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劉備自從在曹操大軍的追趕之下,張飛拆完長板橋迴來之後。決定立即動身,向漢津方向逃走。


    劉備一行人快到漢津的時候。發現曹軍快追上來了。於是急忙命趙雲準備迎敵。


    趙雲因為在前麵的長阪坡之戰中,已經很疲憊了。


    這時,辛虧關羽及時趕到。他從江夏劉琦那兒借了一萬人馬,從山坡後麵,這條路殺出。


    曹操這一見,怕“又中了諸葛亮的計策”。於是,傳令大軍快退。


    關羽追殺了一陣曹軍,便勒馬轉頭。迴去保護劉備到漢津了。


    到了漢津,劉備便令全軍準備上船渡江。


    劉備正在船上說著話。


    這時,忽然聽到了江南岸上戰鼓齊鳴,無數戰船,高扯船帆,順風駛來。


    船慢慢駛近了。原來是劉琦的船隊來了。


    這時就好了。劉備肯定高興了。


    於是,劉備和劉琦的人馬合在一起。順流向江夏行駛。


    就在這時,諸葛亮和孫乾的戰船也來了。


    劉備趕緊請諸葛亮和孫乾二人來到了自己的船上。


    於是,劉備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劉備讓關羽帶領五千士兵鎮守夏口,劉備和諸葛亮一起跟隨劉琦去了江夏。


    曹操自從大軍退迴以後,曹操並沒有窮追猛打。他放棄了繼續追殺劉備。曹操則是帶兵直奔江陵而去了。因為那裏屯集了大量的軍需物資。這裏也包括了水戰必需的艦船,是絕不能讓他人得手的。


    曹操進軍到荊州江陵之後,便任命原劉表的部下文聘為江夏太守。


    那文聘又是誰呢?他是怎樣投降曹操的呢?


    作者查了一下文聘的資料,補充一下。


    文聘,字仲業,南陽宛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文聘本來是荊州劉表的大將。在文聘效力於劉表的時期,鎮守荊北。劉表用他來抵禦北方諸侯的進攻。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死後,其子劉琮繼位。當時曹操起兵南征荊州,劉琮與眾官商議,決定荊州之地投降曹操,又讓文聘一起歸降。


    文聘說道:“聘不能保全本州土地,如此失職,隻應待罰而已。”


    劉琮投降曹操之後,曹操在接收荊州後,文聘才往見曹操。曹操向文聘問道:‘’為什麽來得這般遲呢?”文聘便答道:‘’之前我不能輔弼劉荊州(劉表)一起侍奉國家,如今荊州雖然失去了,但是我卻常希望能據守漢川,保全土境,這樣我才生不負於孤弱(指劉琮等),死亦無愧於地下。然而現在所設想的不能實現,還到了如今這個地步。聘的心裏實在悲痛慚愧,沒有麵目早來進見明公而已!說罷唏噓飲泣。


    曹操聽完這話以後,曹操被這份忠臣臆下之情所感動。


    曹操並為之愴然,說道:“仲業,你真是一個忠臣啊。”於是曹操以厚禮招待文聘。又以軍隊授予文聘。


    並且,曹操又仍舊讓他守衛江夏,使其典北兵,鎮荊江。


    在曹操在長阪坡追討劉備的時候。還令文聘與曹純參與追討。


    自從曹操連夜趕迴荊州之後。並與眾將商議道:“劉備現在已經去了江夏,就怕他和東吳結盟,應該怎麽攻破他?”這時荀攸說道:“我們兵勇將猛,天下懼怕,可以先派一個使者到江東去,請孫權出兵,和我們一起攻打劉備,孫權要是害怕,一定會向我們投降。這樣,整個江南就是我們的了。”


    於是,在曹操見劉備逃往江夏的前提下。便采用謀士荀攸的計策。一麵派人去聯絡東吳孫權。聯手攻打劉備;一麵領兵水陸並進。曹操兵勢極盛。八十萬大軍沿江而來,西到荊州,東到蘄春,黃州,寨柵連營長達三百多裏。


    而這時的孫權在觀望。


    事實上,荊州危機之後。孫權就到了柴桑(今江西九江)。態度則很明確:擁兵自重,觀望成敗。


    這並不奇怪,畢竟,曹操不是衝他來的。劉備出什麽事管他什麽事。


    三國曆史發展的殘酷性,大家都應該明白的。


    其實孫權也知道,劉備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因此他要算得賬是:如果劉備敗了,曹操會不會繼續東進?如果幫助劉備抵抗曹操,自己又有什麽好處?


