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孫權在與魯肅的談話之後,孫權決定明日召見諸葛亮。
其實,諸葛亮是魯肅推薦給孫權的。
孫權以前也不知道諸葛亮這個人。經劉備一用。孫權才知道這位“臥龍先生”。
《演義》上講,次日就是孫權決定見諸葛亮的日子。
孫權還沒有來。諸葛亮已經先到了。
在麵對東吳的權貴們,諸葛亮舌戰群儒,把主張投降的文官們駁得理屈詞窮。
在被諸葛亮反駁的東吳權貴們,就有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畯,程秉等。
作者在這裏就不一一描述了。
就在這時,東吳大將黃蓋突然闖了進來。大聲對諸葛亮說道:“先生乃當世奇才,為何不直接找主公談論?”
於是諸葛亮就隨黃蓋,魯肅一同去見孫權。
於是,孫權就接見了諸葛亮。
諸葛亮見到孫權之後。
開場白是這樣的:
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
天下大亂以來,將軍據江東據曹,劉豫州在漢水以南聚集兵馬,與曹操同爭天下。
這個開場白,簡要的說明了當前天下的局勢和未來的走向。
不說已經滅亡的勢力。而是說孫,劉二人與曹操同征天下。
很簡要,很好的一個開場白。
這個開場白,並把孫,劉二人放在了一個陣營裏。
而劉備的處境。諸葛亮是這樣描述的:
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諸葛亮很輕描淡寫的向孫權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為什麽英雄難以作為,劉豫州逃到了這裏呢?就因為,現在曹操已平滅群雄,平定了北方,又攻破荊州,名動四海。
這句話分析了劉備的處境和曹操的強大。
接下來,諸葛亮反客為主。開始替孫權謀劃:如果能與曹操抗衡,不如及早了斷;如果不能抵擋,那就盡快稱臣。像將軍這樣,表麵上唯命是從,實際上心懷二誌,火燒眉毛卻當斷不斷,恐怕馬上就會大禍當頭。
因此諸葛亮說:“願將軍量力而處之。”
這時孫權心裏也有不平衡之處。
於是,孫權反唇相譏說:“既然如此,你們劉豫州怎麽不投降?”
這時,諸葛亮吭聲作答:“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望所歸,豈有投降之理?即使抵抗失敗,那也是天意。投降曹操,萬萬不能!”
孫權聽後,想了想。於是他當場表示:我想清楚了,除了劉豫州,沒人可以對抗曹操。不過孫權決策之前,仍必須掂量戰爭的可能性,因此直截了當地問道:劉豫州新敗之後,還有抵抗之力嗎?
孫權在算賬。
於是諸葛亮說:曹操萬裏長征千裏奔襲,殺到這裏已成強弩之末,哪裏會有戰鬥力?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哪裏會有戰鬥力?劉琮的部隊投降曹操,原本迫於無奈,並非心悅誠服,又哪裏會有戰鬥力?
事實證明,諸葛亮的這些判斷完全正確。
更重要的是,他還帶來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劉備並未全軍覆沒,荊州也並未全部淪陷。隻要雙方同心協力,戰勝曹操絕無問題。曹操兵敗,必定撤迴北方。那時,中原,江東與荊州的鼎足之勢就可以形成了。
因此諸葛亮說:成敗之機,在於今日。
話說到這個份上,孫權依然按兵不動。
孫權在等待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周瑜。
史料記載,在聽完諸葛亮分析了曹軍的弱點以及孫劉聯合破曹的優勢之後,孫權很是認同,當即便決定聯劉抗曹。不料孫權後來聽了張昭等人的話,又心生疑慮,這時吳國太提醒他應該聽聽周瑜的意見。
那周瑜又是個什麽樣的人呢?
