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老觀主與謝靈素見麵之後的事情,地方誌並沒有詳談,隻用相見恨晚,長夜促膝八字匆匆帶過。
謝靈素上白雲觀第二日,便去了最有名的聽潮亭,這裏聽得,並非錢塘江那樣的大潮聲,而是學子們的讀書聲,經山峰加持,如同悶雷滾動,也有些錢塘江大潮初來的意味。
很多學子見謝靈素來到,紛紛上前招唿,謝靈素毫無架子,與眾人相談甚歡。到了中午,恰逢有人組織曲水流觴,謝靈素欣然加入,並寫下“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佳句,因為文采書法俱佳,被眾多學子傳抄,成為當年白雲觀最大美談。
但那也是謝靈素最後一次,出現在眾人麵前。
之後謝靈素也有出現,但學子們見到的,都是他驚鴻一瞥的身影,根本來不及打招唿,謝靈素便一閃而過。
人們隱約猜到,謝靈素此次來到白雲觀,並非想象的遊學那樣簡單。
但眾多學子,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雖然對謝靈素仰慕已久,但更重要的,卻是要考取功名,至少也要混出個名聲,謝靈運的到來,更激發了學子的讀書熱情。
原本就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自勉的讀書人,此時更加發奮圖強,很多人都是徹夜不眠。隻求即便考不上功名,也能混的謝靈素那樣,至少可以衣食無憂。
過了些日子,有人在聽潮亭,見到了謝靈素,見他麵色凝重,正要上去打招唿,謝靈素急匆匆離開了,從那以後,再也沒人見過謝靈素。
又過了許多日子,洛陽白鹿書院前後派了許多人,前來白雲觀,尋找謝靈素下落,全都無功而返。
又過了些日子,有人言之鑿鑿,看到謝靈素在聽潮亭化虹飛升,但後來,這個人就瘋了,還說自己是老子轉世,當年曾經騎青牛西出函穀關。還有人說,謝靈素在一個雨夜,悄悄離開白雲觀,去了沱江城。
各種傳言甚囂塵上,但僅僅都是傳言。
部尉府派人尋找數月未果,後遂無問津者。
記敘到此,戛然而止。
看到最後一句,李七夜幾乎就要破口大罵,重重將手中書冊,摔到地上。他是做傳之人,在他看來,如此記敘,簡直就是應付了事,其罪當誅。稍稍平緩下氣血,再次翻閱其他典籍,還是一無所獲。
清風在門口張望許久,見李七夜氣色不好,並不敢過來打擾。這時見李七夜抬頭,已經到了深夜,清風已經在旁邊睡著,口水流出老長,嘴角掛笑,不知做了什麽好夢。
迴頭拿起鐵盒打開,取出那本輕薄如蟬翼的《黃帝外經》,輕手輕腳翻開,第一卷第一篇,陰陽顛倒,第二篇順逆探源,直到終章考訂經脈。
李七夜並不能辨別真假,但隻看了一眼,便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我見到如此好書,更應該找出主人真相,告知他後人,以便入土為安。”李七夜摩挲著烏金指環上洛陽白鹿四字,暗暗下定決心。
幾百年前,究竟是誰,將那個戴著洛陽白鹿指環的人,做成了肉身菩薩?那尊肉身菩薩,究竟是不是謝靈素?
各種想法紛至遝來,李七夜思緒翻滾,無法靜心。
這些事他原本可以不管,拿到《黃帝外經》之後,原本可以一走了之。但那不是李七夜的做法,既然拿了別人的東西,就要還別人一個人情。如果這個人已經死了,就要把人情還給他的後人。
但現在,李七夜拿到了《黃帝外經》,卻不知道這個人情還給誰,將肉身菩薩埋葬入土,遠遠不夠,還要找到他的身世,送他葉落歸根。
時光如白駒過隙,幾百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完全可以湮滅很多事情真相。當年尋找都不容易,如今找出真相,難度簡直就是往海裏扔了一粒鹽,而現在,那粒鹽就要完全融化,而李七夜卻要下海,把它撈起來。
能修成肉身菩薩,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謝靈素當年上白雲觀時,也不過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應該不會有這樣的修為。
但這枚指環,又究竟是怎麽迴事?
李七夜感覺,真相就在眼前,但伸手去抓時,總是差了那麽一點。
你的主人,是不是姓謝?