    於是,這一係列的事。可以慢慢說來。


    卻說,孫權見曹操的大軍將至,便召集眾謀士商量對策。


    這時,魯肅說道:“荊州跟江東接壤,形勢險要,地方富庶,我們如能得到,則大有可為。我想借吊劉表之名,去探聽虛實。”於是,孫權便派魯肅前往江夏去找劉備說事。這一段是《演義》的描述。


    那魯肅又是什麽樣的人呢?


    魯肅投奔孫權以後,為孫權提出了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這個戰略規劃。堪稱東吳版《隆中對》可見其影響之深刻。


    這個戰略規劃讓孫權受益匪淺。在北強東弱的三國格局下。想要對抗住北方強大的曹操,南方的孫權就必須要與劉備聯合。組成“孫劉聯盟”。而在這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魯肅。


    廢話不多說,正史記載的魯肅是怎麽樣到劉備那兒說明事情的呢?


    其實,正史上記載。早在荊州劉表死後,魯肅就向孫權進言說:“照現在的形勢來看,荊州可歸於我東吳囊中。請您派我到劉表的兒子那裏吊唁,若能聯合他的力量,對我們也很有好處。不然,會被曹操搶了先。”孫權批準了他的請求。


    於是,魯肅剛到夏口,便聞曹操已向荊州進兵。魯肅日夜兼程,等他到了南郡,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獻出荊州降曹,劉備準備南撤渡江。魯肅當機立斷,去找劉備。在當陽長阪坡(今湖北當陽境內),魯肅與劉備相遇。魯肅說明了孫權派自己來的使命,然後和劉備共論天下形勢。並勸說他與孫權聯合起來,一起對抗曹操。


    後來,劉備率部進駐夏口。當魯肅提出聯盟的建議時,劉備和諸葛亮都沒有任何異議。


    於是,劉備就派諸葛亮隨魯肅去柴桑(今江西九江)去會見孫權。


    這時,孫權的情報部門得到了消息,曹操拿下劉備以後還要進軍江東。據說因為這事,曹操還給孫權寫了一封信。


    現在的問題變了,不再是要不要幫助劉備,而是要不要投降曹操的問題了。


    於是,孫權立即召開了緊急會議征求意見,結果上上下下一片降曹論調。他們說,曹操托名漢相,似虎如狼。挾天子以征四方,豈能對抗?更何況他拿下荊州占領江陵以後,就連長江天險也與我共有。不如投降。


    而這時,隻有魯肅一言不發。


    孫權無奈,起身上廁所,這時魯肅也跟著追到屋簷下,孫權立即意識到魯肅有極其重要的悄悄話要說,便拉著他的手問:“愛卿有什麽要對我說的嗎?”


    而魯肅說道:“是的。投降不是不可以,但要看是誰。比如我魯肅,是可以的;將軍您,就不可以。為什麽呢?因為魯肅投降以後,可以一步一步升上去,當個郡守,州牧總不成問題。將軍如果投降曹操,又能到哪裏去呢?”


    魯肅的這些話深深地打動了孫權。


    於是孫權歎息說:“他們的議論很是讓人失望,隻有愛卿與我想法相同,這是上天以愛卿賜我啊!”


    其實孫權最想問魯肅的一句話是:“打不贏,怎麽辦?”可是魯肅沒說,孫權也沒問。


    那東吳抗曹有哪些資本呢?東吳的軍隊是否能打敗曹操呢?


    可是,這兩件事就不用問魯肅了。因為魯肅不知道。


    要問,就要問諸葛亮和周瑜了。


    請關注下麵的內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章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章韓並收藏三國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