與孫策同年出生的周瑜。是跟孫策一起長大的好哥們。後來又是親如兄弟的戰友。
江東的基業就是他們倆打下來的。他們還分別娶了聞名遐邇的美女大喬和小喬。成為了戰場和情場雙豐收的少年英雄。時年二十四歲。人稱孫郎和周郎。
孫策去世後,又是周瑜率先支持孫權的,跟張昭一起成為孫權的左膀右臂的。當時孫權的正式官職隻是將軍,周瑜卻對孫權執臣子禮。他還對魯肅說,孫權是一定能夠成就帝業的,魯肅這才投奔了孫權。
周瑜是魯肅建議從前方召迴的。
周瑜本來在鄱陽湖訓練水軍,在聽說曹軍已到江邊,便連夜趕迴了柴桑郡。
因為魯肅與周瑜的交情最好。所以魯肅第一時間見了周瑜,並把這兩天議論的情形一一說了。周瑜請魯肅放心,並要他把諸葛亮請來相見。
周瑜迴來了是件大事。現在東吳分成了兩派,一個是主戰派,另一派是主降派。
兩派人都去找周瑜說事。周瑜則是用好言語勸他們迴去。再商議。
晚上,周瑜和諸葛亮談了好長的時間。最後,諸葛亮還拿周瑜的妻子小喬說事。
周瑜聽後,大怒說道:“我與曹賊勢不兩立!”於是,周瑜最後決定,抗曹。
第二天早晨,孫權升堂議事。周瑜分析了曹操犯下的用兵大忌。
周瑜分析的曹操犯下的用兵大忌。具體為:
本土不安,後患未除,貿然南下。此其一;寒冬臘月,馬無草料,給養不足,此其三;勞師遠征,水土不服,必生疾病,此其四。
周瑜說道:“這四條都是兵家大忌,曹操卻一條不落。如此利令智昏,簡直就是自己前來送死,豈有我們反倒投降之理?我看活捉此賊,就在今日!”
曹操不可戰勝的神話,被諸葛亮和周瑜一起粉碎。
在這裏,魯肅算清了政治賬,諸葛亮算清了聯盟賬,周瑜算清了軍事賬。
這時,孫權心裏篤定了一會兒,這才起了決心。孫權對群臣說道:“老賊早就想廢漢自立,隻不過顧忌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和我。如今群雄已滅,唯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
為了宣示決心,孫權拔刀砍斷案角喝道:“再有膽敢主張投降曹操的,下場就跟這書案一樣!”
於是,孫權將佩劍賜給了周瑜,當場封周瑜為大都督,並宣布,有不聽號令者,就用這把劍來處決。
也就在這天晚上,周瑜和孫權有一次單獨談話。孫權摸著周瑜的背,說了一些秘密。
這個秘密大致內容為:孫權已經選好了三萬精兵,艦船,糧草和武器也都準備完畢了。讓周瑜和魯肅,程普先行一步,孫權在後方盡力支援。如果戰事不利的話。周瑜就迴來,待孫權親自與曹操決一死戰。”
由此看出,孫權早就做好了參戰的準備。孫權絕非等閑之輩。
那既然孫權已經做好了準備。
那就看周瑜怎麽用兵調度了。而這其中又有諸葛亮的功勞。
那諸葛亮是怎麽幫助周瑜的呢?
但不管怎麽說,吳軍總算出發了。他們以周瑜和程普為正副總指揮。周瑜肯定是總指揮,程普為副總指揮。也就是左右督的概念。魯肅為參謀長也就是讚軍校尉,駕著戰船鼓起風帆,浩浩蕩蕩準備開往樊口。
天天派人守在碼頭的劉備終於盼來了救兵。為了表示誠意,劉備隻身一人乘船去見周瑜。兩個人見麵自有一番寒暄慰問,但劉備最關心的還是軍情。
劉備見到周瑜後說道:“孫將軍決心要對抗曹公,可謂深謀遠慮,卻不知貴軍戰卒有幾何?”
周瑜迴答道:“三萬人。”
劉備說:“恨少!”
周瑜則是意氣風發信心十足地說道:“三萬人足夠了!請劉豫州放寬心思看我破敵吧!”
那周瑜是怎樣準備這場規模空前的戰役的呢?