他不經意間,將指環戴在了手指上。神念嚐試著感知,指環似乎被一層氣息包裹,無法進入,但李七夜感知到,一個若有若無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那很像是一個人的呢喃,但李七夜用盡力氣,也聽不清說的什麽。
他努力驅使神念靠近,終於聽到清晰的一句,“不要過來,我要形神俱滅了!你的陽氣太厲害!”與此同時,手指上指環,劇烈顫抖,帶動的李七夜整個身體,都跟著顫抖起來。
“隻問一句,你是不是謝靈素?”
指環顫抖減輕了一些,“是。”
李七夜又追問一句,“我該如何幫你?”
指環不再顫抖,卻也沒有任何迴應。
“你現在閉嘴,它還能恢複,若是再追問,真的形神俱滅。”不知何時,陳慕周出現在院子當中。
李七夜慌忙站起,“什麽事情,都瞞不了先生。”
陳慕周點頭,“不做虧心事,為何懼怕別人知道?\"
李七夜不知如何迴答,將《黃帝外經》送到陳慕周麵前,“弟子今日出城,機緣巧合,得到了這卷上古秘冊,請先生看看,是真是假。”
陳慕周右手在空中緩緩一抹,那卷《黃帝外經》升空展開,月光照耀,每個字都開始閃閃發光。
“闡教元始天尊門下廣成子,曾在崆峒山和神仙洞修行,黃帝曾經去專程拜訪,並請教治國之術。廣成子開始閉門不見,黃帝並不氣餒,連去三月。
最終得到廣成子悉心指點,並將自己所悟所得,寫成《黃帝外經》以及《黃帝內經》,內經流傳到如今,但外經據傳,已經失於一場大火。”
“如此好的東西,怎能被火燒了?”
“天道如此,並不是人力能夠抵抗,燒便是燒了,細究起來,這世上就沒有萬古不滅的東西。你手中這部外經,隻是殘本,還好隻是殘本,若是全本三十七篇,肯定是偽作無疑。”
“《黃帝內經》與醫術相關,這《黃帝外經》外經應該也是,為何兩部醫學書籍,讓天下很多武人,以及修道之人,趨之若鶩?”
“武醫同道,醫書中很多講述,對修煉大有裨益。尤其黃帝外經,是廣成子所留,他是玉虛門下十二大弟子之首,對於醫術見解,多有獨到之處。修煉時也可以借鑒。”
謝靈素上白雲觀第二日,便去了最有名的聽潮亭,這裏聽得,並非錢塘江那樣的大潮聲,而是學子們的讀書聲,經山峰加持,如同悶雷滾動,也有些錢塘江大潮初來的意味。
很多學子見謝靈素來到,紛紛上前招唿,謝靈素毫無架子,與眾人相談甚歡。到了中午,恰逢有人組織曲水流觴,謝靈素欣然加入,並寫下“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佳句,因為文采書法俱佳,被眾多學子傳抄,成為當年白雲觀最大美談。
但那也是謝靈素最後一次,出現在眾人麵前。
之後謝靈素也有出現,但學子們見到的,都是他驚鴻一瞥的身影,根本來不及打招唿,謝靈素便一閃而過。
人們隱約猜到,謝靈素此次來到白雲觀,並非想象的遊學那樣簡單。
但眾多學子,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雖然對謝靈素仰慕已久,但更重要的,卻是要考取功名,至少也要混出個名聲,謝靈運的到來,更激發了學子的讀書熱情。
原本就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自勉的讀書人,此時更加發奮圖強,很多人都是徹夜不眠。隻求即便考不上功名,也能混的謝靈素那樣,至少可以衣食無憂。
過了些日子,有人在聽潮亭,見到了謝靈素,見他麵色凝重,正要上去打招唿,謝靈素急匆匆離開了,從那以後,再也沒人見過謝靈素。
又過了許多日子,洛陽白鹿書院前後派了許多人,前來白雲觀,尋找謝靈素下落,全都無功而返。
又過了些日子,有人言之鑿鑿,看到謝靈素在聽潮亭化虹飛升,但後來,這個人就瘋了,還說自己是老子轉世,當年曾經騎青牛西出函穀關。還有人說,謝靈素在一個雨夜,悄悄離開白雲觀,去了沱江城。
各種傳言甚囂塵上,但僅僅都是傳言。
部尉府派人尋找數月未果,後遂無問津者。
記敘到此,戛然而止。
看到最後一句,李七夜幾乎就要破口大罵,重重將手中書冊,摔到地上。他是做傳之人,在他看來,如此記敘,簡直就是應付了事,其罪當誅。稍稍平緩下氣血,再次翻閱其他典籍,還是一無所獲。
清風在門口張望許久,見李七夜氣色不好,並不敢過來打擾。這時見李七夜抬頭,已經到了深夜,清風已經在旁邊睡著,口水流出老長,嘴角掛笑,不知做了什麽好夢。
迴頭拿起鐵盒打開,取出那本輕薄如蟬翼的《黃帝外經》,輕手輕腳翻開,第一卷第一篇,陰陽顛倒,第二篇順逆探源,直到終章考訂經脈。
李七夜並不能辨別真假,但隻看了一眼,便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我見到如此好書,更應該找出主人真相,告知他後人,以便入土為安。”李七夜摩挲著烏金指環上洛陽白鹿四字,暗暗下定決心。
幾百年前,究竟是誰,將那個戴著洛陽白鹿指環的人,做成了肉身菩薩?那尊肉身菩薩,究竟是不是謝靈素?
