主一起圖謀荊襄。現在寧都歐南麵有越地,西麵又有荊襄諸府縣,我們擔心在麵對鎮北軍時出現三麵受敵的情況,所以想在與鎮北軍交鋒之前,解決掉西麵荊襄諸府縣。”
“你們竟然想要荊襄之地,那可是比你們現在所掌握的寧都吳地還要大上不少的地方。你們孫黃兩家的野心還真是大。”
“我們自然不是要獨吞荊襄之地,而是要與南郡共享荊襄之地。對於南郡王和趙家來說,南郡還是太小了。難道趙家主就不想擴大趙家控製的範圍嗎?雙方共同謀劃拿下荊襄之地後,我們隻要荊南四府,江陵襄陽等荊北五府全都交給南郡王,或者說是交給趙家。”
大人說的讓趙靜鵬有些異動,自從決定要扶自家外甥更進一步後,他就覺得南郡的地盤有些小了。隻有南郡一府之地實在是有些難以支撐外甥和他趙家的大計。隻是現在南郡還沒有做好爭霸天下的準備,又沒有好的時機,所以才沒有進一步擴大勢力範圍。現在有南郡擋在荊襄之地與梁都之間,聯係受到阻隔,的確是一個拿下荊襄的好條件。隻是南郡這邊要是動手沒有一個好名頭,還有可能讓南郡沾上謀逆的名頭。現在還沒有到起事的時候,自然不能背上這個壞名聲。
看到趙靜鵬沉默的表現,那人繼續說道,“我們家主考慮到南郡王和趙家的顧忌,已經給趙家主想好了一個由頭。我們會先派兵去攻占荊南四府,然後你們就借著平亂的名頭,率軍進去荊襄抵禦寧都的叛軍。憑借著南郡的兩萬南郡軍和南郡世家與荊襄世家的關係,想要控製荊北五府,應該不算是什麽難事。”
“恐怕不會這麽簡單。就算我一時控製了荊北五府,朝廷幾封詔書,就可以重新將荊北五府的官員換成他們的人,輕鬆拿迴荊北的控製權。”
“趙家主,你們控製了荊北五府後,可以以便宜抵禦我們,強行控製那些地方官員的任命,就算梁都那邊有意見,也不會強行對你們動手。如果梁都那邊態度強硬,大不了你們就往後退一退,做出一副要將荊北五府讓於我們的姿態。相信梁都在沒有解決我們之前,是不會與南郡王徹底翻臉的。”
“此事你容我考慮考慮。”
“可以,隻是趙家主可不能考慮太久。方禦守那邊應該快動手了。我們最好能在鎮北軍動手之前開始我們的謀劃。”
“你們還真是著急。明日會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複。”
“那好。在下就先告辭了。”
送走黃家來人,趙靜鵬便進了王府,找到自己的妹妹,商量這件事。他將黃家來人所表達的意思明明告知了趙氏,並詢問她的意見。
“此事哥哥覺得可行嗎?”
“我倒是覺得可以一試。荊襄之地本來就是我們的目標,現在有機會先拿到荊北五府,我覺得不應該放過?隻是可能需要承擔一定風險,畢竟是在梁都那邊的真正反應不受我們控製。”
“梁都那邊無需顧及,大不了就直接反了。關鍵是荊北五府我們好不好拿下?”
“荊襄常年無戰事,各地駐軍形同擺設,南郡軍南下,可以很快那五府。因為有南郡世家從中斡旋,荊北的那些世家也可以很容易地接受我們。”
“既然如此,那就和孫匡他們合作,拿下荊襄。不過這個過程中兄長可是要好好提防孫匡他們,別被他們設計了,到時候做了惡人,卻什麽好處也得不到。”
“我會親自盯著。這事要不要和德理商量一下?”
“不用,就按我們剛剛商量的來吧。讓德理他專心準備大婚的事情。”
“好,聽妹妹你的。”
半月後,寧都孫匡派兵攻打荊南的消息傳到了南郡,趙靜鵬立即以南郡王的名義發布討賊檄文,並領一萬五千南郡軍南下荊襄協助抵禦孫匡軍的進攻。
荊北各府還沒有反應過來,趙靜鵬的南郡軍就已經進入他們城中,接管了當地的事務,聲稱是為了更好地抵禦叛軍。
對於站出來反對趙靜鵬的人,都被他抓了起來。當然張靜鵬不會什麽後路也不留將那些人殺掉,隻是將他們關了起來,後麵梁都問起這些人,也好有個交代。
至於那五府的駐軍加起來也就萬餘,還都是些老爺兵,更是受當地世家影響嚴重,根本沒有什麽戰鬥力,輕鬆被南郡軍收編。在這個過程中,當地的世家也是出了不少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