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說到趙雲,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吧?


    當年正是趙雲跟著劉備一幫人打天下的。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


    趙雲是一個見識高遠,忠勇兼備,品行無暇的完美英雄(網上評價的)。


    那趙雲是怎樣發跡的呢?


    趙雲字子龍,在三國時期被人們通常稱唿為“趙子龍”。


    趙雲是常山真定人。在今河北正定。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趙雲受常山郡百姓的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


    趙雲到了公孫瓚那裏。公孫瓚對趙雲說道:“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麽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趙雲則迴答說:“今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是因為我們個人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趙雲自此隨公孫瓚四處征討。


    而在當時,劉備也在公孫瓚那兒。並依附於公孫瓚。所以趙雲在私下裏與劉備深交。


    後來公孫瓚與袁紹交戰。趙雲就初次在戰場上嶄露頭角。對於這次公孫瓚與袁紹交戰有《演義》和正史的兩個版本。


    《演義》上是這樣描述的。


    當年,反董聯軍解散後。袁紹離開了洛陽,屯兵河內,因缺少糧草,想奪取冀州,便采用謀士逢紀的計謀,暗中給公孫瓚去信,以事成之後平分為誘餌,邀他一起拿下冀州。公孫瓚信以為真,當日就起兵趕往冀州。


    袁紹見公孫瓚已中計在先,便又派人密告冀州牧韓馥。韓馥懼怕公孫瓚,忙差人去請袁紹出兵相助。袁紹一到冀州,便奪了韓馥的權力,占據了冀州。韓馥懊惱不已,轉而投奔陳留太守張邈去了。


    公孫瓚在得知袁紹已經得了冀州,便派自己的弟弟公孫越去找袁紹索要一半冀州疆土。袁紹說要公孫瓚親自來商議。這時公孫越隻得告辭返迴,哪知才走了不到五十公裏,便被自稱董卓的家將的人用亂箭射死了。


    公孫瓚聽逃迴的隨從們報告了事情的經過,勃然大怒,罵道:“袁紹誘惑我起兵,自己卻坐收漁翁之利,不但不遵守承諾,反而派人冒董卓的家將殺了我的弟弟,這個仇我非報不可。”


    公孫瓚當即率領本部隊人馬殺奔冀州,袁紹也立刻率部迎戰。兩軍在磐河相遇,隨即展開了廝殺。


    說了這麽多,這是《演義》的版本。還有一個簡單的正史版本。


    正史是這樣描述的。


    話說公孫瓚與袁紹交戰。公孫瓚派遣青州刺史田楷來占據山東附近的土地。袁紹還派了數萬大軍前來爭,這時公孫瓚便上表將劉備提升為別部司馬,派劉備前去幫助田楷抵抗袁紹。趙雲則是隨劉備出征,為劉備掌管騎兵。


    然而對於趙雲來投靠公孫瓚《演義》上還有一個小插曲。


    《演義》上講正在公孫瓚與袁紹軍隊在磐河相遇,展開廝殺的時候。袁紹派大將文醜迎戰公孫瓚。公孫瓚不是文醜的對手,不到十來個迴合就敗下陣來了。


    公孫瓚敗陣而走,文醜乘勝追擊。公孫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頭散發地騎著戰馬往山坡上逃,卻不料馬失前蹄,摔了下來。這時,文醜瞅準時機,撚槍便朝公孫瓚刺了過來。


    正在此危機時刻,趙雲出現了。


    這時忽然從山坡邊閃出了一名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醜二人大戰了五六十迴合,還是難分勝負。後來見公孫瓚的救兵趕到,文醜便拔馬走了。


    公孫瓚得救了。公孫瓚見那少年長得濃眉大眼,威風凜凜。忙問其姓名。少年欠身答道:“我叫趙雲,字子龍,本是袁紹的部下,因見袁紹沒有忠君救民之心,特來投奔將軍。”這時公孫瓚大喜,帶著趙雲,一起迴到了軍中。


    由此可見趙雲本是想投靠袁紹的。後來發現袁紹不是明君。所以暫時投靠了公孫瓚。


    這大概就是趙雲投靠公孫瓚的故事吧。正史上也沒有記載趙雲是怎樣投靠公孫瓚的。《演義》上則是用這一小段插曲起到了畫龍點睛之筆吧。


    之後的事情大概大家也都知道了。


    《演義》上有這樣一段描述。


    公孫瓚還沒有和袁紹打完。第二天迎戰袁紹,公孫瓚果斷分一支兵馬給趙雲。混戰之中,趙雲率眾殺入袁紹的軍中,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這時,劉備等也帶兵殺到。袁紹大敗。


    這段描述在《演義》上是有的。但是在正史上無從考證。而且《演義》後來還有下麵這句話。


    劉備是得知好友公孫瓚與袁紹交戰,特地趕來相助的。他一見趙雲,甚是喜愛。


    從這其中,《演義》上講劉備是為了他的“好友”公孫瓚,在得知公孫瓚與袁紹交戰時,也特來助戰的。


    但是正史上恰恰相反。上麵也講過。劉備當時確實依附於公孫瓚,而不是好友。這點是《演義》上虛構的。


    正史上講是公孫瓚派劉備和趙雲一起去與袁紹作戰的。


    下來作者要簡要分析一下,劉備與趙雲是怎樣認識的?


    上麵也講過。趙雲是在投奔公孫瓚時認識劉備的。具體怎麽投奔,正史上沒有記載。


    還有一點,劉備當時是依附於公孫瓚。而不是好友。


    那麽就是說,趙雲在投奔公孫瓚後與同樣依附於公孫瓚的劉備認識劉備的。並且私下關係甚好。


    迴到原題。後來袁紹兵敗之後,堅守不出。不久董卓派人過來調解,公孫瓚決定班師迴領地,趙雲隨行。


    《演義》上還說劉備與趙子龍分別時,流著眼淚,不忍相離。


    後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了,離開了公孫瓚。


    正史上講的是趙雲向公孫瓚請辭歸鄉。這時正依附於公孫瓚的劉備。知道趙雲此去便不會再迴來。因此握著趙雲的手,不舍得分別。


    趙雲臨走前,還對劉備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


    趙雲向劉備辭別說:“終究不能做有違德操的事。”


    趙雲在離開公孫瓚後,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一起共圖大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章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章韓並收藏三國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