請關注下麵的內容。
</p>
孫權在與魯肅的談話之後,孫權決定明日召見諸葛亮。
其實,諸葛亮是魯肅推薦給孫權的。
孫權以前也不知道諸葛亮這個人。經劉備一用。孫權才知道這位“臥龍先生”。
《演義》上講,次日就是孫權決定見諸葛亮的日子。
孫權還沒有來。諸葛亮已經先到了。
在麵對東吳的權貴們,諸葛亮舌戰群儒,把主張投降的文官們駁得理屈詞窮。
在被諸葛亮反駁的東吳權貴們,就有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畯,程秉等。
作者在這裏就不一一描述了。
就在這時,東吳大將黃蓋突然闖了進來。大聲對諸葛亮說道:“先生乃當世奇才,為何不直接找主公談論?”
於是諸葛亮就隨黃蓋,魯肅一同去見孫權。
於是,孫權就接見了諸葛亮。
諸葛亮見到孫權之後。
開場白是這樣的:
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
天下大亂以來,將軍據江東據曹,劉豫州在漢水以南聚集兵馬,與曹操同爭天下。
這個開場白,簡要的說明了當前天下的局勢和未來的走向。
不說已經滅亡的勢力。而是說孫,劉二人與曹操同征天下。
很簡要,很好的一個開場白。
這個開場白,並把孫,劉二人放在了一個陣營裏。
而劉備的處境。諸葛亮是這樣描述的:
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諸葛亮很輕描淡寫的向孫權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為什麽英雄難以作為,劉豫州逃到了這裏呢?就因為,現在曹操已平滅群雄,平定了北方,又攻破荊州,名動四海。
這句話分析了劉備的處境和曹操的強大。
接下來,諸葛亮反客為主。開始替孫權謀劃:如果能與曹操抗衡,不如及早了斷;如果不能抵擋,那就盡快稱臣。像將軍這樣,表麵上唯命是從,實際上心懷二誌,火燒眉毛卻當斷不斷,恐怕馬上就會大禍當頭。
因此諸葛亮說:“願將軍量力而處之。”
這時孫權心裏也有不平衡之處。
於是,孫權反唇相譏說:“既然如此,你們劉豫州怎麽不投降?”
這時,諸葛亮吭聲作答:“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望所歸,豈有投降之理?即使抵抗失敗,那也是天意。投降曹操,萬萬不能!”
孫權聽後,想了想。於是他當場表示:我想清楚了,除了劉豫州,沒人可以對抗曹操。不過孫權決策之前,仍必須掂量戰爭的可能性,因此直截了當地問道:劉豫州新敗之後,還有抵抗之力嗎?
孫權在算賬。
於是諸葛亮說:曹操萬裏長征千裏奔襲,殺到這裏已成強弩之末,哪裏會有戰鬥力?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哪裏會有戰鬥力?劉琮的部隊投降曹操,原本迫於無奈,並非心悅誠服,又哪裏會有戰鬥力?
事實證明,諸葛亮的這些判斷完全正確。
更重要的是,他還帶來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劉備並未全軍覆沒,荊州也並未全部淪陷。隻要雙方同心協力,戰勝曹操絕無問題。曹操兵敗,必定撤迴北方。那時,中原,江東與荊州的鼎足之勢就可以形成了。
因此諸葛亮說:成敗之機,在於今日。
話說到這個份上,孫權依然按兵不動。
孫權在等待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周瑜。
史料記載,在聽完諸葛亮分析了曹軍的弱點以及孫劉聯合破曹的優勢之後,孫權很是認同,當即便決定聯劉抗曹。不料孫權後來聽了張昭等人的話,又心生疑慮,這時吳國太提醒他應該聽聽周瑜的意見。
那周瑜又是個什麽樣的人呢?