各種想法紛至遝來,李七夜思緒翻滾,無法靜心。
這些事他原本可以不管,拿到《黃帝外經》之後,原本可以一走了之。但那不是李七夜的做法,既然拿了別人的東西,就要還別人一個人情。如果這個人已經死了,就要把人情還給他的後人。
但現在,李七夜拿到了《黃帝外經》,卻不知道這個人情還給誰,將肉身菩薩埋葬入土,遠遠不夠,還要找到他的身世,送他葉落歸根。
時光如白駒過隙,幾百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完全可以湮滅很多事情真相。當年尋找都不容易,如今找出真相,難度簡直就是往海裏扔了一粒鹽,而現在,那粒鹽就要完全融化,而李七夜卻要下海,把它撈起來。
能修成肉身菩薩,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謝靈素當年上白雲觀時,也不過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應該不會有這樣的修為。
但這枚指環,又究竟是怎麽迴事?
李七夜感覺,真相就在眼前,但伸手去抓時,總是差了那麽一點。
你的主人,是不是姓謝?
他不經意間,將指環戴在了手指上。神念嚐試著感知,指環似乎被一層氣息包裹,無法進入,但李七夜感知到,一個若有若無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那很像是一個人的呢喃,但李七夜用盡力氣,也聽不清說的什麽。
他努力驅使神念靠近,終於聽到清晰的一句,“不要過來,我要形神俱滅了!你的陽氣太厲害!”與此同時,手指上指環,劇烈顫抖,帶動的李七夜整個身體,都跟著顫抖起來。
“隻問一句,你是不是謝靈素?”
指環顫抖減輕了一些,“是。”
李七夜又追問一句,“我該如何幫你?”
指環不再顫抖,卻也沒有任何迴應。
“你現在閉嘴,它還能恢複,若是再追問,真的形神俱滅。”不知何時,陳慕周出現在院子當中。
李七夜慌忙站起,“什麽事情,都瞞不了先生。”
陳慕周點頭,“不做虧心事,為何懼怕別人知道?\"
李七夜不知如何迴答,將《黃帝外經》送到陳慕周麵前,“弟子今日出城,機緣巧合,得到了這卷上古秘冊,請先生看看,是真是假。”
陳慕周右手在空中緩緩一抹,那卷《黃帝外經》升空展開,月光照耀,每個字都開始閃閃發光。
“闡教元始天尊門下廣成子,曾在崆峒山和神仙洞修行,黃帝曾經去專程拜訪,並請教治國之術。廣成子開始閉門不見,黃帝並不氣餒,連去三月。
最終得到廣成子悉心指點,並將自己所悟所得,寫成《黃帝外經》以及《黃帝內經》,內經流傳到如今,但外經據傳,已經失於一場大火。”
“如此好的東西,怎能被火燒了?”
“天道如此,並不是人力能夠抵抗,燒便是燒了,細究起來,這世上就沒有萬古不滅的東西。你手中這部外經,隻是殘本,還好隻是殘本,若是全本三十七篇,肯定是偽作無疑。”
“《黃帝內經》與醫術相關,這《黃帝外經》外經應該也是,為何兩部醫學書籍,讓天下很多武人,以及修道之人,趨之若鶩?”
“武醫同道,醫書中很多講述,對修煉大有裨益。尤其黃帝外經,是廣成子所留,他是玉虛門下十二大弟子之首,對於醫術見解,多有獨到之處。修煉時也可以借鑒。”