與孫策同年出生的周瑜。是跟孫策一起長大的好哥們。後來又是親如兄弟的戰友。
江東的基業就是他們倆打下來的。他們還分別娶了聞名遐邇的美女大喬和小喬。成為了戰場和情場雙豐收的少年英雄。時年二十四歲。人稱孫郎和周郎。
孫策去世後,又是周瑜率先支持孫權的,跟張昭一起成為孫權的左膀右臂的。當時孫權的正式官職隻是將軍,周瑜卻對孫權執臣子禮。他還對魯肅說,孫權是一定能夠成就帝業的,魯肅這才投奔了孫權。
周瑜是魯肅建議從前方召迴的。
周瑜本來在鄱陽湖訓練水軍,在聽說曹軍已到江邊,便連夜趕迴了柴桑郡。
因為魯肅與周瑜的交情最好。所以魯肅第一時間見了周瑜,並把這兩天議論的情形一一說了。周瑜請魯肅放心,並要他把諸葛亮請來相見。
周瑜迴來了是件大事。現在東吳分成了兩派,一個是主戰派,另一派是主降派。
兩派人都去找周瑜說事。周瑜則是用好言語勸他們迴去。再商議。
晚上,周瑜和諸葛亮談了好長的時間。最後,諸葛亮還拿周瑜的妻子小喬說事。
周瑜聽後,大怒說道:“我與曹賊勢不兩立!”於是,周瑜最後決定,抗曹。
第二天早晨,孫權升堂議事。周瑜分析了曹操犯下的用兵大忌。
周瑜分析的曹操犯下的用兵大忌。具體為:
本土不安,後患未除,貿然南下。此其一;寒冬臘月,馬無草料,給養不足,此其三;勞師遠征,水土不服,必生疾病,此其四。
周瑜說道:“這四條都是兵家大忌,曹操卻一條不落。如此利令智昏,簡直就是自己前來送死,豈有我們反倒投降之理?我看活捉此賊,就在今日!”
曹操不可戰勝的神話,被諸葛亮和周瑜一起粉碎。
在這裏,魯肅算清了政治賬,諸葛亮算清了聯盟賬,周瑜算清了軍事賬。
這時,孫權心裏篤定了一會兒,這才起了決心。孫權對群臣說道:“老賊早就想廢漢自立,隻不過顧忌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和我。如今群雄已滅,唯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
為了宣示決心,孫權拔刀砍斷案角喝道:“再有膽敢主張投降曹操的,下場就跟這書案一樣!”
於是,孫權將佩劍賜給了周瑜,當場封周瑜為大都督,並宣布,有不聽號令者,就用這把劍來處決。
也就在這天晚上,周瑜和孫權有一次單獨談話。孫權摸著周瑜的背,說了一些秘密。
這個秘密大致內容為:孫權已經選好了三萬精兵,艦船,糧草和武器也都準備完畢了。讓周瑜和魯肅,程普先行一步,孫權在後方盡力支援。如果戰事不利的話。周瑜就迴來,待孫權親自與曹操決一死戰。”
由此看出,孫權早就做好了參戰的準備。孫權絕非等閑之輩。
那既然孫權已經做好了準備。
那就看周瑜怎麽用兵調度了。而這其中又有諸葛亮的功勞。
那諸葛亮是怎麽幫助周瑜的呢?
但不管怎麽說,吳軍總算出發了。他們以周瑜和程普為正副總指揮。周瑜肯定是總指揮,程普為副總指揮。也就是左右督的概念。魯肅為參謀長也就是讚軍校尉,駕著戰船鼓起風帆,浩浩蕩蕩準備開往樊口。
天天派人守在碼頭的劉備終於盼來了救兵。為了表示誠意,劉備隻身一人乘船去見周瑜。兩個人見麵自有一番寒暄慰問,但劉備最關心的還是軍情。
劉備見到周瑜後說道:“孫將軍決心要對抗曹公,可謂深謀遠慮,卻不知貴軍戰卒有幾何?”
周瑜迴答道:“三萬人。”
劉備說:“恨少!”
周瑜則是意氣風發信心十足地說道:“三萬人足夠了!請劉豫州放寬心思看我破敵吧!”
那周瑜是怎樣準備這場規模空前的戰役的呢?
請關注下麵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